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提灯定损提灯定损的故事

提灯定损的成语故事


拼音tí dēng dìng sǔn

基本解释“提灯定损”是一则来源于租房故事的成语,原义是房东提着灯,照着墙或其他物体,看损坏情况。这个成语后来比喻故意吹毛求疵,鸡蛋里挑骨头,即在某些情况下,人们可能会过分挑剔或故意找茬。在句中,这个成语一般作谓语、宾语、定语,含有贬义。

出处江西省上饶市玉山县


提灯定损的典故

“提灯定损”是一个网络词语,源于一个真实的租房故事。2024年3月,在江西省上饶市玉山县,一位女子租住了一处自建房,退租时房东提着灯一点一点检查房屋,对房屋内的各种细微损伤进行了详细的记录,并要求租客赔偿一万余元。此事经过网络发酵后引发了广大网友的关注和讨论,“提灯定损”一词也由此诞生。 在网络语境下,“提灯定损”被赋予了新的含义,它形象地描绘了房东提着灯,仔细检查房屋每一处细节,以便找出所有可能的损坏,并要求租客赔偿的情景。这个行为被网友认为是在鸡蛋里面挑骨头、吹毛求疵、故意找茬以及对租客进行无理索赔的代名词,因此该词偏向贬义。 总的来说,“提灯定损”这一网络流行语在网络文化中占据了一席之地,并因其生动形象和幽默诙谐的特点而被网友们广泛使用,以此调侃那些过于苛刻、爱找茬的行为。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提灯定损)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历史出处
举棋若定朱德《十月战景》诗:“战事从来似弈棋,举棋若定自无悲。”
灯蛾扑火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27回:“这贼配军却不是作死,倒来戏弄老娘!正是灯蛾扑火,惹焰烧身。”
定时炸弹邓小平《党在组织战线和思想战线上的迫切任务》:“他们是一股有野心的政治势力,不可小看,如果不在整党中解决,就会留下祸根,成为定时炸弹。”
痛定思痛唐 韩愈《与李翱书》:“今而思之,如痛定之人,思当痛之时,不知何能自处也。”
命中注定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这是我命中注定,该做他家的女婿。”
损人不利己鲁迅《书信 致曹聚仁》:“只有损人而不利己的事,我是反对的。”
千锤打锣,一锤定音郭澄清《大刀记》第十章:“千锤打锣,一锤定音——队长,你就决定吧。”
动荡不定陶菊隐《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史话》第77章:“粤系军队又侵入湘南,两湖局势也在动荡不定中。”
谦受益,满招损明·沈采《千金记·延访》:“谦受益,满招损。”
满招损,谦受益《尚书 大禹谟》:“满招损,谦受益,时乃天道。”
定国安邦元·无名氏《连环计》第三折:“枉了你扬威耀武,尽忠歆节,定国安邦,偏容他鸱鸮弄舌,乌鸦展翅,强配鸾凤。”
万家灯火唐 白居易《江楼夕望招客》:“灯火万家城四畔,星河一道水中央。”
举棋不定先秦 左丘明《左传 襄公二十五年》:“弈者举棋不定,不胜其耦。”
黑灯瞎火端木蕻良《科尔沁旗草原》:“呵,你这个时候,走什么,黑灯瞎火的。”
损兵折将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81回:“损兵折将,必然瞒着天子。”
安心定志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四回:“又差五斗星君送悟空去到任,外赐御酒二瓶,金花十朵,着他安心定志,再勿胡为。”
影不离灯清·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43回:“这老张婆子影不离灯的一般,又不是外头宽快去外,支了他那里去?”
相提并论西汉 司马迁《史记 魏其武安侯列传》:“相提而论,是自明扬主上之过。”
犹豫不定浩然《艳阳天》第12章:“正在他犹豫不定的时候,马连福来了,真是天遂人愿。”
已成定局欧阳山《苦斗》:“她脸上露出万事已成定局的神态,只拿一对感激不尽的圆眼睛瞪着大家。”
只准州官放火,不准百姓点灯冯玉祥《我的生活》第12章:“可是只准州官放火,不准百姓点灯,却是中国政治的一个通病。”
一言为定清 曹雪芹《红楼梦》:“贾琏笑道:‘你我一言为定。只是我信不过二弟,你是萍踪浪迹,倘然去了不来,岂不误了人家一辈子的大事。’”
正名定分鲁迅《且介亭杂文二集·非有复译不可》:“于是有些人又记起了翻译,试来译几篇。但这就又是‘批评家’的材料了,其实,正名定分,他是应该叫作‘唠叨家’的。”
飘泊无定宋 范成大《元夜忆群从》:“遥怜好兄弟,飘泊雨江村。”
青灯黄卷元·叶颙《书舍寒灯》诗:“青灯黄卷伴更长,花落银釭午夜香。”
元·关汉卿《拜月亭》第四折:“你既爱青灯黄卷,却不要随机而变。”
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宋 陆游《老学庵笔记》第五卷:“田登作郡,自讳其名,触者必怒,吏卒多被榜笞。于是举州皆谓灯为火。上元放灯许人入州治游观,吏人遂书榜揭於市曰:‘本州依例放火三日。’”
约定俗成先秦 荀况《荀子 正名》:“名无固宜,约之以命,约定俗成谓之宜,异于约则谓之不宜。”
扶危定乱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83回:“能识人,能爱人才,能为国留得那英雄豪杰,为朝廷扶危定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