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 解释 | 出处 |
---|
chǔ dé chǔ gōng楚得楚弓 | 见“楚弓楚得”。 | 见“楚弓楚得”。 |
fǎn shǒu kě dé反手可得 | 反:翻转。翻转手掌学可得到。形容极其易得。 | 《荀子·非相》:“诛旦公,定楚国,如反手尔。” |
qí kāi dé shèng旗开得胜 | 形容战斗顺利;一出兵就取得了胜利。 | 元 无名氏《射柳捶丸》第四折:“托赖主人洪福,旗开得胜,马到成功。” |
qiǎo fù zuò bù dé wú miàn bó tuō巧妇做不得无面馎饦 | 馎饦:汤饼。如果没有米面,最灵巧的媳妇也做不出饭食来。比喻缺乏必要的条件,事情不可能做到。 | 宋·陈亮《又壬寅夏书》:“富家之积蓄皆尽矣,若今更不雨,恐巧妇做不得无面馎饦。” |
zhì mǎn yì dé志满意得 | 志向实现,心满意足。 | 宋 陆九渊《与刘伯协书》:“当无道时,小人在位,君子在野,小人志得意满,君子阨穷祸患,甚者在囹圄,伏刀锯、投荒裔。” |
yī dé zhī gōng一得之功 | 一得:一点儿心得;功:成绩。一点儿很微小的成绩;指微小的成功。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淮阴侯列传》:“广武君曰:‘臣闻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
dòng zhé dé jiù动辄得咎 | 动不动就受到指摘或责难。辄:就;总是;咎:责备。 | 唐 韩愈《进学解》:“公不见信于人,私不见助于友,跋前踬后,动辄得咎。” |
huàn dé huàn shī患得患失 | 患:忧虑。没有时怕得不到;得到后;又恐怕失去。指对个人的利害得失斤斤计较。 | 先秦 孔子《论语 阳货》:“其未得之也,患得之;既得之,患失之。苟患失之,无所不至矣!” |
dé pián yí mài guāi得便宜卖乖 | 得到好处或实惠卖弄乖巧。 | 袁静《新儿女英雄传》第七回:“真是名利双收,得了便宜卖了乖,再也没有这么美的事了。” |
bù dé qí suǒ不得其所 | 原指未得善终,后指没有得到适当的安顿。也指不能达到目的。 | 汉 荀悦《汉纪 文帝纪论》:“男女有不得其所者,因而相与歌咏,各言其情。” |
yī jǔ liǎng dé一举两得 | 举:做事。做一件事同时得到两种好处。 | 《晋书 束皙传》:“赐其十年之复,以慰重迁之情。一举两得,外实内宽。” |
dé yī wàng shí得一望十 | 得:取得;望:希望。才得一分,就想得十分。形容十分贪婪。 |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17卷:“日夜思算,得一望十,得十望百,堆积上去,分文不舍得妄费。” |
bù dé yǐ ér qiú qí cì不得已而求其次 | 次:差一点。没有别的办法,只好用差一些的或次品来凑合。 | 曹靖华《叹往昔,独木桥头徘徊无终期!》:“凡事往往不得已而求其次。‘鸿沟’上没有‘桥梁’,只好‘绕道东京’了。” |
dé tiān dú hòu得天独厚 | 天:天生;自然的;独:独特;厚:优厚。得到天然的特别优厚的待遇。形容所处的自然环境或具备的客观条件特别好。也指人的际遇、天赋非常好。 | 明 张居正《答宗伯董浔阳》:“精神步履新锐少年弗逮也,何得天之厚如是哉!” |
niǎo dé gōng cáng鸟得弓藏 | 见“鸟尽弓藏”。 | 三国·魏·曹丕《煌煌京洺行》:“淮阴五刑,鸟得弓藏;保身全名,独有子房。” |
qiú rén dé rén求仁得仁 | 求仁德便得到仁德。比喻理想和愿望实现。 | 先秦 孔子《论语 述而》:“求仁而得仁,又何怨?” |
yù yù bù dé zhì郁郁不得志 | 郁郁:忧伤、愁闷的样子。因自己的抱负志向不能施展而忧郁苦闷。 | 《快心编》第七回:“或因有才不售,郁郁不得志的。” |
cùn lì bì dé寸利必得 | 寸利:微小的利益。微小的利益也必须得到,不能放弃。形容斤斤计较个人的得失。 | 毛泽东《抗日战争胜利后的时局和我们的方针》:“蒋介石对于人民是寸权必夺,寸利必得。” |
bù tàn hǔ xué,ān dé hǔ zǐ不探虎穴,安得虎子 | 探:探测;安:怎么。不进老虎窝,怎能捉到小老虎。比喻不冒险进入险境就不能取得成果。 | 晋·陈寿《三国志·吕蒙传》:“贫贱难可居,脱误有功,富贵可致,且不探虎穴,安得虎子?” |
yī wú suǒ dé一无所得 | 什么东西也没有得到。 | 汉 焦赣《易林》:“步走逐鹿,空无所得。” |
dé bù cháng shī得不偿失 | 所得到的补偿不了所失去的。形容不上算。 | 宋 陆游《<方德亨诗集>序》:“得不偿失,荣不盖愧。” |
gù pàn zì dé顾盼自得 | 顾盼:左顾右盼;自得:自己很得意。环顾四周,觉得自己很了不起。形容得意忘形。 | 王朔《无人喝彩》:“犹如脚底抹油,犹如乘风滑翔,钱康神采奕奕,顾盼自得,仿佛他是天下自我感觉最好的人。” |
dé dào duō zhù,shī dào guǎ zhù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 道:道义;寡:少。站在正义方面,会得到多数人的支持帮助;违背正义,必陷于孤立。 | 先秦 孟轲《孟子 公孙丑下》:“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
bù rù shòu xué,bù dé shòu zǐ不入兽穴,不得兽子 | 不进野兽窝,不能捉到小野兽。比喻不冒险进入险境就不能取得成果。 | 《北史·韦佑传》:“古人称不入兽穴,不得兽子。安危之事未可预量。” |
dé qí sān mèi得其三昧 | 三昧:梵语,意为正定。排除一切杂念,使心神平静,专心致志,达到悟境。引申为诀窍或精义。指在某方面造诣深湛,熟知精义。 | 宋·苏轼《又赠老谦》:“泻汤旧得茶三昧。” |
dé rén sǐ lì得人死力 | 死力:以死效力。得到别人以死来效力。形容非常得人拥护。 | 《晋书·贾充传》:“诞再在扬州,威名夙著,能得人死力。” |
qiān jūn yì dé,yī jiàng nán qiú千军易得,一将难求 | 指将才难得。 | 元·马致远《汉宫秋》第二折:“陡恁的千军易得,一将难求。” |
yǒu qián shǐ dé guǐ tuī mò有钱使得鬼推磨 | 推磨:指辛苦劳累的工作。形容金钱万能。 |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十卷:“常言道:‘有钱使得鬼推磨。’我们不少的是银子,匡得将来买上买下。” |
pīn dé yī shēn guǎ,gǎn bǎ huáng dì lā xià mǎ拼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 | 剐:古代酷刑,割肉。比喻再难的事,拼着一死也敢干下去。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68回:“拼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 |
yì mǎn zhì dé意满志得 | 因愿望实现而心满意足。形容踌躇满志的得意情态。同“意得志满”。 | 清 黄宗羲《进士心友张君墓志铭》:“一第进士,便意满志得,以为读书之事毕矣。” |
yáng yáng dé yì扬扬得意 | 形容十分得意的样子。 | 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 隋炀帝逸游召谴》:“独杨素残忍深刻,扬扬得意,以为‘太子由我得立’。” |
qì dé zhì mǎn气得志满 | 形容春风得意,心满意足的样子。 | 唐·韩愈《荆潭唱和诗序》:“是故文章之作,恒发于羁旅草野,至若王公贵人,气得志满,非性能而好之则不暇以为。” |
tián rán zì dé恬然自得 | 恬然:安静舒适的样子;自得:自觉得意。形容心情安静、舒适 | 唐·骆宾王《与博昌父老书》:“野老清淡,恬然自得。” |
qíng fēi dé yǐ情非得已 | 情况出于不得已。 |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62回:“适才躲避桌下,自知失仪露丑,实系情非得已,诸位姐姐莫要发笑。” |
táo táo zì dé陶陶自得 | 自得:自己觉得快意。自己觉得舒畅快乐。 | 宋·林正夫《括沁园春》:“但无思无虑,陶陶自得,任兀然而醉,恍然而醒。” |
shàng bù dé tái pán上不得台盘 | 台:桌子。比喻不懂礼节或地位卑微的人不能在正式的或隆重的场合出现。 | 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四回:“胡老爹上不得台盘,只好在厨房里或女儿房里帮着量白布、称肉,乱窜。” |
hǎo xīn dé bù dào hǎo bào好心得不到好报 | 一片好心肠却得不到好的报答。 | 清·荑荻散人《玉娇梨》第13回:“原来如此,真是好心不得好报。” |
bù dé bù ěr不得不尔 | 得:能;尔:如此。不得不这样。 | 晋 陈寿《三国志 魏志 司马芝传》:“今诸典农,各言‘留者为行者宗田计,课其力,势不得不尔。’” |
qiān lǜ yī dé千虑一得 | 虑:思考;得:收获。在千百次的考虑中;总会有正确的时候。 | 春秋 齐 晏婴《晏子春秋 内篇杂下十八》:“婴闻之:圣人千虑,必有一失; 愚人千虑,必有一得。” |
rén cái nán dé人才难得 | 难:困难,不容易。得:获得。有才能的人不容易得到。多指要爱惜人才。 | 宋·苏轼《谢宣召入院状》:“首择辅臣,次求法从,知人才之难得,采虚名而用。” |
dé wèi céng yǒu得未曾有 | 从来没有过。 | 唐 万齐融《阿育王寺常住田碑》:“阿宝塔之庄严,得未曾有。” |
qiú shēng bù dé,qiú sǐ bù néng求生不得,求死不能 | 想死死不了,想活活不了。形容处境十分艰难。 | 清·李宝嘉《文明小史》第37回:“此时慕政弄得没法,求生不得,求死不能。” |
tān dé wú yàn贪得无厌 | 贪:求多;得:获取;厌:满足。追求财物没有满足的时候。 | 《四游记 三至岳阳飞度》:“洞宾叹曰:‘人心贪得无厌,一至于此!’” |
dé suō tóu shí qiě suō tóu得缩头时且缩头 | 指在必要时采取低姿态 | 宋·释惟白《续传灯录》第八卷:“僧问:‘如何是祖师西来意?’师曰:‘入市乌龟。’曰:‘意旨如何?’师曰:‘得缩头时且缩头。’” |
shuō dé qīng qiǎo说得轻巧 | 说起来很简单容易。 | 李国文《冬天里的春天》第一章:“你不要吃灯草灰,说得轻巧,你脚跟前还有几张嘴张着等着喂呢!” |
ràng lǐ yī cùn,dé lǐ yī chǐ让礼一寸,得礼一尺 | 比喻以礼相让,事虽微而获益必大。 | 语出《太平御览》卷四二四引三国魏曹操《礼让令》:“里谚曰:‘让礼一寸,得礼一尺。’斯合经之要矣。” |
yù bàng xiāng zhēng,yú wēng dé lì鹬蚌持争,渔翁得利 | 比喻双方争执不下,两败俱伤,让第三者占了便宜。 | 《战国策·燕策二》记载:蚌张开壳晒太阳,鹬去啄它,嘴被蚌壳夹住,两方面都不相让。渔翁来了,把两个都捉住了。 |
dé yī zhī jǐ,sǐ kě wú hèn得一知己,死可无恨 | 知己:彼此相知的朋友;恨:遗憾。能得到一位知心朋友,就是死了也没有遗憾。形容知音难觅。 | 谢觉哉《知己难》:“所谓‘人之相知,贵相知心’,‘得一知己,死可无恨’。” |
dé xiū biàn xiū得休便休 | 休:停止,罢休。该罢手时就罢手。指适可而止。 | 蔡东藩《民国通俗演义》第二回:“不如暂行停战,与他议和,若他肯就我范围,何妨得休便休,过了一年是一年,且到将来,再作计较。” |
wàng xiàng dé yì忘象得意 | 忘记物象,得到真谛。 | 南朝·齐·刘邙《答竟陵王子良书》:“微文接粗,渐说或允;忘象得意,顿义为长。” |
kū xiào bù dé哭笑不得 | 哭也不好;笑也不好。形容处境尴尬。 | 元 高安道《皮匠说谎》:“好一场,恶一场,哭不得,笑不得。” |
tiǎo dé lán lǐ biàn shì cài挑得篮里便是菜 | 比喻得到一点就行,毫不挑剔。 |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20卷:“挑得篮里便是菜,一个信送将进去,登时把陈定放了出来。” |
dé cùn jìn chǐ得寸进尺 | 得到了一寸又进一步得到一尺。比喻欲望越来越大;贪心不足。 | 西汉 刘向《战国策 秦策三》:“王不如远交而近攻,得寸则王之寸,得尺亦王之尺也。” |
hàn miáo dé yǔ旱苗得雨 | 将要枯死的禾苗得到地场好雨。比喻在危难中得到援助。 | 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50回:“天幸今得贤弟来此间镇守,正如锦上添花,旱苗得雨。” |
yì qì zì dé意气自得 | 意气:意态,气概;自得:自觉得意。形容骄傲自满、洋洋得意的样子。 | 《魏书·北海王子颢传》:“兄颢入洛,成败未分,便以意气自得为时人所笑。” |
dé mǎ shī mǎ得马失马 | 谓世事多变,得失无常。典出《淮南子·人间训》。 | 典出《淮南子·人间训》。见“得马生灾”。 |
áng rán zì dé昂然自得 | 自得:自己感到舒适。指大模大样,满不在乎的样子。 | 宋·欧阳修《与高司谏书》:“今乃不然,反昂然自得,了无愧畏。” |
chǔ gōng fù dé楚弓复得 | 喻失物复得。 | 清·俞樾《春在堂随笔》卷六:“此图久已失去,乱后,里人于灰烬中得之,复归其家……楚弓复得,颇非偶然。” |
ān xián zì dé安闲自得 | 自得:自己感到舒适。安静清闲,感到非常舒适。 |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蔡瑞虹忍辱报仇》:“不如在家安闲自在,快活过了日子,却去讨这样烦恼吃!” |
shēn dé rén xīn深得人心 | 得到广大人民的热烈拥护。 | |
pò bù dé yǐ迫不得已 | 迫:逼迫;已:停止;结束。逼得毫无办法;不得不如此。 | 东汉 班固《汉书 王莽传上》:“将为皇帝定立妃后,有司上名,公女为首,公深辞让,迫不得已,然后受诏。” |
shī ér fù dé失而复得 | 失:遗失,丧失。失去而又得到。 | 宋·王安石《原过》:“是失而复得,废而复举也。” |
yī dé zhī yú一得之愚 | 指自己对某件事的一点看法。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淮阴侯列传》:“广武君曰:‘臣闻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
dé ér fù shī得而复失 | 复:又,再。刚得到又失去了。 |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九十六回:“孔明变色曰:‘是何言也!得而复失,与不得同。公以此贺我,实足使我愧赧耳!’” |
míng bù xū dé名不虚得 | 谓盛名非凭空取得。 | 唐·孟綮《本事诗·高逸》:“杜凝睇良久,曰:‘名不虚得,宜以见惠。’” |
dé qí suǒ zāi得其所哉 | 所:处所;哉;语气词。得到了合适的地方。 | 先秦 孟轲《孟子 万章上》:“子产曰:‘得其所哉,得其所载!” |
bù dé ér zhī不得而知 | 得:能够。无从知道。 | 唐 韩愈《争臣论》:“故虽谏且议,使人不得而知焉。” |
dé rén qián cái,yǔ rén xiāo zāi得人钱财,与人消灾 | 得到别人金钱等好处就得为别人办事。 | 明·伏雌教主《醋葫芦》第14回:“惟小子弄惯了这管笔头,才知里边缘故,叫做得人钱财,与人消灾,只顾骗准,值些甚么?” |
bù dé yào lǐng不得要领 | 要领:要点。抓不住事物的要点和关键。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张骞传》:“骞不得要领。” |
chǒu xí fù zǒng de jiàn gōng pó丑媳妇总得见公婆 | 比喻隐藏不住,总要露相。 | 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十六回:“丑媳妇总得要见公婆的,索性我自己招罢。” |
dé shòu qí jiān得售其奸 | 售:推销,推行。得以推行他的奸计。 | 章炳麟《为辛亥同志俱乐部纠正段祺瑞废止法统令通电》:“主权所在,名器不可假人,勿令矫伪者得售其奸也。” |
xíng bù dé yě gē gē行不得也哥哥 | 鹧鸪叫声的拟意,表示行路艰难。 | 明·丘濬《禽言》诗:“行不得也哥哥,十八滩头乱石多。东去入闽南入广,溪流湍驶岭嵯峨,行不得也哥哥。” |
nán dé hú tú难得糊涂 | 指人在该装糊涂的时候难得糊涂 | 林语堂《中国人之聪明》:“郑板桥曰:‘难得糊涂’。” |
èr zhě bù kě dé jiān二者不可得兼 | 两项之中只能得其一,不能兼而有之。 | 《孟子 告子上》:“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
rén rén dé ér zhū zhī人人得而诛之 | 得:可以,能够;诛:杀死。所有的人都可以杀死他。极言某人罪大恶极。 | 《庄子·庚桑楚》:“为不善乎显明之中者,人得而诛之。” |
dé cùn rù chǐ得寸入尺 | 得:取得,获得。得了一寸,还想再进一尺。比喻贪得无厌。 | 梁启超《论民族竞争之大势》:“其奈得寸入尺、获陇望蜀者,既眈眈相逼乎前;而政府之慑狐威者,今日许以寸,明日予以尺。” |
dé wèi cháng yǒu得未尝有 | 见“得未曾有”。 | 宋·苏轼《与郭功甫书》之一:“昨辱宠临,久不闻语,殊出意表,盖所谓得未尝有也。” |
shì fēi dé shī是非得失 | 正确与错误,得到的与失去的。 | 宋·朱熹《辞免兼实录院同修撰奏状》:“不知所言,重念臣愚,素无史学,然于是非得失之故,实有善善恶恶之心。” |
shén lǐng yì dé神领意得 | 形容领悟透彻。 | 《高坐别传》:“性高简,不学晋语,诸公与之言,皆因传译。然神领意得,顿在言前。” |
yī fū dé dào,jiǔ zú shēng tiān一夫得道,九族升天 | 比喻一个人做了官,和他有关系的人也都跟着沾光。 | 清·刘鹗《老残游记续集》第九回:“我听说一夫得道,九祖升天,那有个九族升天之说吗?” |
tān duō wù dé贪多务得 | 贪:求多;务:务必。原指学习上务求尽多地获得知识。后泛指对其他事物贪多并务求取得。 | 唐 韩愈《进学解》:“贪多务得,细大不捐。” |
yōu rán zì dé悠然自得 | 悠然:安闲舒适的样子;自得:内心得意而舒适。形容态度悠闲;心情舒适。 | 《晋书 隐逸传 杨柯》:“常食粗饮水,衣褐缊袍,人不堪其忧,而柯悠然自得。” |
dé dào duō zhù得道多助 | 指符合道义者则能得到多数人的帮助。 | 先秦 孟轲《孟子 公孙丑下》:“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
yáng yáng zì dé洋洋自得 | 犹言洋洋得意。 |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45回:“主意打定,正在洋洋自得,那差出去的管家也回来了。” |
dé yì zhī zuò得意之作 | 指自己认为非常满意的作品。 | 曹靖华《哪有闲情话年月》:“作者仿佛要为我开小型展览会似的,把自己的得意之作,都陈列在我面前了。” |
lì hài dé shī利害得失 | 好处和坏处,得益和损失。 | 清·岭南羽衣女士《东欧豪杰传》第四回:“我虽然素有是志,可恨自己学问太浅,不能够把那利害得失,详详密密说将出来,感动大众,所以稽延至今,甚为憾事。” |
duō láo duō dé多劳多得 | 多劳动多受益,不劳动不得食 | 周立波《山乡巨变》上卷:“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是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
dé yì zhī sè得意之色 | 得意:称心如意。因非常称心如意而露出傲慢的神色。 | 鲁迅《书信集·答有恒先生》:“血的游戏已经开头,而角色又是青年,并且有得意之色。” |
chū shǒu dé lú出手得卢 | 卢:古时樗蒲戏一掷五子皆黑,为最胜采。比喻一下子就取得胜利。 | 《南齐书 张瓌传》:“献捷,太祖以告领军张冲,冲曰:‘瓌以百口一掷,出手得卢矣。’” |
yuǎn shuǐ jiù bù dé jìn kě远水救不得近渴 | 远处的水解不了眼前的渴。比喻不在眼前的事物不能救急。 | 宋·陈师道《乌呼行》:“不应远水救近渴,空仓四壁雀不鸣。” |
qióng tōng dé shī穷通得失 | 穷:不得志;通:畅达。遭遇的坎坷与顺利,利益的得与失。指人生遭遇。 | 清·胡泉《<聊斋志异>续题》:“快平生,穷通得失,悲欢笑骂假荒唐。” |
liú dé qīng shān zài,yī jiù yǒu chái shāo留得青山在,依旧有柴烧 | 比喻能保留最根本的条件,其他问题就可得到解决。同“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八十二回:“身子是根本,俗语说的:‘留得青山在,依旧有柴烧。’” |
yī dé zhī jiàn一得之见 | 一点点肤浅的见解。表示谦虚。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淮阴侯列传》:“广武君曰:‘臣闻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
chuí shǒu kě dé垂手可得 | 垂;放下。放下双手就可以得到;形容事情非常容易;不费吹灰之力。也作“唾手可得”、“垂手而得”。 | 明 施耐庵《水浒传》:“只除呼延灼将军赚开城门,垂手可得。” |
yì dé zhì mǎn意得志满 | 因愿望实现而心满意足。亦作“志得意满”。 | 元·尚仲贤《气英布》第一折:“今汉王大败亏输,项王意得志满。” |
jì dé lì yì既得利益 | 指人们或集团已经获得的,法定的某种特别权益。 | 毛泽东《陕甘宁边区政府第八路军后方留守处布告》:“属于边区管辖地域内,一切已经分配过的土地房屋和已经废除过的债务,本府本处当保护人民既得利益,不准擅自变更。” |
xiāng dé wú jiàn相得无间 | 相得:彼此投合;间:嫌隙。彼此投合,没有隔阂 | 清·赵翼《瓯北诗话·韩昌黎诗》:“一旦相遇,遂不觉胶之投漆,相得无间,宜其倾倒之至也。” |
yù bàng xiāng chí,yú rén dé lì鹬蚌相持,渔人得利 | 比喻双方相持不下,而使第三者从中得利。 | 《战国策 燕策二》记载:蚌张开壳晒太阳,鹬去啄它,嘴被蚌壳夹住,两方面都不相让。渔翁来了,把两个都捉住了。 |
zì wǒ dé zhī,zì wǒ juān zhī自我得之,自我捐之 | 捐:舍弃,抛弃。从我手里得到的东西,又从我手里失去。比喻兴败无常或得失相抵。 | 西汉·司马迁《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魏其侯曰:‘侯,自我得之,自我捐之,无所恨。’” |
qǔ fǎ yú shàng,jìn dé hū zhōng取法于上,仅得乎中 | 法:标准,规范。取上等的为标准,也只能得到中等的。指做事要高标准严要求 | 唐·唐太宗《帝范》第四卷:“取法于上,仅得乎中,取法于中,故为其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