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于的成语
因篇幅关系,只列出前 100 个于的成语
成语解释出处
hóng jiàn yú gàn鸿渐于干《易·渐》:“初六,鸿渐于干”,“六二,鸿渐于盘”,“九三,鸿渐于陆”。以次而进,渐至高处。后世因以“鸿渐于干”指始入仕途。《易·渐》:“初六,鸿渐于干”,“六二,鸿渐于磐”,“九三,鸿渐于陆”。
xíng yú cí sè形于辞色色:神色。内心的活动表露在言谈和神色上面。《晋书·庾亮传》:“欲以灭胡平蜀为己任,言论慷慨,形于辞色。”
yǒu yào yú shí有要于时对当时有需要战国·卫·吕不韦《吕氏春秋·察今》:“凡先王之法有要于时也。”
rén fú yú shì人浮于事指工作中人员过多或人多事少。西汉 戴圣《礼记 坊记》:“故君子与其使食浮于人也,宁使人浮于食。”
xǐ nù bù xìng yú sè喜怒不形于色高兴和恼怒都不表现在脸色上。指人沉着而有涵养,感情不外露。《三国志 蜀志 先主传》:“喜怒不形于色,好交结豪侠,年少争附之。”
yú fēi zhī lè于飞之乐于飞:比翼齐飞。比喻夫妻间亲密和谐。《诗经·大雅·卷阿》:“凤凰于飞,翩翩其羽。”
huò shēng yú hū祸生于忽忽:古代长度单位,1尺=10寸,1寸=10分,1分=10000忽。指灾祸产生于极细微的因素。汉·刘向《说苑·谈丛》:“福生于微,祸生于忽。日夜恐惧,唯恐不卒。”
lóng zhàn yú yě龙战于野群龙在郭野大战。比喻群雄争天下。《周易·坤卦》:“龙战于野,其血玄黄。”
xiōng dì xì yú qiáng兄弟阋于墙阋:争吵;墙:门屏。兄弟们虽然在家里争吵,但一致抵御外人的欺侮。比喻内部虽有分歧,但能一致对外。《诗经·小雅·常棣》:“兄弟阋于墙,外御其务(侮)。”
wú dòng yú zhōng无动于衷衷:内心。丝毫没有触动内心。形容对应该动心的事情毫无感触;漠然置之。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闻之漠然良久,若不能无动于衷者。”
chū yú shuǐ huǒ,dēng zhī rèn xí出于水火,登之衽席登:加上;衽席:床席。把人从水火中拉出来放到床上。比喻解救危难中的人们。章炳麟《致南京参议会论建都书》:“国维四固,安于泰山,出于水火而登之衽席,则其幸耳。”
qiú dào yú máng求道于盲盲:盲人。向盲人问路。比喻向毫无所知的人请教。唐 韩愈《答陈生书》:“足下求速化之术,不于其人,乃以访愈,是所谓借听于聋,求道于盲。”
fú shēng yú wēi福生于微微:小数名,长度为0.000001寸或圆度的六十分之一秒。福佑生于细微的小事件中。汉·刘向《说苑·谈丛》:“福生于微,祸生于忽。日夜恐惧,唯恐不卒。”
zì jué yú rén自绝于人绝:断。自己断绝了跟别人的关系。指做了对不起人的事而不愿悔改。
xíng yú zhī huà刑于之化指以礼法对待。后用以指夫妇和睦。《诗 大雅 思齐》:“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郑玄笺:“文王以礼法接待其妻。”
jiù mín yú shuǐ huǒ救民于水火把人民从深重的灾难中拯救出来。《孟子·滕文公下》: “救民于水火之中,取其残而已矣。”
xíng chéng yú sī行成于思品德的养成在于能思考。唐 韩愈《进学解》:“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xǐ xíng yú sè喜形于色形:表露;色:脸色。内心的喜悦表现在脸上。形容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北史 高允传》:“允喜形于色,语人曰:‘天恩以我笃老,大有所赉,得以赡客矣。’”
nán yú shàng tiān难于上天比上天还难。形容极其困难,不易实现。汉 枚乘《上书谏吴王》:“必若所欲为,危于累卵,难于上天。”
zì tóu yú dì自投于地投:抛掷。自己一下子仆伏在地上。南朝·宋·范晔《后汉书·陈寔传》:“盗大惊,自投于地,稽顺归罪。”
qíng shēn yǒu yú情深友于友于:本指兄弟相爱,后亦为“兄弟的”代称。比喻情谊比兄弟之间还要深厚。唐·张说《会诸友诗序》:“谷子者,昔与说联务蓬山,出入三载,事志相得,情深友于。”
shēng yú yōu huàn ér sǐ yú ān lè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忧患:患难。忧患使人勤奋,因而得生;安乐使人怠惰,因而萎靡致死。战国·邹·孟轲《孟子·告子下》:“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而死于安乐也。”
jiǎ lì yú rén假力于人借别人的力量做事。战国 郑 列御寇《列子 汤问》:“耻假力于人,誓手剑以屠黑卵。”
qiān jīn zhī dī,kuì yú yǐ rǎng千金之堤,溃于蚁壤堤:堤坝;溃:崩溃。一个小小的蚂蚁洞,可以使千里长堤溃决。比喻小事不慎将酿成大祸。清·王夫之《读通鉴论·隋炀帝》:“乃举国家之事,不属之名义自持之清流,而委之以鄙贱干没之宵小,岂非千金之堤,溃于蚁壤哉?”
jué shèng yú qiān lǐ zhī wài决胜于千里之外坐镇指挥千里之外的战局。形容将帅雄才大略,指挥若定。《史记 留侯世家》:“运筹帷帐中,决胜千里外,子房功也。”
kē zhèng měng yú hǔ苛政猛于虎苛政:指反动统治阶级对人民进行残酷压迫剥削的政治;包括政令、赋税等。反动统治的苛刻的政治比吃人的老虎还要凶恶暴虐。西汉 戴圣《礼记 檀弓下》:“夫子曰:‘何为不去也?’曰:‘无苛政。’夫子曰:‘小子识之,苛政猛于虎也。’”
shì biǎn yú bāo示贬于褒犹言寓批评于表扬。明沈德符《野获编 礼部 南礼部恤典》:“石以违拂不成为义,张以怀情不尽为义,皆上所亲定。盖圣意示贬于褒也。”
dǎn dà yú shēn胆大于身犹言胆大如斗。谓无所忌惮。语出《旧唐书·李昭德传》载丘愔劾奏李昭德语:“臣观其胆,乃大于身,鼻息所冲,上拂云汉。”语出《旧唐书·李昭德传》载丘愔劾奏李昭德语:“臣观其胆,乃大于身,鼻息所冲,上拂云汉。”
xué lǎo yú nián学老于年指青年人的博学。《宋史 文苑传七 熊克》:“克幼而翘秀,既长,好学善属文,郡博士胡宪器之,曰:‘子学老于年,他日当以文章显。’”
ān yú suǒ xí安于所习安:习惯于。习惯于自己所熟悉的东西。指习惯对人的制约。明 袁宏道《叙梅子马王程稿》:“人情安于所习,故虽至美,亦以至恶掩也。”
yú ān sī wēi于安思危于:处于;思:想。虽然处在平安的环境里,也想到有出现危险的可能。指随时有应付意外事件的思想准备。《战国策 楚策四》:“臣闻之《春秋》,于安思危,危则虑安。”
bà yú bēn mìng罢于奔命罢:通“疲”,疲乏;奔命:奉命奔走。指忙于奔走应付,弄得非常疲乏。春秋·鲁·左丘明《左传·成公七年》:“余必使尔罢于奔命以死。”
yùn yòng zhī miào,zài yú yī xīn运用之妙,在于一心妙:巧妙;心:思考,灵活。指兵法运用得巧妙灵活,全在于善于思考。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43回:“汤镇台道:且不要管他,‘运用之妙,在于一心’。”
qīng yú hóng máo轻于鸿毛鸿毛:大雁的毛。比大雁的毛还要轻。比喻非常微小或毫无价值。西汉 司马迁《报任少卿书》:“人固有一死,或重于太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
wú dí yú tiān xià无敌于天下天下都没有对手。形容力量强大无比。《孟子·公孙丑上》:“无敌于天下者,天吏也。”
fǔ yǎng yú rén俯仰于人俯仰:低头和抬头,泛指一举一动。形容一举一动都随人摆布。明·焦竑《玉堂丛语·宠遇》:“平生诗文甚多,不能俯仰于人,故能不显云。”
fáng rén zhī kǒu,shèn yú fáng chuān防人之口,甚于防川防:阻止;甚:超过;川:河流。想堵住人民的嘴,比堵塞河川还难。指不让人民说话,是不明智的。《晋书·孔严传》:“古人为政,防人之口,甚于防川。”
gōng guò yú qiú供过于求供给的数量比需要的多。梁启超《生计学学说沿革小史》:“凡物之所在市也,供过于求,则价格下落。”
móu mò nán yú zhōu mì谋莫难于周密谋:计谋。谋划最难的地方在于周到严密。《鬼谷子·摩篇》:“谋莫难于周密,说莫难于悉听,事莫难于必成。”
mín yì láo zhǐ,qì yú xiǎo kāng民亦劳止,汔于小康民亦劳止与汔可小康都是互文同义。意思是说老百姓太劳苦,也该稍稍得到安乐了。表达了奴隶制时代先民们的一种理想。《诗经》中民劳:民亦劳止,汔可小康,惠此中国,以绥四方。
ān yú gù sú,nì yú jiù wén安于故俗,溺于旧闻俗:习俗。溺:沉溺,陷入。拘守于老习惯,局限于旧见闻。形容因循守旧,安于现状。西汉 司马迁《史记 商君列传》:“常人安于故俗,学者溺于所闻。以此两者居官守法可也,非所与论于法之外也。”
qiú guò yú gòng求过于供需求多而供应量少。
chóng guī yú hǎo重归于好归于:回到;好:和好。指彼此重新和好。余秋雨《霜冷长河·关于友情》:“为什么有的人使朋友损失巨大却能重归于好,有的人只因为说了短短两句话却使朋友终生无法原谅?”
nù xíng yú sè怒形于色形:显露;色:脸色。满腔愤怒显于脸上。宋 洪迈《夷坚决》:“夫子赐之酒五尊。子夏怒形于色,举足蹴其二。”
yī zhì yú cǐ一至于此竟到如此地步。南朝·梁·简文帝《与湘东王书》:“笔札无情,任其摇礕。甚矣哉!文之横流,一至于此!”
wěi zuì yú rén委罪于人委:推委。把罪责推卸给别人。
tóng guī yú jìn同归于尽一同走向死亡或共同毁灭。归:走向;尽:灭亡。战国 郑 列御寇《列子 王瑞》:“天地终乎?与我偕终”卢重玄解:“大小虽殊,同归于尽耳。”
tǔ zhū yú zé,shuí néng bù hán吐珠于泽,谁能不含含:衔在嘴里。明珠出于水泽,则人人都会取来衔在嘴里。比喻君权旁落,则人人都要谋夺。南朝·宋·范晔《后汉书·翟峬传》:“故孔子曰:‘吐珠于泽,谁能不含。’谕君之权柄外假,则毕竟取以为己利,犹出于泽中,谁能不含。”
fèng huáng yú fēi凤皇于蜚见“凤凰于飞”。《史记·田敬仲完世家》:“齐懿仲欲妻完,卜之,占曰:‘是谓凤凰于蜚,和鸣锵锵。’”
qǔ xìn yú mín取信于民取得人民的信任。毛泽东《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当时的情况是弱国抵抗强国,文中指出了战前的政治准备一一取信于民。”
fèng huáng yú fēi凤凰于飞本指凤和凰相偕而飞。比喻夫妻和好恩爱。常用以祝人婚姻美满。《诗经 大雅 卷阿》:“凤皇于飞,刿刿其羽。”
xiàn yú léi xiè陷于缧绁缧绁:捆绑犯人的绳索。指被关进监牢。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四十一回:“若非二哥众位把船相救,我等皆被陷于缧绁。”
guān yú hǎi zhě nán wéi shuǐ观于海者难为水观:看。看过大海再看江河就觉得没有什么可看的。比喻见过大世面的人眼界高。战国·邹·孟轲《孟子·尽心上》:“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故观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
mín bǎo yú xìn民保于信指执政的人有信还要有义,才能受到人民拥护。《左传·定公十四年》:“谚曰:‘民保于信。’吾以信义也。”
wú bǔ yú shí无补于时时:时势。对时势没有什么帮助。宋·苏舜钦《答杜公书》:“今虽能涬然引去,无补于时,亦安是以为嘉事。”
lì yú bù bài zhī dì立于不败之地立于:处在;地:地位。指人处在不会失败的境地上。孙武《孙子 军形篇》:“故善战者,立于不败之地,而不失敌之败也。”
wú bǔ yú shì无补于事补:益处,裨益,对事情没有什么益处。宋·朱熹《朱子语类·论语》:“因言今世人多道东汉名节无补于事。”
qiān jīn zhī zǐ,bù sǐ yú shì千金之子,不死于市市:众人聚集的地方。指富贵人家子弟犯了死罪,可以免除服刑。西汉·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序》:“谚曰:‘千金之子,不死于市。’此非空言也。”
róng yú yī lú熔于一炉熔化在同一个洪炉内。比喻多种事物相互间结合紧密;浑然一体;难解难分。卞之琳《冯文炳选集 序》:“废名在解放前,特别在抗战前,似曾以他独特的方式,把儒释道熔于一炉。”
wú jì yú shì无济于事济:有益。对事情没有什么帮助。比喻不解决问题。清 钱采《说岳全传》:“我岂不知贼兵众盛?就带你们同去,亦无济于事。”
yù dí yú guó mén zhī wài御敌于国门之外御:抵挡;国门:京都城门,边界线。将敌人阻挡在境外。战国·邹·孟轲《孟子·万章》:“今有御人国门之外者。”
jià huò yú rén嫁祸于人嫁:转移。把灾祸转嫁给别人。《南史 阮孝绪传》:“答曰:‘己所不欲,岂可嫁祸于人。’乃焚之。”
ān yú pán shí安于磐石安:安稳;磐石:巨石。像磐石一样安然不动。形容非常稳固。战国 赵 荀况《荀子 富国》:“为名者否,为利者否,为忿者否,则国安于磐石,寿于旗翼。”
pí yú gōng mìng疲于供命疲:疲乏,劳累。指忙于奔走应付,弄得非常疲乏。宋·赵彦卫《云麓漫钞》第三卷:“邑人疲于供命,聚薪其下,因野火焚之。”
hé zhì yú cǐ何至于此怎么会到这样的境地。指怎么会到了这种地步。《旧唐书·李密传》:“请斩之以谢众,方可安辑。玄感曰:‘何至于此?’”
zhù yú zhú bó著于竹帛着:写作。竹帛:竹简和绢。在竹简和绢上写作。指把事物或人的功绩等写入书中。汉 东方朔《答客难》:“今子大夫修先生之术,慕圣人之义,讽诵诗书百家之言,不可胜记,著于竹帛,唇腐齿落,服膺而不可释。”
gōng yú xīn jì工于心计工:擅长。擅长用心谋划。钱钟书《围城》:“她刚才就劝我母亲快买外汇,我看女人全工于心计的。”
qiú mǎ yú táng sì求马于唐肆到空无所有的市集去买马。比喻求非所求,必无所获。庄周《庄子 田子方》:“彼已尽矣,而女求之以为有,是求马于唐肆也。郭象注:“唐肆,非停马处也。”
yì yú shí yí易于拾遗犹易如反掌。晋·陆机《五等诸侯论》:“新都袭汉,易于拾遗也。”
bù ān yú shì不安于室指已婚妇女又乱搞男女关系。《诗经 邺风 凯风序》:“卫之淫风流行,虽有七子之母,犹不能安其室。”郑玄注:“不安其室,欲去嫁也。”
yù biǎn yú bāo寓贬于褒寓:寄托。在表面褒颂的词句下寓含讥讽的意思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78回:“又想文字付去未久,尚未刻镌,可即索回,另作一篇寓贬于褒之文便了。”
yì yú fǎn shǒu易于反手犹易如反掌。比喻事情非常容易做。晋 杨泉《物理论》:“夫清忠之士,乃千人之表,万人之英。得其人则事易于反手;不得其人,则难于拔筋。”
xué chéng wén wǔ yì,huò yú dì wáng jiā学成文武艺,货于帝王家艺:技艺;货:财物。学成文武全才,以求得皇帝的赏识重用。元·无名氏《马陵道》楔子:“自古道,学成文武艺,货于帝王家。必然见俺二人学业成就,着俺下山,进取功名。”
yì xíng yú sè义形于色义:正义;伸张正义;形:表现;见之于形;色:脸色。伸张正义的神态流露在脸面上。《公羊传 桓公二年》:“孔父正色而立于朝,则人莫敢过而致难于其君者。孔父可谓义形于色矣。”
qiān yú qiáo mù迁于乔木迁:迁移。乔木:高树。原指鸟儿从幽深的山谷迁移到高树上去。比喻乔迁新居。《诗经·小雅·伐木》:“出自幽谷,迁于乔木。”
bì qí gōng yú yī yì毕其功于一役把应该分成几步做的事一次做完。孙中山《<民报>发刊词》:“吾国治民生主义者,睹其祸害于未萌,诚可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
pí yú bēn mìng疲于奔命疲:疲乏;劳累;奔命:奉命奔走。原指因奉命到处奔走;精疲力竭。后指忙于奔走应付;非常疲劳。也形容事情繁多;忙得精疲力尽。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袁绍传》:“使敌疲于奔命,人不得安业,我未劳而彼已困,不及三年,可坐剋也。”
yán yú lǜ jǐ严于律己律:约束。严格地约束自己。形容对自己要求严格。也作“严以律己”。宋 陈亮《谢曾察院君》:“严于律己,出而见之事功;心乎爱民,动必关天治道。”
wú dòng yú zhōng无动于中心里一点儿也没有触动。指对应该关心、注意的事情毫不关心,置之不理。先秦 孔子《论语 述而》:“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宋 朱熹集注:“其视不义之富贵,如浮云之无有,漠然无所动于其中也。”
fēng chài zuò yú huái xiù蜂虿作于怀袖比喻出乎意外的惊吓。《晋书·刘毅传》:“蜂虿作于怀袖,勇夫为之惊骇,出于意外故也。”
yù bīng yú nóng寓兵于农寓:寄寓,包含。指给农民以一定军事训练,平时务农,战时参战。或指军队屯垦。宋·邵博《闻见后录》卷一:“予谓议者以本朝养兵为大费,欲复寓兵于农之法,书生之见,可言而不可用者哉。”
lè yú zhù rén乐于助人很乐意帮助别人。司马文森《风雨桐江》第一章:“她见他为人忠厚,乐于助人,也信任他,处处请教。”
zhī zǐ yú guī之子于归之子:这个女子;于归:到丈夫家中去。指女子出嫁《诗经·周南·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fāng cùn zhī mù,gāo yú cén lóu方寸之木,高于岑楼方寸:比喻小;岑:尖顶高楼。一寸高的方木放在高楼的尖顶上其高度高于高楼。比喻类比不当。战国·邹·孟轲《孟子·告子下》:“不揣其本而齐其末,方寸之木可使高于岑楼。”
wú bǔ yú shì无补于世世:时代。对时势没有什么帮助。宋·苏舜钦《上杜侍郎启》:“至于谐言短韵,无补于世,不当于齿牙间,使人传言。”
xǐ jiàn yú sè喜见于色同“喜形于色”。《北史·尔朱荣传》:“与葛荣众寡非敌。葛荣闻之,喜见于色。”
liú yán zhǐ yú zhì zhě流言止于智者没有根据的话,传到有头脑的人那里就不能再流传了。形容谣言经不起分析。《荀子 大略》:“流丸止于瓯臾,流言止于智者。”
fèng huáng yú fēi凤皇于飞见“凤凰于飞”。《诗经·大雅·卷阿》:“凤凰于飞,刿刿其羽。”
cáng qiǎo yú zhuō藏巧于拙有才能而不显示出来。明·洪应明《菜根谭》:“藏巧于拙,用晦而明,寓清于浊,以屈为伸,真涉世之一壶藏身之三窟也。”
kuī yú yī kuì亏于一篑亏:缺,欠;篑:装土的竹筐。积土成山的功夫只差最后一筐土。比喻做成一件大事只差最后一点而未能成功《尚书·旅獒》:“为山九仞,功亏一篑。”
zhe yú zhú bó着于竹帛着:写作。竹帛:竹简和绢。在竹简和绢上写作。指把事物或人的功绩等写入书中。亦作“着乎竹帛”、“着之竹帛”。
liǎo rán yú xiōng了然于胸了然:了解、明白。心里非常明白。《晋书 袁齐传》:“夫经略大事……智者了然于胸。”
zì bǐ yú jīn自比于金把自己比作尚未冶炼的黄金。比喻未成熟,急需锻炼《新唐书·魏徽传》:“朕方自比于金,以卿为良匠而加砺焉,卿虽疾未及衰,庸得便尔。”
yī nián zhī jì zài yú chūn一年之计在于春要在一年(或一天)开始时多做并做好工作,为全年(或全天)的工作打好基础。南朝梁 萧统《纂要》:“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
qiān jīn zhī dī,kuì yú yǐ lòu千金之堤,溃于蚁漏堤:堤坝;溃:崩溃。一个小小的蚂蚁洞,可以使千里长堤溃决。比喻小事不慎将酿成大祸。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姑妄听之一》:“千金之堤,溃于蚁漏,有罅故也。”
qiān lǐ zhī xíng,shǐ yú zú xià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走一千里路,是从脚下第一步开始的。比喻事情是从头做起,逐步进行的。先秦 李耳《老子》第64章:“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qiáng jiā yú rén强加于人把一个人或一方的意见、看法勉强加诸于别人。王朔《过把瘾就死》:“你就是这么霸道!你所做的一切都是强加于人,而我不吃这一套!”
tuì cáng yú mì退藏于密后退隐藏于秘密之处,不露行迹。谓哲理精微深邃,包容万物。《周易·系辞》:“圣人以此洗心,退藏于密,吉凶与民同患,神以知来,知以藏往。”
huǐ yú yī dàn毁于一旦一旦:一天。指得来不易的东西;一下子就毁掉了。多指长期劳动的成果或来之不易的东西一下子被毁灭掉。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窦融传》:“百年累之,一朝毁之。”
fáng huò yú wèi rán防祸于未然防止祸患于萌发之前。《汉书 外戚传下 孝成赵皇后》:“事不当时固争,防祸于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