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语 | 解释 | 出处 |
|---|
| lián míng gōng zhèng廉明公正 | 廉明:清廉,不贪污受贿。不贪污受贿,清明公正。 | 明·余继登《典故纪闻》第十一卷:“以尔廉平公正,命长郡治。” |
| chǎn yōu míng wēi阐幽明微 | 使幽深隐微的事物或道理显露出来。 | 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 孝子》:“司风教者,重务良多,无暇彰表,则阐幽明微。” |
| míng dǎ míng qiāo明打明敲 | 指人说话直接与做事率直。 | |
| míng lái míng qù明来明去 | 光明正大地交往 | 欧阳山《三家巷》:“你们这一行是公公道道,明来明去,讲道德,讲规矩,讲信用的!” |
| zhèng dà gāo míng正大高明 | 形容为人正直,学识高超。 | 春秋·鲁·孔丘《论语·先进》:“由也升堂矣,未入于室也。”集解:“言子路之学,已造乎正大高明之域,特未深入精微之实耳。” |
| míng yàn dà xiào明验大效 | 见“明效大验”。 | 宋·张琰《<洛阳名园记>序》:“后十五年,无一不如公料者,至今明验大效,与始言若符节。” |
| cōng míng zhèng zhí聪明正直 | 头脑聪明,行为正直无私。形容词人的品质优秀。 | 《左传 庄公三十二年》:“神聪明正直而壹者也。 |
| fù zǐ míng bì复子明辟 | 辟:国君。称帝王复位,重新掌权。 | 《尚书·咸有一德》:“伊尹既复政厥辟。” |
| lián míng dá yè连明达夜 | 见“连明连夜”。 | 《解放日报》1944.9.2:“没有鞋面,就把没有缝上袖子的一个袄襟子用了,连明达夜做了一双。” |
| hēi bái fēn míng黑白分明 | 黑、白:黑白两种颜色;明:清楚。黑白两色分得很清。比喻对是非好坏分得非常清楚。 | 汉 董仲舒《春秋繁露 保位权》:“黑白分明,然后民知所去就。” |
| cí míng wú shuāng慈明无双 | 赞扬兄弟或平辈中之最负声望者。 |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荀爽传》:“爽字慈明,一名谞。幼而好学,年十二,能通《春秋》、《论语》。……颍川为之语曰:‘荀氏八龙,慈明无双。’” |
| míng méi zhèng lǐ明媒正礼 | 犹言明媒正娶。 | 清·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九回:“老爷老奶奶明媒正礼与大爷娶的正头妻,上边放着老爷老奶奶,谁敢休?” |
| míng móu hào chǐ明眸皓齿 | 眸:眸子;眼珠;皓:洁白。明亮的眼睛;洁白的牙齿。形容女子的美貌;也借指美女。 | 唐 杜甫《哀江头》诗:“明眸皓齿今何在?血污游魂归不得。” |
| hūn jìng chóng míng昏镜重明 | 将昏暗的铜镜重新打磨光亮。比喻重见光明。 | 元 无名氏《神奴儿》第四折:“今日投至见大人,似那拨云见日,昏镜重明。” |
| míng mù dá cōng明目达聪 | 眼睛明亮,耳朵灵敏。形容力图透彻了解。 | 《尚书 舜典》: “明四目,达四聪。” |
| lí lóu zhī míng离娄之明 | 离娄:古代人名,视力很好。比喻视力极好。 | 战国·邹·孟轲《孟子·离娄》:“离娄之明,公输子之巧,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 |
| míng shǎng bù fèi明赏不费 | 赏赐得当,就不浪费财物。 | 《商君书·赏刑》:“善因天下之货,以赏天下之人。故曰:‘明赏不费。’” |
| dàn bó yǐ míng zhì,níng jìng yǐ zhì yuǎn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 | 淡泊:恬淡寡欲;宁静:安宁恬静;致:达到。不追求名利,生活简朴以表现自己高尚的情趣;心情平稳沉着,才可有所作为。 | 汉 刘安《淮南子 主术训》:“是故非淡薄无以明德,非宁静无以致远,非宽大无以兼覆。” |
| chóu rén xiāng jiàn,fèn wài míng bai仇人相见,分外明白 | 指当敌对的双方相逢时,彼此对对方都格外警觉和敏感。 | 元 李致远《还牢末》第四折:“可不道仇人相见,分外明白。” |
| lái qù fēn míng来去分明 | 形容手续清楚或为人在财物方面不含糊。 |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25回:“那时叫世人知我冰清玉洁,来去分明。” |
| jìn míng jìn chāng浸明浸昌 | 浸:渐渐;明:显明;昌:兴盛,繁荣。逐渐明显至于昌盛。 | 东汉·班固《汉书·董仲舒传》:“上嘉唐虞,下悼桀纣,浸微浸灭浸明浸昌之道,虚心以改。” |
| míng chǐ jiào zhàn明耻教战 | 教导士兵作战,使他们知道退缩就是耻辱,因而能够奋勇向前,杀敌取胜。 | 先秦 左丘明《左传 僖公二十二年》:“明耻教战,求杀敌也。” |
| cōng míng chū zhòng聪明出众 | 聪明:聪敏有智慧。智慧超出一般人。 | 清·无垢道人《八仙全传》第95回:“当他五岁上头,他父亲韩会见他聪明出众,因对兄弟韩愈说:‘湘子这孩子,天资很好。’” |
| míng jìng gāo xuán明镜高悬 | 像一面明亮的镜子高高悬挂在面前。称颂官吏审案严明;判案公正;不使人受冤含屈。也比喻目光敏锐;明察秋毫;公正无私。 | 元 关汉卿《望江亭》第四折:“今日个幸对清官,明镜高悬。” |
| jīng míng xíng xiū经明行修 | 旧指通晓经学,品行端正。 | 东汉 班固《汉书 王吉传》:“左曹陈咸荐骏贤父子,经明行修,宜显以厉俗。” |
| bái hēi fēn míng白黑分明 | 比喻是非分得清楚。 | 东汉 班固《汉书 薛宣传》:“所贬退称进,白黑分明,由是知名。” |
| wú míng huǒ无明火 | 无明:佛教中指“痴”或“愚昧”。指怒火。 |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93回:“李逵听了这句话,那把无明火,高举三千丈,按纳不住,掿两斧抢上前,一斧一个,劈下头来。” |
| cháng yè nán míng长夜难明 | 比喻漫长的黑暗统治。 | 毛泽东《浣溪沙·和柳亚子先生》词:“长夜难明赤县天,百年魔怪舞翩跹,人民五亿不团圆。” |
| shǎng fá yán míng赏罚严明 | 同“赏罚分明”。 | 汉·王符《潜夫论·实贡》:“赏罚严明,治之材也。” |
| nì ài bù míng溺爱不明 | 溺爱:十分宠爱。形容对子孙或晚辈过分宠爱,看不到他们的缺点。 | 西汉·戴圣《礼记·大学》:“人莫知其子之恶”朱熹注:“溺爱者不明” |
| bīng xuě cōng míng冰雪聪明 | 比喻人聪明非凡。 | 唐 杜甫《送樊二十三侍御赴汉中判官》诗:“坐知七曜历,手画三军势。冰雪净聪明,雷霆走精锐。” |
| sàng míng zhī tòng丧明之痛 | 丧明:眼睛失明。古代子夏死了儿子,哭瞎眼睛。后指丧子的悲伤。 | 《礼记·檀弓上》:“子夏丧其子而丧其明。” |
| lěi luò guāng míng磊落光明 | 襟怀坦白,光明正大。 | 《明史·王恕马文升刘大夏传赞》:“绸缪庶务,数进谠言,迹其居心行已,磊落光明,刚言鲠亮,有古大臣节概。” |
| chù yōu zhì míng黜幽陟明 | 见“黜陟幽明”。 | 《宋书·邓琬传》:“孤以不才,任居藩长,大惧宗稷,歼覆待日。故招徒楚郢,飞檄京甸,志遵前典,黜幽陟明,庶七庙复安,海昏有绍。” |
| zhòng míng jì yàn重明继焰 | 谓光焰相继,长明不息。 | 明·李贽《五宗说》:“因其支分派别,源流不绝,则名之曰宗;因其重明继焰,明明无尽,则称之曰灯,其实一也。” |
| shí míng zhì shěn识明智审 | 识见明敏,智虑周详。 | 宋·张琰《<洛阳名园记>序》:“且夫识明智审,则虑事精而信道焉。” |
| bàn míng bàn àn半明半暗 | 光线不充足。 | 余华《活着》:“灯光在他脸上一闪一闪,那张脸半明半暗,他弓着背咳嗽连连。” |
| gù cōng sè míng锢聪塞明 | 锢:禁锢,堵塞;聪:听觉;明:视觉。指堵塞人的耳目,使之浅陋迟钝 | 清·谭嗣同《黄颖初<传音快字简法>叙》:“强其繁而简之,是锢聪塞明,陋天下者也。” |
| ǒu zhú shī míng偶烛施明 | 偶:双;施:施行。两支蜡烛大放光明。比喻两种事物相得益彰。 | 汉 王符《潜夫论》:“尧舜之德,譬犹偶烛施明于幽室也,前烛照之,后烛益明,非前烛昧,后烛彰也,乃二烛相因而成大光。” |
| qí zhì xiān míng旗帜鲜明 | 旗:军队用的旗帜。原指军旗鲜艳;后指对某些问题态度明朗。 | 清 钱采《说岳全传》:“兀术好生疑惑,忙出营前观看,果然依旧旗帜鲜明,刀枪密布,不知何故。” |
| míng qiāo míng dǎ明敲明打 | 指人说话直接与做事率直,不搞背后动作。 | |
| míng zhū yè tóu明珠夜投 | 投:抛掷,丢弃。比喻有才能的人得不到重用和赏识,或好人误入歧途。也比喻珍贵的东西落入不识货人的手里。 | 梁启超《译印政治小说序》:“《六经》虽美,不通其义,不识其字,则如明珠夜投,按剑而怒也。” |
| yōu míng yì lù幽明异路 | 幽明:阴间和阳间。阴间和阳间是不同的道路。 | 唐·朱庆余《冥音录》:“幽明异路,人鬼道殊,今者人事相接,亦万代一时。” |
| yōu míng yǒng gé幽明永隔 | 幽明:生与死,阴间与阳间。阴间与阳间永远隔离。指死后再也不能相见。 | 明·杨涟《祭赵我白老师》:“师生恩义,邈若河山,遂成幽明永隔矣。” |
| míng yú zhì luàn明于治乱 | 明晓国家治乱的道理。 | 西汉·司马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博闻彊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 |
| míng rú zhǐ zhǎng明如指掌 | 形容对情况非常清楚,好象指着自己的手掌给人看。 | 清·冯镇峦《读<聊斋>杂说》:“予于《聊斋》,钩清段明,明如指掌。” |
| míng bái liǎo dàng明白了当 | 形容说话或做事干净利落。 | |
| míng chá qiū háo,bù jiàn yú xīn明察秋毫,不见舆薪 | 目光敏锐,可以看清鸟兽的毫毛,而看不到一车柴草。比喻为人精明,只看到小节,看不到大处。 | 先秦 孟轲《孟子 梁惠王上》:“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则王许之乎?” |
| ēn yuàn fēn míng恩怨分明 | 恩:恩惠;怨:仇恨。对于恩惠和仇恨的界限分得十分清楚,毫不含糊。 |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五十回:“某素知云长傲上而不忍下,欺强而不凌弱;恩怨分明,信义素著。” |
| jiān tīng zé míng,piān xìn zé àn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 指要同时听取各方面的意见,才能正确认识事物;只相信单方面的话,必然会犯片面性的错误。 | 汉 王符《潜夫论 明暗》:“君之所以明者,兼听也;其所以暗者,偏信也。” |
| míng huǒ chí zhàng明火持杖 | 同“明火执仗”。 | 《元典章·刑部·从贼不得财者免刺》:“从贼孙伯奴、孟干儿与首贼朱伴儿、李佛保等四人明火持杖强劫梁贤十家。” |
| shān míng shuǐ xiù山明水秀 | 山光明媚;水色秀丽。形容风景优美。 | 宋 黄庭坚《蓦山溪 赠衡阳陈湘》:“眉黛敛秋波,尽湖南,山明水秀。” |
| cōng míng zhì huì聪明智慧 | 智力过人,心思敏锐。 | 明·周楫《西湖二集·洒雪堂巧结良缘》:“不觉魏鹏渐渐长大……聪明智慧,熟于经史。” |
| yīng míng guǒ duàn英明果断 | 思想出色明智,做事果敢。 | |
| wèi míng qiú yī未明求衣 | 天没有亮就穿衣起床。形容勤于政事。 | 《梁书·顾协传》:“伏惟陛下未明求衣,思贤如渴,爰发明诏,各举所知。” |
| míng jiàn wàn lǐ明鉴万里 | 明:眼睛亮;鉴:洞察。对外面或远方的情况了解得很清楚。形容人料事准确,识见高明。 | 清·李绿园《歧路灯》第89回:“谭道台昨夜筹画,果然明鉴万里。” |
| míng guāng zèng liàng明光锃亮 | 见“明光烁亮”。 | 《新华文摘》1983年第3期:“又站在一旁端详一会儿,确信自行车已经明光锃亮,纤尘不染,才古怪地嘘了一口长气。” |
| jué dǐng cōng míng绝顶聪明 | 绝顶:极端。形容异常聪明。 | 清·无垢道人《八仙全传》第35回:“他是绝顶聪明之人,一说便会,一会便已记得。” |
| xiān jiàn zhī míng先见之明 | 先见:预见;明:指能力。事先看清问题的能力。指对事物发展的预见性。 |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杨彪传》:“后子修为曹操所杀,操见彪问曰:‘公何瘦之甚?’对曰:‘愧无日磾先见之明,犹怀老牛舐犊之爱。’” |
| xiàng míng ér zhì向明而治 | 向明:天将亮;治:治理。天刚亮就开始治事。形容勤于政事。 | 《周易·说卦》:“圣人南面而听天下,向明而治,盖取诸此也。” |
| bì míng sè cōng蔽明塞聪 | 蔽:遮;聪:听觉灵敏;明:看得清楚。蒙住眼睛不看,堵塞耳朵不听。指对外界事物不闻不问。 | 宋 曾巩《洪范传》:“夫然,故蔽明塞聪,而天下之情可坐而尽也。” |
| míng dé wéi xīn明德惟馨 | 明德:美德;惟:是;馨:散发的香气。真正能够发出香气的是美德。 | 《尚书 君陈》:“至治馨香,感于神明。黍稷非馨,明德惟馨。” |
| cōng míng ruì zhī聪明睿知 | 聪明:聪敏有智慧。形容洞察力强,见识卓越。 | 《周易·系辞》:“古之聪明睿知,神武而不杀者夫。” |
| àn jiàn míng qiāng暗箭明枪 | 比喻各种公开的攻击和暗地里的中伤。 | 《群英类选 清腔类 玉交枝》:“忽心痴撞入他迷魂阵图里,暗箭明枪难躲避。” |
| gōng míng zhèng dà公明正大 | 公正无私,光明磊落。 | 清·陈确《翠薄山房帖》:“若一本于公明正大之心,则岂直如此而已。” |
| jīng wèi zì míng泾渭自明 | 见“泾渭分明”。 | 明·沈德符《野获编·续编小引》:“然咏歌太平,无非圣朝佳话,间有稍关时事者,其泾渭自明。” |
| míng gǔ ér gōng zhī明鼓而攻之 | 宣布罪状,遣责或声讨。 | 《论语 先进》:“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 |
| gāo tái míng jìng高抬明镜 | 秦始皇有一方镜,能照见人心等。比喻执法者判案公正严明。 | 《西京杂记》卷三:“有方镜,广四尺,高五尺九寸,表里有明,人直来照之,影则倒见。以手扪心而来,则见肠胃五脏,历然无碍。” |
| bèi àn tóu míng背暗投明 | 背:背弃;投:投奔。指背离黑暗,投向光明。比喻背离昏主,投向明君。 | 元 尚仲贤《单鞭夺槊》楔子:“贤臣择明主而仕,背暗投明,古之常理也。” |
| míng rì huáng huā明日黄花 | 黄花:菊花。原指重阳节过后逐渐萎谢的菊花。后多比喻过时的事物或消息。 | 宋 苏轼《九日次韵王巩》诗:“相逢不用忙归去,明日黄花蝶也愁。” |
| míng qiāng àn jiàn明枪暗箭 | 比喻种种公开和隐蔽的攻击、伤害。 | 元 无名氏《独角牛》:“孩儿也,一了说明枪好躲,暗箭难防。” |
| bù míng bù àn不明不暗 | 明:明亮;暗:昏暗。事实真像被歪曲而不清楚。指不怎么明显,也不怎么秘密。 | 元·关汉卿《窦娥冤》第三折:“不明不暗,负屈衔冤。” |
| cōng míng fǎn bèi cōng míng wù聪明反被聪明误 | 自以为聪明反而被聪明耽误或妨害了。 | 宋 苏轼《东坡续集 洗儿》:“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 |
| xià luò bù míng下落不明 | 下落:着落,去处。指不知道要寻找的人或物在什么地方。 | 马识途《清江壮歌》尾章:“我的女儿,从此下落不明。” |
| míng rén bù shuō àn huà明人不说暗话 | 明:光明正大。光明正大的人说实在话,不转弯抹角。 | 高阳《胡雪岩全传·红顶商人》:“明人不说暗话,雪岩的靠山是王抚台,如今已不在人世。” |
| míng guāng shuò liàng明光烁亮 | 光亮耀眼。 | 袁静《新儿女英雄传》第七回:“牛小水他们往他俩身上一搜,马上把那两卷票子,两个宝石戒指,一条明光烁亮的金链子搜了出来。” |
| míng xiū zhàn dào,àn dù chén cāng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 栈道,是指在悬崖峭壁的险要地方凿孔支架,铺上木板而建成的通道,可以行军、运输粮草辎重,也可供马帮商旅通行。陈仓,是古代县名(今陕西省宝鸡市东),是汉中通向关中的咽喉要道。本义是指刘邦将从汉中出兵攻项羽时,故意明修栈道,迷惑对方,暗中绕道奔袭陈仓,取得胜利。比喻用一种假象迷惑对方,实际上却另有打算。 | 元 无名氏《暗度陈仓》第二折:“着樊哙明修栈道,俺可暗度陈仓古道。这楚兵不知是智,必然排兵在栈道守把。俺往陈仓古道抄截,杀他个措手不及也。” |
| cōng míng néng gàn聪明能干 | 天资高记忆和理解力强而又有能力会做事。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82回:“圣人说,人生少时,心思才力,样样聪明能干,实在是可怕的。” |
| míng zhū shēng bàng明珠生蚌 | 比喻出色的父亲生出出色的儿子。 | 《三辅决录》:“昨日仲将来,文敏笃诚,保家之主也,不意双珠近出老蚌。” |
| xīn míng yǎn liàng心明眼亮 | 心里明白;眼睛雪亮。形容看问题敏锐;能辨别是非。 | 南北朝 王俭《褚渊碑文》:“风仪与秋月齐明,音徽与春云等润,韵宇弘深,喜愠莫见其际,心明通亮,用人言必由于己。” |
| lián míng lián yè连明连夜 | 犹言通宵达旦。 | 唐·白居易《水堂醉卧问杜三十一》诗:“那似此堂帘幕底,连明连夜碧潺湲?” |
| jìng jǐ míng chuāng净几明窗 | 净:干净;几:小桌子。形容房间干净明亮。 |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32卷:“净几明窗不染尘,图书镇日与相亲。” |
| shǎng fá bù míng赏罚不明 | 赏罚不清楚不明白。该奖赏的不奖赏,该惩罚的不惩罚。 | 三国·蜀·诸葛亮《便宜十六策·赏罚》:“夫将专恃生杀之威,必生可杀,必杀可生,忿怒不详,赏罚不明,教令不常,以私为公,此国之五危也。” |
| wài jiǎn nèi míng外简内明 | 谓对人表面上简易,而内心明察。 |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18回:“公外简内明,用人惟才。” |
| zhāo zhāo zhī míng昭昭之明 | 昭昭:光明,明亮。形容人的明察或明见 | 战国·赵·荀况《荀子·劝学》:“是故无冥冥之志者,无昭昭之明。” |
| bǐng zhú zhī míng炳烛之明 | 炳烛:点燃蜡烛。指不能持久的光亮。 | 汉·刘向《说苑·建本》:“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 |
| liǔ mèi huā míng柳媚花明 | 媚:美好,可爱。绿柳成荫,鲜花怒放。形容春天的美景。 | 明·朱有燉《神仙会》第一折:“结此生欢娱境,倚玉偎香,柳媚花明,美景良辰,行乐意同情。” |
| hán míng yǐn jì含明隐迹 | 犹韬光匿迹。藏匿光彩,掩蔽形迹。形容不自炫露。 | 晋·干宝《搜神记》卷二:“妙哉隗生!含明隐迹而莫之闻,可谓镜穷达而洞吉凶者也。” |
| míng rén bù zuò àn shì明人不作暗事 | 心地光明的人不做偷偷摸摸的事。 | 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29回:“这伙计既到上海之后,心想不要把他冒冒失失的一告,他其中怕别有因由。而且明人不作暗事。” |
| míng qiǎng àn tōu明抢暗偷 | 公开抢劫,暗中偷盗。 | 碧野《大巴山人》:“最使她痛恨的是,有些坏人滥伐森林,把木材明抢暗偷运出山去贩卖。” |
| zhǔ míng chén zhí主明臣直 | 主:君主。君主圣明,臣下也就正直。 | 明·张居正《帝鉴图说》上篇:“妾闻主明臣直,今魏征直,由陛下之明也。” |
| zhèng míng gōng dào正明公道 | 正大光明。 | 清·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二十二回:“你这话不怕熏的人慌!你要是正明公道的人,没的敢说你不是个大的们!人干不出来的事,你干出来了!还要卖人的老婆?你卖坟上的树,卖老婆使不得么?” |
| míng zhāo hūn méng明昭昏蒙 | 昭:明白;蒙:愚昧无知。聪明而通晓事理,愚昧而不明事理。 | 唐 韩愈《独孤申叔哀辞》:“众万之生,谁非天邪?明昭昏蒙,谁使然邪?” |
| shì fēi fēn míng是非分明 | 正确和错误非常分明。 | 东汉 班固《汉书 刘向传》:“故贤圣之君,博观始终,穷极事情,而是非分明。” |
| yuǎn jiàn míng chá远见明察 | 目光远大,看得清楚。形容目光敏锐,见识很广。 | 战国·韩·韩非《韩非子·孤愤》:“智术之士,必远见而明察。” |
| xué xíng xiū míng学行修明 | 修明:昌明。学问和品行都很特出。 | 《北史·崔鉴传》:“父绰,少孤,学行修明。” |
| míng qiāng hǎo duǒ,àn jiàn nán fáng明枪好躲,暗箭难防 | 指公开攻击容易对付,暗地陷害劫难于防备。亦作“明枪易躲,暗箭难防”。 | 元·无名氏《独角牛》:“孩儿也,一了说明枪好躲,暗箭难防。” |
| guāng míng dòng chè光明洞彻 | 明亮通透。 | 晋·葛洪《抱朴子·仙药》:“赤者如珊瑚,白者如截肪,黑者如泽漆,青者如翠羽,黄者如紫金,而皆光明洞彻如坚冰也。” |
| tóng míng xiāng zhào同明相照 | 谓二光相互映照而愈明。比喻杰出人物得贤者揄扬而声名更显。 | 西汉·司马迁《史记·伯夷列传》:“同明相照,同类相求。” |
| míng méi zhèng qǔ明媒正娶 | 明、正:形容正大光明。旧指正式婚姻。 | 元 柯丹邱《荆钗记 抢亲》:“我当初嫁你,也是明媒正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