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语 | 解释 | 出处 |
|---|
| liǎn shǒu píng zú敛手屏足 | 缩手止步。形容不敢妄为。 | 《辛亥革命前十年间时论选集·滇越铁路问题》:“列强自知理屈,亦渐为之敛手屏足。” |
| zú jiǎn shé bì足趼舌敝 | 谓费了许多力气和口舌。 | 清·叶廷琯《吹网录·宁古塔纪略》:“至汉槎赐环之事,桭臣言同社诸公,如宋右之相国……固不忘故旧,而其中足趼舌敝,以成兹举者,则大冯三兄之力居多。” |
| pī tóu xiǎn zú披头跣足 | 跣足:光脚。头发散乱,打着赤脚。形容十分狼狈或穷困潦倒的样子。 |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41回:“军士曰:‘恰才见甘夫人披头跣足,相随一伙百姓妇女,投南而走。’” |
| xué ér hòu zhī bù zú学而后知不足 | 只有经过学习,才会发现自己的不足。 | 江泽民《在党外人士迎春座谈会上的讲话》:“不知,就要学习,学而后知不足。” |
| yuè zú shì jù刖足适屦 | 刖:截断;屦:鞋。鞋小脚大,就把脚削去一块来凑和鞋的大小。比喻不合理的牵就凑合或不顾具体条件,生搬硬套。 | |
| gǔ zú gàn jìn,lì zhēng shàng yóu鼓足干劲,力争上游 | 鼓:鼓动,振作;上游:比喻前列或高位。把劲头鼓足,努力争取进入先进行列。 | 毛泽东《在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在1958年党的八大二次会议上,通过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 |
| pǐn tóu lùn zú品头论足 | 见“品头题足”。 | 郭澄清《大刀记》开篇十二:“他们指手划脚,品头论足。” |
| shén wán qì zú神完气足 | 精神饱满,气息充足。 | 清·夏敬渠《野叟曝言》第九回:“文字不相上下,神完气足,俱是作家。” |
| xué rán hòu zhī bù zú,jiāo rán hòu zhī kùn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 困:贫乏。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缺点;教学以后,才知道自己的知识贫乏。 | 西汉·戴圣《礼记·学记》:“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
| miǎo bù zú dào渺不足道 | 非常微小,不值得一提。 | 沙汀《老烟的故事》:“对于一个生活在空隙当中的人,却又是多么的渺不足道呵!” |
| zhuī yīng dùn zú椎膺顿足 | 同“椎胸顿足”。 | 闻一多《女神之时代精神》:“难怪个个中国青年读《女神》,没有不椎膺顿足,同《湘累》里的屈原同声叫道——哦,好悲切的歌词!” |
| wéi shé tiān zú为蛇添足 | 见“为蛇画足”。 | 明·王廷相《答何柏斋<造化论>》:“此论为蛇添足,又岂自然而然之道哉?” |
| xīn yǒu yú ér lì bù zú心有余而力不足 | 心里非常想做;可是力量不够。 | 先秦 孔子《论语 里仁》:“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矣乎?我未见力不足者,盖有之矣,我未之见也。” |
| yán zhī wú zuì,wén zhī zú jiè言之无罪,闻之足戒 | 言:说话;闻:听话;足:足以,值得;戒:警惕。指进言的人没有罪过,听的人足以引起警戒。 | 清·汪琬《诗说序》:“诗独主志,所为主文谲谏,与言之无罪,闻之足戒者,其词则隐,其旨则微。” |
| jiā yīn rén zú家殷人足 | 家家富裕,人人丰足。 | 西汉·司马迁《史记·苏秦列传》:“临菑之涂,车毂击,人肩摩,连衽成帷,举袂成幕,挥汗成雨,家殷人足,志高气扬。” |
| bù zú wéi guài不足为怪 | 不足:不值得。不值得认为奇怪。 |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112回:“主帅差矣!输赢胜败,兵家常事,不足为怪。” |
| rén xīn bù zú shé tūn xiàng人心不足蛇吞象 | 比喻人贪心不足,就象蛇想吞食大象一样。 | 元 无名氏《冤家债主》楔子:“人心不足蛇吞象,世事到头螳捕蝉。” |
| qīn ruò shǒu zú亲若手足 | 手足:指兄弟。像兄弟一样的亲密。 | 《金史·谢库德》:“欢都、冶诃及劾者、拔达、盆纳五人者,不离左右,亲若手足,元勋之最著者也。” |
| tóu tòng zhì tóu,zú tòng zhì zú头痛治头,足痛治足 | 比喻只解决具体问题,不深究产生问题的根源。同“头痛灸头,脚痛灸脚”。 | 明·张居正《与张心斋计不许东虏款贡》:“语曰:‘头痛治头,足痛治足’。今虏祸方中于辽,辽以一镇当全虏之势,病在足之时矣。” |
| yī fēng shí zú衣丰食足 | 丰:丰富;足:足够。指衣食充足,生活富裕。 | 明·杨柔胜《玉环记·玉箫叹怀》:“谁似你衣丰食足口头肥。” |
| zú zhì duō móu足智多谋 | 足够的才智;大量的计谋。形容善于动脑筋出主意。谋:计谋。 | 元 无名氏《锦云堂暗定连环计》:“老夫遍观朝中,足智多谋,无如司徒者。” |
| lěi zú chéng bù累足成步 | 比喻不断积累,便能成功。 | 宋 张君房《云笈七签》卷九十:“故累足成步,著备成德。” |
| píng tóu lùn zú评头论足 | 原指轻浮地议论妇女的容貌。现也比喻任意挑剔。 | 清 黄小配《大马扁》第四回:“那全副精神又注在各妓,那个好颜色,那个好态度,评头品足。” |
| zú jiǎn shǒu zhī足茧手胝 | 谓由于辛劳而使手和脚上生了老茧。 | 明·王志坚《表异录·言动》:“行役之劳曰足茧手胝。” |
| zú shàng shǒu xià足上首下 | 脚在上,头在下。比喻长幼尊卑相互颠倒。 | 东汉·班固《汉书·贾谊传》:“足反居上,首顾居下,倒县如此,犹为国有人乎?” |
| shù shǒu shù zú束手束足 | 见“束手束脚”。 | 艾芜《百炼成钢》第二章:“就是该死的炉顶化了,限制了他,使他在调整煤气空气方面,简直束手束足,不敢随便动一下指头。” |
| qí zú bìng chí齐足并驰 | 驰:疾行,驰驱。并行前进,不分先后。 | 三国·魏·曹丕《典论·论文》:“咸以自骋骥騄于千里,仰齐足而并驰。” |
| zú yī zú shí足衣足食 | 衣食丰足。指生活富裕。 | 《敦煌变文集 丑女缘起》:“我佛当日为救门徒六道轮回,犹如舟船,般运众生,达于彼岸。此时总得见佛,今世足衣足食。” |
| ní zú jù rén泥足巨人 | 比喻实际非常虚弱的笨大东西。 | 郭沫若《忆秦娥·歌剧<白毛女>重上舞台》:“多威武,泥足巨人,过街老鼠。” |
| ān fèn zhī zú安分知足 | 安于本分,对自己所得到的待遇知道满足。 | 宋·洪迈《容斋随笔·三笔·人当知足》:“其安分知足之意终身不渝。” |
| wú suǒ cuò shǒu zú无所措手足 | 手脚没有地方放。形容没有办法,不知如何是好。 | 先秦 孔子《论语 子路》:“刑罚不中,则民无所错手足矣。” |
| chuí xiōng dùn zú捶胸顿足 | 捶:敲打;顿:跺。两拳捶打胸部;两脚跺着地。形容焦急、痛楚、悔恨的神态。 | 明 李开先《闲居集 昆仑张诗人传》:“有告之者,殊不之信也;已而知其实然,捶胸顿足,若不欲生。” |
| xié jiān lèi zú胁肩絫足 | 同“胁肩累足”。 | |
| dǐ zú ér wò抵足而卧 | 抵:碰撞,相触;抵足:脚挨着脚。脚与脚相触地同睡一张床上。形容双方情谊深厚。 |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29回:“一日,众官皆散,权留鲁肃共饮,至晚同榻抵足而卧。” |
| fāng zú yuán lú方足圆颅 | 方形脚、圆形头为人的特征,因以指人类。同“方趾圆颅”。 | 《陈书 高祖纪上》:“茫茫宇宙,惵惵黎元,方足圆颅,万不遗一。” |
| qiāo zú ér dài跷足而待 | 踮起脚跟等待。形容短时间内便能见到事情的结果。语出《汉书·高帝纪》:“大臣内畔,诸将外反,亡可蹻足待也。” | 语出《汉书·高帝纪》:“大臣内畔,诸将外反,亡可蹻足待也。” |
| jí zú xiān dé疾足先得 | 比喻行动迅速的人首先达到目的。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淮阴侯列传》:“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于是高材疾足者先得焉。” |
| bù zú wéi wài rén dào不足为外人道 | 不必跟外面的人说。现多用于要求别人不要把有关的事告诉其他的人。 | 晋 陶潜《桃花源记》:“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
| dùn zú chuí xiōng顿足捶胸 | 用脚跺地,以拳捶胸。形容极度悲痛或恼怒,到了极点。 | 明·吴元泰《东游记》第七回:“只见杨子哀号哽咽,顿足捶胸,抚棺长恨,欲拔剑自刎。” |
| xiān tiān bù zú先天不足 | 先天:中医指人或动物在母腹中的孕育时期;与“后天”相对。原指人或动物生下来体质就不好。后也指事物的根基差。 | 清 李汝珍《镜花缘》:“小弟闻得仙人与虚合体,日中无影;又老人之子,先天不足,亦或日中无影。” |
| kē tóu xiǎn zú科头跣足 | 光着头赤着脚。 | 宋 田昼《筑长堤》:“科头跣足不得稽,要与官长修长堤。” |
| tóu zú yì suǒ头足异所 | 见“头足异处”。 | 汉·刘向《说苑·杂言》:“欲合人心,恐有头足异所之患。” |
| dǐng zú ér sān鼎足而三 | 比喻三方面对立的局势。也泛指三个方面。 | 清 和邦额《夜谭随录 崔秀才》:“内则一妻一女一子,鼎足而三焉。” |
| bù zú wéi qí不足为奇 | 不足:不值得。不值得认为奇怪。多指某种事物或现象很平常;没有新奇之处。也作“不足为怪”。 | 宋 毕仲游《祭范德孺文》:“人乐其大而忘其私,不然则公不足为奇。” |
| mǎ zú chē chén马足车尘 | 喻四处奔波,生活动荡不定。 | 秋瑾《申江题壁》:“马足车尘知己少,繁弦急管正声稀。” |
| jié zú xiān dēng捷足先登 | 登:方言“得来”的合音。脚步快的先得到。比喻行动敏捷的人优先达到目的。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淮阴侯列传》:“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于是高材疾足者先得焉。” |
| jīn wú zú chì金无足赤 | 足赤:成色十足的金子。没有纯而又纯的金子。比喻世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事物。 | 宋 戴复古《寄兴》:“黄金无足色,白璧有微瑕。求人不求备,妾愿老君家。” |
| zú shí fēng yī足食丰衣 | 丰衣足食。形容生活富裕。 | 清·嬴宗季女《六月霜·恤纬》:“劝夫人省可闲愁绪,足食丰衣无所虑,何况俺爷贵胄都时誉。” |
| zú shí zú bīng足食足兵 | 食:粮食;兵:武器。粮食充足,武备修整。 | 《论语·颜渊》:“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 |
| qíng tóng shǒu zú情同手足 | 情:交谊;交情;手足:喻指兄弟。比喻感情很好;像亲兄弟一样。 | 明 许仲琳《封神演义》第41回:“辛环曰:‘名虽各姓,情同手足。’” |
| dǐng zú ér lì鼎足而立 | 鼎;古代烹煮用的炊具;多为圆形;三足两耳。像鼎那样三只脚并立。比喻事物三方面并立;常指政治局势或力量三方面相持。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淮阴侯列传》:“莫若两利而俱存之,三分天下,鼎足而居。” |
| zhòng shǒu lèi zú重手累足 | 两手相重,两足相迭,不敢有所举动。形容十分恐惧的样子。 | 宋·王安石《广西转运使李君墓志铭》:“故所在豪人猾吏,重手累足,以终君去,不敢有所触。” |
| hé zú jiè yì何足介意 | 何:怎么;介意:放在心上。指没有必要放在心上。 |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度尚传》:“所亡少少,何足介意!” |
| gāo cái jié zú高材捷足 | 高材:才能高;捷足:迈步快。形容人才能出众,行事敏捷。 | 《史记 淮阴侯列传》:“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于是高材疾足者先得焉。” |
| hù jǐ rén zú户给人足 | 给:丰足,富裕。家家衣食充裕,人人生活富足。 | 《晋书·颜含传》:“且当征之势门,使反田桑,数年之间,欲令户给人足,如其礼乐,俟之明宰。” |
| zú bù lǚ yǐng足不履影 | 比喻循规蹈矩。 | 《孔子家语·弟子行》:“自见孔子,出入于户,未尝越礼,往来过之,足不履影。” |
| bù zú wéi fǎ不足为法 | 足:值得;法:效法。不值得学习、效法。 | 清 赵翼《瓯北诗话 李青莲诗》:“骚人斯起,然词多哀怨,已非正声;至杨、马益流宕。建安以后更绮丽,不足为法。” |
| shù zǐ bù zú yǔ móu竖子不足与谋 | 竖子:小子;谋:计议,商量。这小子不足以商量大事。 | 西汉·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唉!竖子不足与谋。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 |
| shuāng zú chóng jiǎn双足重茧 | 形容奔走劳苦。 | 《淮南子 修务训》:“昔者楚欲攻宋。墨子闻而悼之,自鲁趋而十日十夜,足重茧而不休息。” |
| qiāo zú kàng shǒu跷足抗首 | 踮起脚跟,仰起头。形容热切期望的样子。 | 西汉·扬雄《长杨赋》:“自上仁所不化,茂德所不绥,莫不跷足抗首,请献厥珍。” |
| qiáo zú qǐ shǒu翘足企首 | 翘足:抬起脚。抬起脚仰着头。形容殷切盼望。 | 清·汪琬《送王进士之任扬州序》:“吾见憾者方在燕市,而庆者已翘足企首相望江淮之间矣。” |
| cuō shǒu dùn zú搓手顿足 | 形容焦急不安的样子。 | 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14回:“‘你要把老爷的大事误了那可怎么好!’说着急得搓手顿足。” |
| zú tà shí dì足踏实地 | 犹言脚踏实地。 | 徐铸成《报海旧闻》五一:“所有有灵魂的人,都应足踏实地,奋发自雄。” |
| fǔ yīng dùn zú抚膺顿足 | 抚膺:拍着胸膛;顿足:以脚跺地。形容悲痛或悔恨的样子。 |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第四卷:“荆公展转寻思,抚膺顿足,懊悔不迭。” |
| qiān lǐ zhī zú千里之足 | 原指千里马。后也用以比喻英俊的人才。 | 汉·韩婴《韩诗外传》卷七:“使骥不得伯乐,安得千里之足。造父亦无千里之手矣。” |
| zhuī xīn dùn zú椎心顿足 | 同“椎胸顿足”。 | 梁启超《中国积弱溯源论》第四节:“每一循省未尝不椎心顿足,仰天长恸也。” |
| wéi shé huà zú为蛇画足 | 比喻做事节外生枝,不但无益,反而害事。 | 《战国策·齐策二》:“楚有祠者,赐其舍人卮酒。舍人相谓曰:‘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画蛇,曰:‘吾能为之足。’未成,一人之蛇成,夺其卮曰:‘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 |
| sān fēn dǐng zú三分鼎足 | 鼎:古代炊具,三足两耳。比喻三方分立,互相抗衡。 | 《史记·淮阴侯列传》:“臣愿披腹心,输肝胆,效愚计,恐足下不能用也。诚能听臣之计,莫若两利而俱存之,三分天下,鼎足而居,其势莫敢先动。” |
| bù zú jiè yì不足介意 | 不值得放在心上。 | 明 陶宗仪《辍耕录 落水兰亭》:“大风覆舟,行李皆淹溺无余,彝斋立浅水中,手持此帖,示人曰:‘《兰亭》在此,馀不足介吾意也。” |
| gǔ zú gàn jìn鼓足干劲 | 鼓:鼓动,振作。把劲头鼓足,准备做事。 | 朱德《上黔灵山》:“青年子弟多豪俊,鼓足干劲建家乡。” |
| yù mín zú guó裕民足国 | 使人民富裕,国家丰足。 | 先秦 荀况《荀子 富国》:“足国之道,节用裕民。” |
| tóu zú yì chǔ头足异处 | 谓被斩。 | 西汉·司马迁《史记·淮阴侯列传》:“汉王借兵而东下,杀成安君泯水之南,头足异处,卒为天下笑。” |
| jiā jǐ rén zú家给人足 | 给:丰足、富裕。家家富裕;人人饱暖。 | 西汉 刘安《淮南子 本经训》:“衣食有余,家给人足。” |
| qīn rú shǒu zú亲如手足 | 手足:指兄弟。像兄弟一样的亲密。 | 元 孟汉卿《魔合罗》第四折:“想兄弟情亲如手足,怎下的生心将兄命亏?” |
| dùn zú píng xiōng顿足搥胸 | 边跺脚边击打胸脯。形容情绪激烈的样子。 | 《水浒传》第一○二回:“王砉顿足搥胸道:‘是我不该来看那逆种!’” |
| niè zú bǐng xī蹑足屏息 | 蹑足:放轻脚步;屏息:忍住呼吸。指放轻脚步,隐蔽行踪。形容行动小心隐秘。 | 老舍《赵子曰》:“赵子曰似乎昏昏的睡去,他蹑足屏息的想往外走。” |
| yī shī zú chéng qiān gǔ hèn一失足成千古恨 | 比喻一旦犯下严重错误或堕落,就成为终身的憾事。 | 清 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89回:“这件事本来是我错在前头,此刻悔也来不及了。古人说的:‘一失足成千古恨,再回头是百年身。’” |
| zhuó zú zhuó yīng濯足濯缨 | 水清就洗帽带,水浊就洗脚。后比喻人的好坏都是由自己决定。 | 《孟子·离娄上》:“有孺子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孔子曰:‘小子听之。清斯濯缨,浊斯濯足矣。自取之也。’” |
| bīng jīng liáng zú兵精粮足 | 兵:兵士。指兵士精锐,粮草充足。形容军队十分强盛。 | 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43回:“今江东兵精粮足,且有长江之险。” |
| niè zú fù ěr蹑足附耳 | 踩人足以示意,附耳说悄悄话。 | 《史记 淮阴侯传》:“汉王大怒,骂曰:吾困于此,旦暮望若来佐我,乃欲自立为王!张良、陈平蹑汉王足,因附耳语曰:汉方不利,宁能禁信之王乎?不如因而立,善遇之,使自为守。不然,变生。” |
| niè zú qián zōng蹑足潜踪 | 指放轻脚步,隐住身体。 | 元 李好古《张生煮海》第一折:“我蹑足潜踪,他换羽移宫。” |
| niè zú qí jiān蹑足其间 | 比喻参加进去。 | |
| shé zú fù zhào折足覆餗 | 《易 系辞下》:“《易》曰:‘鼎折足,覆公餗,其形渥,凶。’言不胜其任也。”餗,鼎内食物。后以“折足覆餗”比喻力不能胜任,必至败事。 | 《周易·系辞下》:“《易》曰:‘鼎折足,覆公餗,其形渥,凶。’言不胜其任也。” |
| tuō zú wú mén托足无门 | 托足:立足。指没有落脚安身之处。 | 明·袁宏道《徐文长传》:“其胸中又有勃然不可磨灭之气,英雄失路托足无门之悲。” |
| chì shéng xì zú赤绳系足 | 赤绳:红绳;系:结、扣。旧指男女双方经由媒人介绍而成亲。 | 唐 李复言《续玄怪录》:“固问囊中何物,曰:‘赤绳子耳!以系夫妻之足,及其生则潜用相系,虽仇敌之家,贵贱悬隔,天涯从宦,吴楚异乡,此绳一系,终不可逭。’” |
| hóng shéng jì zú红绳系足 | 旧指男女双方经由媒人介绍而成亲。 | 唐·李复言《续玄怪录》:“固问囊中何物,曰:‘赤绳子耳!以系夫妻之足,及其生则潜用相系,虽仇敌之家,贵贱悬隔,天涯从宦,吴楚异乡,此绳一系,终不可绾。’” |
| dùn zú liè ěr顿足捩耳 | 形容束手无策的困态。 | 宋·王銍《默记》卷上:“晋公候于阁门,见其甚久。则顿足捩耳云:‘无及矣。’” |
| zhòng zú yī jì重足一迹 | 见“重足一迹”。 | 《汉书·佞幸传·石显》:“自是公聊以下畏显,重足一迹。”颜师古注:“言极恐惧,不敢自宽纵。” |
| shén qì shí zú神气十足 | 形容摆出一副自以为高人一等而了不起的样子。 | 毛泽东《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农会于是神气十足了。” |
| dé mǎ shé zú得马折足 | 见“得马生灾”。 | 典出《淮南子·人间训》。见“得马生灾”。 |
| bǎi zú zhī chóng,duàn ér bù jué百足之虫,断而不蹶 | 比喻势力雄厚的集体或个人一时不易垮台。同“百足之虫,至死不僵”。 | 唐 马总《意林》卷一:“百足之虫,断而不蹶。” |
| qiáo zú yǐn lǐng翘足引领 | 踮塌郐,伸长脖子。形容盼望殷切。 | 三国 魏 陈琳《檄吴将校部曲文》:“是以立功之士,莫不翘足引领,望风响应。” |
| wēi bù zú lù微不足录 | 微:小;录:记录。渺小得不值得记上一笔。 | 《新五代史·唐庄宗纪》:“而夷狄无文字传记,朱邪又微不足录,故其后世自失其传。” |
| fá shàn zú chén乏善足陈 | 善:良好成绩;陈:陈述,告诉。情况如常,无可称道。 | 《追求》:“正所谓贱体粗安,乏善足陈。” |
| zú yīn kōng gǔ足音空谷 | 比喻难得的人物或言论。 | 明·汤显祖《答王相如书》:“足音空谷,乃有相如。”胡熊锷《粲如到问偕隐内子目疾代赋以谢之》诗:“眼底浮云成变幻,足音空谷到沈幽。” |
| fǔ yīng dùn zú拊膺顿足 | 捶胸跺脚。形容哀痛之极。 | 明·沈鲸《双珠记·母子分珠》:“叹骨肉拊膺顿足,曷胜哀痛。” |
| pián shǒu zhī zú胼手胝足 | 胼、胝:手掌足底因长期磨擦而长出的老茧。手上和脚上都生了茧子。形容长期辛苦劳动。 | 宋 朱熹《九江彭蠡辨》:“凡禹之所为,过门不入,胼手胝足,而不以为病者,为欲大济天下昏垫之足,以衣且食而遂其生耶!” |
| jǔ zú qīng zhòng举足轻重 | 一挪动脚;就会影响两边的分量。原指一个实力强的人处于两方之间;只要稍微偏向一方;就会打破均势。比喻地位极其重要;足以左右全局。 |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窦融传》:“方蜀汉相攻,权在将军,举足左右,便有轻重。” |
| guǒ zú bù qián裹足不前 | 裹足:包缠住了脚。好像脚被裹住了一样;不能前进。大多指有所顾虑;停步不前。 | 战国 楚 李斯《谏逐客书》:“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裹足不入秦。” |
| qióng rán zú yīn跫然足音 | 跫:脚步声。原指长期住在荒凉寂寞的地方,对别人的突然来访感到欣悦。后常比喻难得的来客。 | 《庄子·徐无鬼》:“夫逃虚空者,藜藋柱乎鼪鼬之径,踉位其空,闻人足音跫然而喜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