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语 | 解释 | 出处 |
|---|
| jié yòng yù mín节用裕民 | 节约用度,使人民过富裕的生活。 | 荀况《荀子 富国》:“足国之道,节用裕民,而善臧其余。” |
| zhū rǔ yī jié侏儒一节 | 比喻能体现事物全貌的局部。 | 汉 桓谭《新论 道赋》引谚语:“侏儒见一节,而长短可知。” |
| měi féng jiā jié bèi sī qīn每逢佳节倍思亲 | 倍:更加;思:思念。每到节日更加思念家乡的亲人。 | 唐·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
| gāo jié mài sú高节迈俗 | 迈:超逸。指志节高超脱俗。 | 《晋书·江统传》:“惇字思悛,孝友淳粹,高节迈俗。” |
| shū gōng jìn jié殊功劲节 | 殊:特殊;劲节:坚贞的节操。指杰出的功勋和坚贞的节操。 | 唐·陆贽《奉天遣使宣慰诸道诏》:“其殊功劲节,超越常伦,别条状绩,当特优奖。” |
| gǎi cāo yì jié改操易节 | 改、易:改变。改变原来的操行和志向。 | 《三国志·吴志·黄盖传》:“自春讫夏,寇乱尽平,诸幽邃巴、醴、由、诞邑侯君长,皆改操易节,奉礼请见,郡境遂清。” |
| pán gēn cuò jié盘根错节 | 盘:弯曲;错:交错;节:枝节。树根弯曲;枝节交错。形容纵横交错;密密麻麻。也比喻事物关系错综繁杂;难以处理。 | 晋 袁宏《后汉纪 安帝纪一》:“不遇盘根错节,无以别坚利,此乃吾立功之秋,怪吾子以此相劳也。” |
| dǐ jié lì xíng砥节砺行 | 见“砥节励行”。 | 王闿运《曾孝子碑文》:“惟先生姿度朴坚,砥节砺行,颖敏足以成学,迂诚足以矫世。 ” |
| jié wēi fǎn wén节威反文 | 节:节制;威:威力,威风;反:同“返”,归还。节抑威强,复用文理。 | 战国·赵·荀况《荀子·强国》:“节威反文。案用夫端诚信全之君子治天下焉。” |
| suō yī jié shí缩衣节食 | 省吃省穿。泛指生活节俭。 | 宋 陆游《剑南诗稿 秋获歌》:“我愿邻曲谨盖藏,缩衣节食勤耕桑。” |
| dǐ lì míng jié砥砺名节 | 砥砺磨炼,立名立节 | 《晋书 夏侯湛传》:“论者谓湛虽生不砥砺名节,死则俭约令终,是深达存亡之理。” |
| èr sān qí jié二三其节 | 二三:指不专一。三心二意,没有一定的操守。形容心意不专,反复无常。 | 晋 陈寿《三国志 蜀志 诸葛亮传》裴松之注引孙盛曰:“语曰弈者举棋不定犹不胜其偶,况量君之才否二三其节,可以推服强邻,囊括四海者乎?” |
| jī jié chēng shǎng击节称赏 | 节:节拍;赏:赞赏。形容对诗文、音乐等的赞赏。 | 晋·左思《蜀都赋》:“巴姬弹弦,汉女击节。” |
| shěng yī jié shí省衣节食 | 省:节约;节:节减。吃饭穿衣都很节省。形容节俭。 | 清·徐大椿《洄溪道情·劝葬亲》:“劝世人只须得省衣节食,早早的送你爹娘入土,这就是造福之门。” |
| yǐn quán qīng jié饮泉清节 | 《晋书·良吏传·吴隐之》载:隆安中,吴为广州刺史,经石门,“有水名贪泉,饮者怀无厌之欲”,吴“至泉所,酌而饮之,因赋诗:‘古人云此水,一歃怀千金。试使夷齐饮,终当不易心。’”抵任后,吴“清操逾厉”。后遂以“饮泉清节”指廉正清白的节操。 | 《晋书·良吏传·吴隐之》载:隆安中,吴为广州刺史,经石门,“有水名贪泉,饮者怀无厌之欲”,吴“至泉所,酌而饮之,因赋诗:‘古人云此水,一歃怀千金。试使夷齐饮,终当不易心。’”抵任后,吴“清操逾厉”。 |
| zhī jié héng shēng枝节横生 | 比喻在处理问题过程中意外地发生岔子。 | 清薛福成《通筹南洋各岛添设领事官保护华民疏》:“洋人每有人命债公等案,均有领事官自理,往往掣我地方官之肘,从前中国各口之枝节横生,亦实由于此。” |
| zēng shōu jié zhī增收节支 | 增加收入,节约开支。 | |
| xū wén rù jié虚文缛节 | 虚:虚假;缛:繁复,繁琐。虚伪的仪式,繁琐的礼节 | 梁启超《过渡时代论》:“社会既厌三纲压抑、虚文缛节之俗,而未能研究新道德以代之,是理想风俗之过渡时代也。” |
| jiē gu yǎn节骨眼 | 比喻关键的环节或时机。 | 王朔《永失我爱》:“别起什么邪念,起也没用,都到这节骨眼了,满意不满意符不符合你那什么梦想也由不得你了。” |
| zhōng xiào jié yì忠孝节义 | 泛指封建统治者所提倡的道德准则。 | 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二十回:“民知有忠孝节义,不知妄作邪为。” |
| zhí jié jìn qì直节劲气 | 劲:强。指气节正直,操守刚劲。 | 《明史·王廷传》:“廷守苏州时,人比之赵清献,直节劲气,始终无改。” |
| yī zhī yī jié一肢一节 | 见“一肢半节”。 | 鲁迅《准风月谈·感旧以后(上)》:“但也因为所指的是一群,所以被触着的当然也不会少,即使不是整个,也是那里的一肢一节。” |
| gǎi kē yì jié改柯易节 | 指枝叶凋败。比喻人品蜕变。同“改柯易叶” | 李盘《与李仲休》:“凡立身行己,利物济人,皆吾本分内事,即使磨蝎终身,必不改柯易节。” |
| wǎn jié bù zhōng晚节不终 | 晚节:指晚年的节操。指到了晚年却不能保持节操。 | 《明史 于孔兼传》:“疏论都御史吴时来晚节不终,不当谥忠恪。” |
| dǐ lì qīng jié砥砺清节 | 砥砺:磨砺;清:清纯;节:节操。砥砺高尚的情操。 | 汉·陈琳《檄吴将校部曲文》:“虞文绣砥砺清节,耽学好古。” |
| shǒu jié bù yí守节不移 | 坚守节操,决不改变。亦作“守节不回”。 | 西汉·刘向《新序·节士》:“子为父死无所恨,守节不移,虽有鈇钺汤镬之诛而不惧也。” |
| shǒu jié bù huí守节不回 | 守节:坚守节操;移:改变。坚守节操而不动摇。 | 《旧唐书·肃铣等传论》:“辅公拓窃兵反叛,王雄诞守节不回,训子孙以忠贞,感士庶之流涕。” |
| yī zhī yī jié一枝一节 | ①本指树木的枝节。②喻事物之细小部分。 | 明·莫是龙《画说》:“画树之窍,只在多曲,虽一枝一节,无有可直者。” |
| zhēn jié pái fāng贞节牌坊 | 古时用来表彰女性从一而终的门楼。指坚贞不二的标志。 | 清·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43回:“这监门口也盖不得那贞节牌坊。” |
| qiú wén zhuàng jié遒文壮节 | 遒:强劲有力。形容文辞强劲有力,节奏雄壮。 | 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杜子美》:“曹氏父子鞍马间为文,往往横槊赋诗,故其裘文壮节,抑扬哀怨。” |
| shěng chī jié yòng省吃节用 | 省:节约。形容生活非常节俭。 | 路遥《平凡的世界》第一卷第一章:“贫困山区的农民尽管眼下大都少吃缺穿,但孩子既然到大地方去念书,家长们就是咬着牙关省吃节用,也要给他们做几件见人衣裳。” |
| zhì chéng gāo jié至诚高节 | 至:最。最忠诚,最高尚的节操。形容人品高尚。 | 《魏书·儒林传·徐遵明传》:“至诚高节,堙没无闻,朝野人士,相与嗟悼。” |
| dà jié bù duó大节不夺 | 大节:临难不苟的节操;夺:丧失。指面临生死关头,仍不改变其原来志向。 | 《论语·泰伯》:“临大节而不可夺也。” |
| hán huā wǎn jié寒花晚节 | 寒花:寒天的花;晚节:晚年的节操。比喻人晚节高尚。 | 宋·韩琦《重阳》诗:“不羞老圃秋容淡,且看寒花晚节香。” |
| jié jiǎn lì xíng节俭力行 | 节俭:节省,节约;力行:努力去做。生活俭朴,以身作则。 | 西汉·司马迁《史记·管晏列传》:“以节俭力行重于齐,既相齐,食不重肉,妾不衣帛。” |
| yīng jié hé pāi应节合拍 | ①合乎节拍。②用以比喻得心应手,运用自如。 | 韦君宜《似水流年·一个炼铁厂的历史》:“他们一面拉风箱一面唱歌,应节合拍。” |
| xì zhī mò jié细枝末节 | 细、末:微小。植物最细小的枝节。比喻事物无关紧要的方面或细小的环节。 | 西汉 戴圣《礼记 乐记》:“以升降为礼者,礼之末节也。” |
| yīng fēng liàng jié英风亮节 | 高尚的风格和节操。 | 毛錡《悼念周恩来总理》诗:“可钦可敬的周总理,英风亮节堪师表。” |
| zhí dào shǒu jié直道守节 | 节:节操。处事公正,遵守节操。 | |
| wǎn jié mò lù晚节末路 | 节:时期;末路:终了。末世。指朝代的末期或人的晚年。 | 汉·邹阳《上书吴王》:“至其晚节末路,张耳、陈胜连从兵之据,以叩函关,咸阳遂危。” |
| qǔ yù yǒu jié取予有节 | 获取和给予是有节制的,比喻不苟贪得。 | 《淮南子·本经训》:“取予有节,出入有时。” |
| jié zhōng zhǎng jié节中长节 | 节:竹节。枝节中又长出枝杈。比喻在已有的情节中又生出新的情节 | 清·李渔《闲情偶寄·词曲·格局》:“十出以后,皆是枝外生枝,节中长节,如遇行路之人,非止不问姓字,并形体面目皆可不必认矣。” |
| bù xiū xiǎo jié不修小节 | 不注意生活上的小事。形容处世潇洒旷达。 | 《晋书 石苞传》:“石苞……雅旷有智局,容仪伟丽,不修小节。” |
| jié shí suō yī节食缩衣 | 节:节减;缩:紧缩。吃饭穿衣都很节省。形容节俭。 | 宋·朱熹《刘氏墨庄记》:“节食缩衣,悉力营聚。” |
| fán wén mò jié繁文末节 | 文:规定、仪式;节:礼节。过分繁琐的仪式和礼节。比喻琐碎多余的事情。 | 宋·苏轼《上圆丘合祭六仪》:“仪者必又曰:省去繁文末节,则一岁可以再郊。” |
| gāo fēng wěi jié高风伟节 | 高风:高尚的品格。高尚的品德,坚贞的节操。比喻道德和行为都很高尚。 | 清·汪琬《耒虞先生年谱后序》:“先生暮年虽复见扼于用事者,屏置海外以殁,而高风伟节讫今传述于吴越人士之口。” |
| shì zhí jīn jié侍执巾节 | 拿着手巾、梳子伺候,形容妻妾服事夫君。 | |
| jié yī suō shí节衣缩食 | 节:节约;节省;缩:缩减。省吃俭用;非常节俭。 | 宋 陆游《秋获歌》:“我愿邻曲谨盖藏,缩衣节食勤耕桑。” |
| gǎi jié yì cāo改节易操 | 改变原来的操行和志向。多指丧失应当坚守的节操;也指去恶为善。同“改操易节”。 | 明 归有光《上王都御史书》:“故以为人之贤不肖有定,而古之知人者,决于一见,而终其身不易。彼有改节易操者,必其始非本性,有矫而为之者。” |
| sān jié liǎng shòu三节两寿 | 旧俗对于塾师,逢端午节、中秋节、年节及孔子诞辰,塾师生日,均各加送束修一月,称为三节两寿。亦用以泛指节日和生辰。 |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四十二回:“三节两寿,孝敬上司的钱,虽不敢任情减少,然而总是照着前任移交过来的簿子送的。” |
| xì wēi mò jié细微末节 | 末节:小事情,小节。无关紧要的小事情,小问题。 | 古立高《初恋》:“为这些细微末节的事,张志诚感到伤脑筋。” |
| sōng yún zhī jié松筠之节 | 松与竹材质坚韧,岁寒不凋,因以“松筠之节”比喻坚贞的节操。筠,竹。 | 唐·魏征《隋书·柳庄传》:“梁主奕叶重光,委诚朝廷,而今已后,方见松筠之节。” |
| qū jié rǔ mìng屈节辱命 | 失去了节操,辱没了使命。 | 《汉书·苏武传》:“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 |
| pán gēn cuò jié蟠根错节 | 错:交错;节:枝节。树木的根盘屈,枝节交错。比喻事情的艰难复杂 | 清·黄宗羲《赠编修弁玉吴君墓志铭》:“然君以为章句细微,无关重轻,所贵乎学者,必当为世所倚仗,蟠根错节,取定俄顷。” |
| fán wén rù jié繁文缛节 | 文;节:旧时指礼节;缛:繁重。繁琐过多的礼节、仪式。也指繁琐多余的事项或手续。 | 宋 苏轼《上圆丘合祭卞议》:“省去繁文末节,则一岁可以再郊。” |
| zhé jié dài shì折节待士 | 指屈己待人。 | 《周书 邵广传》:“时晋公护诸子及广弟杞国公亮等,服玩侈靡,逾越制度,广独率由礼则,又折节待士,朝野以是称焉。” |
| gān pín kǔ jié甘贫苦节 | 甘:情愿,乐意;节:节操。甘心忍受贫穷,刻苦保持忠贞的节操。 | 唐·韩愈《举张正甫自代状》:“甘贫苦节,不愧神明。” |
| lì xíng jié yuē厉行节约 | 厉:严格;认真;行:实行。严格认真地实行节约。 | 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在去年十一月中共二中全会更着重地提出了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方针以后,几个月来已经开始发生效果。” |
| jié shàng shēng zhī节上生枝 | 节:竹子分枝长叶的地方。枝节上又生出枝桠。比喻在不应出现问题的地方又产生了新问题。 | 宋·朱熹《答吕子约书》:“读古人书,直是要虚著心,大著肚,高著眼,方有少分相应,若左遮右拦,前拖后拽,随语生解,节上生枝,则更读万卷书,也无用处也。” |
| fěi gōng zhī jié匪躬之节 | 躬:自身;匪躬:指为君主尽忠而不顾自身;节:节操。指不顾自家性命而尽忠王室的节操。 | 《晋书·李胤传》:“诏以胤忠允高亮,有匪躬之节,使领司隶校尉。” |
| jié yòng ài mín节用爱民 | 节省开支,爱护百姓。 | 《论语 学而》:“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
| jìn tuì yǒu jié进退有节 | 谓前进后退动作均合法度。 | 唐·王起《昆明池习水战赋》:“观乎作军政,临武事,进退有节,沿回趋利。” |
| jié jié bài tuì节节败退 | 形容接连失败退缩。 | 郭沫若《洪波曲》第九章:“南北两战场节节败退,长江要塞节节失守。” |
| gēn pán jié cuò根蟠节错 | 犹言盘根错节。 | 明·李东阳《灵寿杖歌》:“根蟠节错相纠缠,含风饱雪经炎寒。” |
| yī zhī bàn jié一肢半节 | 比喻事物的一小部分。 | 明·袁宗道《读孟子》:“三代而下,市鲜中行,得乡愿之一肢半节,皆足以成世。” |
| qiáng běn jié yòng强本节用 | 本:我国古代以农为本。加强农业生产,节约费用。 | 先秦 荀况《荀子 天论》:“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 |
| bǎi zhōu zhī jié柏舟之节 | 指妇女丧夫后守节不嫁。同“柏舟之誓”。 | 宋 朱熹《与陈师中书》:“朋友传说,令女弟甚贤,必能养老抚孤,以全柏舟之节。” |
| zhī fēn jié jiě支分节解 | 亦作“支分族解”。把肢体与关节一一分开。节,关节。族,骨节交错盘结之处。比喻剖析义理,详尽中肯。 | 宋·朱熹《〈中庸章句〉序》:“然后此书之旨支分节解,脉络贯通,详略相因,巨细毕举。” |
| cuò jié pán gēn错节盘根 | ①错:交错;节:枝节;盘:盘曲。树木的根枝盘旋交错。②比喻事情纷难复杂。③形容人坚韧不拔。 | 《后汉书 虞诩传》:“志不求易,事不避难,臣之职也;不遇盘根错节,何以别利器乎?” |
| qīng fēng gāo jié清风高节 | 喻人品格纯洁,节操高尚。 | 唐·牟融《题赵友》诗:“我有清风高节在,知君不负岁寒交。” |
| ruò hé fú jié若合符节 | 比喻两者完全吻合。 | 《孟子 离娄下》:“[舜和文王]得志行乎中国,若合符节。先圣后圣,其揆一也。” |
| zhé jié xià xián rén折节下贤人 | 折节:屈己下人;下:屈己尊人。屈己下人,尊重有见识有能力的人。 | 西汉·司马迁《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身自耕作,夫人自织,食不加肉,衣不重采,折节下贤人,厚遇宾客。” |
| suō yī jié kǒu缩衣节口 | 指省吃省穿,生活节俭。 | 宋 苏轼《乞不给散青苗钱斛状》:“农民之家,量入为出,缩衣节口,虽贫亦足。” |
| bù jū xiǎo jié不拘小节 | 不拘:不拘泥;不限制;小节:琐碎的生活小事。不拘泥于生活琐事。指人在生活小事上不大在乎。 |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虞延传》:“(延)性敦朴,不拘小节,又无乡曲之誉。” |
| jié chéng jìn jié竭诚尽节 | 竭:尽。诚:忠诚。节:节操。表现出最大限度的忠诚与节操。 | 汉·刘向《极谏用外戚封事》:“赖忠正大臣绛侯、朱虚侯等竭诚尽节以诛灭之,然后刘氏复安。” |
| bǐng jié chí zhòng秉节持重 | 保持节操,谨慎稳重。 | 《后汉书 伏湛传》:“[伏湛]遭时反覆,不离兵凶,秉节持重,有不可夺之志。” |
| jié āi shùn biàn节哀顺变 | 抑制哀伤,顺应变故。用来慰唁死者家属的话。 | 西汉 戴圣《礼记 檀弓下》:“丧礼,哀戚之至也;节哀,顺变也。君子念始之者也。” |
| dǐ jié shǒu gōng砥节守公 | 砥:磨刀石;节:节操。磨砺名节,奉行公事。 | 《明史·梁材传》:“砥节守公如一日,帝眷亦甚厚。” |
| kāi yuán jié liú开源节流 | 开源:开辟水源;节流:节制水流。开辟收入的新来源;节制支出;减少消耗。比喻增收节支。 | 荀况《荀子 富国》:“等赋府库者,货之流也。故明主必谨养其和,节其流,开其源,而时斟酌焉,潢然使天下必有余而上不忧不足。” |
| jī jié tàn shǎng击节叹赏 | 节:节拍;击节:打拍子;叹赏:赞叹赏识。指打着拍子欣赏诗文或艺术作品。形容对人的行为、言论、诗文、技艺等十分赞赏。 | 宋 王楙《野客丛书 阿房宫赋》:“击节叹赏,以谓善形容广大如此。” |
| è sǐ shì xiǎo,shī jié shì dà饿死事小,失节事大 | 失节:原为封建礼教指女子失去贞操,后泛指失去节操。贫困饿死是小事,失节事情就大了。 | 《二程全书·遗书二十二》:“又问:‘或有孤孀贫穷无托者,可再嫁否?’曰:‘只是后世怕寒饿死,故有是说。然饿死事极小,失节事极大!’” |
| shāo guān dǎ jié捎关打节 | 谓打通关节。 | 明·朱权《卓文君》第二折:“只消我移宫换羽便是我捎关打节。” |
| héng shēng zhī jié横生枝节 | 横生:意外发生的;枝节:树干上长出的枝和节;比喻细小或旁出的事情。比喻意外地插进一些问题;干扰了主要问题的解决。 | 宋 叶适《答少詹书》:“又疑人之不相与,而以为外己,所以枝叶横生,意见多疑。” |
| dǐ jié lì xíng砥节励行 | 砥砺操守和品行。 | 《孔丛子·公仪》:“鲁人有公仪休者,砥节励行,乐道好古,恬于荣利,不事诸侯。” |
| gā cù jié shuài呷醋节帅 | 唐任迪简为天德军判官,一日军宴,军吏误以醋酌迪简,以军使李景略严暴,恐罪及军吏,乃强饮之,吐血而归。军中闻者皆为感泣。及景略卒,军中请以为主,官至易定节度使,时人呼为呷醋节归。见唐李肇《唐国史补》卷中。 | 唐任迪简为天德军判官,一日军宴,军吏误以醋酌迪简,以军使李景略严暴,恐罪及军吏,乃强饮之,吐血而归。军中闻者皆为感泣。及景略卒,军中请以为主,官至易定节度使,时人呼为呷醋节归。见唐·李肇《唐国史补》卷中。 |
| pán gēn cuò jié槃根错节 | 槃:同“盘”,盘旋;错:交错;节:枝节。树木的根盘屈,枝节交错。比喻事情的艰难复杂 |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虞诩传》:“不遇槃根错节,何以别利器乎?” |
| féng nián guò jié逢年过节 | 在新年之际或在其他节日里。 | 清·姜振名《永庆升平前传》第40回:“逢年过节,老太太时常想念,不过是儿行千里母担忧。” |
| jī shān zhī jié箕山之节 | 箕山:古代传说唐尧时的隐士许由、巢父隐居的地方。节:名节,节操。指归隐以保全节操。旧时用以称誉不愿在乱世做官的人。亦作“箕山之志”、“箕颍余芳”。 | 《吕氏春秋·求人》:“昔尧朝许由于沛泽之中,曰:‘……请属天下于夫子。’许由辞曰:‘为天下之不治与?而既已治矣。自为与?啁噍巢于林,不过一枝;偃鼠饮于河,不过满腹。归已君乎!恶用天下?’遂之箕山之下,颖水之阳,耕而食,终身无经天下之色。” |
| gāo jié qīng fēng高节清风 | 高节:高尚的气节;清风:清廉的作风。气节高尚,作风清廉。比喻人品高洁。 | 明·孙明儒《东郭记·人之所以求富贵利达者》:“高节清风今已矣,英雄须识时宜。” |
| qīng fēng liàng jié清风亮节 | 喻人品格高尚,节操坚贞。 | 清·袁枚《随园诗话》第八卷:“然司空图清风亮节,唐季忠臣。” |
| zhé jié xià shì折节下士 | 折节:屈己下人。屈己下人,尊重有见识有能力的人。 | 《三国志·魏志·袁绍传》:“绍有姿貌威容,能折节下士,士多附之,太祖少与交焉。” |
| dǐ jié lì xíng砥节厉行 | 见“砥节励行”。 | 汉·蔡邕《郭有道碑文》:“若乃砥节厉行,直道正辞。” |
| dǎo jié sǐ yì蹈节死义 | 蹈:履行,实行。坚守节操,以身殉义。 | 《晋书·元帝纪》:“惟有蹈节死义,以雪天下之耻,庶赎斧钺之诛。” |
| shāo guān dǎ jié稍关打节 | 稍:通“捎”,破除。打通关节 | 元·关汉卿《望江亭》第三折:“俺则待稍关打节,怕有那惯施舍的经商不请言赊。” |
| dǐ jié fèng gōng砥节奉公 | 磨砺名节,奉行公事。 | 《明史·周延传》:“延颜面寒峭,砥节奉公。权臣用事,政以贿成,延未尝有染。”《明史·梁材传》:“砥节守公如一日,帝眷亦甚厚。” |
| bié shēng zhī jié别生枝节 | 比喻另起事端或平添麻烦。 | 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 徐锡麟安庆起义清方档案》:“现在人心皆惑,稍一宣扬,诚恐别生枝节,当遵谕格外秘密。” |
| yī zhī bàn jié一支半节 | 谓一小部分。 | 梁启超《新民说》第八节:“人民之望仁政以得一支半节之权利者,实含有亡国民之根性,明也。” |
| páng zhī mò jié旁枝末节 | 喻不重要。 | |
| dà jié bù kě duó大节不可夺 | 大节:临难不苟的节操;夺:强取。指立身处世的节操不能被改变。 | 春秋·鲁·孔丘《论语·泰伯》:“临大节而不可夺也。” |
| fǔ zhǎng jī jié抚掌击节 | 抚掌:拍手。击节:打拍子。①拍手为乐曲打拍子。②拍手表示非常赞赏。 | 《晋书·谢尚传》:“便着衣帻而舞。导令坐者抚掌击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