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 解释 | 出处 |
---|
huā míng liǔ àn花明柳暗 | 垂柳浓密,鲜花夺目。形容柳树成荫,繁花似锦的春天景象。也比喻在困难中遇到转机。 | 唐 李商隐《夕阳楼》诗:“花明柳暗绕天愁,上尽重城更上楼。” |
míng xiū àn dù明修暗度 | 比喻用明显的假象迷惑对方,而暗中却采取出人意料的行动打击对方。 | 清·赵翼《行围即景·相扑》:“伺隙忽为叠陈冲,捣虚又遏夹寨固。明修暗度诡道攻,声东击西多方误。” |
cōng míng chū zhòng聪明出众 | 聪明:聪敏有智慧。智慧超出一般人。 | 清·无垢道人《八仙全传》第95回:“当他五岁上头,他父亲韩会见他聪明出众,因对兄弟韩愈说:‘湘子这孩子,天资很好。’” |
zì zhī zhī míng自知之明 | 自己了解自己这样的明智。指对自己的(优)缺点了解得透彻。明:明智。 | 先秦 李耳《老子》第33章:“知人者智也,自知者明。” |
mò míng qí miào莫明其妙 | 说不出其中的奥妙。形容事情非常奇怪,说不出道理来。 | 清 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五回:“然而看他前两回来买东西,所说的话,没有一句不内行……想来想去,总是莫名其妙。” |
yī liǎo qiān míng一了千明 | 了:明白。最关键的地方明白了,其余的也就可以明白。 | 宋·释普济《五灯会元·清凉益禅师法嗣》:“百千诸佛方便一时,更有甚么疑情?所以古人道:‘一了千明,一迷万惑。’” |
míng gōng zhèng qì明公正气 | 犹言正式;公开;堂堂正正。 | 曾朴《孽海花》第15回:“这会儿,鬼使神差,活该败露!爽性明公正气的把簪儿拿出手来。” |
bèi àn tóu míng背暗投明 | 背:背弃;投:投奔。指背离黑暗,投向光明。比喻背离昏主,投向明君。 | 元 尚仲贤《单鞭夺槊》楔子:“贤臣择明主而仕,背暗投明,古之常理也。” |
míng móu shàn lài明眸善睐 | 形容女子的眼睛明亮而灵活。 | 三国 魏 曹植《洛神赋》:“丹唇外朗,皓齿内鲜。明眸善睐,靥辅承权。” |
liǔ àn huā míng yòu yī cūn柳暗花明又一村 | 原形容前村的美好春光,后借喻突然出现新的好形势。 | 宋 陆游《游山西村》诗:“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
shì fēi fēn míng是非分明 | 正确和错误非常分明。 | 东汉 班固《汉书 刘向传》:“故贤圣之君,博观始终,穷极事情,而是非分明。” |
yǎn míng shǒu jié眼明手捷 | 看得准,下手快。形容人反应快,动作敏捷。 | 元·无名氏《盆儿鬼》第三折:“想起俺少时节眼明手捷,体快身轻;到如今老了也腰曲头低。” |
míng yú zhì luàn明于治乱 | 明晓国家治乱的道理。 | 西汉·司马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博闻彊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 |
jiǎn míng è yào简明扼要 | 扼要:抓住要点。简单明了;抓住要点。 | 毛泽东《党委会的工作方法》:“讲话、演说、写文章和写决议案,都应当简明扼要。” |
fèng rú shén míng奉如神明 | 象对待神灵那样崇奉。形容对某人或某种事物极其尊重。语本《左传·襄公十四年》“敬之如神明”。 | 语出《左传·襄公十四年》“敬之如神明”。 |
chūn guāng míng mèi春光明媚 | 明媚:鲜艳可爱;形容春天的景物十分美好。 | 元 宋方壶《斗鹌鹑 踏青》套曲:“时遇着春光明媚,人贺丰年,民乐雍熙。” |
nì ài bù míng溺爱不明 | 溺爱:十分宠爱。形容对子孙或晚辈过分宠爱,看不到他们的缺点。 | 西汉·戴圣《礼记·大学》:“人莫知其子之恶”朱熹注:“溺爱者不明” |
míng fá chì fǎ明罚敕法 | 罚:刑罚;敕:整饬。严明刑罚,整顿法度。 | 《周易 噬嗑》:“雷电噬嗑,先王以明罚敕法。” |
xiū míng shèng shì休明盛世 | 休明:美好,清平;盛:兴旺;世:世代。美好清平的兴盛时代。 | 晋·潘岳《西征赋》:“当休明之盛世,托菲薄之陋质。” |
jīng wèi zì míng泾渭自明 | 见“泾渭分明”。 | 明·沈德符《野获编·续编小引》:“然咏歌太平,无非圣朝佳话,间有稍关时事者,其泾渭自明。” |
xiān lù míng zhū仙露明珠 | 比喻人风神秀异。也形容书法秀逸圆润。 | 唐 唐太宗《三藏圣教序》:“松风水月,未足比其清华;仙露明珠,讵能方其朗润?” |
cōng míng líng lì聪明伶俐 | 伶俐:灵活。形容小孩子头脑灵活;记忆力和理解力强。 | 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 卖油郎独占花魁》:“你是聪明伶俐的人,也须识些轻重。” |
xiān jiàn zhī míng先见之明 | 先见:预见;明:指能力。事先看清问题的能力。指对事物发展的预见性。 |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杨彪传》:“后子修为曹操所杀,操见彪问曰:‘公何瘦之甚?’对曰:‘愧无日磾先见之明,犹怀老牛舐犊之爱。’” |
míng huǒ chí zhàng明火持杖 | 同“明火执仗”。 | 《元典章·刑部·从贼不得财者免刺》:“从贼孙伯奴、孟干儿与首贼朱伴儿、李佛保等四人明火持杖强劫梁贤十家。” |
míng zhé bǎo shēn明哲保身 | 明哲:明智;通达事理。指洞察事理、聪慧明智的人善于保全自己。也指为了个人得失不坚持原则;与世无争。 | 《诗经 大雅 烝民》:“既明且哲,以保其身。” |
míng bìng rì yuè明并日月 | 明:光明,明亮。光辉灿烂与日月同辉。 | 西汉·戴圣《礼记·经解》:“天子者,与天地参,故德配天地,兼利万物,与日月并明,明照四海而不遗微小。” |
míng zhēng àn dòu明争暗斗 | 表面上和暗地里都在进行争斗;形容内部钩心斗争;互相争斗的情况。 | 冯玉祥《我的生活》:“于是两方明争暗斗,各不相让,一天利害一天,闹成所谓‘府院之争’。” |
míng hūn zhèng qǔ明婚正娶 | 指经过正式手续的婚姻,现指符合婚姻法规定的合法婚姻。 | 元 关汉卿《救风尘》第四折:“那里是明婚正娶,公然的伤风败俗。” |
lái lì bù míng来历不明 | 来历:由来。人或事物的来历与经过不清楚。 | 宋 周密《癸辛杂识 前集 郑仙姑》:“适新建县有阙氏者,雇一婢,来历不明。” |
zhāng míng zhāo zhe彰明昭着 | 犹彰明较着。 | |
míng zhū tóu àn明珠投暗 | 见“明珠暗投”。 | 明·程登吉《幼学琼林》第三卷:“明珠投暗大屈才能;入室操戈自相鱼肉。” |
cuì yǔ míng zhū翠羽明珠 | 翠羽:翡翠鸟的羽毛;明珠:珍珠。比喻珍贵的物品或富家女子的华丽饰品 | 宋·张孝祥《二郎神·七夕》词:“聚翠羽明珠三市满,楼观涌,参差金碧。” |
chá chá ér míng察察而明 | 谓在细枝末节上用心,而自以为明察。 | 《晋书·皇甫谧传》:“若乃圣帝之创化也,参德乎二皇,齐风乎虞夏,欲温温而和畅,不欲察察而明切也。” |
ài zēng fēn míng爱憎分明 | 憎:恨。爱和恨的界限十分清楚。 | 续范亭《延安五老》诗:“爱憎分明是本色,疾恶如仇不宽恕。” |
míng zhī gù fàn明知故犯 | 明知不对;却故意违犯。 | 宋 释普济《五灯会元》:“问:‘一切生灵具有佛性,既有佛性,为甚么却撞入驴胎马腹?’师曰:‘知而故犯。’” |
jìng ruò shén míng敬若神明 | 神明:神的泛称。像敬重神一样尊敬对方。 | 左丘明《左传 襄公十四年》:“民率其君,爱之如父母,仰之如日月,敬之如神明,畏之如雷霆。” |
cōng míng jué shì聪明绝世 | 聪明到了极点,无人能与之相比。 | 《画学·画中人》:“为人孤峭,寡言语,不轻与人交接,而聪明绝世,至于词曲及笙笛箫管之属,咸能通习。” |
xīn míng yǎn liàng心明眼亮 | 心里明白;眼睛雪亮。形容看问题敏锐;能辨别是非。 | 南北朝 王俭《褚渊碑文》:“风仪与秋月齐明,音徽与春云等润,韵宇弘深,喜愠莫见其际,心明通亮,用人言必由于己。” |
yuè míng rú shuǐ月明如水 | 月光清澈,如同水一样。 | 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折:“彩云何在,月明如水浸楼台。” |
yōu shèng wēi míng忧盛危明 | 犹言居安思危。 | 明·陈继儒《读书镜》第二卷:“夫忧盛危明,辟邪镇恶,此皆臣子一念忠义所发,诚不可已。” |
shí míng zhì shěn识明智审 | 识见明敏,智虑周详。 | 宋·张琰《<洛阳名园记>序》:“且夫识明智审,则虑事精而信道焉。” |
guāng míng lěi luò光明磊落 | 磊落:错落分明;引申指人洒脱不拘;直率开朗。指心地光明正大;胸怀坦白。 | 宋 朱熹《朱子语类》第74卷:“譬如人光明磊落底便是好人,昏昧迷暗底便不是好人。” |
fú yǐn míng dá孚尹明达 | 见“孚尹旁达”。 | 宋·叶適《中奉大夫尚书工部侍郎曾公墓志铭》:“公孚尹明达,既早慧,长益贯研古今,出其英华,皆有新意。” |
míng lián àn chá明廉暗察 | 犹言明察暗访。 | 金·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第八卷:“正不怕明廉暗察,信不让于春秋里季札,治不让颖川黄霸。” |
xiù shuǐ míng shān秀水明山 | 山光明媚,水色秀丽。形容风景优美。 | 宋 黄庭坚《蓦山溪 赠衡阳陈湘》:“眉黛敛秋波,尽湖南,山明水秀。” |
jìng jǐ míng chuāng净几明窗 | 净:干净;几:小桌子。形容房间干净明亮。 |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32卷:“净几明窗不染尘,图书镇日与相亲。” |
míng qiāng yì duǒ,àn jiàn nán fáng明枪易躲,暗箭难防 | 比喻公开的攻击容易躲避,暗地里的攻击难以防备。 | 元 无名氏《独角牛》:“孩儿也,一了说明枪好躲,暗箭难防。” |
àn chá míng fǎng暗察明访 | 察:细看,详审;访:寻访。指用各种方法调查了解情况。 | 《金史 世宗纪中》:“此辈暗察明访,皆著政声。” |
èr fēn míng yuè二分明月 | 古人认为天下明月共三分,扬州独占二分。原用于形容扬州繁华昌盛的景象。今用以比喻当地的月色格外明朗。 | 唐 徐凝《忆扬州》诗:“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 |
shǎng fá yán míng赏罚严明 | 同“赏罚分明”。 | 汉·王符《潜夫论·实贡》:“赏罚严明,治之材也。” |
míng guāng zhēng liàng明光铮亮 | 见“明光烁亮”。 | 西虹《家》:“窗户上的大玻璃明光铮亮。” |
míng zhāo hūn méng明昭昏蒙 | 昭:明白;蒙:愚昧无知。聪明而通晓事理,愚昧而不明事理。 | 唐 韩愈《独孤申叔哀辞》:“众万之生,谁非天邪?明昭昏蒙,谁使然邪?” |
qì àn tóu míng弃暗投明 | 弃:背弃;暗:黑暗;明:光明。抛弃反动的一面;投向光明的一面。形容断绝旧的一切;投向新的、有光明的前程。 | 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公何不弃暗投明,共成大业?” |
fèng ruò shén míng奉若神明 | 奉:信奉;神明:神灵的总称。对某人或某事物尊崇信奉得像迷信的人崇信神灵一样。 | 左丘明《左传 襄公十四年》:“敬之如神明。” |
jīng wèi fēn míng泾渭分明 | 古人认为;渭河水清;泾河水浊;两水合流后;清浊依旧分明。比喻是非清楚;容易区别。 | 唐 李德裕《刘公神道碑铭》:“遇物而泾渭自分,立诚而风雨如晦。” |
jiǎng fá fēn míng奖罚分明 | 该赏的赏,该罚的罚,绝不含糊。 | 邓小平《坚持按劳分配原则》:“要有奖有罚,奖罚分明。” |
céng cì fēn míng层次分明 | 层次:事物的次序。事物的次序界限清楚。 | 孙世恺《雄伟的人民大会堂》:“两层挑台像两弯新月,围拱着主席台,使大礼堂成为层次分明、错落有致的整体。” |
míng móu hào chǐ明眸皓齿 | 眸:眸子;眼珠;皓:洁白。明亮的眼睛;洁白的牙齿。形容女子的美貌;也借指美女。 | 唐 杜甫《哀江头》诗:“明眸皓齿今何在?血污游魂归不得。” |
míng míng bái bái明明白白 | 清清楚楚,明确无误;正大光明。 | 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45回:“账目已明明白白,并无分文来去。” |
zhèng dà gāo míng正大高明 | 形容为人正直,学识高超。 | 春秋·鲁·孔丘《论语·先进》:“由也升堂矣,未入于室也。”集解:“言子路之学,已造乎正大高明之域,特未深入精微之实耳。” |
shèng dì míng wáng圣帝明王 | 本指上古道德智能卓越的君主。后泛称历代英明的帝王。 | 汉刘歆《移书让太常博士》:“汉兴,去圣帝明王遐远,仲尼之道又绝,法度无所因袭。” |
qù àn tóu míng去暗投明 | 脱离黑暗势力,走向光明的道路。 | 太平天国·洪仁玕《英杰归真》:“今愚弟来归,实是去暗投明,脱鬼成人之幸。” |
míng mù dá cōng明目达聪 | 眼睛明亮,耳朵灵敏。形容力图透彻了解。 | 《尚书 舜典》: “明四目,达四聪。” |
shén ér míng zhī,cún hū qí rén神而明之,存乎其人 | 要真正明白某一事物的奥妙,在于各人的领会。 | 《易·系辞上》:“纪而裁之,存乎变;推而行之,存乎通;神而明之,存乎其人。” |
cí míng wú shuāng慈明无双 | 赞扬兄弟或平辈中之最负声望者。 |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荀爽传》:“爽字慈明,一名谞。幼而好学,年十二,能通《春秋》、《论语》。……颍川为之语曰:‘荀氏八龙,慈明无双。’” |
míng míng hè hè明明赫赫 | 形容光亮夺目,声势显赫。 | 《诗经 大雅 大明》:“明明在下,赫赫在上。” |
chá chá wéi míng察察为明 | 察察:分析明辨;明:精明。形容专在细枝末节上显示精明。 | 清 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78回:“恰恰遇到了一位两江总督,最是察察为明的。” |
míng chá àn fǎng明查暗访 | 明里调查,暗中访问。指多方面调查了解情况。 | 清 刘鹗《老残游记》第18回:“差你往齐东村明查暗访,这十三条命案是否服毒?” |
míng xiū zhàn dào,àn dù chén cāng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 栈道,是指在悬崖峭壁的险要地方凿孔支架,铺上木板而建成的通道,可以行军、运输粮草辎重,也可供马帮商旅通行。陈仓,是古代县名(今陕西省宝鸡市东),是汉中通向关中的咽喉要道。本义是指刘邦将从汉中出兵攻项羽时,故意明修栈道,迷惑对方,暗中绕道奔袭陈仓,取得胜利。比喻用一种假象迷惑对方,实际上却另有打算。 | 元 无名氏《暗度陈仓》第二折:“着樊哙明修栈道,俺可暗度陈仓古道。这楚兵不知是智,必然排兵在栈道守把。俺往陈仓古道抄截,杀他个措手不及也。” |
chù zhì yōu míng黜陟幽明 | 黜退昏愚的官员,晋升贤明的官员。 | 《书·舜典》:“三载考绩,三考黜陟幽明。”孔传:“黜退其幽者,升进其明者。” |
bīng tàn bù yán,lěng rè zì míng冰炭不言,冷热自明 | 比喻内心的诚意不用表白,必然表现在行动上。 | 《晋书·王沈传》:“尧、舜、周公所以能致忠谏者,以其款诚之心者也,冰炭不言,而冷热之质自明者,以其有实也。” |
shēn qiè zhù míng深切著明 | 深刻而显明。 | 《史记 太史公自序》:“子曰:‘我欲载之空言,不如见之于行事之深切著明也。’” |
míng yuè lú huā明月芦花 | 明月:光明的月亮。月光中的芦花。形容虚无缥缈的境界或杳无踪迹。 | 宋·释普济《五灯会元·随州大洪山报恩禅师》:“休论佛意祖意,谩谓言端语端。铁牛放去无踪迹,明月芦花君自看。” |
cōng míng fǎn bèi cōng míng wù聪明反被聪明误 | 自以为聪明反而被聪明耽误或妨害了。 | 宋 苏轼《东坡续集 洗儿》:“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 |
yì yǐ míng zhū薏苡明珠 | 薏苡:多年生草本植物,果实可供食用酿酒,并入药。薏米被进谗的人说成了明珠。比喻被人诬蔑,蒙受冤屈。 |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马援传》:“南方薏苡实大。援欲以为种,军还,载之一车。……及卒后,有上书谮之者,以为前所载还,皆明珠文犀。” |
míng huǒ zhí xiè明火执械 | 解释】:形容公开抢劫或肆无忌惮地干坏事。同“明火执仗”。 | 清·毛祥麟《对山余墨·石洞绣鞋记》:“即募死士百人,明火执械为前锋,千军后随。” |
zhī rén zhī míng知人之明 | 能看出人的品行才能的眼力。 |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吴祐传》:“吴季英有知人之明,卿且勿言。” |
qí zhì xiān míng旗帜鲜明 | 旗:军队用的旗帜。原指军旗鲜艳;后指对某些问题态度明朗。 | 清 钱采《说岳全传》:“兀术好生疑惑,忙出营前观看,果然依旧旗帜鲜明,刀枪密布,不知何故。” |
jiān tīng zé míng,piān xìn zé àn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 指要同时听取各方面的意见,才能正确认识事物;只相信单方面的话,必然会犯片面性的错误。 | 汉 王符《潜夫论 明暗》:“君之所以明者,兼听也;其所以暗者,偏信也。” |
míng bái liǎo dàng明白了当 | 形容说话或做事干净利落。 | |
míng fǎ shěn lìng明法审令 | 审:谨慎。申明法令,使人人遵守,谨慎发布命令,避免出现差错。 | 《尉缭子·战威》:“明法审令,不卜筮而事吉;贵功养劳,不祷祠而得福。” |
yán shèn xiáng míng言甚详明 | 论述很详尽明了。 | |
shǎng xìn fá míng赏信罚明 | 同“赏罚分明”。 | 《新唐书·李光弼传赞》:“遭禄山变,拔任兵柄,其策敌制胜不世出,赏信罚明,士卒争奋,毅然有古良将风。” |
xīn kāi mù míng心开目明 | 犹心明眼亮。 |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王常传》:“闻陛下即位河北,心开目明,今得见阙庭,死无遗憾。” |
zhì shèng zhì míng至圣至明 | 至:极。最神圣最贤明。旧时用以称颂帝王。 | 宋·孙光宪《北梦琐言》卷一:“臣等闻玄祖之道,用慈俭为先;素王之风,以仁义是首,相沿百世,作则千年,至圣至明,不可易也。” |
dūn xìn míng yì惇信明义 | 惇:重视;信:诚实。遵守信用,深明道义。 | 《尚书·武成》:“惇信明义,崇德报功。” |
míng jìng gāo xuán明镜高悬 | 像一面明亮的镜子高高悬挂在面前。称颂官吏审案严明;判案公正;不使人受冤含屈。也比喻目光敏锐;明察秋毫;公正无私。 | 元 关汉卿《望江亭》第四折:“今日个幸对清官,明镜高悬。” |
míng zhī gù wèn明知故问 | 明明白白地知道某种情况;却还要故意问别人。 | 清·石玉昆《三侠五义》:“见他这番光景,明知故问道:‘先生为着何事伤心呢?” |
shǎng fá xìn míng赏罚信明 | 同“赏罚分明”。 | 《汉书·王嘉传》:“孝宣皇帝赏罚信明,施与有节,记人之功,忽于小过,以致治平。” |
shēn fèn bù míng身分不明 | 来历不详。 | |
míng dǎ míng qiāo明打明敲 | 指人说话直接与做事率直。 | |
míng qiāng róng yì duǒ,àn jiàn zuì nán fáng明枪容易躲,暗箭最难防 | 指公开攻击容易对付,暗地陷害劫难于防备。同“明枪好躲,暗箭难防”。 | 明·周楫《西湖二集·觉阇黎一念错投胎》:“‘定要废了他,教他这太子做不成……’这是:明枪容易躲,暗剑最难防。” |
zhāng míng zhāo zhù彰明昭著 | 犹彰明较著。 | 清 吴研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六十回:“这个名目,叫做‘卖疯’,却是背着人在外面暗做的,没有彰明昭著在自己家里做的。” |
shān míng shuǐ xiù山明水秀 | 山光明媚;水色秀丽。形容风景优美。 | 宋 黄庭坚《蓦山溪 赠衡阳陈湘》:“眉黛敛秋波,尽湖南,山明水秀。” |
tuī zōng míng běn推宗明本 | 推:推求;明:阐明。指推求阐明宗旨。 | 宋·张君房《云笈七签》第65卷:“其道经焉,推宗明本,穷玄极妙,总众枝于真根,摄万条于一要。” |
míng xíng bù lù明刑不戮 | 指刑罚严明,人民就很少犯法而被杀。 | 《商君书·赏刑》:“故禁奸止过,莫若重刑;刑重而必得,则民不敢试,故国无刑民。国无刑民,故曰:‘明刑不戮。’” |
yuè míng xīng xī月明星稀 | 月亮光明亮时;星星就显得稀疏了。 | 三国 魏 曹操《短歌行》:“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
hēi bái fēn míng黑白分明 | 黑、白:黑白两种颜色;明:清楚。黑白两色分得很清。比喻对是非好坏分得非常清楚。 | 汉 董仲舒《春秋繁露 保位权》:“黑白分明,然后民知所去就。” |
míng tuī àn jiù明推暗就 | 表面上推拒,暗地里接受。形容装腔作势、假意拒绝的样子。 | 清 李渔《慎鸾交 债饵》:“那老婆子走来央求我,被我故意作难,说了几句明推暗就的话,少不得我前脚走到,他后脚自会赶来。” |
yōu míng yǒng gé幽明永隔 | 幽明:生与死,阴间与阳间。阴间与阳间永远隔离。指死后再也不能相见。 | 明·杨涟《祭赵我白老师》:“师生恩义,邈若河山,遂成幽明永隔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