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一的成语
因篇幅关系,只列出前 100 个一的成语
成语解释出处
yī lù fēng qīng一路风清形容安定升平的景象。明·沈德符《野获编·吏部·用违其才》:“沈里孝清直名臣,使其建牙内地,将见一路风清,乃使作陕西巡抚,助讨宁夏。”
yī kōng yī bàng一空依傍指在艺术、学术等方面独创而全不摹仿。王国维《宋元戏曲考》第十二章:“关汉卿一空依傍,自铸伟词,而其言曲尽人情,字字本色,故当为元人第一。”
yī qīng rú shuǐ一清如水形容为官廉洁,不贪污、不受贿。也形容十分清洁。明 冯梦龙《警世通言 苏知县罗衫再合》:“船头上一清如水,郑氏不知利害,径跄上船。”
gū zhù yī zhì孤注一掷注:赌注;赌博时所押上的钱;孤注:赌钱的人在输急时把所有的钱并在一起作为赌注;掷:这里指赌钱时掷骰子。赌徒在输急了的时候把所有的钱并作一次押上去;以决最后输赢。比喻在危急时用尽所有力量做最后一次冒险。宋 辛弃疾《九议》:“于是乎‘为国生事’之说起焉,‘孤注一掷’之喻出焉。”
fēng mǐ yī shí风靡一时靡:倒下;风靡:风行;随风一边倒。指时兴的风气。形容某种事物在一段时期内非常流行;像草木顺风倒向一边。明 沈德符《野获编》第15卷:“于是一时风靡,议论如出一口。”
yī luò qiān zhàng一落千丈原指琴声陡然降落。后用来形容声誉、地位或经济状况急剧下降。唐 韩愈《听颖师弹琴》:“跻攀分寸不可上,失势一落千丈强。”
yī chéng bù biàn一成不变成:制定;形成。一经形成;永不改变。指守旧不变或固守陈法。西汉 戴圣《礼记 王制》:“刑者,侀也。侀者,成也,一成而不可变,故君子尽心焉。”
èr zhě bì jū qí yī二者必居其一居:占。只能在两者中选择其中的一种。战国 邹 孟轲《孟子 公孙丑下》:“前日之不受是,今日之受非也;今日之受是,则前日之不受非也。夫子居一于此矣。”
yíng yíng yī shuǐ盈盈一水比喻相隔不远。《古诗十九首》之十:“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tóu yī wú èr头一无二唯一,只有一个。孙中山《语言文学的奋斗》:“本总理今晚来同诸君讲话,没有别的贡献,头一无二的贡献,就是要诸位同志,以至诚之心,来做宣传一方面的革命工夫。”
bǎi wú yī shì百无一是是:对的;正确的。一点正确的地方也没有。宋·袁采《袁氏世范》:“至于百无一是,且朝夕以此相临,极为难处。”
yī fà qiān jūn一发千钧钧:古代重量单位;约等于现在三十斤。千万斤的重量吊在一根头发上;比喻情况万分危急。东汉 班固《汉书 枚乘传》:“夫以一缕之任,系千钧之重,上悬无极之高,下垂不测之渊,虽甚愚之人,犹知哀其将绝也。”
yī mù sān wò fà一沐三握发沐:洗头。洗一次头要停顿三次。形容渴求贤才,谦恭下士。汉·王充《论衡·书解》:“周公一沐三握发,为周攻法制而周道不弊。”
yī chù jí fā一触即发触:碰。即:就。原指把箭扣在弦上;拉开弓等着射出去。比喻事态发展到了十分紧张的阶段;稍一触动就立即会爆发。宋 张咏《乖崖集》:“鯸鯣愤悱,迎流独逝,偶物一触,厥怒四起。”
yī fā pò dì一发破的发:射出;的:箭靶的中心。一箭就射中箭靶中心。比喻一下子就击中目标或一句话就击中要害。《晋书·王济传》:“恺亦自恃其能,令济先射,一发破的。”
yī mù sān zhuō fà一沐三捉发沐:洗头;捉:用手攥住。洗一次头要停顿三次。形容渴求贤才,谦恭下士。西汉·司马迁《史记·鲁周公世家》:“然我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犹恐失天下之贤人。”
yī qióng èr bái一穷二白穷:物质基础差;经济水平低。白:文化、科学落后。形容经济、文化科学水平低;不发达。毛泽东《论十大关系》:“我曾经说过,我们一为\'穷\',二为\'白\'。\'穷\'就是没有多少工业,农业也不发达。\'白\'就是一张白纸,文化水平、科学水平都不高。
dú shù yī zhì独树一帜单独打起一面旗号。比喻风格新奇;自成一家。也比喻自立门户。清 袁枚《随园诗话》:“所以能独树一帜者,正为其不袭盛唐窠臼也。”
yī cháng liǎng duǎn一长两短指意外的灾祸或事故。清·夏敬渠《野叟曝言》第106回:“娘娘倘有一长两短,小尼岂肯独活。”
yī cháng èr duǎn一长二短指意外的灾祸或事故。清 李渔《凰求凤 假病》:“若有一长二短,叫我怎生舍得。”
bù yīn yī shì,bù zhǎng yī zhì不因一事,不长一智智:聪明才智。不经历一件事情,就不能增长对于那件事情的知识。宋·悟明《联灯会要·道本禅师》:“老赵州十八上便解破家散宅,徒为戏论,虽然如是,不因一事,不长一智。”
yī rì zhī zhǎng一日之长表示判断或处理事情有相当能力。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品藻》:“论王霸之余策,览倚仗之要害,吾似有一日之长。”
yī jiā zhī zhǎng一家之长家庭的当家人。刘斯奋《白门柳·鸡鸣风雨》第六章:“一家之长冒起宗就断然决定:所有男丁立即剃掉头发。”
yī cháng bàn duǎn一长半短见“一长二短”。清·李宝嘉《文明小史》第二回:“倘有一长半短,岂不于我的风水也有关碍?”
yī zì cháng chéng一字长城排列成一长条的阵势。也指一言奏效,可比长城。明 汤显祖《牡丹亭 折寇》:“仗恩台一字长城,借寒儒八面威风。”
bù bá yī máo不拔一毛形容非常吝啬。宋 秦观《浩气传》:“为己者至于不拔一毛,兼爱者至于摩顶放踵。”
yī jì zhī cháng一技之长技:技能;本领;长:擅长、专长。有某一种专长。清 李汝珍《镜花缘》第64回:“凡琴棋书画,医卜星相,如有一技之长者,前来进谒,莫不优礼以待。”
yī wú suǒ cháng一无所长没有一点专长。明 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99回:“今先生处胜门下三年,胜未有所闻,是先生于文武一无所长也。”
yī xīn tóng tǐ一心同体犹言同心同德。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三十二回:“话说唐僧复得了孙行者,师徒们一心同体,共诣西方。”
yī xīn yī fù一心一腹一条心。赵树理《三里湾》十六:“你们那家里不论什么时候都是一心一腹的——也不论公公、婆婆、弟兄们、小姑子,忙起来大家忙,吃起来大家吃,穿起来大家穿,谁也不偏这个不为那个。”
yī shēn wǔ xīn一身五心比喻杂念很多。汉·焦延寿《易林》卷一:“三人异趋,反复迷惑。一身五心,乱无所得。”
yī piàn dān xīn一片丹心一片红心。指全部忠诚之心。宋 苏轼《过岭寄子由》:“一片丹心天日下,数行清泪岭云南。”
yī jiàn qīng xīn一见倾心倾心:一心向往。初次相见便完全被对方吸引住了。宋 司马光《资治通鉴 晋孝武帝太元九年》:“主上与将军风殊类别,一见倾心,亲如宗戚。”
yī tǐ tóng xīn一体同心一体:一个整体;同心:齐心。比喻关系密切,共同一心。《仪礼·丧服》:“父子一体也,夫妻一体也,昆弟一体也。”《周易·系辞上》:“二人凡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
yī xīn tóng gōng一心同功同心协力,共赴事功。《战国策 中山策》:“当此之时,秦中士卒,以军中为家,将帅为父母,不约而亲,不谋而信,一心同功,死不旋踵。”
yī xīn tóng guī一心同归齐心趋向同一目的。《淮南子 泰族训》:“上唱而民和,上动而下随,四海之内,一心同归。”
yī xīn wú èr一心无二指一心一意地做某种事情,没有杂念。《旧唐书 张巡传》:“诸公为国家戮力守城,一心无二,经年乏食,忠义不衰。”
yī xīn yī lù一心一路犹一心一意。明·冯梦龙《挂枝儿·多心》:“初相交,指望你一心一路;到如今,眼面上做工夫。”
yī cùn chì xīn一寸赤心同“一寸丹心”。宋·陆游《江北庄取米到作饭香甚有感》诗:“飞霜掠面寒压指,一存赤心惟报国。”
yī xīn yī jì一心一计一心一意。明 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第16回:“他怎的就知我和你一心一计?想必你叫他话来。”
yī piàn chì xīn一片赤心一片红心。指忠诚之心。清·洪昇《长生殿·契游》:“一日圣上见了,笑问此中何有?俺就对他说,惟有一片赤心。”
yī piàn bīng xīn一片冰心冰心:清洁的心。形容性情淡泊,不求名利。唐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诗:“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yī shì tóng rén一视同仁视:看待;仁:仁爱。用博大的仁爱之心去看待所有的人以及禽兽。比喻平等待人;不分厚薄亲疏。唐 韩愈《原人》:“是故圣人一视而同仁,笃近而举远。”
yí wàng wú jì一望无际一眼看不到边(际:边)。形容极其辽阔。宋 秦观《蝶恋花》:“舟泊浔阳城下住,杳霭昏鸦,点点云边树。九派江分从此去,烟浓一望空无际。”
yī jǔ liǎng shī一举两失举:举动。指一件事带来两方面的损失。形容十分错误的举动。《纲鉴抄略》:“朝廷一举而两失。纵不能复后,宜还仲淹、道辅。”
yī chuí zǐ mǎi mài一锤子买卖只做一次生意。多指价钱贵,货色次,服务态度不好,顾客不愿再来打交道。老舍《女店员》第二幕:“咱们哪,砂锅砸蒜,一锤子的买卖,我永远不再到这儿来!”
yī zhēn jiàn xiě一针见血一针刺下去就见到血。常用来比喻说话(或写文章)简明扼要;能抓住本质;切中要害。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郭玉传》:“一针即瘥。”
yī zuò jiē jīng一座皆惊在座的人都感到惊奇。《三国志·魏志·王粲传》:“粲至,年既幼弱,容状短小,一坐尽惊。”
yī mìng wū hū一命呜呼指人死亡。呜呼:古汉语叹词;旧时常用于祭文;后来借指死亡。清 刘鹗《老残游记》:“谁知这个女婿,去年七月感了时气,到了八月边,就一命呜呼哀哉死了。”
yī xiàn tán huá一现昙华比喻事物或人物一出现就很快消失。华,同“花”。景定成《稚伶刘箴俗哀词》之三:“翻成薄命红颜女,一现昙华惹世疑。”
yī shì bù zhī一事不知见“一物不知”。《南史·隐逸传·陶弘景》:“读书万余卷,一事不知,以为深耻。”
nán kē yī mèng南柯一梦南柯:朝南的树枝。指一场大梦;或比喻一场空欢喜。宋 黄庭坚《戏答荆州王充道烹茶四首》:“香从灵坚陇上发,味自白石源中生。为公唤觉荆州梦,可待南柯一梦成。”
yī chǎng chūn mèng一场春梦比喻过去的一切转眼成空。也比喻不切实际的想法落了空。唐 卢延让《哭李郢端公》:“诗侣酒徒销散尽,一场春梦越王城。”
fú shēng yī mèng浮生一梦浮生:世事无定,人生短暂。指人生就像短暂的梦幻。唐·李咸用《早秋游山寺》:“至理无言了,浮生一梦劳。清风朝复暮,四海自波涛。”
huáng liáng yī mèng黄粱一梦黄粱:小米。比喻虚幻不能实现的梦想。唐 沈既济《枕中记》:“怪曰:‘岂其梦寐耶?’翁笑曰:‘人世之事亦犹是矣。’”
huáng liáng yī mèng黄梁一梦黄米饭尚未蒸熟,一场好梦已经做醒。原比喻人生虚幻。后比喻不能实现的梦想。唐·李泌《枕中记》:“卢生欠伸而寤,见方偃于邸中,顾吕翁在旁,主人蒸黄梁尚未熟,触类如故,蹶然而兴曰:岂其梦寐耶?”
jīng yī shī,zhǎng yī zhì经一失,长一智经:经历;智:智慧,聪明。亲身经历了某件事情,就能增长关于这方面的知识。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第三卷:“吾辈切记,不可轻易说人笑人,正所谓经一失,长一智耳。”
hàng xiè yī qì沆瀣一气沆瀣:夜间的水气。这里指唐僖宗时;担任主考官的崔沆;录取了一个叫崔瀣的考生。所以有人开玩笑;将他俩的单名连起来是“沆瀣”两字。指“沆”、“瀣”两人连成一气。比喻臭味相投的人结合在一起。宋 钱易《南部新书》:“乾符二年,崔沆放崔瀣榜,谈者称‘座主门生,沆瀣一气。’”
yī mài xiāng tōng一脉相通谓事物之间相互关联,犹如一条脉络贯穿下来可以互通。鲁迅《花边文学·谁在没落》:“倘说:中国画和印象主义有一脉相通,那倒还说得下去的。”
yī mài xiāng chuán一脉相传从同一血统、派别世代相承流传下来。比喻某种思想、行为或学说之间的继承关系。明 汪廷讷《三祝记 叙别》:“纯仁今日将麦舟赈济曼卿,这才是一脉相传,何愁皇天不佑。”
yī mài xiāng chéng一脉相承一脉:同一血脉;指联络贯通而成的一个系统。从同一血统、派别世代相承流传下来。指某种思想、行为或学说之间有继承关系。清 李绿园《歧路灯》:“如今这两个侄儿,虽分鸿胪、宜宾两派,毕竟一脉相承,所以一个模样。”
yī fǎn jì wǎng一反既往一:完全;既往:从前。完全与从前相反。
shǐ zhōng rú yī始终如一自始至终一个样子。指能坚持;不间断。《梁书 到洽传》:“明公儒学稽古,淳厚笃成,立身行道,终始如一。”
yī rú jì wǎng一如既往指态度没有变化;完全像从前一样。一:完全;如:像;既往:从前。《第二次握手 六》:“清末以来,到海外求学的中国人何止千百,在学业上有成就的也大有人在,可是,中国又穷又弱的现状一如既往,丝毫无所改变。”
yī xī shàng cún一息尚存还有一口气。指到了生命的最后阶段。先秦 孔子《论语 泰伯》:“死而后已,不亦远乎”宋 朱熹集注:“一息尚存,此志不容少懈,可谓远矣。”
yī xī wàn biàn一息万变在极短的时间内就有很多变化。形容变化很多很快。宋·胡宏《题上封寺》:“风云万变一瞬息,红尘奔走真徒劳。”
yī mín tóng sú一民同俗谓使人民的思想风俗齐同。语出《晏子春秋·问上十八》:“古者百里而异习,千里而殊俗。故明王修道,一民同俗。”
wàn sǐ yī shēng万死一生死的可能极大,活的希望极小。比喻冒生命危险。东汉 班固《汉书 司马迁传》:“夫人臣出万死不顾一生之计,赴公家之难,斯以奇矣。”
yī shēng jiǔ sǐ一生九死谓经历多次生命危险而幸存。明·刘道开《畴昔》诗:“畴昔干戈里,飘零剩此身;一生九死客,两代六朝人。”
yī sǐ yī shēng一死一生指有关生死的关键时刻。《史记·汲郑列传》:“太史公曰:始翟公为廷尉,宾客阗门;及废,门外可设雀罗。翟公复为廷尉,宾客欲往,翟公乃大署其门曰:‘一死一生,乃知交情。’”
yī jiè rú shēng一介儒生一介:一个。一个小小的书生清·石玉昆《三侠五义》第47回:“生员及一介儒生,何敢妄干国政。”
yī jiè shū shēng一介书生一介:一个。旧时读书人的自称或对普通读书人的雅称。唐·王勃《秋日登洪州滕王阁饯别序》:“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
yī shēng yī dài一生一代同“一生一世”。唐·骆宾王《代女道士王灵妃赠道士李荣》诗:“相怜相念倍相亲,一生一代一双人。”
yī shì shēng chūn一室生春整个房间里充满了愉快欢乐的气氛。
yī dēng rú dòu一灯如豆一盏灯只有豆粒大小的火苗。形容灯光昏暗。清·沈复《浮生六记》第一卷:“一灯如豆,罗帐低垂,弓影杯蛇,惊神未定。”
huàn rán yī xīn焕然一新焕然:形容有光彩。光彩夺目;给人一种全新的感觉。形容出现了崭新的面貌;显得很光彩。唐 张彦远《历代名画记 论鉴识收藏购求阅玩》:“其有晋宋名迹,焕然如新,已历数百年,纸素彩色未甚败。”
yī quǎn fèi xíng,bǎi quǎn fèi shēng一犬吠形,百犬吠声比喻随声附和,没有主见,凑热闹。汉 王符《潜夫论 贤难》:“一犬吠形,万犬吠声;一人传虚,百人传实。”
yī quǎn fèi yǐng,bǎi quǎn fèi shēng一犬吠影,百犬吠声吠:狗叫。比喻随声附和,没有主见,凑热闹。梁启超《新民说》第九节:“谚曰:‘一犬吠影,百犬吠声’,悲哉!”
yī yǔ yī duó一予一夺予:给予。一次给予,一次夺回。指反复无常,不讲信用。春秋·鲁·左丘明《左传·成公八年》:“七年之中,一予一夺,二三孰甚焉?”
yī fèi bǎi shēng一吠百声即一犬吠形,百犬吠声。明·何景明《上杨邃庵书》:“群猜共怒,一吠百声,持辩风起,发言雷同矣。”
yī kǒu yī shēng一口一声犹口口声声。《金瓶梅词话》第七回:“西门庆那里肯,一口一声只叫‘姑娘请受礼。’”
yī quǎn fèi xíng,qún quǎn fèi shēng一犬吠形,群犬吠声吠:狗叫。比喻随声附和,没有主见,凑热闹。《晋书·傅咸传》:“一犬吠形,群犬吠声,惧于群犬,遂至叵听也。”
yī shēng bù xiǎng一声不响指不发出一点声音。曾朴《孽海花》第31回:“仿佛菊笑一声不响的闪了进来,像猫儿戏蝶一般,擒擒纵纵地把自己搏弄。”
tiān xià dì yī天下第一形容没有人能比得上。西汉 司马迁《史记 屈原贾生列传》:“孝文皇帝初立,闻河南守吴治平为天下第一。”
tiān xià wéi yī天下为一一:统一。指国家统一汉·荀悦《汉纪·武帝纪》:“今天下为一,春秋之义,王者无外,偃修封域中,而辞以出境何也。”
wàn wú yī shī万无一失指绝对不会出差错。万:形容很多;失:差错。汉 枚乘《七发》:“孔老览观,孟子持筹而算之,万不失一。”
yī xiào le shì一笑了事见“一笑了之”。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四十六回:“抚台听了,先还摸不着头脑,还以为某人办事不诚实,所以钦差才加了他这个考语;后来别位司、道说起,晓得是为带着表,方才付之一笑了事。”
cóng yī yǐ zhōng从一以终从:跟随;终:终身,一辈子。丈夫死了不得再嫁人,也比喻忠臣不事二主。宋·文天祥《刘良臣母哀辞》:“呜呼,全而生这之必全而归之,从一以终兮尚得正,其何悲!”
yī wú suǒ zhī一无所知一:都;全。什么都不知道;不懂。唐 白居易《悲哉行》:“朝从博徒饮,暮有娼楼期……声色狗马外,其余一无知。”
yī dài fēng liú一代风流风流:本指举止潇洒;富有才华。也泛指有功绩而富有文采。形容杰出的;为当时所景仰的人物。唐 杜甫《哭李常侍铎》:“一代风流尽,修文地下深,斯人不重见,将老失知音。”
píng chéng jiè yī凭城借一背城借一。谓与敌决一死战。《宋书·袁淑传》:“负塞残孽,阻山烬党,收险窃命,凭城借一,则当因威席卷,乘机芟剿。”
yī bàn xīn xiāng一瓣心香心香:旧时称中心虔诚,就能感通佛道,同焚香一样。比喻十分真诚的心意(用在祝愿)。宋 王十朋《行可生日》诗:“祝公寿共诗书久,一瓣心香已敬焚。”
yī yì gū xíng一意孤行不接受人家的劝告;顽固地坚持自己的主观意见去做(行:行动;做)。西汉 司马迁《史记 酷吏列传》:“禹为人廉倨。为吏以来,舍无食客。公卿相造请禹,禹终不报谢,务在绝知友宾客之请,孤立行一意而已。”
yī tuán hé qì一团和气本指态度和蔼可亲;现也指互相之间只讲和气;不讲原则。宋 朱熹《伊洛渊源录》引《上蔡语录》:“明道终日坐,如泥塑人,然接人浑是一团和气。”
gōng yī měi èr功一美二功:功绩。做一方面的事情而取得两方面的美名。
yù qióng qiān lǐ mù,gèng shàng yī céng lóu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要远望千里就要登更高的一层楼。比喻站得越高,看得越远。唐·王之涣《登鹳雀楼》诗:“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tuán jié yī zhì团结一致保持一致,行动起来像一个人,指站在一起并且互相支持毛泽东《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时期的任务》:“因为只有如此,才能根据民族矛盾和国内矛盾在政治比重上的变化而改变国内两个政权敌对的状态,团结一致,共同赴敌。”
yī mèng huá xū一梦华胥《列子·黄帝》:“扞黄帝呴昼寝而梦,游于华胥氏之国。华胥氏之国在弇州之西,台州之北,不知斯齐国几千万里;盖非舟车足力之所及,神游而已。”后因称一场幻梦为“一梦华胥”。《列子·黄帝》:“[黄帝]昼寝而梦,游于华胥氏之国。华胥氏之国在弇州之西,台州之北,不知斯齐国几千万里;盖非舟车足力之所及,神游而已。”
sháo shuǐ yī luán勺水一脔一勺水,一块肉。喻量少。清·冯桂芬《重建吴江松陵书院记》:“勺水一脔不足言,冀后之人增其式廓。”
yī mén tóng qì一门同气谓同门兄弟。明·吴承恩《西游记》第六十三回:“他是我一门同气,我怎么不与他出力辨明冤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