首页成语词典行的成语
因篇幅关系,只列出前 100 个行的成语
成语解释出处
sān bǎi liù shí háng三百六十行旧时对各行各业的通称。明 无名氏《白兔记 投军》:“左右的,与我扯起招军旗,叫街坊上民庶,三百六十行做买卖的,愿投军者,旗下报名。”
tiān mǎ xíng kōng天马行空天马奔驰神速;像是腾起在空中飞行一样。比喻诗文气势豪放。也比喻人浮躁;不踏实。天马:汉代西域大宛产的好马;行空:腾空飞驰。明 刘子钟《<萨天锡诗集>序》:“其所以神化而超出于众表者,殆犹天马行空而步骤不凡。”
bù sè xià liú,bù zhǐ bù xíng不塞下流,不止不行指对佛教、道教如不阻塞,儒家学说就不能推行。现比喻不破除旧的、坏的东西,新的、好的东西就建立不起来。唐·韩愈《原道》:“然则如之何而可也?曰:不塞不流,不止不行。”
lóng xíng hǔ bù龙行虎步行走的姿态像龙那样威武;像老虎那样矫健。多形容人的举止行动威仪庄重;如龙虎不凡。旧时指帝王的仪态。《宋书 武帝纪》:“刘裕龙行虎步,视瞻不凡,恐不为人下,宜蚤为其所。”
bù xū cǐ xíng不虚此行虚:空、白。没有空跑这一趟。表示某种行动还是有所收获的。清 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十回:“原来你这回到上海,干了这幺一回事,也不虚此一行。
táo lǐ bù yán,xià zì chéng háng桃李不言,下自成行古谚语。比喻实至名归。晋 潘岳《太宰鲁武公诔》:“桃李不言,下自成行;德之休明,没能弥彰。”
mài qiào xíng jiān卖俏行奸谓卖弄媚态诱惑人,搞不正当男女关系。元·无名氏《连环计》第二折:“俺好意的张筵置酒,你走将来卖俏行奸。”
jiàn jī xíng shì见机行事机:时机;行事:办事。看准时机立即办事。《周易 系辞下》:“几者动之微,吉之先见者也。君子见几而作,不俟终日。”
xíng bù kuì yǐng,qǐn bù kuì qīn行不愧影,寝不愧衾影:影子;衾:被子。走路没有对不起影子,睡觉没有对不起被子。形容日夜检查自己的言行,自觉毫无愧欠之处。《宋史·儒林传·蔡元定》:“独行不愧影,独寝不愧衾。”
xíng yuǎn zì ěr行远自迩走远路必须从最近的一步走起。比喻做事情都得由浅入深;一步步前进。迩:近。西汉 戴圣《礼记 中庸》:“君子之道,辟如行远必自迩,辟如登高必自卑。”
yán bù jiàn xíng言不践行践行:履行。说了的话不能实行。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20回:“此刻害我做了个言不践行的人,我气的就是这一点。”
jǐn xíng wú shàn zōng紧行无善踪比喻做事急于求成就不可能完美无缺。
dú duàn dú xíng独断独行行事专断,不考虑别人的意见。形容作风不民主。清 容闳《西学东渐记》第19章:“予已预备随时辞职,以便足下独断独行。”
guǐ jué wú xíng诡谲无行诡谲:欺诈;无行:缺德。指欺诈成性,品行不端。宋·洪迈《夷坚丙志·河北道士》:“而宋诡谲无行,且懒惰,不肯竟其学。”
shì zài bì xíng事在必行事情非做不可。宋·苏轼《东坡志林·养生说》:“如孙武令,事在必行,何卜之有?”
háng háng shé yǐn行行蛇蚓形容字体如蛇蚓盘绕,难以辨认。《晋书 王羲之传》:“行行若萦春蚓,字字如绾秋蛇。”宋 利登《野农谣》诗:“行行蛇蚓字相续,野农不识何由读?”
zhǒu xíng xī bù肘行膝步匍匐前行,表示虔诚或哀戚。唐·苏鹗《杜阳杂编》卷下:“时有军卒,断左臂于佛前,以手执之,一步一礼,血流洒地,至于肘行膝步,啮指截发,不可算数。”
biàn yí xíng shì便宜行事便宜:方便合适;行事:处理事情。指根据实际情况或临时变化;不必请示自行处理的事情。宋 叶适《奏议 纪纲四》:“始委张浚以川、陕,而宣抚、处置之名立焉,便宜行事之命出焉。”
zhī xíng hé yī知行合一认识事物的道理与实行其事是密不可分的。明·王守仁《传习录》上卷:“只是个冥行妄作,所以必说个知,方才行得……某今说个知行合一,正是对病的药。”
zuò yán qǐ xíng坐言起行坐能言,起能行。原指言论必须切实可行,后比喻说了就做。先秦 荀况《荀子 性恶》:“故坐而言之,起而可设,张而可施行。”
dú duàn zhuān xíng独断专行断:决断;做决定。独自作出决定;自己想怎样做就怎样做。形容行事不民主。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在他却不免有点独断独行,不把督抚放在眼里。”
gōng xíng jié jiǎn躬行节俭躬行:亲自践行。亲自做到节约勤俭。《汉书·霍光传》:“师受《诗》、《论语》、《孝经》、躬行节俭,慈仁爱人。”
míng xíng máng suǒ冥行盲索比喻不明情况而工作。汉·扬雄《法言·修身》:“擿埴索涂,冥行而已矣。”
dú xíng jǔ jǔ独行踽踽孤零零地一个人走路。《诗唐·风杕杜》:“独行踽踽,岂无他人,不如我同父。”毛传:“踽踽,无所亲也。”
bìng xíng bù bèi并行不悖悖:违背;抵触。两种事物同时进行;没有什么冲突。西汉 戴圣《礼记 中庸》:“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
yǒu chǐ shuǐ xíng chǐ chuán有尺水行尺船有一尺深的水就能行驶一尺深的水所能承载的船。指量力而行。比喻有多少力量做多少事。清·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65回:“我且‘有尺水行尺船’,等什么鹰神再来,我再做道理。”
yā xíng é bù鸭行鹅步步:走。象鹅和鸭子那样的走路。比喻步行缓慢。元 秦简夫《东堂老》第二折:“我觑不的你梢宽也那褶下,肚迭胸高,鸭步鹅行。”
lìng bù xū xíng令不虚行指制定的法令必须切实执行。《管子·重令》:“国不虚重,兵不虚胜,民不虚用,令不虎行。”
chān háng duó shì搀行夺市跨行业抢生意。比喻越权夺职。明 无名氏《大战邳彤》第一折:“这先锋合当我做,你怎幺来搀行夺市的。”
xíng zǒu rú fēi行走如飞行:走路。走路的步子快捷如飞。清·李斗《扬州画舫录》第九卷:“南无药师琉璃光如来,高视阔步,行走如飞。”
dǐ jié lì xíng砥节励行砥砺操守和品行。《孔丛子·公仪》:“鲁人有公仪休者,砥节励行,乐道好古,恬于荣利,不事诸侯。”
háng wǔ chū shēn行伍出身行伍:古代军队编制,1行25人,1伍5人,泛指士兵。指当兵出身。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13回:“幸亏炮船上统带赵大人是行伍出身,天生海量。”
gāo è xíng yún高遏行云形容歌声高亢嘹亮。宋·晏殊《山亭柳》词:“偶学念奴声调,有时高遏行云。”
shùn fēng xíng chuán顺风行船顺着风势行船。比喻趁着有利情势做事,用力小而收效大。《豆棚闲话·空青石蔚子开盲》:“如今的人眼明手快,捷足高才,遇着世事,如顺风行船,不劳余力。”
xíng zhī yǒu xiào行之有效实行起来有成效。指某种方法或措施已经实行过;证明很有效用。西晋 张华《博物志 方士》:“皇甫隆遇青牛道士,姓封名君达,其论养性法则可施用,大略云……武帝行之有效。”
sān jù huà bù lí běn háng三句话不离本行行:行当,职业。指人的言语离不开他所从事的职业范围。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三十四回:“每到一处,开口三句话不离本行,立刻从怀里掏出捐册送给人看。”
dài chāi dài xíng代拆代行拆:拆开,指拆阅来电来文;行:发出。一般指首长不在时由专人负责代理拆阅和审批、处理公文。形容权力极大。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九回:“其时抚台请病假,各事都由藩司代拆代行。”
bèi rì bìng xíng倍日并行日夜赶路。西汉 司马迁《史记 孙子吴起列传》:“乃弃其步军,与其轻锐倍日并行逐之。”
dǐ jié lì xíng砥节砺行见“砥节励行”。王闿运《曾孝子碑文》:“惟先生姿度朴坚,砥节砺行,颖敏足以成学,迂诚足以矫世。 ”
fāng yán jǔ xíng方言矩行谓言行方正,合乎规范。清·钱泳《履园丛话·科第·孝感》:“彭一庵,名珑,字云客,长洲人,方言矩行,士林推重。”
xiāng xū ér xíng相须而行须:需要,依存。互相依存而行动一致。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刘陶传》:“夫天之与帝,帝之与人,犹头之与足,相须而行也。”
dǐ xíng mó míng砥行磨名磨砺德行与名节。南朝宋·周朗《报羊希书》:“夫下之士,砥行磨名,欲不辱其志气,运奇蓄异,将进善于所灭。”
cùn bù nán xíng寸步难行寸步:寸步之路;形容距离非常短。①形容走路十分艰难;连很短的路都不容易走。②亦形容陷入窘境;无力摆脱。也作“寸步难移”、“寸步不移”。元 白仁甫《东墙记》:“听了他凄凉惨切,好教我寸步难行。”
nè yú yán,mǐn yú xíng讷于言,敏于行讷:语言迟钝;敏:敏捷。指说话谨慎,办事敏捷。春秋·鲁·孔丘《论语·里仁》:“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jǔ jǔ dú xíng踽踽独行踽踽:孤独的样子。孤零零地独自走着。形容孤独无亲或独来独往。宋 张柞《祭程伊川文》:“先生踽踽独行于世,众乃以为迁也。”
hào xíng xiǎo huì好行小惠好:喜欢;行:施行;惠:仁慈。指喜欢给人小恩小惠。《晋书 殷仲堪传》:“及在州,纲目不举,而好行小惠,夷夏颇安附之。”
dùn tiān wàng xíng遁天妄行谓违背自然规律而胡作非为。南朝·宋·宗炳《明佛论》:“皆违理谬感,遁天妄行,弥非真有矣。”
xíng zé sī yì行则思义行:行动;义:公正。行动时要考虑是否合乎正义。春秋·鲁·左丘明《左传·昭公三十一年》:“君子动则思礼,行则思义,不为利回。”
kùn zhī miǎn xíng困知勉行在不断克服困难中求得知识,有了知识就勉力实行。西汉 戴圣《礼记 中庸》:“或生而知之,或学而知之,或困而知之,及其知之一也。或安而行之,或利而行之,或勉强而行之,及其成功一也。”
xíng ruò wú shì行若无事指人在紧急关头;态度镇静;毫不慌乱。有时也指对坏人坏事听之任之;满不在乎。若:好像。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万太尊说罢,行若无事。”
míng xíng zhì zhí冥行擿埴冥:昏暗;冥行:夜间行路;擿:点;埴:地。夜间摸黑走路,如同盲人拿着手杖点地而行。比喻研求学问,不识门径,暗中探索。汉 扬雄《法言 修身》:“擿埴索涂,冥行而已矣。”
qìng diào bù xíng庆吊不行庆:贺喜;吊:吊唁。不予贺喜、吊唁。原指不与人来往。后形容关系疏远。《后汉书·荀爽传》:“爽遂耽思经书,庆吊不行,征命不应。”
xíng yuǎn shēng gāo行远升高《书·太甲》:“若升高,必自下;若陟遐,必自迩。”《礼记·中庸》:“君子之道,辟(譬)如行远必自迩,辟如登高必自卑。”后遂以“行远升高”比喻为学由浅入深,逐步提高。《书·太甲》:“若升高,必自下;若陟遐,必自迩。”《礼记·中庸》:“君子之道,辟(譬)如行远必自迩,辟如登高必自卑。”
qiān lǐ zhī xíng,shǐ yú zú xià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走一千里路,是从脚下第一步开始的。比喻事情是从头做起,逐步进行的。先秦 李耳《老子》第64章:“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zhèng shì shéng xíng正视绳行谓言行正直。清·龚自珍《送广西巡抚梁公序》三:“公有矩德,以蕝其外,正视绳行,无间其里,必能正其人心矣。”
dǐ lì míng xíng砥砺名行砥砺:磨砺;名行:名誉和品行。砥砺磨炼自己的名誉和品行。晋·陈寿《三国志·魏志·杜畿传》裴松之注引《杜氏新书》曰:“丰砥砺名行以要世誉,而恕诞节直意,与丰殊趣。”
bāo jū gōng xíng苞苴公行苞苴:蒲包,指馈赠的礼物;公行:公开。公开用金钱、财物贿赂别人。战国·赵·荀况《荀子·大略》:“苞苴行与?谗夫兴与?”
bù jū xì xíng不拘细行犹不拘小节。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任诞》“庚即送直,然后得还,经此数四”刘孝标注引《中兴书》:“峤有俊朗之目而不拘细行。”
xíng jǐ yǒu chǐ行己有耻一个人行事,凡自己认为可耻的就不去做。春秋·鲁·孔丘《论语·子路》:“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
xíng suǒ wú shì行所无事行:行动。行动上好像没有事情发生似的。形容临危不惧,态度镇定。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47回:“‘我不怕!他要告,先拿他们办了再说……’万太尊说罢,行所无事。”
bǐ zhě xiān xíng秕者先行秕:瘪谷,比喻无价值的东西。形容自己不如别人。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排调》:“簸之扬之,糠秕在前。”
jiān tóng guǐ yù,xíng ruò hú shǔ奸同鬼蜮,行若狐鼠奸诈象鬼蜮,狡猾象狐鼠。比喻人恶劣到极点。
sù yǐn xíng guài素隐行怪隐:隐暗的事;行:从事;怪:怪事。求索隐暗的事情,而行怪迂之道。意指身居隐逸的地方,行为怪异,以求名声。《汉书·艺文志》:“孔子曰:‘索隐行怪,后世有述焉,吾不为之矣。”
zhū xíng wú cháng诸行无常佛家语。指万物变化多端。比喻人生无常。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诸行无常,是生是灭,生灭灭已,寂灭为乐。”
xìn bù ér xíng信步而行信:随意。无目的地随意行走。宋 陆游《龟堂杂兴》诗:“曳杖东冈信步行,夕阳偏向竹间明。”
xǐ xíng yú sè喜行于色高兴显现在脸上。
shān zhǐ chuān xíng山止川行喻坚不可摧,行不可阻。清·唐甄《潜书·两权》:“诚能自固如是,是山止川行之势也;以战必胜,以攻必取者也。”
shì zài bì xíng势在必行行:做。从事情发展的趋势看,必须采取行动。清·李百川《绿野仙踪》第80回:“又知此事势在必行,次日一早,便往城外访友去了。”
yī yán yī xíng一言一行每句话,每个行动。清 冯景《今世说序》:“则夫一言一行,传其人之神,何以异是。”
liè qiè ér xíng趔趄而行身子歪斜不稳地走路。
sè rén xíng wéi色仁行违表面上主张仁德,实际行动却背道而驰。先秦 孔子《论语 颜渊》:“夫闻也者,色取仁而行违,居之不疑。”
wú jìng ér xíng无胫而行胫:小腿。没有腿而能行走。比喻事物用不着推行,能迅速传播。汉·孔融《论盛孝章书》:“珠玉无胫而自至者,以人好之也。”
xíng bù yú fāng行不逾方谓行动不逾越法度。南朝·宋·范晔《后汉书·班彪传上论》:“班彪以通儒上才,倾侧危乱之间,行不逾方,言不失正,仕不急进,贞不违人。”
yán bù gù xíng,xíng bù gù yán言不顾行,行不顾言说话没有考虑到自己的行为,行事没有考虑到自己的诺言。指言行不一致。战国·邹·孟轲《孟子·尽心下》:“言不顾行,行不顾言,则曰,古之人,古之人。”
chí chí wú xíng迟迟吾行迟迟:慢慢地。原指慢慢考虑考虑再走。形容恋恋不舍地离开。
xíng xiǎn yáo xìng行崄侥幸见“行险徼幸”。
dǐ xíng lì míng砥行立名磨砺德行,建树功名。《史记·伯夷列传》:“闾巷之人,欲砥行立名者,非附青云之士,恶能施于后世哉?”
xíng bù rú fēng行步如风行:走路。走路的步子快捷如飞。宋·张君房《云笈七签》第78卷:“服百日,雄气大至,语声寥亮,行步如风。”
bèi dào jiān xíng倍道兼行道:行程,路程;兼:加倍,加速。指加倍速度行进。《孙膑兵法 善者》:“善者能使敌卷甲趋远,倍道兼行,倦病而不得息。”
dǐ shēn lì xíng砥身砺行犹言砥节砺行。《梁书·儒林传序》:“建国君民,立教为首,砥身砺行,由乎经术。”
guī yì qí xíng瑰意奇行见“瑰意琦行”刘师培《文说·宗骚》:“瑰意奇行,超然高举。”
gǎi xíng cóng shàn改行从善见“改行为善”。《京本通欲小说·错斩崔宁》:“不若改行从善,做个小小经纪,也得过养身活命。”
shàng xíng xià xiào上行下效行:做;效:仿效。上面的人怎么做;下面的人就跟着怎么干。东汉 班固《白虎通 三教》:“教者,效也,上为之,下效之。”
hú xíng luàn wéi胡行乱为犹胡作非为。清·陈天华《警世钟》:“既我是这个国的国民,怎么可以不管国家的好歹,任那皇帝官府胡行乱为呢?”
yī yì gū xíng一意孤行不接受人家的劝告;顽固地坚持自己的主观意见去做(行:行动;做)。西汉 司马迁《史记 酷吏列传》:“禹为人廉倨。为吏以来,舍无食客。公卿相造请禹,禹终不报谢,务在绝知友宾客之请,孤立行一意而已。”
yǔ shí xié xíng与时偕行变通趋时。《易 损》:“损益盈虚,与时偕行。”
zé shàn ér xíng择善而行谓选择有益的事去做。唐·魏徵《十渐不克终疏》:“此直意在杜谏者之口,岂曰择善而行者乎?”
fēng xíng yǔ sàn风行雨散同“风流云散”。南朝·陈徐陵《与杨仆射书》:“又闻本朝王公,都人士女,风行雨散,东播西流。”
lìng xíng rú liú令行如流谓命令的推行象水流向下一样迅速顺利。《孙膑兵法·奇正》:“故行水得其理,漂石折舟;用民得其性,则令行如流。”
zūn wén xíng zhī尊闻行知尊:尊重。重视听到的意见,实行已懂的道理。东汉·班固《汉书·董仲舒传》:“曾子曰:‘尊其所闻,则高明矣;行其所知,则光大矣。’”
guī yì qí xíng瑰意琦行瑰:美石,比喻珍贵;琦:美玉,比喻珍奇,美好。指高明的思想和不平常的行为。战国 楚 宋玉《对楚王问》:“夫圣人瑰意琦行,超然独处。”
fēng xíng diàn chè风行电掣见“风驰电掣”。清·姜承烈《<书影>序》:“先生触目,洞中机要,剖决若神,风行电掣。”
zǒu ròu xíng shī走肉行尸行尸:会走动的尸体。比喻不动脑筋,不起作用,糊里糊涂过日子的人。清·华伟生《开国奇冤·谋擢》:“尽热衷瞒神吓鬼,扮花面走肉行尸。”
shù shēn xiū xíng束身修行束身:约束自身。约束自身,修养德行。三国·魏·阮籍《大人先生传》:“往者群气争夺,万物死虑,支体不从,身为泥土,根拔枝殊,咸失其所,汝又焉得束身修行,磬折抱鼓。”
jiā zhǔ xíng lìng挟主行令挟持君主,发布命令。参见“挟天子以令诸侯”。《南齐书·刘善明传》:“魏挟主行令,实逾二纪。晋废立持权,遂历四世。”
míng bù xū xíng名不虚行虚:不真实。传出的名声与实际相符,不是虚假的。《晋书·唐彬传》:“帝顾四坐曰:‘名不虚行。’”
tāo tiān zuì xíng滔天罪行滔天:漫天。比喻罪恶极大。毛泽东《为皖南事变发表的命令和谈话》:“除对亲日派破坏抗日、袭击人民军队、发动内战之滔天罪行,另有处置外……”
xīng xíng diàn zhēng星行电征像流星闪电。比喻行动非常迅速。汉 应劭《风俗通 十反 但望》:“望自劾去,星行电征,数日归,趋诣府。”
yīn gōng xíng sī因公行私见“因公假私”。南朝·宋·范晔《后汉书·陈宠传》:“断狱者急于蒡格酷烈之痛,执宪者烦于诋欺放滥之文,或因公行私,逞纵威福。”
tì tiān xíng dào替天行道代上天主持公道。封建社会里农民起义多以此作为动员、组织群众的口号。元·康进之《李逵负荆》第一折:“你山上头领,都是替天行道的好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