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语 | 解释 | 出处 |
|---|
| jiàn shǐ zhī zhōng见始知终 | 谓看见事物的开始阶段就能预见到它的最终结果。 | 汉·袁康《越绝书·越绝德序外传》:“故圣人见微知著,睹始知终。” |
| xún duǎn jiàn寻短见 | 自杀的俗称。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66回:“人家并没有威逼他,是他自寻短见。” |
| jiàn rén shuō rén huà,jiàn guǐ shuō guǐ huà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 | 指看人说话与处事。形容人善于说话 |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38回:“第二要嘴巴会说,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见了官场说官场上的话,见了生意人说生意场中的话。” |
| lì gān jiàn yǐng立竿见影 | 立起竿子马上就可以见到竿的影子。比喻立见功效。 | 宋 朱熹《参同契考异》中篇:“立竿见影,呼谷传响,岂不灵哉!” |
| gè zhí suǒ jiàn各执所见 | 执:坚持。各自坚持自己的观点和意见 | 宋·钱易《南部新书》:“凡中书有军国政事,则中书舍人各执所见,杂署其名。” |
| qíng jiàn hū yán情见乎言 | 同“情见乎辞”。 | 晋·陈寿《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谓为信然”裴松之注:“夫其高吟俟时,情见乎言,志气所存,既已定于其始矣。” |
| yī wú suǒ jiàn一无所见 | 什么也没有看见 | 清·严复《浮生六记》第三卷:“悄呼芸名而祝之,满室寂然,一无所见。” |
| chè jīn zhǒu xiàn掣襟肘见 | 掣:牵拉;襟:衣襟。指捉襟见肘。形容身陷困境、窘迫不堪。 | 《明史·刘应节传》:“边长兵寡,掣襟肘见。” |
| huàn nàn jiàn zhēn qíng患难见真情 | 只有经过共同的患难才能看出自己的知心朋友。 | 邓小平《国家的主权和安全要始终放在第一位》:“中国有句古话,叫做患难见真情。” |
| jīng fēng yǔ,jiàn shì miàn经风雨,见世面 | 经过许多磨难,见多识广。形容人的生活阅历丰富。 | 毛泽东《组织起来》:“我们共产党员应该经风雨,见世面;这个风雨,就是群众斗争的大风雨,这个世面,就是群众斗争的大世面。” |
| yù wén yàn jiàn饫闻厌见 | 饫闻:饱闻;厌见:饱见。指见闻甚多。 | 唐·韩愈《燕喜亭记》:“宜其于山水饫闻而厌见也。” |
| shì zhī bù jiàn,tīng zhī bù wén视之不见,听之不闻 | 看见了同没有看见一样,听见了同没有听见一样。形容不重视,不注意。同“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 战国·宋·庄周《庄子·知北游》:“终日视之而不见,听之而不闻,搏之而不得也。” |
| chóu rén xiāng jiàn,fèn wài yǎn zhēng仇人相见,分外眼睁 | 指当敌对的双方相逢时,彼此对对方都格外警觉和敏感。 | 《醒世恒言 蔡瑞虹忍辱报仇》:“相公所见极是明理;只是仇人相见,分外眼睁,这几日何如好过!” |
| ěr wén bù rú yǎn jiàn耳闻不如眼见 | 听到的不如看到的真实可靠。比喻亲身感受比传闻可靠。 | 《旧唐书 辛替否传》:“臣尝以为古之用度不时,爵赏不当,破家亡国者,口说不如身逢,耳闻不如眼见。” |
| jiàn jī ér zuò见幾而作 | 幾:通“机”,时机;作:行动。指抓住有利时机及时采取行动。 | 《周易 系辞下》:“君子见幾而作,不俟终日。” |
| dōng xiàng ér wàng,bù jiàn xī qiáng东向而望,不见西墙 | 比喻主观片面,顾此失彼。 | 《吕氏春秋 去尤》:“东面望者,不见西墙;南乡视者,不睹北方:意有所在也。” |
| gè shū jǐ jiàn各抒己见 | 抒:抒发,发表。各人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 | 清 李汝珍《镜花缘》第74回:“据我主意,何不各抒己见,出个式子,岂不新鲜些?” |
| jiàn liè xīn xǐ见猎心喜 | 看见别人打猎而感到高兴。比喻看见某种情况触动自己原有的爱好;不免跃跃欲试。 | 《二程全书》第七卷:“明道年十六七时,好田猎。十二年,暮归,在田野间见田猎者,不觉有喜心。” |
| cāng yíng jiàn xuě苍蝇见血 | 苍蝇一见到血,就拼命吮吸。比喻十分贪婪。 | 明 冯梦龙《古今小说 张舜美灯宵得丽女》:“他两个正是旷夫怨女,相见如饥虎逢羊,苍蝇见血。” |
| jiàn xiǎo jiàn dà见小闇大 | 谓小事清楚,大事糊涂。 | |
| bā zì méi jiàn yī piě八字没见一撇 | 比喻事情毫无眉目,未见端绪。 | 孙锦标《通俗常言疏证 人事》第三卷:“《通俗编》:‘朱子《与刘子澄书》:圣贤已是八字打开了,人自不领会。’按今有‘八字不见两撇’之谚……凡事无端绪者,谓之八字不曾见两撇。” |
| míng chá qiū háo,bù jiàn yú xīn明察秋毫,不见舆薪 | 目光敏锐,可以看清鸟兽的毫毛,而看不到一车柴草。比喻为人精明,只看到小节,看不到大处。 | 先秦 孟轲《孟子 梁惠王上》:“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则王许之乎?” |
| jiàn guàn bù jīng见惯不惊 | 经常看到,习以为常。 | 宋·邵雍《首尾吟135首》:“见惯不惊新物盛,话长难说故人稀。” |
| zhuō jīn jiàn zhǒu捉衿见肘 | 《庄子·让王》:“曾子居卫,十年不制衣,正冠而缨绝,捉衿而肘见。”衿,同“襟”。谓整一整衣襟就露出了肘子。后以“捉衿见肘”形容衣衫褴褛。引申为顾此失彼,处境困难。 | 《庄子·让王》:“曾子居卫,十年不制衣,正冠而缨绝,捉衿而肘见。” |
| xué jiàn xiǎo rú穴见小儒 | 穴:洞孔;穴见:一孔之见。比喻见识浅薄鄙陋的学者。 | 清·江藩《汉学师承记》第六卷:“耳听小士,穴见小儒,不知五五之开方。” |
| jiàn dàn qiú è见弹求鹗 | 见“见弹求鸮”。 | 明·张居正《辛未会试程策》:“是以见弹求鹗,或欲速而不达;投珠抵鹊,或见小而妨大。” |
| yuán shǐ jiàn zhōng原始见终 | 考察事物的开端而预见到它的结果。 | 汉·王充《论衡˙实知》:“凡圣人见祸福也,亦揆端推类,原始见终。”《三国志·魏书·臧洪传》:“仆虽不敏,又素不能原始见终。” |
| shēn zhī zhuó jiàn深知灼见 | 灼:明亮。深邃的知识,透彻的见解。 | 清·夏敬渠《野叟曝言》第105回:“幼闻义方,长读经传,崇正辟邪之志,愈坚愈定,时以灭除老佛为念,深知灼见,确然无疑。” |
| qū qū zhī jiàn区区之见 | 区区:微小。狭隘的见识。 | 清·叶燮《原诗·外篇下》:“若腐儒区区之见,句束而字缚之,援引以附会古人,反失古人之真矣。” |
| zhǒng jué zhǒu xiàn踵决肘见 | 踵:脚后跟,伢指鞋后跟;决:裂开。整一整衣襟,胳臂肘露了出来,拔一拔鞋,脚后跟露了出来。形容非常贫穷。 | 《庄子·让王》:“三日不举火,十年不制衣,正冠而缨绝,捉衿而肘见,纳屦而踵决。” |
| jiàn rén jiàn zhì见仁见智 | 对同一个问题,不同的人从不同的立场或角度有不同的看法。 | 《周易 系辞上》:“仁者见之谓之仁,知者见之谓之知。” |
| yī yè zhàng mù,bù jiàn tài shān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 蔽:遮。一片树叶挡住了眼睛,连面前高大的泰山都看不见。比喻为局部现象所迷惑,看不到全局或整体。 | 《鹗冠子 天则》:“一叶蔽目,不见太山;两耳塞豆,不闻雷霆。” |
| bō yún wū jiàn qīng tiān拨云雾见青天 | 只有推开密布的云雾才能看到湛湛蓝天。比喻冲破黑暗,见到光明。 | 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六十五回:“今遇明主,如拨云雾而见青天!” |
| jiàn yì yǒng wéi见义勇为 | 义:正义;勇:勇敢;为;做。见到正义的事情勇于去做。 | 先秦 孔子《论语 为政》:“见义不为,无勇也。” |
| jiàn nì bù jiù见溺不救 | 犹言见死不救。 | 唐·皇甫枚《三水小牍·王知古》:“然僻居于山薮接珍,豺狼所皋,若固相拒,是见溺不救也。” |
| xiān jiàn zhī míng先见之明 | 先见:预见;明:指能力。事先看清问题的能力。指对事物发展的预见性。 |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杨彪传》:“后子修为曹操所杀,操见彪问曰:‘公何瘦之甚?’对曰:‘愧无日磾先见之明,犹怀老牛舐犊之爱。’” |
| jiàn wù bù jiàn rén见物不见人 | 只看到事物,看不见人。指片面强调物质条件,看不到人的主观能动作用。 | |
| kāi xīn jiàn chéng开心见诚 | 见:显现出。披露真心,显示诚意。形容待人诚恳,显示出真心实意。 |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马援传》:“且开心见诚,无所隐伏,阔达多大节,略与高帝同。” |
| jiàn mào biàn sè见貌辨色 | 根据对方的脸色、表情行事。 | 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 卖油郎独占花魁》:“那鸨儿是老积年,见貌辨色,见秦重恁般装束。” |
| zì xún duǎn jiàn自寻短见 | 短见:本指见识短浅,引申为自杀。自己认为无法活下去而寻死。 |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六十六回:“人家并没有威胁他,是他自寻短见。” |
| céng chū dié jiàn层出迭见 | 指接连不断地多次出现。 | 清 纪昀《<水经注>目录后校记》:“今以《永乐大典》所引,各按水名,逐条参校,非惟字句之讹,层出迭见,其中脱简,有自数十字至四百余字者。” |
| jiàn guàn sī kōng见惯司空 | 谓经常看到,不足为奇。 | 清·孔尚任《桃花扇·媚座》:“妙部新奇,见惯司空自品题。” |
| shī jū lóng xiàn尸居龙见 | 居:静居;见:出现。静如尸而动如龙。 | 《庄子 在宥》:“故君子苟能无解其五藏,无擢其聪明,尸居而龙见,渊默而雷声。” |
| bù jiàn guān cái bù luò lèi不见棺材不落泪 | 比喻不到彻底失败的时候不肯罢休。 | 明 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第98回:“常言说得好,恨小非君子,无毒不丈夫。咱如今将理和他说,不见棺材不下泪,他必然不妥。” |
| zhì zhě jiàn zhì,rén zhě jiàn rén智者见智,仁者见仁 | 指对待同一问题,其见解因人而异,各有道理。 | 语出《易 系辞上》:“仁者见之谓之仁,智者见之谓之智。” |
| shā rén bù jiàn xuè杀人不见血 | 杀了人不露一点痕迹。形容害人的手段非常阴险毒辣。 | 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那李林甫混名叫做李猫儿,平昔不知坏了多少大臣,乃是杀人不见血的刽子手。” |
| yīng xióng suǒ jiàn lüè tóng英雄所见略同 | 所见:所见到的,指见解;略:大略,大致。英雄人物的见解基本相同同。这是对意见相同的双方表示赞美的话。 | 晋 虞溥《江表传》:“天下智谋之士所见略同耳。” |
| jiàn wēi zhì mìng见危致命 | 见“见危授命”。 | 春秋·鲁·孔丘《论语·子罕》:“士见危致命,见得思义。” |
| gè chí jǐ jiàn各持己见 | 持:坚持;保持;见:意见、见解。各人都持自己的见解。 | 清 黄钧宰《金壶浪墨 堪舆》:“甚至徒毁其师,子讥其父,各持己见,彼此相非。” |
| yī yè bì mù,bù jiàn tài shān一叶蔽目,不见泰山 | 蔽:遮挡;泰山:山名。一片树叶挡住了眼睛,连面前高大的泰山都看不见。比喻为局部现象所迷惑,看不到全局或整体。 | 《鹗冠子·天则》:“一叶蔽目,不见泰山;两耳塞豆,不闻雷霆。” |
| dòng jiàn zhèng jié洞见症结 | 洞见:清楚地看到;症结:肚子里结块的病,比喻问题的关键。比喻事情的纠葛或问题的关键所在。形容观察锐利,看到了问题的关键。 | 清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如是我闻四》:“(香畹首肯曰)斯言洞见症结矣。” |
| bù jiàn guān cái bù diào lèi不见棺材不掉泪 | 比喻不到走投无路的境地不肯死心。 | 浩然《艳阳天》第52章:“这家伙不见棺材不掉泪,不到黄河不死心。” |
| jiàn yì bì wéi见义必为 | 谓看到正义的事情就去做。 | 春秋·鲁·孔丘《论语·为政》:“见义不为,无勇也。” |
| yī zhēn jiàn xiě一针见血 | 一针刺下去就见到血。常用来比喻说话(或写文章)简明扼要;能抓住本质;切中要害。 |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郭玉传》:“一针即瘥。” |
| gè zhí jǐ jiàn各执己见 | 各人都坚持自己的意见。 | 《人民文学》1976年第3期:“两人争辩到这儿,就有点各执己见,搁不下来。” |
| jīng duō jiàn guǎng经多见广 | 见过的多,知道的广。形容阅历深,经验多。 | 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27章:“特别对制造兵器的知识很丰富,可说是经多见广。” |
| qiǎn wén xiǎo jiàn浅闻小见 | 闻:见识。学问浅薄,见解不高。 | 明·王守仁《尊经阁记》:“习训诂,传记诵,没溺于浅闻小见,以涂天下之耳目。” |
| rén zhě jiàn rén,zhì zhě jiàn zhì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 仁者见它说是仁,智者见它说是智。比喻对同一个问题,不同的人从不同的立场或角度有不同的看法。 | 《周易 系辞上》:“仁者见之谓之仁,知者见之谓之知。” |
| qiū háo jiàn juān秋毫见捐 | 秋凉以后,扇子就被抛在一边不用了。早时比喻妇女遭丈夫遗弃。 | |
| yī bān jiàn shí一般见识 | 平常的见识。表示不要跟知识低、修养差的人争论,说“不要跟他一般见识。” | 元 武汉臣《老生儿》第三折:“十三把钥匙都在我手里,我也不和你一般见识。” |
| gù zhí chéng jiàn固执成见 | 见“固执己见”。 | 茅盾《子夜》九:“如果荪甫一定要固执成见,那就拉倒。” |
| yuǎn jiàn míng chá远见明察 | 目光远大,看得清楚。形容目光敏锐,见识很广。 | 战国·韩·韩非《韩非子·孤愤》:“智术之士,必远见而明察。” |
| xǐ jiàn lè wén喜见乐闻 | 闻:听。喜欢听,乐意看。指很受欢迎。 | 茅盾《夜读偶记》:“就其形式来说是群众性的(为人民大众所喜见乐闻的)。” |
| jiàn dàn qiú háo见弹求鸮 | 看到弹丸,就想得到鸟的炙肉。比喻过早估计实效。 | 庄周《庄子 齐物论》:“且女亦大早计,见卵而求时夜,见弹而求鸮炙。” |
| bù shǎo gài jiàn不少概见 | 概:大略。所能见的只是一个梗概。指难以真正见到。 | 西汉·司马迁《史记·伯夷列传》:“余以所闻由光义至高,其文辞不少概见,何哉?” |
| jiàn jīng shí jīng见经识经 | 形容一看便明白,十分机灵。 | 清·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48回:“龙氏方才见经识经,渐渐的收了法术。” |
| yī jiàn le rán一见了然 | 犹一目了然。 | 元·陈栎《勤有堂随录》:“程泰之《禹贡图》,不惬人意,不能使人一见了然。” |
| jǐng wā zhī jiàn井蛙之见 | 像井底青蛙的见解。比喻偏狭的见识。 | 《弘明集 明佛论》:“夫一局之奕,形算之浅,而奕秋之心,何尝有得,而乃欲率井蛙之见,妾抑大猷。” |
| jiàn yì dāng wéi见义当为 | 见“见义必为”。 | 元·马致远《荐福碑》第四折:“赵实见义当为,不行邪径,就加你为吉阳县令。” |
| ěr wén bù rú mù jiàn耳闻不如目见 | 耳朵听到的不如眼睛看到的。比喻亲身感受比传闻可靠。 | 汉 刘向《说苑 政理》:“耳闻之,不如目见之;目见之,不如足践之。” |
| chǒu xí fù shǎo bù dé jiàn gōng pó丑媳妇少不得见公婆 | 比喻害怕见人而不得不见人。 |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97回:“常言道:‘丑媳妇少不得见公婆。’只得脱袍解带,免冠徒跣,跪于门外。” |
| kāi kǒu jiàn hóu lóng开口见喉咙 | 犹言开口见心。说话直爽,没有隐曲。 | 明·唐顺之《与洪方洲书》:“近来觉得诗文一事,只是直写胸臆,如谚语所谓开口见喉咙者。” |
| jiàn guài fēi guài见怪非怪 | 见“见怪不怪”。 | 明·无名氏《白兔记·牧牛》:“见怪非怪,其怪自害。” |
| zhuō jiān jiàn shuāng,zhuō zéi jiàn zāng捉奸见双,捉贼见赃 | 奸:通奸。捉拿奸情必须同时抓住奸夫淫妇,捉拿盗贼必须同时抓住赃物。指做事必须要有证据。 |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26回:“自古道:‘捉奸见双,捉贼见赃,杀人见伤。’你那哥哥的尸首又没了,你又不曾捉得他奸。” |
| ěr wén mù jiàn耳闻目见 | 亲自听见和亲眼看见的。 | 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 归心》:“夫信谤之征,有如影响;耳闻目见,其事已多,或乃精诚不深,业缘未感,时傥差阑,终当或报耳。” |
| xiǎo zhōng jiàn dà小中见大 | 指从小事中可以窥见到更大的问题或更深的道理。 | 清·沈复《浮生六记》第二卷:“又在大中见小,小中见大,虚中有实,实中有虚,或藏或露,或浅或深。” |
| jiàn jì yī máo见骥一毛 | 骥:千里马。只看见千里马身上的一根毛。比喻只了解事物的局部。 | 战国·鲁·尸佼《尸子》下卷:“见骥一毛,不知其状;见画一色,不知其美。” |
| dú shū bǎi biàn,qí yì zì xiàn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 见:显现。读书上百遍,书意自然领会。指书要熟读才能真正领会。 | 晋 陈寿《三国志 魏志 王肃传》:“人有从学者,遇不肯教,而云:‘必当先读百遍’,言‘读书百遍而义自见。’” |
| bái tiān jiàn guǐ白天见鬼 | 比喻虚妄荒诞,不可能出现的事。同“白日见鬼”。 | 老舍《四世同堂》二九:“他太注意老二的无聊了,而始终以为老二的不敢到学校去是白天见鬼。” |
| jiàn yì gǎn wéi见义敢为 | 见“见义勇为”。 | 宋·曾巩《太子宾客致仕陈公神道碑铭》:“为吏明悟敏捷,见义敢为,不少屈以求合。” |
| yī jǐ zhī jiàn一己之见 | 指一个人的意见。 | 宋·周煇《清波杂志》卷八:“近时曾公端伯亦编皇宋百家诗选,去取任一己之见。” |
| jí xiǎo jiàn dà即小见大 | 从小处或小事见到大道理。 | 鲁迅《热风·即小见大》:“即小见大,我于是竟悟出一件长久不解的事来。” |
| pái shā jiàn jīn排沙见金 | 见“排沙简金”。 | 清·项穆《书法雅言·资学·附评》:“观其纤浓诡厉之态,犹排沙见金耳。” |
| ér tóng zhī jiàn儿童之见 | 见:见解。比喻幼稚无知的见解。 | 宋 苏轼《答刘沔都曹书》:“而统谓之叙,此与儿童之见何异。” |
| pí xiàng zhī jiàn皮相之见 | 皮相:从表面上看。没有说到点子上的肤浅看法。 | 郭沫若《<少年维特之烦恼>序引》:“这种皮相之见,不识何以竟能深入人心而牢不可拔。” |
| guǎng jiàn qià wén广见洽闻 | 洽:广博。看的广,听的多。形容见识广博。 | 唐·杨炯《百泉县令李楚才神道碑》:“雄才壮思,首九奏而和八音;广见洽闻,披五年车而诵三箧。” |
| ěr tīng shì xū,yǎn jiàn wéi shí耳听是虚,眼见为实 | 虚:虚假。听到的不足信,亲眼看到的才真实可靠。 | 《星火燎原 跨上新的高度》:“那时我还缺乏理解,但是也晓得大部分同志习惯于‘耳听是虚,眼见为实’,‘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 |
| xiá yú hù jiàn瑕瑜互见 | 瑜:玉的光泽;见:显露。比喻优点;缺点都有。 | 清 平步青《霞外捃屑》:“升庵论文,瑕瑜互见。” |
| qiǎn jiàn guǎ shí浅见寡识 | 浅见:肤浅的见解;寡识:见识很少。形容见闻不广,知识贫乏。 | 宋·苏舜钦《上范公参政书》:“今辄条数事,布于左右,非出于浅见寡识。” |
| jiàn xián sī qí见贤思齐 | 贤:有才德的人;齐;看齐。见到有才德的人就要向他看齐。 | 先秦 孔子《论语 里仁》:“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
| è hǔ jiàn yáng饿虎见羊 | 饥饿的老虎见到一只羊羔。比喻迅猛贪婪。 | 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第20卷:“一见了,犹如饿虎见羊,不勾大嚼,顷刻吃个干净。” |
| suǒ jiàn suǒ wén所见所闻 | 看到的和听到的。 | 宋·王安石《慈溪县学记》:“则士朝夕所见所闻,无非所以治天下国家之道。” |
| yī dé zhī jiàn一得之见 | 一点点肤浅的见解。表示谦虚。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淮阴侯列传》:“广武君曰:‘臣闻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
| zhuō zéi jiàn zāng,zhuō jiān jiàn shuāng捉贼见赃,捉奸见双 | 赃:赃物;奸:通奸。指问罪要有真凭实据。 | 元·李文蔚《燕青博鱼》第三折:“常言道:‘捉贼见赃,捉奸见双。’燕大,你既要拿奸,如今还我奸夫来便罢,若没奸夫……,我与你要见一个明白!” |
| jiàn shù bù jiàn lín见树不见林 | 只看见眼前的树木,却看不到背后的森林。 | |
| jiàn tù fàng yīng见兔放鹰 | 看到野兔,立即放出猎鹰追捕。比喻行动及时,适合需要。 | 宋 释普济《五灯会元》:“护圣不似老胡,拖泥带水,只是见兔放鹰,遇獐发箭。” |
| qiǎn jiàn bó shí浅见薄识 | 浅见:肤浅的见解。形容见闻不广,知识贫乏。 | 明·罗贯中《平妖传》第二回:“此诗浅见薄识,乃荒唐之说,不知此乃坐井观天,浅见薄识之辈。” |
| qià wén bó jiàn洽闻博见 | 洽:广博。见闻和知识非常广博。 | 北魏·杨衒之《洛阳伽蓝记·景明寺》:“子才洽闻博见,无所不通,军国制度,罔不访及。” |
| chóu rén jiàn miàn,fèn wài yǎn hóng仇人见面,分外眼红 | 眼红:激怒的样子。仇敌碰在一起,彼此更加激怒。 | 赖传珠《模范红五团的新荣誉》:“真是仇人见面,分外眼红。” |
| chuī kāng jiàn mǐ吹糠见米 | 比喻见效快。 | 《人民日报》1975.7.8:“有人提出:多派些人到外地搞副业,抓现钱,说这个办法‘吹糠见米’,收效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