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文 > 查慎行的诗 > 三闾祠

三闾祠

[清代]:查慎行

平远江山极目回,古祠漠漠背城开。

莫嫌举世无知己,未有庸人不忌才。

放逐肯消亡国恨?岁时犹动楚人哀!

湘兰沅芷年年绿,想见吟魂自往来。


“三闾祠”译文及注释

译文

纵目远眺,只见见江流蜿蜒,远山逶迤,近处古老的三闾祠,却萧条冷落,背城而立。

不要埋怨当时无人了解你忠心耿耿,历史上没有庸俗小人不忌贤妒才。

驱逐流放哪里能消除亡国之恨,直至今日逢年过节也总是激起楚人的悲哀!

蕙兰白芷年年绿遍湘江沅江两岸,料你英灵定会眷怀故地常来常往。

注释

三闾(lǘ)祠:位于湖南汨罗,为纪念屈原而建。屈原曾官三闾大夫,故名。

极目:纵目远眺,尽目力所及王粲《登楼赋》:“平原远而极目兮,蔽荆山之高岑。”

漠漠:这里形容荒凉寂寞。

放逐:屈原曾经被流放。

亡国恨:楚国灭亡在屈原逝世以后,但在屈原生前,楚国郢(yǐng)都就已经被秦兵攻破,屈原作有《哀郢》。

“岁时”句:岁时:一年中的节令。

楚人:即居住在楚地的人。据《荆楚岁时记》记载,楚人为了纪念屈原,每年端午节都要举行龙舟竞渡之类的活动,一直相沿至今。

湘兰沅(yuán)芷:“湘”、“沅”均为水名,今湖南境内的两条江流。“兰”、“芷”均为芳草名,屈原常用以比喻正人君子及自比。《楚辞·九歌·湘夫人》:“沅有芷兮澧有兰,思公子兮未敢言。”

吟魂:诗人的灵魂。这里指屈原。

“三闾祠”鉴赏

鉴赏

这首诗首联写景,诗人伫立平旷辽阔的楚国旧地,放眼望去,但见江流蜿蜒,远山逶迤;颔联写对屈原的劝慰之辞,蕴涵了悲愤及同情;颈联正面抒写对诗人的沉痛惋惜之情;尾联仍回到现实的景物中来,并以想像作结。全诗沉郁而清幽,笔力曲折,言议透辟。

此诗首联以写景兴起。“平远江山极目回,古祠漠漠背城开。”伫立平旷辽阔的楚国旧地,放眼望去,但见江流蜿蜒,远山逶迤;由远及近,渐渐地收回目光,却看到古老的三闾祠,萧条冷落,背城而立。作者面对荒芜寂寥的眼前风物不禁感慨万端,一种故宫黍离之感,油然而生。

触景兴怀,作者自然地联想起诗人的平生遭际,屈原以光明正直存心国家民族的忠贞之士,竟至落入谗言的深海而尽忠无路报国无门,最终走向悲剧的结局,可谓千古奇冤“国无人莫我知兮又何怀乎故都既莫足与为美政兮,吾将从彭咸之所居。”(《离骚》)这是诗人泣血的深慨和绝望的浩叹。然而在颔联,作者并未直接抒写对诗人悲剧人生的同情嗟叹,却转而生发出这样的议论:“莫嫌举世无知己,未有庸人不忌才”意谓用不着嫌怨举国难觅知音。诗句表面上是对屈原的劝慰之辞,实则蕴涵了更为深广的悲愤及对诗人无限的同情。

“放逐肯消亡国恨?岁时犹动楚人哀!”颈联是一个转换,正面抒写对诗人的沉痛惋惜之情。这二句说,即使被放逐,都不能消除亡国之恨。至今逢年过节,楚地的人们仍要崇祀屈原,表达无尽的哀思。史载,屈原在怀王朝和顷襄王朝曾两度被放逐。此联首句用反问语气,十分强烈地表现了屈原深挚的爱国主义感情。然而,其志向理想可“与日月争光”的屈原是不死的。千载而下,诗人屈原的悲剧命运犹自动人哀伤,足见其高洁的志行感人至深。

“湘兰沅芷年年绿,想见吟魂自往来。”尾联仍回到现实的景物中来,并以一个浪漫的美丽想像作结:“湘兰元芷年年绿,想见吟魂自往来。”湘、沅、兰、芷,都是屈原诗篇中经常味叹的楚地风物。这二句说,兰蕙和白芷年年绿遍沅湘两岸,沁芳吐艳,屈原的灵魂定会眷怀故地常来常往。

这首七律写得沉郁而清幽,既表现了屈原的悲愤也抒发了作者的哀深情。通观全篇,开头以写景生发,触起遐思由作者眼中屈原祠的冷落,自然地引入对屈原平生遭际命运的慨叹。中间两联论事,笔力曲折,言议透辟,而不乏情韵。末二句则与首联相呼应,对眼前景物忽发奇思,设想吟魂犹在,徜徉沅湘。由此见出作者情意之真切运思之灵妙。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公元1680年(清康熙十九年)。诗人虽已逾而立之年,只是一介书生,却毅然应贵州巡抚杨雍建之招,入其幕府,参与平定“三藩之乱”。此诗就是查慎行随军入黔,途径湖南屈原祠时,凭吊屈原所做。

查慎行简介

清代·查慎行的简介

查慎行

查慎行(1650~1727) 清代诗人,当代著名作家金庸先祖。初名嗣琏,字夏重,号查田;后改名慎行,字悔余,号他山,赐号烟波钓徒,晚年居于初白庵,所以又称查初白。海宁袁花(今属浙江)人。康熙四十二年(1703)进士;特授翰林院编修,入直内廷。五十二年(1713),乞休归里,家居10余年。雍正四年(1726),因弟查嗣庭讪谤案,以家长失教获罪,被逮入京,次年放归,不久去世。查慎行诗学东坡、放翁,尝注苏诗。自朱彝尊去世后,为东南诗坛领袖。著有《他山诗钞》。

...〔► 查慎行的诗(7篇)

猜你喜欢

送元暠师诗

唐代柳宗元

侯门辞必服,忍位取悲增。

去鲁心犹在,从周力未能。

家山余五柳,人世遍千灯。

莫让金钱施,无生道自弘。


寓居定惠院之东杂花满山有海棠一株土人不知贵也

宋代苏轼

江城地瘴蕃草木,只有名花苦幽独。

嫣然一笑竹篱间,桃李满山总粗俗。

也知造物有深意,故遣佳人在空谷。

自然富贵出天姿,不待金盘荐华屋。

朱唇得酒晕生脸,翠袖卷纱红映肉。

林深雾暗晓光迟,日暖风轻春睡足。

雨中有泪亦凄怆,月下无人更清淑。

先生食饱无一事,散步逍遥自扪腹。

不问人家与僧舍,拄杖敲门看修竹。

忽逢绝艳照衰朽,叹息无言揩病目。

陋邦何处得此花,无乃好事移西蜀。

寸根千里不易到,衔子飞来定鸿鹄。

天涯流落俱可念,为饮一樽歌此曲。

明朝酒醒还独来,雪落纷纷哪忍触。


恩制赐食于丽正殿书院宴赋得林字

唐代张说

东壁图书府,西园翰墨林。

诵诗闻国政,讲易见天心。

位窃和羹重,恩叨醉酒深。

缓歌春兴曲,情竭为知音。


烟水寻常事

近现代鲁迅

烟水寻常事,荒村一钓徒。

深宵沉醉起,无处觅菰蒲。


梦后寄欧阳永叔

宋代梅尧臣

不趁常参久,安眠向旧溪。

五更千里梦,残月一城鸡。

适往言犹在,浮生理可齐。

山王今已贵,肯听竹禽啼。


编集拙诗成一十五卷因题卷末戏赠元九李二十

唐代白居易

一篇长恨有风情,十首秦吟近正声。

每被老元偷格律,苦教短李伏歌行。

世间富贵应无分,身后文章合有名。

莫怪气粗言语大,新排十五卷诗成。


初赴明州

宋代范成大

四征惟是欠东征,行李如今忽四明。

海接三韩诸岛近,江分七堰两潮平。

拟将宽大来宣诏,先趁清和去劝耕。

顶踵国恩元未报,驱驰何敢叹劳生。


古意

宋代梅尧臣

月缺不改光,剑折不改刚。

月缺魄易满,剑折铸复良。

势利压山岳,难屈志士肠。

男儿自有守,可杀不可苟。


题三十计小象

清代吴庆坻

食肉何曾尽虎头,卅年书剑海天秋。

文章幸未逢黄祖,襆被今犹窘马周。

自是汝才难用世,岂真吾相不当侯。

须知少日拏云志,曾许人间第一流。


车遥遥篇

宋代范成大

车遥遥,马憧憧。

君游东山东复东,安得奋飞逐西风。

愿我如星君如月,夜夜流光相皎洁。

月暂晦,星常明。

留明待月复,三五共盈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