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 解释 | 出处 |
---|
dú bù tiān xià独步天下 | 独步:独一无二,特别突出。超群出众,无人可比。 |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逸民传 戴良》:“我若仲尼长东鲁,大禹出西羌,独步天下,谁与为偶!” |
shàng wú piàn wǎ,xià wú lì zhuī上无片瓦,下无立锥 | 形容一无所有,贫困到了极点。 | 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丰化和尚》:“上无片瓦,下无卓锥,学人向什么处立?” |
pīn dé yī shēn guǎ,gǎn bǎ huáng dì lā xià mǎ拼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 | 剐:古代酷刑,割肉。比喻再难的事,拼着一死也敢干下去。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68回:“拼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 |
shàng qì bù jiē xià qì上气不接下气 | 形容因为劳累或焦急而气喘得很厉害。 | 清·无垢道人《八仙全传》第七回:“一霎时漂流数百里外,直把一个好义急公的老鼠淹得上气不接下气。” |
táng shàng yī hū,jiē xià bǎi nuò堂上一呼,阶下百诺 | 诺:答应。堂上一声呼唤,阶下齐声答应。多形容旧时豪门权贵威势烜赫,侍从和奉承的人很多。 | 《吕氏春秋·过理》:“宋王大悦,饮酒室中。有呼万岁者,堂上尽应;堂上已应,堂下尽应。门外庭中闻之,莫敢不应。” |
shàng yì xià lòu上溢下漏 | 谓上富下贫。 | 战国·赵·荀况《荀子·王制》:“筐箧已富,府库已实,而百姓贫,天是之谓上溢而下漏。” |
shì chē xià zǒu释车下走 | 释:放下,放开。下车徒步跑。形容遇事不冷静。 | 战国·韩·韩非《韩非子·外储说左上》:“行数百数,以驹为不疾,夺辔代之;御可数百步,以马为不进,尽释车而走。” |
wǔ xíng jù xià五行俱下 | 谓读书敏捷神速。 | 晋·华峤《汉书》:“故世称‘应世叔读书,五行俱下。’” |
kuà xià pú fú胯下蒲伏 | 蒲伏:通“匍伏”,指伏地爬行。指汉朝韩信年少时有胯下之辱。 | 宋 秦观《人材》:“将如韩信而有胯下蒲伏之辱。” |
yù sāi tiān xià誉塞天下 | 誉:声誉。好名声遍天下都知道。 | 五代·王定保《唐摭言·知己》:“当此时,梁君誉塞天下,属词求进之士,奉文章走梁君门下者,盖无虚日。” |
gè bù xiāng xià各不相下 | 各:各自;下:位置低。双方相比分不出高下。指双方对峙分不出胜负 |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35回:“与申大善士一帮旗鼓相当,彼此各不相下。” |
tiān xià wú bù sàn yán xí天下无不散筵席 | 天下没有不解散的聚会。指团聚是相对的,终究要分离的。 |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35卷:“天下无有不散筵席,就合上一千年,少不得有个分开日子。” |
zú shàn tiān xià卒擅天下 | 卒:终于;擅:独揽,据有。指终于得到天下。 | 西汉·刘向《战国策·秦策》:“故文王果收功于吕尚,卒擅天下,而身立为帝王。” |
shàng xià qí shǒu上下其手 | 比喻暗中勾结;随意玩弄手法;串通作弊。 | 唐 周矩《为索元礼首按制狱疏》:“微讽动以探其情,所推者必上下其手,希圣旨也。” |
shì fēng rì xià世风日下 | 社会风气一天比一天坏。 | 清 秋瑾《致秋誉章书》:“我国世风日下,亲戚尚如此,况友乎?” |
qī háng jù xià七行俱下 | 读书,同时读七行。比喻非常聪明。 | 《南史·宋孝武帝纪》:“少机颖,神明爽发,读书七行俱下,才藻美甚。” |
shàng hǎo xià shèn上好下甚 | 上面的喜爱什么,下面的人就会对此爱好的更加利害。 | 先秦 孟轲《孟子 滕文公上》:“上有好者,下必有甚焉者矣。” |
quán xià zhī kè泉下之客 | 泉:黄泉。指做鬼 |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111回:“想起宋万这人,虽然不曾立得奇功,当初梁山泊开创之时,多亏此人。今日作泉下之客!” |
shǒu xià liú qíng手下留情 | 下手处理事情时;留些情面;不把事做绝。 | 《庚子风云》:“在这几个当口,赵三多明明可以乘虚而入,将王成德击倒,他却一再手下留情,都把王成德让过了。” |
qì xià zhān jīn泣下沾襟 | 襟:衣服胸前的部分。泪水滚滚流下,沾湿衣服前襟。哭得非常悲伤。 | 《尸子》卷下:“曾子每读《丧礼》,泣下沾襟。” |
shàng yuán xià tuī上援下推 | 上面牵引下面推。比喻推荐引进。 | 《礼记·儒行》:“適弗逢世,上弗援,下弗推,谗谄之民,有比党而危之者。” |
zhà shé bù xià咋舌不下 | 咋舌:咬舌或忍住不言。形容不敢说话或说不出话来,极度悔恨或畏缩。 |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马援传》:“岂有知其无成,而但萎腲咋舌,叉手从族乎?” |
xià bǐ yǒu shén下笔有神 | 写起文章来,文思泉涌,如有神力。形容才思敏捷,文章写得又快又好。亦作“下笔如神”、“下笔如有神”。 | 唐·王勃《绵州北亭公宴序》:“五际飞文,想群众之不让;一言留赠,知下笔之有神。” |
chuáng xià ān chuáng床下安床 | 比喻无谓之重复。同“床上施床”。 | 宋 邵伯温《闻见前录》卷十九:“[邵雍]平生不为训解之学,尝曰:‘经意自明,苦人不知耳。屋下盖屋,床下安床,滋惑矣。’” |
shàng wú piàn wǎ,xià wú lì zhuī zhī dì上无片瓦,下无立锥之地 | 形容一无所有,贫困到了极点。 | 宋 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卷二十:“上无片瓦,下无卓锥,学人向什么处立?” |
yǒu liǎng xià zǐ有两下子 | 比喻有点本领。 | 欧阳山《三家巷》:“蒋介石这个角色还是有两下子的。” |
xià sāi shàng lóng下塞上聋 | 塞:堵塞不通。聋:耳朵的听觉失灵。下边堵塞不通,上边听觉失灵。比喻真实情况不能上传下达。 | 唐·韩愈《子产不毁乡校颂》:“川不可防,言不可弭,下塞上聋,邦其倾矣。” |
tiān xià dà luàn天下大乱 | 天下:指中国或世界。全国或全世界的局势动荡不安。 | 《后汉书·曹节传》:“天下大乱,曹节、王甫幽杀太后,常侍侯览多杀党人,公卿皆尸禄,无有忠方者。” |
sú xià wén zì俗下文字 | 指为应付世事而写的平庸的应酬文章。 | 唐·韩愈《与冯宿论文书》:“时时应事作俗下文字,下笔令人惭。” |
quán qīng tiān xià权倾天下 | 权势压倒天下。形容权势极大。 | 宋·魏泰《东轩笔录·吕惠卿》:“熙宁八年,吕惠卿为参知政事,权倾天下。” |
néng shàng néng xià能上能下 | 谓干部不计较职位高低,不论处于领导岗位或在基层从事实际工作,都能踏踏实实地干。实行能上能下,是对干部职务终身制的一项重要改革。 | 丁玲《风雪人间》上卷:“一个共产党员随时随地都是真正的战士,能上能下,能与人民共患难,同安乐!” |
xià zhú kè lìng下逐客令 | 秦始皇曾下过逐客令,要驱逐从各国来的客卿。泛指主人赶走不受欢迎的客人。 | 清·许奉恩《里乘》第五卷:“大姊净丝,便下逐客令。” |
wǎng shàng nüè xià罔上虐下 | 罔:欺骗;虐:侵害。指瞒上欺下。 | 明·宋濂《元史·耶律楚材传》:“此贪利之徒,罔上虐下,为害甚大。” |
gāo xià qí shǒu高下其手 | 犹言上下其手。 | 宋·王辟之《渑水燕谈录·官制》:“五代以来,诸州马步军虞侯以衙校为之,太祖虑其任私,高下其手,乃置司寇参军,以进士、‘九经’及第人充之。” |
nài shàng zhù xià奈上祝下 | 指畏首畏尾的很为难的样子。 |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23回:“刚才都在前厅上栽我,我又有些奈上祝下的,只恐娘嫌我嘴长耳大。” |
ài shàng ài xià碍上碍下 | 碍:妨碍。妨碍做事,使人感到不方便。 | |
péi shēn xià qì赔身下气 | 谦躬屈节,低声下气。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九回:“宝玉又是天生成惯能作小服低,赔身下气,情性体贴,话语绵缠。” |
pín jiàn zhī zhī bù kě wàng,zāo kāng zhī qī bù xià táng贫贱之知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 | 贫贱之知:贫困时的知心朋友;糟糠:酒糟和糠麸。富贵时不要忘记贫贱时的朋友,不要抛弃共同患难过的妻子。 |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宋弘传》:“臣闻贫贱之知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 |
wū xià gài wū屋下盖屋 | 比喻重复他人所为而无创新。 | 宋·邵伯温《闻见前录》第19卷:“经意自明,苦人不知耳。屋下盖屋,床上安床,滋惑矣。” |
qiáng gāo jī xià墙高基下 | 喻名位虽高而才德低下。 | 《北史·序传·李僧伽》:“时郑子默有名于世,僧伽曰:‘行不适道,文胜其质,郭林宗所谓墙高基下,虽得必丧,此之徒也。’” |
yù xià bì shàng御下蔽上 | 御:统治。控制下属,蒙骗上级。 | 宋·朱熹《已酉拟上封事》:“妒贤嫉能,御下蔽上,而不忧其有害于圣政也。” |
shě dé yī shēn guǎ,gǎn bǎ huáng dì lā xià mǎ舍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 | 比喻再难的事,拼着一死也敢干下去。 | 《红楼梦》第六十八回:“拚着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 |
wú tiān yú shàng,wú dì yú xià无天于上,无地于下 | 原指军将临战奋不顾身。 | 《尉缭子 武议》:“将者死官也。故不得已而用之。无天於上,无地於下,无主於后,无敌於前。” |
shàng yǒu tiān táng,xià yǒu sū háng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 指苏州、杭州比天堂还要美好。 |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114回:“从来江山秀丽,人物奢华,所以相传道:‘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
lǐ xià guā tián李下瓜田 | 比喻容易引起嫌疑的场合。 | 《北史 袁翻传》:“瓜田李下,古人所慎。” |
xià bǐ chéng wén下笔成文 | 一下笔就很快写成文章。形容文思敏捷,才华横溢。 | 清·荑荻散人《玉娇梨》第一回:“舍甥女不但诗才高美,且无书不读,下笔成文,千言立就。” |
xià qiáo mù rù yōu gǔ下乔木入幽谷 | 从高树上下来,钻进幽深的坑谷里。比喻弃明从暗,或从良好的处境转入恶劣的处境。 | 《孟子·滕文公上》:“吾闻出于幽谷,迁于乔木者,未闻下乔木而入幽谷者。” |
xī yáng xī xià夕阳西下 | 指傍晚落日的景象。也比喻人迟暮之年或事物走向衰落。 | 元·马致远《天净沙·秋思》:“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
xí juǎn tiān xià席卷天下 | 形容力量强大,控制了全国。 | 汉·贾谊《过秦论》:“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 |
gāo xià zài xīn高下在心 | 高下:比喻伸和屈。原意是做事要斟酌情况,采取适当办法。后形容能胸有成竹地处理事情。 | 左丘明《左传 宣公十五年》:“天方授楚,未可与争,虽晋之强,能违天乎?谚曰:‘高下在心。’” |
lǎo sǐ yǒu xià老死牖下 | 牖:窗。形容得享天年。 |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11卷:“假若误出误入,那有罪的老死牖下,无罪的却命绝了囹圄刀锯之间,难道头顶上这个老翁,是没有眼睛的么?” |
shēng shàng qǐ xià生上起下 | 起:扶起,引申为启发。承接前者,引出后者。 | 《旧唐书·褚无量传》:“凡者,生上起下之名,不专系于本职。” |
shàng bù shǔ tiān,xià bù zháo dì上不属天,下不着地 | 属:接连。指不着边际,没有着落。 | 战国·韩·韩非《韩非子·解老》:“上不属天,下不着地。” |
dì xià xiū wén地下修文 | 旧指有才文人早死。 | 《太平御览》卷八八引王隐《晋书》:“韶言天上及地下事,亦不能悉知也。颜渊、卜商今见在为修文郎。” |
xià bù le tái下不了台 | 指在人前受窘。 | 张恨水《夜深沉》第15回:“她要是不睬你,你恼她,她下不了台。” |
sān fēn tiān xià yǒu qí èr三分天下有其二 | 泛指势力强大。 | 春秋·鲁·孔丘《论语·泰伯》:“三分天下有其二,以服事殷。” |
táo lǐ wú yán,xià zì chéng xī桃李无言,下自成蹊 | 古谚语。比喻实至名归。 | 宋 辛弃疾《一剪梅 独立苍茫醉不归》词:“多情山鸟不须啼,桃李无言,下自成蹊。” |
chè shàng chè xià彻上彻下 | 彻:贯通。贯通上下。 | 先秦 孔子《论语 子路》:“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虽之夷狄,不可弃也。”宋 朱熹集注引宋 程颢曰:“夫彻上彻下语。” |
tóu jǐng xià shí投阱下石 | 比喻乘人之危加以陷害。语出唐韩愈《柳子厚墓志铭》:“一旦临小利害,落陷穽不一引手救,反挤之又下石焉者,皆是也。” | 语出唐·韩愈《柳子厚墓志铭》:“一旦临小利害,落陷穽不一引手救,反挤之又下石焉者,皆是也。” |
zūn qián yuè xià樽前月下 | 酒樽之前,月亮之下。谓对酒赏月的悠闲情境。 | 清·龚自珍《与吴虹生书八》:“弟此节俗冗,焦头烂额,对月对酒皆不乐。樽前月下,尚有剥啄之声,如御十万敌,必须在家首先搪拒,竟无福前来望见颜色矣。” |
guì jiàn gāo xià贵贱高下 | 指人的社会地位高低不同。 | 战国·楚·宋玉《风赋》:“夫风者,天地之气,溥畅而不至, 不择贵贱高下而加焉。” |
xià lǐ bā yīn下里巴音 | 下里:乡里;巴:古国名,在今川东一带。原指战国时代楚国民间流行的一种歌曲。比喻通俗的文学艺术。 | |
yǔ zé xià zhù雨泽下注 | 雨水往下流 | 明·归有光《项脊轩志》:“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泽下注。” |
gǔn ān xià mǎ滚鞍下马 | 从马上迅速下来。 |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81回:“良久,见一员小将,白袍银铠,滚鞍下马。” |
zì shàng ér xià自上而下 | 从上到下。 | 邓小平《党与抗日民主政权》:“有的可采取自上而下的方式,有的可采取自下而上的方式,总以能教育群众、纠正错误、保证党的领导为原则。” |
shàng cuàn xià tiào上窜下跳 | 比喻坏人上下奔走,四处活动。 | 蒋子龙《一个工厂秘书的日记》:“上窜下跳,根据需要打出各种不同的旗号,把厂长的事情办成。” |
zì kuài yǐ xià自刽以下 | 刽:西周时的诸侯国名。从刽以下的乐曲就不加评论。比喻从某某以下就不值得一提。 | 《左传 襄公二十九年》:“为之歌陈,曰:\'国无主,其能久乎?\'自刽以下无讥焉。” |
àn nà bù xià按捺不下 | 按捺:抑制,忍耐。无法抑制。 | 明 冯梦龙《喻世明言》第23卷:“舜美身心按捺不下,急忙关闭房门,径往夜来相遇之处。” |
tiān xià dà zhì天下大治 | 指国泰民安。 |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第一卷:“尧舜时操五弦琴,歌《南风》诗,天下大治。” |
zhēn xià qǐ yuán贞下起元 | 用以表示天道人事的循环往复,周流不息。 | 《易 干》:“元亨利贞。”尚秉和注:“元亨利贞,即春夏秋冬,即东南西北,震元离亨兑利坎贞,往来循环,不忒不穷。” |
lín xià fēng dù林下风度 | 称颂妇女娴雅飘逸的风采。 | 沈从文《菜园》:“母亲还是同样的不失林下风度。” |
fàng xià tú dāo,lì biàn chéng fó放下屠刀,立便成佛 | 放:安放,搁置;屠刀:宰杀牲畜的刀。佛教语,劝人改恶从善。比喻作恶的人决心改过,就能变成好人。 | 明·彭大翼《山堂肆考·微集》第一卷:“屠儿在涅槃会上,放下屠刀,立便成佛。” |
shàng màn xià bào上嫚下暴 | 同“上慢下暴”。 | |
dī shǒu xià xīn低首下心 | 首:头;下心:屈服于人。形容屈服顺从。 | 唐 韩愈《祭鳄鱼文》:“刺史虽驽弱,亦安肯为鳄鱼低首下心,伈伈睍睍,为民吏羞,以偷活于此邪?” |
guā tián bù nà lǚ,lǐ xià bù zhěng guān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 | 经过瓜田,不可弯腰提鞋;经过李树下不要举起手来整理帽子。比喻避嫌疑。 | 三国 魏 曹植《君子行》:“君子防未然,不处嫌疑间;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正冠。” |
lín xià fēng yùn林下风韵 | 同“林下风气”。 | 明·徐渭《跋书卷尾一》:“谢道韫,虽是夫人,却有林下风韵,是谓秀中现雅。” |
xiù cái bù chū mén,quán zhī tiān xià shì秀才不出门,全知天下事 | 旧时认为有知识的人即使待在家里,也能知道外面发生的事情。 | 毛泽东《实践论》:“‘秀才不出门,全知天下事’,在技术不发达的古代只是一句空话,在技术发达的现代虽然可以实现这句话,……” |
yī rén zhī xià,wàn rén zhī shàng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 多指地位崇高权势显赫的大臣。 | 《六韬》:“屈一人下,伸万人上,惟圣人能行之。” |
tóu shàng mò xià头上末下 | 第一次,初次。 | 明 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第19回:“恰似俺们把这桩事放在头里一般,头上末下就让不得这一夜儿!” |
bù chā shàng xià不差上下 | 不分高下,差不多。 |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80回:“一般是鲜花嫩柳,与众姊妹不差上下。” |
míng yáng tiān xià名扬天下 | 形容名声极大。 |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78回:“瓶儿罐儿也有两个耳朵,你须曾闻我等十节度使累建大功,名扬天下,大将王文德么?” |
tǎn shàng tè xià忐上忑下 | 谓心神不定,恐惧不安。 | 《宋元戏文辑佚·张资鸳鸯灯》:“吃了万千控持,谙了无限磨难,受了多少忐上忑下。” |
zhé jié xià móu shì折节下谋士 | 折节:屈己下人;下:屈己尊人。屈己下人,尊重有见识有能力的人。 | 唐·储光羲《贻鼓吹李丞》:“折节下谋士,深心论客卿。” |
jiǔ jū rén xià久居人下 | 现指处境或职务长期处于他人之下。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一回:“隐士听了,大叫:“妙极!弟每时谓兄必必非久居人下者,……。” |
shàng bù zháo tiān,xià bù zháo dì上不着天,下不着地 | 比喻两头没有着落。 | 先秦 韩非《韩非子 解老》:“上不属天,而下不著地,以肠胃为根本,不食则不能活。” |
bǐ shàng bù zú,bǐ xià yǒu yú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 赶不上前面的,却超过了后面的。这是满足现状,不努力进取的人安慰自己的话。有时也用来劝人要知足。 | 晋 张华《鹪鹩赋》:“鹪螟巢于蚊睫,大鹏弥乎天隅,将以上方不足,而下比有余。普天壤以遐观,吾又安知大小之所如。” |
guā tián bù nà lǚ,lǐ xià bù zhèng guān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正冠 | 比喻避嫌疑。同“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 | 《艺文类聚》卷四一引三国 魏 曹植《君子行》:“君子防未然,不处嫌疑间;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正冠。” |
yǒu lǐ zǒu biàn tiān xià有理走遍天下 | 只要有道理,任何地方都行得通。 | 欧阳山《苦斗》:“他惯用的口头禅是:‘有理走遍天下!’” |
yǐ rén lú xià倚人庐下 | 指依靠别人生活。 | 郭沫若《芭蕉花》:“最初流到贵州省城,其次又流到云南省城,倚人庐下,受了种种的虐待。” |
dá zé jiān shàn tiān xià达则兼善天下 | 达:显贵。得志做了大官,就也把天下治理好。 | 战国·邹·孟轲《孟子·尽心上》:“古之人,得志泽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见于世。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
zài rén ǎi yán xià,zěn gǎn bù dī tóu在人矮檐下,怎敢不低头 | 比喻受制于人,只得顺从。 |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28回:“古人道:‘不怕官,只怕管。’‘在人矮檐下,怎敢不低头。’只是小心便是。” |
bàn shàng bàn xià半上半下 | 指两可之间。 | 《朱子全书》卷十:“三年无改,谓是半上半下底事,在所当改者,但不可匆遽急改之。”又卷十九:“微子去却易,比干则索性死,他(箕子)在半上半下处,最是难。” |
xià zhài ān yíng下寨安营 | 寨:防守用的栅栏;安:安置;营:营房。指军队驻扎下来。比喻建立临时的住宿或基地。 | |
fàng xià bāo fú放下包袱 | 放:安放,搁置。丢开思想包袱,消除精神上的负担。 | 毛泽东《学习和时局》:“为了争取新的胜利,要在党的干部中间提倡放下包袱和开动机器。” |
jìng xián xià shì敬贤下士 | 尊敬贤者,屈身交接士人。旧时谓封建帝王或官员重视人才。 | 东汉·班固《汉书·谷永传》:“敬贤下士,乐善不倦。” |
zì xià ér shàng自下而上 | 从下到上。 | 邓小平《党与抗日民主政权》:“有的可采取自上而下的方式,有的可采取自下而上的方式,总以能教育群众、纠正错误、保证党的领导为原则。” |
yǐ rén lú xià倚人卢下 | 谓依靠别人生活。 | |
míng mǎn tiān xià名满天下 | 天下闻名。形容名声极大。 | 先秦 管仲《管子 白心》:“名满于天下,不若其已也。” |
jì rén lí xià寄人篱下 | 寄:依靠;篱:篱笆。依附在别人的篱笆下。原形容诗文创作因袭他人而无独创。现指依附别人生活;不能自立。 | 《南齐书 张融传》:“丈夫当删《诗》《书》,制礼乐,何至因循寄人篱下?” |
wěi jué bù xià委决不下 | 一再犹豫,不能决定下来。 | 明·冯梦龙《喻世明言》第32卷:“心中委决不下。其妻长舌夫人王氏适至,问道:‘相公有何事迟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