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伶

刘伶

西晋沛国人,字伯伦。肆意放荡,常以宇宙为狭,不以家产有无为意。性嗜酒,作《酒德颂》,嘲弄礼法。魏末为建威参军。晋武帝泰始初对策,盛言无为之化,以无用罢。寿终。为竹林七贤之一。

袁宏

袁宏

(328—376)东晋陈郡阳夏人,字彦伯,小字虎。袁猷孙。有逸才,文章绝美。少孤贫,以运租自业。因讽咏史诗而为谢尚所重,引为参军,累迁大司马桓温府记室。温重其文笔,使综书记。尝倚马作文,顷刻得七纸,殊可观。性刚直,故位不显。谢安为扬州刺史时,宏出为东阳太守。撰《后汉纪》。另有《竹林名士传》、《三国名臣颂》等。

吴隐之

吴隐之

吴隐之(?—414),字处默,东晋濮阳鄄城人,生当东晋后期。曾任中书侍郎,左卫将军,广州刺史等职,官至度支尚书,著名廉吏。

王粲

王粲

王粲(177-217),字仲宣,山阳郡高平(今山东微山)人。东汉末年著名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由于其文才出众,被称为“七子之冠冕”。初仕刘表,后归曹操。

繁钦

繁钦

繁钦(?-218)字休伯,东汉颍川(今河南禹县)人。曾任丞相曹操主簿,以善写诗、赋、文章知名于世。

干宝

干宝

干宝,生卒年不详,东晋新蔡(今河南省新蔡县)人,字令升。著述颇丰,主要有《周易注》、《五气变化论》、《论妖怪》 、《论山徙》、《司徒仪》、《周官礼注》、《晋记》、《干子》、《春秋序论》、《百志诗》、《搜神记》等。其祖父干统,三国时为东吴奋武将军都亭(今湖北恩施)侯,父干莹,曾仕吴,任立节都尉,迁居海盐。干宝自小博览群书,晋元帝时担任佐著作郎的史官职务,奉命领修国史。后经王导提拔为司徒右长史,迁散骑常侍。除精通史学,干宝还好易学,为撰写《搜神记》奠定基础。

刘琨

刘琨

刘琨(271年—318年6月22日),字越石,中山魏昌(今河北无极县)人,西汉中山靖王刘胜后裔,晋朝政治家、文学家、音乐家和军事家。年轻时曾为金谷二十四友之一,后累迁至并州刺史。永嘉之乱后,刘琨据守晋阳近十年,抵御前赵。315年,刘琨任司空,都督并、冀、幽三州诸军事。不久并州失陷,投奔幽州刺史段匹磾,并与之结为兄弟,后驻军征北小城。318年,刘琨及其子侄四人被段匹磾杀害。刘琨善文学,通音律,其诗多描写边塞生活。《隋书·经籍志》有《刘琨集》9卷,又有《别集》12卷。明人张溥辑为《刘中山集》,收入《汉魏六朝百三家集》。

谢尚

谢尚

(308—357)东晋陈郡阳夏人,字仁祖。谢鲲子。博综众艺。王导辟为掾。袭父爵咸亭侯。庾翼镇武昌,数诣翼咨谋军事。迁南中郎将、豫州刺史。为政清简,有政绩。穆帝永和七年,桓温使尚率军屯寿春,进号安西将军。八年,为苻健将张遇所败,降为建威将军。后拜尚书仆射,复为豫州刺史,出镇寿阳。收容邺都流离乐工,并制石磬,东晋始备太乐。官至卫将军。卒谥简。

牵秀

牵秀

(?—306)西晋武邑观津人,字成叔。弱冠有名。晋武帝太康中调补新安令,累迁司空从事中郎。与帝舅王恺素相轻侮,坐免官。惠帝时为尚书。附会贾谧,为二十四友之一。惠帝太安二年,成都王司马颖与河间王司马颙共起兵攻长沙王司马乂,以秀为冠军将军,与陆机、王粹等共为河桥之役。机战败,秀證成其罪。河间王颙亲任之,为平北将军。永兴三年,东海王越遣军伐颙,颙求和解,东海王越不许。秀为越将麇晃所杀。一说颙长史杨腾惧越,杀秀以自效。

庾阐

庾阐

东晋颍川鄢陵人,字仲初。庾东子。幼好学,九岁能属文。怀帝永嘉末,母没于石勒,阐不栉沐、不婚宦,绝酒肉垂二十年。西阳王司马羕辟为掾,迁尚书郎。成帝咸和二年苏峻反,出奔郗鉴,为司空参军。峻平,赐爵吉阳县男。出补零陵太守,官至给事中。年五十四卒。有诗赋铭颂,今已散佚不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