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之的成语
因篇幅关系,只列出前 100 个之的成语
成语解释出处
tāng bǐng zhī huì汤饼之会指孩子出生第三天举行宴会。明·程登吉《幼学琼林》第二卷:“三朝洗儿,曰汤饼之会;周岁试周,曰睟盘之期。”
tiān yuān zhī gé天渊之隔渊:深水潭。形容相隔极远,差别很大。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第三十五卷:“那徐言、徐召虽也挣起些田产,比着颜氏,尚有天渊之隔,终日眼红颈赤。”
yī zì zhī shī一字之师改正一个字的老师。指改正别人诗文中的一个字或纠正一个误读、误写的字。明 张岱《与周伯戬之书》:“张乖崖以萧楚才为一字之师。”
shēng ér zhī zhī生而知之生下来就懂得知识和道理。这是唯心主义者的观点。《论语·述而》:“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fǎn bǔ zhī sī返哺之私返哺:雏鸟长大,衔食哺其母。比喻报答亲恩。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青凤》:“君如念妾,还祈以楼宅相假,使妾得以申返哺之私。”
bù gēn zhī tán不根之谈根:根据;谈:言论。指没有根据的言论。清 沈涛《交翠轩笔记》第四卷:“扬州有喜姓,俗言先本姓史,嫌与死同音,乃改为喜。此不根之谈也。”
zhǐ yǔ zhī cāo徵羽之操徽、羽:古代音乐五音中的徵、羽二音;操:琴曲的一种。指音调高雅的琴曲。西汉·刘安《淮南子·说林训》:“徵羽之操,不入鄙人之耳。”
quǎn mǔ zhī zhōng畎亩之中畎亩:田间。泛指乡下民间。战国·宋·庄周《庄子·让壬》:“后之为人也,居于畎亩之中,而游尧之门。”
shì jiā zhī pǐ嗜痂之癖嗜:喜爱;痂:疮口结的硬壳;癖:积久的嗜好。原指爱吃疮痂的癖性。后形容怪癖的嗜好。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 罗刹海市》:“花面逢迎,世情如鬼,嗜痂之癖,举世一辙。”
zhǐ gù zhī jì指顾之际指:用手指;顾:回头看。用手一指或回头一看的瞬间。比喻时间十分短暂唐·李朝威《柳毅传》:“俄见碧山出于远波……指顾之际,山与舟相逼,乃有彩船自山驰来。”
qiān jīn zhī zǐ,bù sǐ yú shì千金之子,不死于市市:众人聚集的地方。指富贵人家子弟犯了死罪,可以免除服刑。西汉·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序》:“谚曰:‘千金之子,不死于市。’此非空言也。”
jì rán zhī shù计然之术见“计然之策”。
tān mò zhī fēng贪墨之风墨:不洁;贪墨:官吏受贿。官吏贪污受贿的风气盛行。形容吏治腐败。春秋·鲁·左丘明《左传·昭公十四年》:“贪以败官为墨。”
yǒu shì zhī qiū有事之秋指战争或多事故的年头。《北史·王罴王轨等传论》:“王思政驱驰有事之秋,慷慨功名之际。”
hé zuì zhī yǒu何罪之有即“有何罪”,有什么罪呢?用反问的语气表示清白无辜,没有过错。《墨子·公输》:“闻子为梯,将以攻宋,宋何罪之有?”
bù shǎng zhī gōng不赏之功形容功劳极大。西汉 司马迁《史记 淮阴侯列传》:“臣闻勇略震主者身危,而功盖天下者不赏。”
bù jí zhī fǎ不及之法指不适用的法规。《庄子·拼拇》:“使天下簧鼓,以奉不及之法,非乎?”
huà yī zhī fǎ画一之法指全体遵行、无一例外的法令政策。《后汉书 王充王符等传论》:“太叔致猛政之褒,国子流遗爱之娣,宣孟改冬日之和,平阳循画一之法。”
jīng yàn zhī tán经验之谈指言谈有亲身实践作为根据;能使人信服、感动。巴金《寒夜》:“‘钟老这是经验之谈啊!’小潘大声笑着说。”
yī dòng zhī wǎng一洞之网只有一个洞的网。西汉·刘安《淮南子·说山训》:“有鸟将来,张罗而待之,得鸟者罗之一目也。今为一目之罗,则无时得鸟矣。”
yè zhǒu zhī huàn腋肘之患形容产生于身旁的祸患。晋·陈寿《三国志·蜀志·法正传》:“亮答曰:‘主公之在公安在,北畏曹公之疆,东惮孙权之逼,近则惧孙夫人生变于肘腋之下,正当斯这时,进退狼跋。’”
sāng zhōng zhī yuē桑中之约桑中:桑林之间。指男女幽会的的密约。《诗·鄘风·桑中》:“期我乎桑中,要我乎上宫,送我乎淇之上矣。”
guǎ rén zhī jí寡人之疾寡人:古代君主的自称;疾:病,毛病。古代君王的通病——好色。《孟子·梁惠王下》:“王曰:‘寡人有疾,寡人好色。’”
míng míng zhī zhì冥冥之志冥冥:专默精诚。专默精诚的意志。形容有远大理想和坚定信念。战国·赵·荀况《荀子·劝学》:“无冥冥之志者,无昭昭之明。”
wū jí zhī jiāo乌集之交指以利聚合,不以诚相待的交情。春秋·齐·管仲《管子·形势解》:“与人交,多诈伪无情实,偷取一切,谓之乌集之澔。”
jí rén zhī yōu急人之忧急:着急。热心主动帮助别人解决困难。《纪闻·吴保安》:“侧闻吾子急人之忧,不遗乡曲之情,忽重特达之春,使保安得执鞭弭,以奉周旋。”
wèi dìng zhī tiān未定之天比喻事情还没有着落或还没有决定。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十回:“莫若此时趁事在成败未定之天,自己先留个地步。”
qiān qiū zhī hòu千秋之后人死后的婉称。西汉·司马迁《史记》:“千秋之后,传梁王。”
xué chǔ zhī tú穴处之徒穴:洞;处:居。居住在洞穴中的人。比喻孤陋寡闻、见识浅薄的人。南朝·宋·范晔《后汉书·魏嚣传》:“而王之将吏,群居穴处之徒。”
dòng liáng zhī cái栋梁之才比喻能担当大事的人才。
fū shòu zhī sù肤受之诉比喻被人说了有关切身利益的坏话。《论语 颜渊》:“浸润之谮,肤受之诉,不行焉,可谓远也已矣。”
guò tíng zhī xùn过庭之训用以指父亲的教诲。晋 袁宏《后汉纪 安帝纪上》:“苌少长藩国,内无过庭之训,外无师傅之道,血气方刚。”
míng hè zhī yīng鸣鹤之应《易·中孚》:“鹤鸣在阴,其子和之。”王弼注:“立诚笃至,虽在闇昧,物亦应焉。”孔颖达疏:“处于幽昧而行不失信,则声闻于外,为同类之所应焉。”后以“鸣鹤之应”比喻诚笃之心相互应和。《易·中孚》:“鹤鸣在阴,其子和之。”王弼注:“立诚笃至,虽在闇昧,物亦应焉。”孔颖达疏:“处于幽昧而行不失信,则声闻于外,为同类之所应焉。”
guó zhī sì wéi国之四维四维:指礼义廉耻。指治国的纲纪。春秋·齐·管仲《管子·牧民》:“国之四维,一维绝则倾,二维绝则危,三维绝则覆,四维绝则灭。”
bīng hòu sān chǐ,fēi yī rì zhī hán冰厚三尺,非一日之寒非:不是;寒:冷。冰冻到三尺厚,不是一天冷造成的。比喻某一种情况的形成,是经过长时间酝酿、积累的结果。东汉·王充《论衡·壮留》:“故夫河冰结合,非一日之寒;积土成山,非斯须之作。”
qiāng bó zhī zhù将伯之助将:请求;伯:长者。请求长者帮助。指别人对自己的帮助。《诗经·小雅·正月》:“载输尔载,将伯助予。”
tǎng lái zhī wù倘来之物指意外得到的或非本分应得的东西。同“傥来之物”。元 秦简夫《东堂老》第三折:“这钱财是倘来之物。”
tiān zhī ruò mín天之僇民见“天之戮民”。鲁迅《野草·淡淡的血痕中》:“人们都在其间咀嚼着人找的渺茫的悲苦……各各自称为‘天之僇民。’”
yù zhī yǐ lǐ喻之以理喻:晓喻,开导。用道理来开导说服人。宋·洪迈《夷坚志·丙志》第14卷:“然此妇见鸷兽不怖悸,乃能言之有理,亦难能也。”
dāng jīn zhī wù当今之务当:当前;务:应该做的事。当前急切应办的要事。晋·陈寿《三国志·魏志·卫凯传》:“当今之务,宜君臣上下,并且筹策,计较府库,量入为出。”
pān yáng zhī mù潘杨之睦潘:晋代文学家潘岳;杨:潘岳的妻子杨氏。潘杨两家世亲联姻。晋·潘岳《杨仲武诔》:“潘杨之穆,有自来矣。”
qī yí zhī shòu期颐之寿期颐:百年。高寿的意思。《南齐书·禇炫传》:“使渊作中书郎而死,不当是一名士邪!名德不昌,遂令有期颐之寿。”
wò tà zhī cè,qǐ róng tā rén hān shuì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自己的床铺边,怎么能让别人呼呼睡大觉?比喻自己的势力范围或利益不容许别人侵占。宋·岳珂《徐铉入聘》:“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耶!”
chán tè zhī kǒu谗慝之口谗:说别人坏话;慝:邪恶。进谗言的恶人的嘴。春秋·鲁·左丘明《左传·僖公二十八年》:“愿以间执谗慝之口。”
ěr biān zhī fēng耳边之风耳旁之风,一吹而过。比喻不重视,听了不放在心上的话明 冯梦龙《警世通言》第24卷:“玉姐听说,只当耳边之风。”
cáng zhī míng shān藏之名山把著作藏在名山传给志趣相投的人。形容著作极有价值三国 魏 鱼豢《魏略》:“虽未能藏之名山,将以传之同好。”
cè dá zhī xīn恻怛之心见“恻隐之心”。晋·苻郎《苻子》:“观刑曰乐,何无恻怛之心焉?!”
pí ròu zhī tàn脾肉之叹脾:通“髀”,大腿。指痛惜光阴虚度,思欲有所作为。晋·司马彪《九州春秋》:“备住荆州数年,尝于表坐起至厕,见髀里肉生,慨然流涕。”
tā shān zhī shí,kě yǐ gōng yù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他山:别的山。别的山上的石头。比喻能帮助自己提高见识改正缺点的外力。元·许名奎《忍经》:“尧夫解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bù jí zhī wù不急之务务:事务。不紧迫的事务。晋 陈寿《三国志 吴志 孙和传》:“弃不急之务,以修功业之墓,其于名行,岂不善哉!”
qū zhī ruò wù趋之若骛鹜:鸭。像鸭子一样成群跑过去。比喻很多人争着赶去。清 曾朴《孽海花》第27回:“白云观就是他纳贿的机关,高道士就是他作恶的心腹,京外的官员,那个不趋之若骛呢!”
méi jié zhī lì眉睫之利眉睫:眉毛和睫毛。眼前微小的利益。清·龚自珍《乙丙之际塾议》:“图眉睫之利,不顾充要。”
fěi gōng zhī cāo匪躬之操躬:自身;匪躬:指为君主尽忠而不顾自身。指不顾自家性命而尽忠王室的节操。《晋书·刘隗传》:“臣亡祖先臣隗,昔荷殊宠,匪躬之操,犹存旧史,有志无时,怀恨黄泉。”
jù zhī mén wài拒之门外拒:拒绝。把人挡在门外,不让其进入,形容拒绝协商或共事。路遥《平凡的世界》第三卷第13章:“看来贾老师念过去的一面交情,还不准备把他拒之门外。”
ěr shí zhī yán耳食之言耳食:耳朵吃饭。比喻耳杂吃进去的不知滋味。不加分辨的;指没有确凿的根据;未经思考分析的传闻。西汉 司马迁《史记 六国年表序》:“不察其始终因举而笑之,不敢道,此与以耳食无异。”
hòu gù zhī yú后顾之虞顾:回视;后顾:回过头照顾;虞:臆度,料想。指来自后方或家里的忧患。《清史稿·常青传》:“大营距府城未远,势相犄角,无后顾之虞。”
dōng chuáng zhī xuǎn东床之选谓佳婿的人选。五代·危德兴《寻阳长公主墓志》:“潜应坦腹之姿,妙契东床之选。”
zǔ shàng zhī ròu俎上之肉俎:菜板。菜板上的肉。比喻可以任人宰割。西汉·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如令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fù xīn zhī bìng负薪之病负薪:指有病。指背柴劳累,体力还未恢复。西汉·司马迁《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臣弘行能不足以称,素有负薪之病,恐先狗马填沟壑。”
fēng zhōng zhī zhú风中之烛在风里晃动的烛光。比喻随时可能死亡的老年人。也比喻随时可能消灭的事物。明 李贽《覆邓石阳书》:“犹闻拜疾趋,全不念风中之烛,灭在俄顷。”
wàn rén zhī dí万人之敌敌:对抗。指武艺高强可敌强敌。也指善于统帅军队以抵御强敌。亦作“万人敌”。晋·陈寿《三国志·蜀志·关羽等传评》 :“关羽、张飞,皆称万人之敌,为世虎臣。”
mǔ nán zhī rì母难之日指自己的生日。明·吴承恩《西游记》第17回:“后日是我母难之日,二公可光顾光顾?”
qiān lǐ zhī xíng,shǐ yú zú xià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走一千里路,是从脚下第一步开始的。比喻事情是从头做起,逐步进行的。先秦 李耳《老子》第64章:“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wū hé zhī zú乌合之卒乌合:像乌鸦一样仓猝聚集一处。比喻仓猝聚集的、毫无组织纪律的一群人。《梁书·羊侃传》:“今驱乌合之卒,至王城之下,虏马饮淮,矢集帝室,岂有人臣而至于此?”
chǐ cùn zhī bǐng尺寸之柄柄:权力。指尺寸长大小的权力。比喻微小的权力。《史记 魏豹彭越列传赞》:“魏豹、彭越虽故贱,然已席卷千里……得摄尺寸之柄。
wú shǔ zhī chǒu鼯鼠之丑
yī dìng zhī guī一定之规一定的规律或规则。比喻已打定的主意。郭小川《新路歌》:“历史的发展,有它新陈代谢的一定之规。”
wú gēn zhī mù,wú yuán zhī shuǐ无根之木,无源之水比喻没有根据的事物。语出《左传 昭公九年》:“我在伯父,犹衣服之有冠冕,木水之有本原。”
shuāng lù zhī bēi霜露之悲对父母先祖的悲思。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 终制》:“若报罔极之德,霜露之悲,有时斋供。”
shǒu qiū zhī niàn首丘之念首丘:头向着狐穴所在的土丘。传说狐狸将死时,头必朝向出生的山丘。比喻思念故乡或归葬故土之情。《金史·时青传》:“仆虽偷生寄食他国,首丘之念未尝一日忘之。”
ěr rǔ zhī jiāo尔汝之交尔汝:古人彼此以尔汝相称,表示亲昵。指不拘形迹,十分亲昵的交情。亦作“尔汝交”。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祢衡被魏武谪为鼓吏”刘孝标注引《文士传》:“少与孔融作尔汝之交,时衡未满二十,融已五十。”
dāng zhī wú kuì当之无愧承受得起这种荣誉或称号;一点也不必感到惭愧。当:担当;承受;之:指所给的荣誉或称号。宋 欧阳修《回丁判官书》:“夫人有厚己而自如者,恃其中有所以当之而不愧也。”
fāng wén zhī shì方闻之士方闻:有道而博闻。有道而博闻的人。东汉·班固《汉书·武帝纪》:“详延天下方闻之士,咸荐诸朝。”
bǎi zú zhī chóng百足之虫百足:一种多节多足的爬虫,即马陆。比喻有实力基础的势力,虽一时败落,但不会很快彻底垮台。也指某一恶势力被摧垮后余孽尚存。明 徐学谟《归有园尘谈》:“吝者自能致富,然一有事则为过街老鼠;侠者或致破家,然一有事则为百足之虫。”
cáng zhū míng shān,chuán zhī qí rén藏诸名山,传之其人诸:之于的合音;传:传布流传;其人:同道。把著作藏在名山,传给后来志趣相投的人。汉 司马迁《报任少卿书》:“仆诚以著此书,藏诸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则仆偿前辱之责,虽万被戮,岂有悔哉!”
dǒu shēng zhī shuǐ斗升之水比喻微薄的资助。庄周《庄子 外物》:“我东海之波臣也,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
shāng gōng zhī niǎo伤弓之鸟被弓箭吓怕了的鸟。比喻受过惊吓,遇到一点动静就怕的人。《晋书 苻生载记》:“伤弓之鸟,落于虚发。”
liù chǐ zhī tuō六尺之托托:委托。指受嘱托抚育遗孤。南朝·宋·范晔《后汉书·明帝纪》:“并可以受六尺之托,临大节而不挠。”
shuāng lù zhī sī霜露之思对父母先祖的思念。《礼记·祭义》:“霜露既降,君子履之,必有凄怆之心,非其寒之谓也。”
bù jiào zhī jiào不教之教不以直接的教育方式而进行的教育。指在日常言行中很自然地进行的熏陶。《吕氏春秋 君守》:“不教之教,无言之诏。
wáng guó zhī qì亡国之器指象箸、玉杯之类的器皿,古代作为骄奢亡国的象征。战国·卫·吕不韦《吕氏春秋·贵直》:“亡国之器陈于廷,所以为戒。”
gǔ zhǎng zhī shàng股掌之上在大腿和手掌上面。比喻在操纵、控制的范围之内。《国语·吴语》:“大夫种勇而善谋,将还玩吴国于股掌之上,以得其志。”
fāng wài zhī rén方外之人方外:世外。原指言行超脱于世俗礼教之外的人。后指僧道。庄周《庄子 大宗师》:“彼游方之外者也,而丘游方之内者也。”
liū zhī dà jí溜之大吉溜:趁人不注意偷偷地跑掉。吉:吉利;吉祥。偷偷地跑掉为妙。指溜掉了事。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28回:“帮他几个,其中一班势利小人,早已溜之大吉。”
yú fāng zhī jiàn榆枋之见榆枋,榆树与枋树。比喻狭小的天地。后用以比喻浅薄的见解。《庄子 逍遥游》:“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蜩与学鸠笑曰:‘我决起而飞,抢榆枋,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kě chéng zhī xì可乘之隙隙:空子;机会;弱点;漏洞。可以利用的空子。宋 晁补之《上皇帝论北事书》:“当是时,皆有可乘之隙,而中国不取。”
yì měi zhī cí溢美之辞溢:水满外溢,引申为过分。过分吹嘘的话语。亦作“溢美之言”。清·梁章钜《归田琐记·高雨农序》:“雨农遽为之序,且有溢美之辞。”
huá gǔn zhī zèng华衮之赠华衮:古代帝王的礼服。形容贵重的赠与。晋·范宁《谷梁传序》:“一字之褒,宠逾华衮之赠;一言之贬,辱过市井之挞。”
lüè shí zhī wú略识之无之、无:指最简单的字。形容识字不多。清 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九回:“最可笑的,还有一班市侩,不过略识之无……出了钱叫人代作了来,也送去登报。”
jīng jì zhī cái经济之才指治国安民的才能。唐 杜甫《上水遣怀》诗:“古来经济才,何事独罕有。”
hū zhī huò chū呼之或出呼:招呼;之:代词,指代呼唤的对象。形容所描绘的人物生动逼真,也指人选已酝酿成熟,即将就任。宋·苏轼《郭忠恕画赞序》:“空蒙寂历,烟雨灭没,恕先在焉,呼之或出。”
jì lái zhī,zé ān zhī既来之,则安之原意是既然把他们招抚来,就要把他们安顿下来。后指既然来了,就要在这里安下必来。先秦 孟轲《论语 季氏》:“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
shēng sāng zhī mèng生桑之梦梦见桑树从井中长出。比喻死期将至。晋·陈寿《益都耆旧传》:“何祗梦桑生井中。赵真占曰:‘桑非井中之物,桑字四十八,君寿恐不过此。’祗年四十八而卒。”
xīng xīng zhī huǒ,suì chéng liáo yuán星星之火,遂成燎原一点点小火星可以烧掉大片原野。比喻开始时微小,但有远大发展前途的新事物。明·张居正《答云南巡抚何莱山论夷情》:“究观近年之事,皆起于不才武职、贪黩有司及四方无赖奸徒窜入其中激而构扇之,星星之火,遂成燎原。”
zhǎo yá zhī shì爪牙之士爪牙:比喻辅佐的人。指勇敢的卫士或得力的助手。春秋·鲁·左丘明《国语·越语上》:“夫虽无四方之忧,然谋臣与爪牙之士,不可不养而择也。”
xì xué zhī kuī隙穴之窥比喻执着地努力,最后达到目的。清·龚自珍《太仓王中堂奏疏书后》:“掞区区抱蝼蚁之忠,逞隙穴之窥,于康熙五十六年、五十九年、六十年,奏请册立皇太子,疏前后十余上。”
bù fèi zhī huì不费之惠指白白得到的好处。《二刻折案惊奇》卷十:“那时是白得来的东西,左右是不费之惠,料然决不怠慢了我们。”
tài ē zhī bǐng太阿之柄太阿:宝剑名;柄:器物的把儿。比喻权柄、权力。清·觉佛《女英雄》:“昏君无北伐之心,奸相操太阿之柄。”
gǔ xī zhī nián古稀之年稀:少。指人到七十岁。唐 杜甫《曲江二首》:“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hū xī zhī jiān呼吸之间形容极为短暂的时间。《晋书·郗鉴传》:“决胜负于一朝,定成败于呼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