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语 | 解释 | 出处 |
|---|
| shì qiáng zhēng bà恃强争霸 | 凭借自己的强大争夺霸权。 | 丁寅生《孔子演义》第一回:“只为他生在恃强争霸、政出权门的春秋时代,和他所抱的王道主意,有些扞格不通,以致栖栖皇皇了一世。” |
| kuā qiáng shuō huì夸强说会 | 夸:夸耀;会:能。夸耀自己有才能与本事。 | 元·张养浩《寄阅世道人侯和卿·朱履曲》:“休只爱夸强说会,少不得直做的贴骨黏皮。” |
| yǐ qiáng shèng ruò以强胜弱 | 指凭强大的力量欺凌弱小者和少数。 | 《商君书 画策》:“神农既没,以强胜弱,以众暴寡。” |
| qiǎng wéi huān xiào强为欢笑 | 强:勉强。心里不畅快,但脸上勉强装出欢笑的样子。 | 郭沫若《洪波曲》第12章:“但我并不讳言,我是强为欢笑地和各位朋友告了别。” |
| mù qiáng shǎo wén木强少文 | 木强:性格质直刚强;少文:礼节少。形容为人质朴倔强,不讲文采和礼教。 | 章炳麟《革命之道德》:“汉祖所任用者,上自萧何、曹参,其下至于王陵、周勃、樊哙、夏侯婴之徒,大抵木强少文,不识利害。” |
| qiáng zhōng gèng yǒu qiáng zhōng shǒu强中更有强中手 | 比喻技艺无止境,不能自满自大。 | 元 王晔《桃花女》第二折:“我想有这桃花女,怎显我的阴阳,只等问成了亲事时,不怕不断送在我手里。正是强中更有强中手,恶人终被恶人磨。” |
| qiáng bīng fù guó强兵富国 | 使兵力强大,国家富足。 | 清·王韬《上当路论时务书》;“西国之所以讲强兵富国者,率以尚器为先。” |
| qiǎng zuò jiě rén强做解人 | 强:勉强;解人:能够理解和通达其中意趣的人。指不明真意而乱发议论的人。 | |
| fù guó qiáng bīng富国强兵 | 使国家富足,兵力强大。 | 先秦 商鞅《商君书 壹言》:“故治国者,其抟力也,以富国强兵也。” |
| wài qiáng zhōng gān外强中干 | 指外表好像很强大;实际上很虚弱。 | 先秦 左丘明《左传 僖公十五年》:“外强中干,进退不可,周旋不能。” |
| qiáng shí zì ài强食自爱 | 劝慰人的话。谓努力加餐,保重身体。 | 东汉·班固《汉书·匡衡传》:“专精神,近医药,强食自爱。” |
| bó wén qiáng jì博闻强记 | 闻:见闻。形容知识丰富,记忆力强。 | 西汉 韩婴《韩诗外传》第八卷:“人众兵强而守之以畏者胜,聪明睿智而守之以愚者哲,博闻强记而守之以浅者不隘。” |
| yǐ qiáng líng ruò,yǐ zhòng bào guǎ以强凌弱,以众暴寡 | 凌:侵犯,欺侮;暴:欺侮;寡:少。仗着自己强大就欺侮弱者,仗着人多去侵犯人少的对方。 | 战国·宋·庄周《庄子·盗跖》:“自是之后,以强凌弱,以众暴寡,汤武以来,皆乱人之徒也。” |
| xiān xià shǒu wéi qiáng先下手为强 | 在对手没有准备好的时候首先动手,取得主动地位。 | 《隋书 元胄传》:“兵马悉他家物,一先下手,大事便去。” |
| chā qiáng rén yì差强人意 | 差:稍微地;强:振奋。原指还算能振奋人的意志。现形容某人某事还不错;大体上还能使人满意。 |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吴汉传》:“帝时遣人观大司马何为,还言方修战攻之具,乃叹曰:‘吴公差强人意,隐若一敌国矣。’” |
| yǐ qiáng líng ruò倚强凌弱 | 倚:仗恃;凌:欺凌。倚仗自己的强大而欺压弱小。 | 元 康进之《李逵负荆》第四折:“须不是我仗强凌弱,还是你自揽祸招灾。” |
| shì qiáng qī ruò恃强欺弱 | 恃:依靠,凭借;欺:欺侮。依仗强大欺负弱小。 |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18回:“齐恃强欺弱,夺我汶阳之田,今日请还。” |
| zhuó luò qiáng zhì卓荦强识 | 卓荦:超绝,特出;识:通“志”,记住。指聪明颖慧,记忆力很强。 | 晋·陈寿《三国志·蜀志·许慈传》:“虽学不沾洽,然卓荦强识。” |
| qiǎng ér hòu kě强而后可 | 强:硬要,迫使。经强求后才答应。 | 《孟子·滕文公下》:“良曰:‘请复之。’强而后可,一朝而获十禽。” |
| cuī zhé háo qiáng摧折豪强 | 摧:折断。打击依仗权势横行不法的人。 | 《汉书·严延年传》:“其治务在摧折豪强,扶助贫弱。” |
| jué jiàng jù ào倔强倨傲 | 倔强:执拗;倨傲:傲慢。执拗而又傲慢。 | 汉·桓宽《盐铁论·论功》:“倔强而倨敖,自称老夫。” |
| qiáng bù líng ruò强不凌弱 | 强大的不欺凌弱小的。 | 战国·韩·韩非《韩非子·奸劫弑臣》:“故其治国也,正明法,陈严刑,将以救群生之乱,去天下之祸,使强不凌弱,众不暴寡。” |
| nián fù lì qiáng年富力强 | 年:年岁;富:多;年富:未来的年岁多;指年轻;力:精力。年纪轻;精力旺盛。 | 先秦 孔子《论语 子罕》:“后生可畏” 宋 朱熹注:“孔子言后生年富力强,足以积学而有待,其势可畏。” |
| zhēng qiáng xiǎn shèng争强显胜 | 犹争强好胜。争为强者,事事处处都喜欢超过和压倒别人。 | 《群音类选 北腔类 海神记 王魁诉神》:“恐怕他褒贬村,争强显胜各挝俊,惟求鸨儿心内喜。” |
| shì qiáng yǐ chǒng恃强倚宠 | 恃:倚仗;倚:仗恃。仗恃自己的手段高强和受到主人的宠爱。 |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二回:“争奈这嫦娥恃强倚宠,卖弄新鲜题目。” |
| qiáng qǔ háo duó强取豪夺 | 凭强力或权势夺取。 | 周立波《山乡巨变》下卷:“‘这叫强取豪夺。’谢庆元嘶声地说。” |
| duō wén qiáng jì多文强记 | 闻:见闻。形容知识丰富,记忆力强。 | 《荀子 解蔽》:“博闻强志,不合王制,君子贱之。宋 释普济《五灯会元 天台韶国师法嗣》:“杭州九曲观音院庆祥禅师,余杭人也,辩才冠众,多闻强记,时天台人推为杰出。” |
| mín fù guó qiáng民富国强 | 人民富裕,国家强盛。 | 汉 赵晔《吴越春秋 勾践归国外传》:“越主内实府库,垦其田畴,民富国强,众安道泰。” |
| fú ruò yì qiáng扶弱抑强 | 扶助弱小,压制强暴。 |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66回:“晋为诸侯之长,恤患补阙,扶弱抑强,乃盟主之职也。” |
| ruò ròu qiáng shí弱肉强食 | 原指动物中弱者的肉是强者的食物。比喻弱者被强者欺压、吞并。 | 元 胡天游《闻李帅逐寇复州治》:“惜哉士卒多苦暴,弱肉强食鸱鸮同。” |
| bīng qiáng àng yǒng兵强将勇 | 兵力强盛,将领勇猛。形容军力强大。 | 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一百七回:“宋江等将勇兵强,打破了宛州、山南两座城池。 |
| miǎn miǎn qiǎng qiáng勉勉强强 | 刚好能凑合着 |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21回:“胡镜孙说有公事面回,然后勉勉强强见的。” |
| qiáng zì qǔ shé强自取折 | 见“强自取柱”。 | 《大戴礼记·劝学》:“强自取折,柔自取束。” |
| wéi qiáng líng ruò违强凌弱 | 违:避去;凌:欺侮。避回躲开强者,欺侮凌辱弱者。 | |
| xióng biàn qiáng jù雄辩强据 | 雄:宏大。雄健的辩论,强有力的证据。 | 宋·王令《代韩愈答柳宗元示浩初序书》:“闻得子厚文,皆雄辩强据,泥渊衍长。” |
| shì qiáng líng ruò恃强凌弱 | 凌:欺凌。依仗强大,欺侮弱小。 | 明 冯梦龙《警世通言》卷三:“那桀纣有何罪过?也无非倚贵欺贱,恃强凌弱,总来不过是使势而已。” |
| qiǎng yán huān xiào强颜欢笑 | 心里不畅快,但脸上勉强装出喜笑的样子。 |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邵女》:“‘汝狡兔三窟,何归为?’柴俯不对。女肘之,柴始强颜为笑。” |
| qiáng sǐ lài huó强死赖活 | 同“强死强活”。 | 谷峪《三十张工票》:“大国强死赖活地把她拉到地里。” |
| qiáng zōng yòu xìng强宗右姓 | 强宗:豪门大族;右姓:世族大姓。指有权势的豪门大族。 |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郭彶传》:“强宗右姓,各拥众保营,莫肯先附。” |
| bì qiáng jī duò避强击惰 | 军事用语。在运动战中避开敌人的精锐部队而专拣疲弱的打。 | 唐 元稹《批刘悟谢上表》:“卿宜密运谟猷,明宣号令,避强击惰,取暴抚羸。” |
| yǐ ruò shèng qiáng以弱胜强 | 凭弱小的力量战胜力量强大的。 | 邓小平《我们有信心把中国的事情做得更好》:“抗日战争打了八年,抗美援朝打了三年,我们有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传统。” |
| lù lín qiáng dào绿林强盗 | 指山林的强盗。 | 鲁迅《书信集 致赵家璧》:“试看绿林强盗,怎样不惜钱财以买盒子炮,就可知道。” |
| qiǎng bù zhī yǐ wéi zhī强不知以为知 | 不懂装懂。 | 明 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一卷:“都管强不知以为知,逐叶翻翻,一直翻到后面去。” |
| fù guó qiáng mín富国强民 | 使国家富足;民力强盛。 | 先秦 商鞅《商君书 壹言》:“故治国者,其抟力也,以富国强兵也。” |
| qiáng zhě fǎn jǐ强者反己 | 强者:有权势的人;反己:反省自己。指有权有势的人自我反省 | 《雪涛谐史》:“乡绅此语,足令强者反己,殊为可传。” |
| qiáng shí bó wén强识博闻 | 同“强记博闻”。 | 清·梁章钜《归田琐记·寿序》:“生平无他嗜好,以著述为性命,强识博闻,达于国家掌故。” |
| qiáng cí duó zhèng强词夺正 | 同“强词夺理”。 | 元·关汉卿《金线池》第三折:“但酒醒,硬打挣,强词夺正,则除是醉时节酒淘真性。” |
| yīng yǒng wán qiáng英勇顽强 | 勇敢出众,强硬不屈。 | 毛泽东《论持久战》:“则是在他们面前表示中国军队和中国人民不可屈服的精神和英勇顽强的战斗力,这就是给以歼灭战的打击。” |
| bīng qiáng mǎ zhuàng兵强马壮 | 兵力强盛;马匹肥壮。形容军队实力强;富有战斗力。有时也比喻其他的队伍力量强大。 | 《新五代史 杂传十三 安重荣传》:“尝谓人曰:‘天子宁有种耶?兵强马壮者为之尔。’” |
| zhuā jiān yào qiáng抓尖要强 | 指争强好胜,爱出风头。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74回:“天天打扮的像西施样子,在人跟前能说惯道,抓尖要强。” |
| duō wén qiáng jì多闻强记 | 闻:见闻。形容知识丰富,记忆力强。 | 宋 释普济《五灯会元 天台韶国师法嗣》:“杭州九曲观音院庆祥禅师,余杭人也,辩才冠众,多闻强记,时天台人推为杰出。” |
| qiǎng sǐ qiǎng huó强死强活 | 比喻非常勉强。 | 明 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第38回:“西门庆还把他强死强活拉到李瓶儿房内,下了一盘棋,吃了一回酒。” |
| qiáng jì bó wén强记博闻 | 谓记忆力强,见闻广博。 | 宋·陆游《贺皇太子受册笺》:“英姿达识,事洞照于几先;强记博闻,言必稽于古训。” |
| mǎ zhuàng rén qiáng马壮人强 | 犹言人强马壮。 | 元·纪君祥《赵氏孤儿》第四折:“可不道马壮人强,父慈子孝,怕什么主忧臣辱。” |
| mù dèng shé qiáng目瞪舌强 | 同“目瞪口呆”。 | 宋·陈亮《众祭潘用和文》:“俄而于朋辈之中夺其一人而去,使其徒回皇四望,而目瞪舌强,不知所以为策。” |
| xiān xià shǒu wéi qiáng,hòu xià shǒu zāo yāng先下手为强,后下手遭殃 | 指先于别人行动,可以取得优势,迟于别人就会遭遇祸殃。 | 张恨水《啼笑姻缘》第13回:“得,就是这样办,这叫先下手为强,后下手遭殃。” |
| qiáng zuǐ yìng yá强嘴硬牙 | 谓能说善辩。 | 周立波《暴风骤雨》第二部:“花永喜娘们,胆大心尖,强嘴硬牙,老花说不过她,干仗总是吃败仗。” |
| fèn fā tú qiáng奋发图强 | 奋发:精神振作;情绪饱满;图:谋求。振作精神;谋求强盛。 | 郭沫若《科学的春天》:“我祝愿中年一代的科学工作者奋发图强,革命加拼命,勇攀世界科学高峰。” |
| rén qiáng shèng tiān人强胜天 | 人的力量强盛,可以战胜自然。 | 《亢仓子·政道》:“故周之秩官云:人强胜天。” |
| yǐ ruò zhì qiáng以弱制强 | 以:用,靠。弱:弱小。制:制服。靠着弱小的力量去制服强大的力量。亦作“以弱毙强”。 | 三国·蜀·诸葛亮《将苑·将刚》:“善将者,其刚不可折,其柔不可卷,故以弱制强,以柔制刚。” |
| qiáng běn ruò zhī强本弱枝 | 强干弱枝。 | 《梁书·张缵传》:“所以居宗振末,强本弱枝,闻古今之通制,历盛衰而不移。” |
| mào sì qiáng dà貌似强大 | 表面好象强大,实际却很虚弱。 | 罗广斌《红岩》第27章:“我相信,几天之内,这个貌似强大的敌人必然要土崩瓦解,你说我们该不该这样来估计形势?” |
| bó wén qiáng zhì博闻强志 | 博:广博;闻:传闻;志:记住,记忆。指见闻广博,记忆力强。 | 先秦 荀况《荀子 解蔽》:“博闻强志,不合王制。” |
| bó wén qiáng zhì博闻强识 | 闻:见闻;识:记。见闻学识广博;记忆力强。也作“博闻强记”、“博闻强志”。 | 西汉 戴圣《礼记 曲礼上》:“博闻强识而让,敦善行而不怠,谓之君子。” |
| wù zuì qiǎng jiǔ恶醉强酒 | 强:硬要。怕醉却又猛喝酒。比喻明知故犯。 | 《孟子·离娄上》:“今恶死亡而乐不仁,是犹恶醉而强酒。” |
| qiān qiáng fù hé牵强附合 | 犹言牵强附会。 | 宋·朱熹《朱子语类》第67卷:“后来诸公解,只是以己意牵强附合,终不是圣人意。” |
| qiáng shí ruò ròu强食弱肉 | 同“弱肉强食”。喻弱者被强者欺凌吞并。 | 明·刘基《瑞麦颂》:“元失其鹿,天下共逐,扰扰纷纷,强食弱肉。” |
| àn qiáng zhù ruò按强助弱 | 按:抑制。抑制强暴,扶助弱小。 | 春秋 齐 管仲《管子 霸言》:“按强助弱,圉暴止贪,存亡定危。” |
| qiáng bīng měng jiàng强兵猛将 | 强兵:强大的军队;猛将:威猛的武将。指军队强大而有战斗力。 |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20回:“又没强兵猛将,如何收捕得这伙强人?” |
| chěng qiáng chēng néng逞强称能 | 炫耀卖弄自己的才能和本事。 | 端木蕻良《曹雪芹》第13章:“今后千万不可逞强称能,何况你既未读过多少诗书,更谈不上才气。” |
| zhēng qiáng hào shèng争强好胜 | 争:争夺;强:优胜;好:喜爱。争为强者;事事处处都喜欢超过和压倒别人 。也作“争强斗胜”、“争强显胜”、“争强要胜”。 | 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35回:“任是争强好胜的,偏逢用违所长。” |
| qiáng nǔ mò shǐ强弩末矢 | 同“强弩之末”。 | 《旧唐书·李密传》:“又强弩末矢,理无穿于鲁缟;冲风余力,讵能动于鸿毛。” |
| fán róng fù qiáng繁荣富强 | 繁荣:(经济或事业)蓬勃发展;兴盛;富强:(国家)生产丰富;力量强大。形容国家兴旺发达;富足强大。 | 峻青《壮志录》:“我们的祖国,更加繁荣富强。” |
| wài qiáng zhōng jí外强中瘠 | 外表上好象很强大,实际上很虚弱。 | 清·黄钧宰《金壶浪墨·英国被兵》:“英夷与俄罗斯两国交恶,俄罗斯方争印度于英夷,积岁构兵,外强中瘠。” |
| juè tóu jiàng nǎo倔头强脑 | 形容言语动作生硬执拗的样子。 | 茅盾《霜叶红似二月花》:“当时我就觉得其中两个,一男一女,倔头强脑,大不顺眼。” |
| bīng qiáng jiàng měng兵强将猛 | 兵力强盛,将领勇猛。形容军力强大。 |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94回:“对众商议,一面差人往威胜晋王处,说宋江等兵强将猛,难以抵敌,乞添差良将镇守,庶保无虞。” |
| jiàng yǒng bīng qiáng将勇兵强 | 将:将领;兵:士卒。将领和士兵都英勇顽强。形容军队战斗力很强。 | 元·无名氏《射柳捶丸》第二折:“你道我将勇兵强有谁及,争奈待罪犯歇马在这云州地。” |
| rén qiáng mǎ zhuàng人强马壮 | 军队和马匹都很强状。形容军威雄壮;精神抖擞。 | 元 武汉臣《老生儿》第一折:“使不着人强马壮,端的是鬼使神差。” |
| zú gāo qì qiáng足高气强 | 见“足高气扬”。 | 明·冯梦龙《智囊补·明智·伐卫》:“妾望君之人也,足高气强,有伐国之志也。” |
| yǐ zhòng bào guǎ,yǐ qiáng líng ruò以众暴寡,以强凌弱 | 凌:侵犯,欺侮;暴:欺侮;寡:少。仗着自己强大就欺侮弱者,仗着人多去侵犯人少的对方。 | 康有为《大同书》甲部:“于是一乡自为一国,一姓自为一群,以众暴寡,以强凌弱。” |
| qiáng zuǐ niù shé强嘴拗舌 | 说话倔强的样子。 | 周立波《山乡巨变》下十一:“谢庆元倒了威了,但还是强嘴拗舌:‘我家里的事,要你们管吗?’” |
| qiáng nǔ zhī mò强弩之末 | 弩:古代用机械发箭的弓;末:指箭射出后的最末一段射程时;失去了攻击力。用强劲的弓射出的箭;射程已到尽头。比喻原本强大;可现在已衰竭无力了。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韩安国传》:“强弩之末,矢不能穿鲁缟。” |
| qiǎng cí duó lǐ强词夺理 | 指无理强辩;想说成有理的。 | 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43回:“座上一人忽曰:‘孔明所言,皆强词夺理,均非正论,不必再言。” |
| jīng bīng qiáng jiàng精兵强将 | 精良的士兵,勇猛的将领。形容战斗力很强的将士。 | 《晋书·郗鉴传》:“使君若顾二帝,自可不行,宜急下檄文,速遣精兵猛将。” |
| nán fāng zhī qiáng南方之强 | 南方坚强刚毅之人。 | 西汉·戴圣《礼记·中庸》:“南方之强与?北方之强与?抑而强与?” |
| qiáng gōng yìng nǔ强弓硬弩 | 强:强劲的,有力的;弩:古代发箭的机械。强有力的弓,坚硬的弩。形容武器精良。 |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45回:“瑜欲亲往探看曹军水寨,乃命收拾楼船一只,带着古乐,随行健将数员,各带强弓硬弩,一齐上船迤逦前进。” |
| qiǎng yán wéi xiào强颜为笑 | 强:勉强。心里不畅快,但脸上勉强装出欢笑的样子。 |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邵女》:“‘汝狡兔三窟,何归为?’柴俯不对。女肘之,柴始强颜为笑。” |
| qiáng gōng jìn nǔ强弓劲弩 | 强:强劲的,有力的。强有力的弓,坚硬的弩。 |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九十回:“韩地方九百余里,带甲数十万,然天下之强弓劲弩,皆从韩出。” |
| qiáng běn ruò zhī强本弱支 | 见“强本弱枝”。 | 《新唐书·高季辅传》:“强本弱支,自古常事。” |
| qiáng chún liè zuǐ强唇劣嘴 | 谓说话厉害,不肯让人。 | 元·无名氏《盆儿鬼》第四折:“也则为公心直道,从没分毫诈。也不是强唇劣嘴,要做乡村霸。” |
| bù wèi qiáng yù不畏强御 | 畏:畏惧、惧怕;强御:有权势的人。刚正无私,不怕有势力的人。 |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党锢传序》:“天下模楷李元礼,不畏强御陈仲举。” |
| qiáng zhōng zì yǒu qiáng zhōng shǒu强中自有强中手 | 比喻技艺无止境,不能自满自大。同“强中更有强中手”。 | 元·无名氏《隋何赚风魔蒯彻》第三折:“你个萧何休夸蒯彻舌,这的是强中自有强中手。” |
| zì qiáng bù xī自强不息 | 自觉地努力向上;永不停步。息:停止。 | 《周易 乾》:“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
| fā fèn tú qiáng发愤图强 | 发愤:决心努力;图:谋求。下定决心努力谋求强盛。 | 何香凝《孙中山与廖仲恺》:“孙先生在那次聚会上谈得并不多,只泛泛地谈到了中国积弱太甚了,应该发愤图强,彻底革命。” |
| fù qiáng kāng lè富强康乐 | 康乐:安乐。国家富庶强大,人民康宁安乐。 | 罗广斌《红岩》第22章:“人家有无穷的力量,足以解放全国人民,给全国人民以富强康乐的希望。” |
| qiáng bù fàn ruò,zhòng bù bào guǎ强不犯弱,众不暴寡 | 犯:侵犯;暴:损害。强大的不欺凌弱小的,人多的不欺负人少的。 | 西汉·戴圣《礼记·祭义》:“强不犯弱,众不暴寡,而弟达乎州巷矣。” |
| zhēng qiáng dòu shèng争强斗胜 | 犹争强好胜。 | 清·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十五回:“定要丧了那羞恶的良心,戴了鬼脸,千方百计,争强斗胜的去奉承那王振做甚?” |
| qiǎng rén suǒ nán强人所难 | 强:勉强。勉强别人做不愿做或做不到的事情。 | 清 李汝珍《镜花缘》:“百花仙子道:‘那人王乃四海九州之主,代天宣化,岂肯颠倒阴阳,强人所难。’” |
| jǐ qiáng líng ruò以强凌弱 | 凌:侵犯;欺侮。依仗自己的强大或者人多去欺压弱小者。 | 先秦 庄周《庄子 盗跖》:“自是之后,以强凌弱,以众暴寡。” |
| qiáng nǔ zhī jí强弩之极 | 犹强弩之末。 | 西汉·司马迁《史记·韩长孺列传》:“且强弩之极,矢不能穿鲁缟;冲风之末,力不能漂鸿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