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语 | 解释 | 出处 |
|---|
| yì zài yán wài意在言外 | 其意在言语、文辞之外。指语意含蓄;让人自己体会其真正用意。 | 宋 司马光《温公续诗话》:“古人为诗,贵于意在言外,使人思而得上。” |
| xiàng xīn xiàng yì像心像意 | 谓顺遂心愿,合乎心意。 | 《京本通俗小说·海陵王荒淫》:“这海陵像心像意侮弄了几多时节。” |
| yì qì xiāng dé意气相得 | 形容志趣极其相合。 | 唐·李百药《北齐书·高乾传》:“魏领军元叉,权重当世,以意气相得,接乾甚厚。” |
| xīn mǎn yì zú心满意足 | 称心如意;非常满足。 | 宋 刘克庄《答欧阳秘书书》:“精义多先儒所未讲,陈言无一字之相袭,虽累数千言,而义理一脉,首尾贯属,读之使人心满意足。” |
| gū xíng jǐ yì孤行己意 | 不接受别人的意见,固执地照自己的意见行事。 | 鲁迅《集外集·记“杨树达”君的袭来》:“我想,原来是一个孤行己意,随随便便的青年,怪不得他模样如此傲慢。” |
| zhuó yì zāi huā huā bù fā,wú yì chā liǔ liǔ chéng yīn着意栽花花不发,无意插柳柳成荫 | 着意:用心。有心栽种的花没开,无意插下的柳枝却成了一片柳荫。比喻存心想求得的没得到,不经意的却意外地取得了收获。 | 元·关汉卿《鲁斋郎》第二折:“着意栽花花不发,等闲插柳柳成荫。” |
| xián wài zhī yì弦外之意 | 弦:乐器上发音的丝线。比喻言外之意;即在话里间接透露;而不是明说出来的意思。 | 《南史 范晔传》:“其中体趣,言之不可尽。弦外之意,虚响之音,不知所从而来。” |
| xū xīn píng yì虚心平意 | 平:宁静。心意空舒宁静,如同说心平气和。 | 春秋·齐·管仲《管子·九守》:“安徐而静,柔节先定,虚心平意以待须。” |
| yì qì yòng shì意气用事 | 意气:主观;偏激的情绪;用事:办事。处理事情只凭个人一时的情绪。 | 清 黄宗羲《陈乾初墓志铭初稿》:“潜心力行,以求实得,始知曩日意气用事,刻意破除,久归平贴。” |
| chū qí bù yì,gōng qí wú bèi出其不意,攻其无备 | 原指出兵攻击对方不防备的地方。后亦指行动出乎人的意料。 | 语出《孙子 计》:“攻其无备,出其不意。” |
| wàn shì rú yì万事如意 | 如意:符合心意。一切都符合心意,很顺利。 | 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15回:“不过都是在那里邀福,以为我做了好事,便可以望上天默佑,万事如意的。” |
| zhí yì bù cóng执意不从 | 执:坚持。从:依从。坚持自己的意见,不肯依从他人。 |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卖油郎独占花魁》:“你若执意不从,惹他性起,一时翻过脸来,骂一顿,打一顿,你待走上天去。” |
| èr xīn sān yì二心三意 | 想这样又想那样。形容意念不专,主意不定。同“三心二意”。 | 明 方汝浩《禅真逸史》第六回:“念佛是一桩正事,岂有二心三意?” |
| qiǎn cí lì yì遣词立意 | 同“遣辞措意”。 | 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30回:“你这小妮子,学得几时唱,就晓得遣词立意。” |
| sì yì héng xíng肆意横行 | 肆意:任意残杀或迫害。横行:仗势作恶,蛮横凶暴。随心所欲地为非作歹。亦作“肆虐横行”。 | 宋 欧阳修《再论置兵御贼札子》:“数千里内,杀人放火,肆意横行,入州入县,如入无人之境。” |
| yán jiǎn yì gāi言简意该 | 见“言简意赅”。 | 清·崔述《读风偶识》卷一:“夫《论语》所载孔子论诗之言多矣,若《关雎》、《思无邪》章,诵《诗三百》以及《兴观群怨》、《周南》等章,莫不言简意该,义深词洁。” |
| cí bù dǎi yì词不逮意 | 犹言词不达意。 | 清·龙启瑞《覆唐子实书》:“嗣有四乡联团之议,曾泐数行奉达,仓卒中词不逮意。” |
| bàn xīn bàn yì半心半意 | 半:不完全。不充分地或不完全地,不十分热心地,只是敷衍应付。 | 毛泽东《坚持艰苦奋斗,密切联系群众》:“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要半心半意或者三分之二的心三分之二的意为人民服务。” |
| guī yì qí xíng瑰意奇行 | 见“瑰意琦行” | 刘师培《文说·宗骚》:“瑰意奇行,超然高举。” |
| tóng xīn yī yì同心一意 | 心志一致。 | 《三国志·吴志·鲁肃传》:“肃请得奉命吊表二子……及说备使抚表众,同心一意,共治曹操。” |
| qíng qī yì qiē情凄意切 | 谓心境十分悲伤。 | 明·康海《王兰卿》第二折:“他那里肉跳心惊,你这里情凄意切。” |
| qì mǎn yì dé器满意得 | 骄傲自大、得意忘形貌。 | 晋·葛洪《抱朴子·刺骄》:“毛成翼长,蝉蜕泉壤,便自轩昂,目不步足,器满意得,视人犹芥。” |
| xīn láo yì rǒng心劳意冗 | 同“心劳意攘”。 | 明·无名氏《女真观》第二折:“昨夜个愁没乱更长漏永,今日个神恍惚心劳意冗。” |
| bù zú wéi yì不足为意 | 足:值得。不值得介意。 | 明 张居正《答郑范溪》:“公但自信此心,秉公任直,纷纷之言,不足为意。” |
| gān xīn lè yì甘心乐意 | 甘心:心里乐意。心里完全愿意,毫不勉强。 | 老舍《四世同堂》:“但是为了钱先生的恢复健康,就是冬天没有皮袍穿,他也甘心乐意。” |
| chū zì yì wài出自意外 | 出于意料之外。 | 唐·柳宗元《鈷鉧潭西小丘记》:“丘之小不能一亩……余怜惜而售之。李深源、元克己时同游,皆大喜,出自意外。” |
| dé yì wàng yán得意忘言 | (语言是表达意思的)意思得到了;就不必记住言辞了。现多指彼此默契;心照不宣。 | 庄周《庄子 外物》:“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 |
| suì xīn rú yì遂心如意 | 犹言称心如意。亦作“遂心满意”、“遂心快意”。 | 《红楼梦》第四六回:“天底下的事,未必都那幺遂心如意的。” |
| zhuān xīn yī yì专心一意 | 一心一意。 | 《汉书·翟方进传》:“其专心一意毋贷,近医药以自持。”汉·陆贾《新语·怀虑》:“专心一意,身无境外之交,心无欹斜之虑。” |
| guò yì bù qù过意不去 | 心里感到不安。 |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24回:“那妇人顿羹顿饭,欢天喜地伏侍武松,武松倒过意不去。” |
| bù yǐ wéi yì不以为意 | 不把它放在心上。表示对人、对事抱轻视态度。 | 北魏 杨衒之《洛阳伽蓝记 秦太上君寺》:“临淄官徒有在京邑,闻怀砖慕势,咸共耻之,唯崔孝忠一人不以为意。” |
| qíng tóu yì qià情投意洽 | 谓双方思想感情很融洽。 | 明·刘璋《飞花艳想》第一回:“三人谈笑饮酒,正说得情投意洽,忽见抱琴进来道:‘外面刘相公来访。’三人听见,各不欢喜。” |
| yì qì xuān áng意气轩昂 | 精神和气概都很高昂 |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26卷:“我见这人身虽寒俭,意气轩昂,模样又好。” |
| chū qí bù yì出其不意 | 其:代词;对方;不意:没有意料到。原指作战时;在对方料想不到或没有准备时;进行突然袭击。现泛指出乎人的意料之外。 | 孙武《孙子 计篇》:“攻其无备,出其不意。” |
| yán jìn yì yuǎn言近意远 | 同“言近旨远”。 | 宋·孙光宪《北梦琐言》卷二:“所谓言近意远,合《三百篇》之旨也。” |
| qíng yì mián mián情意绵绵 | 情意:对人的感情。绵绵:延续不断的样子。形容情意深长,不能解脱。 | 周恩来《别李愚如并示述弟》:“何况情意绵绵,‘藕断丝不断’。” |
| chèn xīn rú yì称心如意 | 称:符合;称心:符合心愿。完全符合心意。 | 宋 朱敦儒《感皇恩》词:“称心如意,剩活人间几岁?洞天谁道在、尘寰外。” |
| yì qì yáng yáng意气洋洋 | 见“意气扬扬”。 | 清·石玉昆《小五义》第85回:“见其夫为晏子赶车,拥盖策马,意气洋洋,甚自得也。” |
| ē yì shùn zhì阿意顺旨 | 阿意:迎合他人心意;顺旨:顺从君主意图。曲意逢迎,顺从君主的意图。 | 宋 王楙《野客丛书 汉人规戒》:“汉人于交友故旧,动存规戒,其不肯阿意顺旨,以限于非义,此风凛然可喜。” |
| huí xīn zhuǎn yì回心转意 | 回、转:掉转、扭转;心、意:心思。重新考虑;改变原来的想法和态度。 | 元 高则诚《琵琶记》第31出:“怕你爹爹也有回心转意时节,且更耐看如何?” |
| xīn ruǎn yì huó心软意活 | 软;温和。比喻自己没有一点主见,就是相信别人的话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80回:“金桂听见他婆婆如此说,怕薛蟠心软意活了,便泼声浪气大哭起来。” |
| chěng xīn rú yì逞心如意 | 犹言称心如意。 | 钱锺书《写在人生边上·魔鬼夜访钱锤书先生》:“反过来说,作自传的人往往并无自己可传,就逞心如意地描摹出自己老婆、儿子都认不得的形象。” |
| yì qì gāo áng意气高昂 | 意态和气慨雄健的样子。 | |
| yì qì yáng yáng意气扬扬 | 意气:意志;气概;扬扬:得意昂扬的样子。形容十分得意或气概高昂的样子。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管晏列传》:“拥大盖,策驷马,意气扬扬,甚自得也。” |
| gù yì diāo nàn故意刁难 | 指有意为难别人。 | 浩然《艳阳天》第28章:“他明知道这个可恶的老头子在故意刁难人,既不能发火现原形,又不知怎么回答好。” |
| chū hū yì wài出乎意外 | 用于意想、预料之外。 | 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25回:“不想姑娘闹了个皮子,蔫蔫儿的受了,自己倒出乎意外,一时抓不着话岔儿。” |
| yì yì shēn cháng意义深长 | 意思含畜深远,耐人寻味。同“意味深长”。 | 巴金《旅途随笔·别》:“这些简单而意义深长的话我还能够了解。” |
| shén hūn yì luàn神昏意乱 | 神:精神;意:心意。神志昏沉,心意烦乱。 | 清·李心衡《金川琐记·陈生》:“问所往,俱无知者。神昏意乱,本立不复能动。” |
| jiàn cái qǐ yì见财起意 | 见了财物;顿生歹意。 | 元 《京本通俗小说 错斩崔宁》:“又见了十五贯钱,一时见财起意,杀死丈夫,劫了钱。” |
| dé yì wàng quán得意忘筌 | 捕得鱼后;忘了捕鱼的竹器。比喻达到目的之后;就忘记了原来的凭借。 | 《庄子·外物》:“筌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筌;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 |
| shén yáo yì duó神摇意夺 | 神:精神;意:心意;摇、夺:形容不能自持。神情为某件事物所吸引,不能自持。 |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画壁》:“朱注目久,不觉神摇意夺,恍然凝思,身忽飘飘,如驾云雾。” |
| xīn zhī qí yì心知其意 | 意:意义。心中领会了文章的主旨或技艺的要领。 | 《史记 五帝本纪》:“书缺有间矣,心知其意,固难为浅见寡闻道也。” |
| chèn xīn kuài yì称心快意 | 满足心意。 | 明 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25卷:“若得如此,亡魂俱称心快意了。” |
| chū rén yì wài出人意外 | 超出人们的意料。 | 清 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九回:“所以天下事往往有出人意外的。” |
| qiǎn cí zào yì遣词造意 | 同“遣辞措意”。 | 吴晗《学习集·葬花诗和<白头吟>》:“虽然文字不同,但遣词造意,却是有一脉相通之处的。” |
| yī xīn yī yì一心一意 | 只有一个心眼儿;没有别的考虑。 | 晋 陈寿《三国志 魏志 杜恕传》:“免为庶人,徙章武郡,是岁嘉平元年。”裴松之注引《杜氏新书》:“故推一心,任一意,直而行之耳。” |
| gōng qí wú bèi,chū qí bù yì攻其无备,出其不意 | 其:敌方;意:意料。乘敌方没有防备突然攻击,行动出乎对方意外。 | 春秋·齐·孙武《孙子·计篇》:“攻其无备,出其不意。此兵家之胜,不可先传也。” |
| yì wǎng shén chí意往神驰 | 形容心神向往,不能自持。 |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一回:“不住的面红耳赤,意往神驰,身上不知怎样才好。” |
| chūn yì àng rán春意盎然 | 意:意味;盎然:洋溢;深厚。春天的意味正浓。 | 季羡林《难忘的一家人》:“此时宴会厅里,必然是笑声四起,春意盎然,情谊脉脉,喜气融融。” |
| chū rén yì liào出人意料 | 意料:事先对情况、结果等的估计;超出人们的料想猜测之外。表示情况非同寻常。也作“出乎意料”、“出人意外”、“出人意表”。 |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57回:“这一件事,都是出人意料之外。” |
| yáng yáng dé yì扬扬得意 | 形容十分得意的样子。 | 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 隋炀帝逸游召谴》:“独杨素残忍深刻,扬扬得意,以为‘太子由我得立’。” |
| shén lǐng yì dé神领意得 | 形容领悟透彻。 | 《高坐别传》:“性高简,不学晋语,诸公与之言,皆因传译。然神领意得,顿在言前。” |
| yì wèi shēn cháng意味深长 | 含意深刻;耐人寻味。 | 宋 程颢、程颐《河南程氏遗书》:“读之愈久,但觉意味深长。” |
| xiàng zhuāng wǔ jiàn,yì zài pèi gōng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 项庄席间舞剑,企图刺杀刘邦。比喻说话和行动的真实意图别有所指。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项羽本纪》:“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 |
| xiān yì chéng zhì先意承志 | 指孝子不等父母开口就能顺父母的心意去做。后指揣摸人意,谄媚逢迎。 | 西汉 戴圣《礼记 祭义》:“君子之所为孝者,先意承志,谕父母于道。” |
| xìng jìn yì lán兴尽意阑 | 兴:兴致,兴味;阑:残,尽。兴致和情趣都没有了。 | 朱自清《“海阔天空”与“古今中外”》:“等到兴尽意阑,便各自回去睡觉。” |
| kě yǐ yì huì,bù kě yán chuán可以意会,不可言传 | 会:领会,理解。只能心领神会,无法用语言来表达。 | 清·刘大魁《论文偶记》:“凡行文多寡短长,抑扬高下,无一定之律,而有一定之妙,可以意会,而不可以言传。” |
| yán jiǎn yì shēn言简意深 | 言辞简练,含意深刻。 | 清·赵翼《瓯北诗话·陆放翁诗》:“不在乎奇险诘曲,惊人耳目,而在乎言简意深,一语胜人千百。” |
| wāi xīn xié yì歪心邪意 | 谓心术不正。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20回:“你总不听我的话,倒叫这些人教的歪心邪意,狐媚魇道的。” |
| cái shū yì guǎng才疏意广 | 疏:粗疏;广:广大。才干有限而抱负很大。 |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孔融传》:“融负其高气,志在靖难,而才疏意广,迄无成功。” |
| yì qiè yán jìn意切言尽 | 意:心愿,意向。心意恳切,言辞毫无保留。 | 唐·刘禹锡《唐故相国赠司空令狐公集纪》:“初述感恩陈力之大义,中及朝廷刑政之或阙,意切言尽,神识不昏。” |
| xiān yì xī zhǐ先意希旨 | 同“先意承志”。 | 唐·陈鸿《长恨歌传》:“盖才智明慧,善巧便佞,先意希旨,有不可形容者。” |
| tú luàn rén yì徒乱人意 | 意:心情。只会扰乱人的心情,起不到别的作用。 | 宋 苏轼《富郑公神道碑》:“始受命闻一女卒,再受命闻一男生,皆不顾而行,得家书,不发而焚之,曰:\'徒乱人意。\'” |
| yì zài bǐ xiān意在笔先 | 指构思成熟;然后下笔。 | 晋 王羲之《题卫夫人笔阵图后》:“意在笔前,然后作序。” |
| yán bù dá yì言不达意 | 亦作“言不逮意”。说的话不能准确地表达思想内容。 | 《明史·广西土司传二·思明》:“以译者言不达意,复为书晓之。” |
| chū hū yì liào出乎意料 | 指出人意料。 | 毛泽东《<共产党人>发刊词》:“准备对付可能的突然事变,使党和革命不在可能的突然事变中遭受出乎意料的损失。” |
| xīn yōng yì lǎn心慵意懒 | 情思倦怠,精神萎靡。 | 明·沈采《千金记》第四十出:“出乎无奈,每日做生活,做得心慵意懒。”: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九卷“[多福]多时听得母亲三言两语,絮絮聒聒,已自心慵意懒。” |
| ná dìng zhǔ yì拿定主意 | 下定决心,抉择做什么事。 |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17回:“却又一片深心,打了个呼牛也可,呼马也可的主意,任是谁说什么,我只拿定主意,干我的大事去。” |
| xīn bù yóu yì心不由意 | 谓不出于本意。 | 《红楼梦》第七二回:“那彩霞之母满心纵不愿意,见风姐亲自和他说,何等体面,便心不由意的满口应了出去。” |
| xīn mó yì chuǎi心摩意揣 | 摩:揣测;揣:量度。用心揣摩测度。 | 唐·薛逢《上中书李舍人启》:“心摩意揣,虑计神筹。” |
| mǎn bù zài yì满不在意 | 全然不放在心上,不当一回事。 | 巴金《复仇集 不幸的人》:“这是一只破旧的提琴,他拿着弓满不在意地拉着。” |
| bù hǎo yì sī不好意思 | ①表示碍于情面而只能怎样或不便怎样。②害羞;难为情。 | |
| zhān qíng gù yì瞻情顾意 | 因有交情而互相照应或通融。 |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十六回:“我们阴间上下都是铁面无私的,不比你们阳间瞻情顾意,有许多关碍处。” |
| bù rú yì shì cháng bā jiǔ不如意事常八九 | 不顺心的事情经常会发生 | 《白雪遗音·南词·十二时》:“不如意事常八九,可语人言无二三。” |
| è yì zhòng shāng恶意中伤 | 出自恶毒用心去攻击诽谤诬陷伤害别人。中伤:说坏话攻击陷害别人。 | 宋 释普济《五灯会元》:“利刀割肉疮犹合,恶语伤人恨不销。” |
| fáng yì rú chéng防意如城 | 意:心思,指私欲。指严格遏止私心杂念,象守城防敌一样。 | 宋 周密《癸辛杂识别集下 守口如瓶》:“富郑公有‘守口如瓶、防意如城’之语。” |
| yán jiǎn yì míng言简意明 | 简:简练。言辞简练,意思完备。 | 王亚平《神圣的使命》:“王公伯言简意明地说:‘他的刑判得不合理,而且他没认罪。’” |
| tiě xīn tiě yì铁心铁意 | 下了决心,非常坚定。 | |
| xīn mǎn yì dé心满意得 | 心中满足,洋洋得意。 | 茅盾《子夜》六:“在这些心满意得的人们面前,他真感得无地自容。” |
| yì duàn ēn jué意断恩绝 | 情义和恩情断绝 | 元·关汉卿《哭存孝》第三折:“做儿的会做儿,做夜的会做爷,子父每无一个差迟,生各札的意断恩绝。” |
| lǐ qīng rén yì zhòng礼轻人意重 | 礼物虽然很轻,但人的情意却很深厚。 | 元 李致远《还牢末》:“兄弟,拜义如亲,礼轻义重,笑纳为幸。” |
| sān xīn èr yì三心二意 | 又想这样又想那样;犹豫不定。常指不安心;不专一。 | 元 关汉卿《救风尘》第一折:“争奈是匪妓,都三心二意。” |
| hóng yì miǎo zhǐ闳意眇指 | 宏大微妙的意旨。 | 《汉书·扬雄传下》:“今吾子乃抗辞幽说,闳意眇指,独驰骋于有亡之际,而陶治大炉,旁薄群生,历览者兹年矣,而殊不寤。” |
| qì qíng jìn yì讫情尽意 | 谓尽量满足自己的情感和心意,不加控制。 | 晋·陈寿《三国志·吴志·诸葛恪传》:“帝王之怒,不宜讫情尽意。” |
| yì lǎn xīn huī意懒心灰 | 犹心灰意懒。 | 元·乔吉《乔梦符小令·玉交枝·头适二曲》:“不是我心灰意懒,怎陪伴愚眉肉眼。” |
| yì mǎn zhì dé意满志得 | 因愿望实现而心满意足。形容踌躇满志的得意情态。同“意得志满”。 | 清 黄宗羲《进士心友张君墓志铭》:“一第进士,便意满志得,以为读书之事毕矣。” |
| zhī xīn zháo yì知心着意 | 指彼此了解,心意投合,相互关心备至。 | 元·吴昌龄《张天师》第二折:“怎比得玉天仙知心着意。” |
| yì hé qíng tóu意合情投 | 犹情投意合。 |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42回:“自老孙当年与他相会,真个意合情投,交游甚厚。” |
| zhǐ kě yì huì,bù kě yán chuán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 只能用心去揣摩体会,没法用话具体地表达出来。指道理奥妙,难以说明。有时也指情况微妙,不便说明。 | 先秦 庄周《庄子 天道》:“意之所随者,不可以言传也。” |
| suì xīn mǎn yì遂心满意 | 见“遂心如意”。 |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97回:“我们索性去截住他,夺了盘缠,抢了白马凑分,却不是遂心满意之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