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安的成语
因篇幅关系,只列出前 100 个安的成语
成语解释出处
ān rán wú shì安然无事犹言平安无事。元 郑廷玉《楚昭公》第四折:“哥哥当日在汉江之上,情愿舍了嫂嫂、侄儿,留您兄弟。岂知嫂嫂、侄儿安然无事。”
xiū jǐ ān rén修己安人修己:修身。提高自身修养,使人民安乐。春秋·鲁·孔丘《论语·宪问》:“子曰:‘修己以敬。’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人。’”
huáng sǒng bù ān惶悚不安惊慌害怕得不得安宁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54回:“相父今又如此受苦,使孤日夜惶悚不安!”
huáng kǒng bù ān惶恐不安惶恐:惊慌、害怕。惊慌、害怕得不得安宁。东汉 班固《汉书 王莽传下》:“人民正营。”唐 颜师古注:“正营,惶恐不安之意也。”
bù gē huò ān怖鸽获安怖;惶惧。比喻走投无路的人又获得了安身之地。南朝·梁·萧纲《谢赐钱启》:“方使怖鸽获安,穷鱼永乐。”
ān rěn wú qīn安忍无亲安心于做残忍的事情,因而无所谓亲人。先秦 左丘明《左传 隐公四年》:“夫州吁阻兵而安忍。阻兵无众,安忍无亲。众叛亲离,难以济矣。”
xiāng ān xiāng shòu相安相受谓互相帮助,使彼此安居。
qù wēi jiù ān去危就安离开危险,达到平安。《北齐书·文襄帝纪》:“去危就安,今归正朔;转祸为福,已脱罗网。”
xià zhài ān yíng下寨安营寨:防守用的栅栏;安:安置;营:营房。指军队驻扎下来。比喻建立临时的住宿或基地。
ān yú pán shí安于磐石安:安稳;磐石:巨石。像磐石一样安然不动。形容非常稳固。战国 赵 荀况《荀子 富国》:“为名者否,为利者否,为忿者否,则国安于磐石,寿于旗翼。”
lì guó ān bāng立国安邦建立国家,安定天下。亦作“立业安邦”。元·关汉卿《裴度还带》第一折:“你看我立国安邦为相宰,那其间日转千阶,喜笑迎腮,挂印悬牌。”元·宫大用《七里滩》第一折:“自开基起运,立国安邦,坐筹帷幄,竭力疆场。”
zhuǎn cè bù ān转侧不安转侧:移换方位。形容心有所思,睡不安稳的状态汉·王充《论衡·案书》:“二语不定,转侧不安。”
lǚ ān tí fèng吕安题凤比喻造访不遇。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简傲》:“嵇康与吕安善,每一相思,千里命驾。安后来,值康不在,喜出户延之,不入。题门上作‘凤’字而去。”
chuáng xià ān chuáng床下安床比喻无谓之重复。同“床上施床”。宋 邵伯温《闻见前录》卷十九:“[邵雍]平生不为训解之学,尝曰:‘经意自明,苦人不知耳。屋下盖屋,床下安床,滋惑矣。’”
shàng xià xiāng ān上下相安上下:指尊卑、长幼、上级与下级;安:安稳,安定。上面和下面,相安无事。《晋书·束皙传》:“主无骄肆之怒,臣无嫠缨之请,上下相安,率礼从道。”
bù ān yú shì不安于室指已婚妇女又乱搞男女关系。《诗经 邺风 凯风序》:“卫之淫风流行,虽有七子之母,犹不能安其室。”郑玄注:“不安其室,欲去嫁也。”
cháng ān shào nián长安少年旧指都城里豪奢轻狂的贵家子弟。明 宋濂《<杏庭摘稿>序》:“燕姬越女,巧自衒鬻于春风之前,冀长安少年,为之一顾。”
lè dào ān mìng乐道安命乐守正道而安于天命。南朝·宋·鲍照《园葵赋》:“荡然任心,乐道安命。”
jì jiāng ān chū计将安出计:计策;计谋;安:怎样。计谋将怎样制定呢?西汉 司马迁《史记 郦生陆贾列传》:“沛公喜,赐郦生食,问曰:‘计将安出’”
shǎo ān wù zào少安毋躁毋:不要。暂且安心等一会儿;不要急躁。唐 韩愈《答吕毉山人书》:“方将坐足下三浴而三熏之,听仆所为,少安无躁。”
yàn ān kè dú宴安酖毒见“宴安鸩毒”。
sǔn rén ān jǐ损人安己损人利己。元·无名氏《小张屠》第三折:“你那厮损人安己,惹下祸灾。”
niǔ ní bù ān忸怩不安忸怩:羞惭的样子。不好意思;心里慌乱。茅盾《子夜》七:“在屠维岳的锋芒逼人的眼光下,这张长方脸儿上渐渐显现了忸怩不安的气色。”
xiāng ān wú shì相安无事安:平安。指彼此相处没有什么争执或冲突;还过得去。宋 邓牧《伯牙琴 吏道》:“古者君民间相安无事者,固不得无吏,而为员不多。”
bù ān qí shì不安其室指已婚妇女又乱搞男女关系。《诗经·邺风·凯风·序》:“卫之淫风流行,虽有七子之母,犹不能安其室。”
yī zhěn huái ān一枕槐安泛指梦境。也比喻一场空欢喜。元 范康《竹叶舟》第二折:“分明是一枕槐安,怎么的倒做了两下离愁。”
bǎo jìng ān mín保境安民安民:安定人民生活。保卫国境,使人民安居乐业。明·施耐庵《水浒传》第71回:“但愿共存忠义于心,同著功勋于国,替天行道,保境安民。”
liù shén bǔ ān六神不安六神:道家认为人的心、肺、肝、肾、脾、胆各有神灵主宰,称为六神。形容惊慌着急,没了主意,不知如何才好。宋 张君房《云笈七签》卷三十二:“凡人卧,头边勿安放火炉,令人六神不安。”
xīn ān shén dìng心安神定心神都很安定。清·曹雪芹《红楼梦》第57回:“紫鹃自那日也着实后悔,如今日夜辛苦,并没有怨意。袭人等皆心安神定。”
zhī ān wàng wēi知安忘危只知道过太平日子而忘记了危险的时候。晋·潘岳《秋兴赋》:“彼知安而忘危兮,故出生而入死。”
xīn ān shén tài心安神泰泰:通畅,平安。心神安宁,泰然自若。清·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100回:“诵得久了,狄希陈口内常有异香喷出,恶梦不生,心安神泰。”
gè ān shēng yè各安生业各自安于赖以生活的职业。生业:谋生之业。《北史 隋炀帝纪》:“轻徭薄赋,比屋各安其业。”
suí yù suí ān随寓随安犹言随遇而安。宋·魏了翁《浪淘沙》词:“世念久阑珊,随寓随安。人情犹望衮衣还。”
ān yíng zhā zhài安营扎寨安营:安置营房;扎寨:修筑军营栅栏。原指暂时停止军队行动安置营帐;并在四周修筑栅栏;使军队驻扎下来。后有时借指建立临时的建设基地。元 无名氏《隔江斗智》第二折:“这周瑜匹夫,累累兴兵来索取俺荆州地面,如今在柴桑渡口安营扎寨,其意非小。”
guó tài mín ān国泰民安泰:太平。国家太平;人民生活安定。宋 吴自牧《梦梁录 山川神》:“每岁海潮太溢,冲激州城,春秋醮祭,诏命学士院撰青词以祈国泰民安。”
bù rù shòu xué,ān dé shòu zǐ不入兽穴,安得兽子不进野兽窝,怎能捉到小野兽。比喻不冒险进入险境就不能取得成果。《周书·李远传》:“古人有言:‘不入兽穴,安得兽子。’若以奇兵出其不意,事或可济。”
ān mín gào shì安民告示安:安定;告示:布告。①原指官府在新官上任或社会变乱后;为安定民心所发布的文告。②现借指把要办的事或问题预先通知下来;让大家有所准备。清 黄小配《洪秀全演义》第25回:“李秀成全不费力,已拔了南康城……先出安民告示,次第收复汝宁、饶州各郡县。”
ān fèn zhī zú安分知足安于本分,对自己所得到的待遇知道满足。宋·洪迈《容斋随笔·三笔·人当知足》:“其安分知足之意终身不渝。”
ān tǔ lè yè安土乐业安居本土,愉快地从事自己的职业。汉扬雄《连珠》:“吏不苟暴,役赋不重,财力不伤,安土乐业,民之乐也。”
rǎng wài ān nèi攘外安内攘:排除。原就药的疗效而言。后多指安定内部,排除外患。汉 张仲景《伤寒论 太阳病上》:“甘草甘平,有安内攘外之能。”
zhì guó ān bāng治国安邦治理国家,使之太平、安定。元·无名氏《猿听经》第一折:“不能勾治国安邦朝帝阙,常只是披霜带月似檐中。”
mǎi jìng qiú ān买静求安谓息事宁人,以图安逸。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第21卷:“今日天飞大王在此经过,这乡村敛钱备饭,买静求安。”
zhú bào píng ān竹报平安指平安家信。竹报:旧时家信的别称。唐 段成式《酉阳杂俎续集 支植下》:“北都惟童子寺有竹一窠,才长数尺,相传其寺纲维,每日报竹平安。”
jī quǎn bù ān鸡犬不安见“鸡犬不宁”。刘流《烈火金刚》第十回:“我这是何苦,烧香引鬼,搬砖打人砸了自己的脚面,闹得我鸡犬不安!”
biàn wēi wéi ān变危为安变危急为平安。宋 司马光《论周琰事乞不坐冯浩状》:“陛下当此之时变危为安,变乱为治,易于返掌。”
ān tǔ zhòng qiān安土重迁安:习惯于;满意于;重:重视;不轻易。安于故土生活;不愿轻易迁居异地。东汉 班固《汉书 元帝纪》:“安土重迁,黎民之性;骨肉相附,人情所愿也。”
guó ān mín tài国安民泰安:安定;泰:平安。国家太平,人民安乐。明·施耐庵《水浒传》第90回:“再拈信香一炷,愿今国安民泰,岁稔年和,三教兴隆,四方宁静。”
ān nèi rǎng wài安内攘外原就药的疗效而言。后多指安定内部,排除外患。汉 张仲景《伤寒论 太阳病上》:“甘草甘平,有安内攘外之能。”
tài shān zhī ān泰山之安安:安稳。像泰山那样稳固。形容稳固安定。汉·枚乘《上书谏吴王》:“以居泰山之安,而欲乘累卵之危。”
wéi wàn ān jì为万安计为绝对安全着想。
bù ān běn fèn不安本分本分:本身应尽守的职责和规矩。形容不务正业,不守规矩。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九回:“宝玉终是不安本分之人,竟一味的随心所欲。”
yī shí suǒ ān衣食所安安:养;所安:养生的东西。衣食这类养生的东西。春秋·鲁·左丘明《左传·庄公十年》:“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ān ruò tài shān安若泰山形容极其平安稳固。同“安如泰山”。《南史 梁纪下论》:“自谓安若泰山,算无遗策。”
lì mìng ān shēn立命安身立命:精神上安定;安身:指得以容身。指精神上有寄托,生活上有着落。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卷十:“僧问:‘学人不据地时如何?’师云:‘汝向什么处安身立命?’”
zhuì zhuì bù ān惴惴不安指担心害怕(惴惴:恐惧、担忧的样子)。《诗经 小雅 小宛》:“惴惴小心,如临于谷。”
sài wēng shī mǎ,ān zhī fēi fú塞翁失马,安知非福比喻一时虽然受到损失,也许反而因此能得到好处。也指坏事在一定条件下可变为好事。同“塞翁失马”。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七回:“处士有志未遂,甚为可惜,然塞翁失马,安知非福?”
mín ān wù fù民安物阜阜:多。社会安定,物资丰富。形容太平盛世的景象。明 朱有炖《灵芝庆寿》第一折:“皆因中国雨顺风调,民安物阜。”
ān zhái zhèng lù安宅正路比喻仁义。谓以仁居心,以义行事。《孟子·离娄上》:“仁,人之安宅也;义,人之正路也。旷安宅而弗居,舍正路而不由,哀哉!”
gè ān běn yè各安本业各:各个。各自安心从事自己的职业,过自己的生活。清·黄世仲《洪秀全演义》第35回:“凡尔村乡市镇,不用惊惶,士农工商,各安本业。”
ān shēn lè yè安身乐业安身:立身。安稳快乐地过日子。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65回:“你二人不知谁生谁死,这如何便当作安身乐业的去处?”
pí zhī bù cún,máo jiāng ān fù皮之不存,毛将安傅存:存留;附:附着。皮都没有了,毛往哪里依附呢?比喻事物失去了借以生存的基础,就不能存在。春秋·鲁·左丘明《左传·僖公十四年》:“皮之不存,毛将安傅?”
dòng dàng bù ān动荡不安荡:摇动。动荡摇摆,不安定。形容局势不稳定,不平静。欧阳山《三家巷》第十八章:“他和陈文婷谈起,两人都觉得纵然社会上动荡不安,革命的前途还是光明的,乐观的。”
zú bīng ān rěn阻兵安忍阻:倚仗;阻兵:仗恃手握兵权;安忍:安于做残忍的事情。形容行凶作恶而有恃无恐。春秋·鲁·左丘明《左传·隐公四年》:“夫州吁阻兵而安忍:阻兵无众,安忍无亲;众叛亲离,难以济矣。”
cháng ān jū dà bù yì长安居大不易本为唐代诗人顾况以白居易的名字开玩笑。后比喻居住在大城市,生活不容易维持。唐·张固《幽闲鼓吹》:“白尚书应举,初至京,以诗谒著作顾况,顾睹姓名,熟视白公曰:‘米价方贵,居亦弗易。’”
rù tǔ wéi ān入土为安旧时土葬;人死后埋入土中;死者方得其所;家属方觉心安。清 吴趼人《胡涂世界》:“舍妹已断了气,也该出殡了。在家虽好,但一则火烛当心,二者死者亦可以早些入土为安。”
rén bù zì ān人不自安人心惶惶,动摇不定。《魏书 慕容盛传》:“于是上下震局,人不自安,虽忠诚亲戚,亦佥怀离贰。”
ān zhī ruò sù安之若素安:指心安;若:如同;素:平素;向来。①对于困危境地或异常情况;心情平静得像往常一样;毫不介意。②现也指对错误言论或事物不闻不问;听之任之。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38回:“第二天宝小姐酒醒,很觉得过意不去。后来彼此熟了,见瞿太太常常如此,也就安之若素了。”
bù tàn hǔ xué,ān dé hǔ zǐ不探虎穴,安得虎子探:探测;安:怎么。不进老虎窝,怎能捉到小老虎。比喻不冒险进入险境就不能取得成果。晋·陈寿《三国志·吕蒙传》:“贫贱难可居,脱误有功,富贵可致,且不探虎穴,安得虎子?”
tōu ān gǒu qiě偷安苟且苟且:得过且过;偷安:贪图安逸。只顾眼前的安逸,不顾将来。宋·苏轼《乞蠲减星子县税钱第二状》:“其幸存者,亦皆偷安苟且,不为子孙长久虑。”
tōu ān dàn xī偷安旦夕偷安:苟且求安;旦夕:早晚,形容时间短。只图眼前的一时安逸。三国魏·钟会《移蜀将吏士檄》:“若偷安旦夕,迷而不反,大兵一发,玉石俱碎。”
ān xīn luò yì安心落意放心,无忧虑。
pán shí zhī ān盘石之安形容极其安定稳固。先秦 荀况《荀子 富国》:“为名者否,为利者否,为忿者否,则国安于盘石,寿于旗翼。”
ěr ān yuǎn zhì迩安远至迩:近处。指近处的人安乐,远处的人来归附。形容政治清明。先秦 孔子《论语 子路》:“叶公问政,子曰:‘近者说,远者来。’”
ān cháng lǚ shùn安常履顺习惯于正常生活,处于顺利境遇。清 方苞《方任二贞妇传》:“凡士之安常履顺而自检其身,与所以施于家者,其事未若二妇人之艰难也,而乃苟于自恕,非所谓失其本心者与?”
wù fù mín ān物阜民安阜:丰富。物产丰富,人民安乐。《后汉书·刘陶传》:“夫欲民殷财阜,要在止役禁夺。”
bù lǚ ān xiáng步履安详步履:步行;安详:安稳。迈步走路,从容安稳。《小学·嘉言》:“步履必安详,居处必正静。”
chuáng shàng ān chuáng床上安床比喻不必要的重叠。南朝 陈 姚最《续画品 毛棱》:“善于布置,略不烦草。若比方诸父,则床上安床。”
xīn ān lǐ dé心安理得自以为做的事情合乎道理;心很坦然。安:安静;安然;理:情理;得:适合。清 吴趼人《瞎骗奇闻》:“你别瞧我摆了店面,天天卖钱,那是自己本事换来的,我用着心安理得。”
suí yù ér ān随遇而安随:顺从;遇:遭遇;安:安然自得。顺从环境的变化而安然自得;指能适应各种环境并感到满足。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计算起来,也是吾生有限,浩劫无涯,倒莫如随遇而安。”
ān bù dàng chē安步当车安:安详从容;不慌不忙。步:步行;当:代替。不慌不忙地步行;权当是乘车。又借指人能安于贫贱自行其乐。西汉 刘向《战国策 齐策四》:“晚食以当肉,安步以当车,无罪以当贵,清静贞正以自虞。”
tīng tiān ān mìng听天安命听:任凭;命:命运。听任事态自然发展变化,不做主观努力。巴金《秋》:“也说不上满意,这不过是听天安命罢了。”
chǔ ān sī wēi处安思危处:居于;思:想,考虑。处在平安的环境里,也要想到有出现危险的可能。南宋·郭茂倩《乐府诗集·皇复》:“居高念下,处安思危,照临有度,纪律无亏。”
jì shì ān rén济世安人拯救时世,安定人民。唐·刘禹锡《哭吕衡州》:“一夜霜风雕玉芝,苍生望绝士林悲,空怀济世安人略,不见男婚女嫁时。”
yàn què ān zhī hóng hú zhī zhì燕雀安知鸿鹄之志比喻平凡的人哪里知道英雄人物的志向。《史记·陈涉世家》:“嗟呼,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jǐ zhī suǒ bù ān,wù shī yú rén己之所不安,勿施于人施:加,给予。自己不愿意的,不要加给别人。春秋·齐·管仲《管子·版法解》:“度恕者,度之于己也。己之所不安,勿施于人。”
shēng zhī ān xíng生知安行生来就知道天下通行的大道,从容安然地实现天下的大道。西汉·戴圣《礼记·中庸》:“或生而知之,或学而知之,或困而知之,及其知之一也。或安而行之,或利而行之,或勉强而行之:及其成功一也。”
shí gān qǐn ān食甘寝安见“食甘寝宁”。《北史·恩幸传·赵默》:“及诉将获罪,默因构成以诛之,然后食甘寝安,志于职事。”
ān méi dài yǎn安眉带眼长了眉毛,有了眼睛。意思是同样是一个人。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28回:“你也是安眉带眼的人,直须要我开口说。”
zuò lì bù ān坐立不安坐着站着都不安宁。形容烦躁、紧张的样子。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37回:“今日天使李俊在家,坐立不安。”
yàn ān zhèn dú宴安鸩毒比喻耽于逸乐而杀身。《左传 闵公元年》:“宴安鸩毒,不可怀也。”杜预注:“以宴安比之鸩毒。”
ān bāng dìng guó安邦定国邦:古代诸侯的封国;后泛指国家。定:使安定。使国家安定、巩固。元 无名氏《衣袄车》第一折:“老将军无阵云收,若题着安邦定国,受赏封侯。”
lè yè ān jū乐业安居愉快地从事自己的职业,过着安定的生活。形容生活、生产、思想状况安定正常。元·无名氏《延安府》第一折:“见如今四海无虞,八方黎庶皆丰富,乐业安居。”
ān jiā luò hù安家落户安:安置;落户:指定居。①在一个新的地方安家定居。有时指干部到基层长期居住。②也比喻某种动物、植物被移至某地后能生长繁殖。丁玲《杜晚香》:“我们决心在这里安家落户。”
jū wú qiú ān居无求安指不去一心追求安适舒服的居所。春秋·鲁·孔丘《论语·学而》:“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
yàn ān kè dú燕安酖毒谓沉溺于安逸享乐,犹如饮毒酒自杀。
ān dìng tuán jié安定团结指形势、秩序、生活安稳,民众气氛和睦。邓小平《军队要整顿》:“我们要遵照毛泽东同志关于安定团结的指示,整顿军队。”
shǎo ān wú zào少安无躁稍稍安静,不要急躁。唐·韩愈《答吕医山人书》:“方将坐足下三浴而三熏之,听仆之所为,少安无躁。”
ān pín shǒu dào安贫守道道:主张、学说。安于贫穷,恪守信仰。宋 苏轼《荐布衣陈师道状》:“臣等伏见徐州布衣陈师道文词高古,度越流辈,安贫守道。”
ān yú gù sú,nì yú jiù wén安于故俗,溺于旧闻俗:习俗。溺:沉溺,陷入。拘守于老习惯,局限于旧见闻。形容因循守旧,安于现状。西汉 司马迁《史记 商君列传》:“常人安于故俗,学者溺于所闻。以此两者居官守法可也,非所与论于法之外也。”
lè tuì ān pín乐退安贫谓乐于逊退,安于贫穷。唐·司空图《漫书》诗:“乐退安贫知是分,成家报国亦何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