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言的成语
因篇幅关系,只列出前 100 个言的成语
成语解释出处
gǎn nù gǎn yán敢怒敢言敢于愤怒,又敢于说出来。清·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一回:“那计氏虽也还敢怒敢言,当不起晁大舍也敢为敢做。”
chí zhī yǒu gù,yán zhī yǒu lǐ持之有故,言之有理持:持论,立论;故:根据。立论有根据,讲话有道理。战国·赵·荀况《荀子·非十二子》:“纵情性,安恣睢,禽兽之行,不足以合文通治,然而其持之有故,其言之成理,足以欺惑愚众。”
fēng chén zhī yán风尘之言指蜚短流长的言语。《魏书·王慧龙传》:“赐慧龙玺书曰:‘义隆畏将军如虎,欲相中害,朕自知之,风尘之言,想不足介意也。”
xián yán zhuì yǔ闲言赘语无关紧要的话;多余的话。秦牧《艺海拾贝·鹩哥的一语》:“一句千锤百炼、寓意深远的说话,就抵得许许多多不着边际的闲言赘语。”
bó wén biàn yán博闻辩言博:多。闻:传闻。辩言:巧言。形容道听途说,似是而非的言论。《吕氏春秋·疑似》:“患人之博闻辩言而似通者。”
yán shèn xiáng míng言甚详明论述很详尽明了。
zhí yán bù huì直言不讳直率地讲话;毫不隐讳(讳:忌讳;隐讳)。《晋书 刘波传》:“臣鉴先征,窃惟今事,是以敢肆狂瞽,直言无讳。”
jǐn yán shèn xíng谨言慎行谨:小心;慎:谨慎。小心谨慎地说话、做事。西汉 戴圣《礼记 缁衣》:“君子道人以言而禁人以行,故言必虑其所终,而行必稽其所敝,则民谨于言而慎于行。”
wú jī zhī yán无稽之言没有根据、无从查证的话。《尚书·大禹谟》:“无稽之言勿听,弗询之谋勿庸。”
sàn yán suì yǔ散言碎语犹言闲言碎语。明·吴承恩《西游记》第80回:“今被他一篇散言碎语带去,却又不是劳而无功?”
xián yán xián yǔ闲言闲语指不满意的话;没有根据的话。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第一回:“街坊上很有些闲言闲语。”
tán yán wēi zhòng谭言微中说话隐微曲折而切中事理。明沈德符《野获编 督抚 海忠介被纠》:“真所谓谭天微中,可以解纷矣。”
xián yán xián yǔ涎言涎语厚着脸皮胡言乱语,撒赖。清·曹雪芹《红楼梦》第44回:“那贾琏撒娇撒痴,涎言涎语的,还只管乱说。”
yán bì yǒu wù言必有物指言论或文章内容充实。清·方苞《进〈四书〉〈文选〉表》:“故凡所录取,皆以发明义理,清真古雅,言必有物为宗。”
liú yán fēi yǔ流言蜚语毫无根据的话;多指背后议论、诬蔑或挑拨离间的坏话。《明史 马孟桢传》:“入主出奴,爱憎由心,雌黄信口,流言蜚语,腾入禁庭,此士习可虑也。”
tián yán róu shé恬言柔舌犹言甜言蜜语。唐·杜牧《上池州李使君书》:“故有知之者,有怒之者,怒不附己者,怒不恬言柔舌道其盛美者,怒守直道而违己者。”
yī yán bàn yǔ一言半语指很少的一两句话。西汉 司马迁《史记 魏公子列传》:“今吾且死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我岂有所失哉!”
kě yǐ yì huì,bù kě yán chuán可以意会,不可言传会:领会,理解。只能心领神会,无法用语言来表达。清·刘大魁《论文偶记》:“凡行文多寡短长,抑扬高下,无一定之律,而有一定之妙,可以意会,而不可以言传。”
yī jiā zhī yán一家之言指有独特见解、自成体系的学说或论着。西汉 司马迁《报任少卿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yán qīng xíng zhuó言清行浊言辞高洁,行为卑污。唐·李虚中《命书》卷中:“言轻行浊,执不通变。”
xíng bù gù yán行不顾言顾言:顾及自己所说的话。为人处事不守信用。战国·邹·孟轲《孟子·尽心下》:“言不顾行,行不顾言,则曰:古之人,古之人。”
chén yán wù qù陈言务去陈旧的言辞一定要去掉。指写作时务必要去掉陈旧的言辞。唐 韩愈《答李翊书》:“惟陈言之务去,戛戛乎其难哉!”
dù jué yán lù杜绝言路杜绝:断绝,阻塞;言路:进言之路。堵塞和断绝一切进言之路,指不纳谏言。《后汉书·袁绍传》:“操欲迷夺时明,杜绝言路。”
yì yú yán biǎo溢于言表超出言语以外。指某种思想感情虽未说明却能使人体会出来。明 朱舜水《答安东守约书三十首》:“来书十读,不忍释手,真挚之情,溢于言表。”
dé róng yán gōng德容言功见“德言容功”。语出《礼记·昏义》。见“德言容功”。
yán ér wú xìn言而无信信:信用。说话不算数;没有信用。原作“言而不信”。《穀梁传 僖公二十二年》:“言之所以为言者,信也;言而不信,何以为言?”
gěng yè nán yán哽咽难言不能痛快的说出来。清·曹雪芹《红楼梦》第94回:“袭人哽咽难言。宝玉生恐袭人真告诉出来。”
qián kǒu bù yán钳口不言钳口:闭口。闭着嘴不说话。《庄子·田子方》:“吾形解而不欲动,口钳而不欲言,吾所学者,直土梗耳!”
yán zhī zhě wú zuì,wén zhī zhě zú yǐ jiè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戒言者:说话的人;闻者:听话的人;足:足以,值得;戒:警惕。指进言的人没有罪过,听的人足以引起警戒。《诗经·大序》:“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戒。”
yī shí xì yán一时戏言偶然开玩笑的话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二卷:“这话虽然有的,止不过一时戏言,难道奴家终身之事,只在两局棋上结果了不成!”
yī yán wéi dìng一言为定一句话说定了;不再更改。清 曹雪芹《红楼梦》:“贾琏笑道:‘你我一言为定。只是我信不过二弟,你是萍踪浪迹,倘然去了不来,岂不误了人家一辈子的大事。’”
zhī wú bù yán,yán wú bù tīng知无不言,言无不听说的人,凡是知道的无不说出,听的人,没有一句话不接受。清·夏敬渠《野叟曝言》第49回:“此时素臣正在得君,真个知无不言,言无不听。旬月之内,把在京在外贪官污吏参劾殆尽。”
tuō yú kōng yán托于空言指寄托所怀于文词议论。同“托之空言”。元·黄溍《格庵先生赵公阡表》:“道之不行,托于空言,显显赵公,则既有闻。”
yī yán bù fā一言不发一句话也不说。明 冯梦龙《喻世明言》卷一:“三巧儿听说丈夫把她休了,一言不发,啼哭起来。”
zhí yán gǔ huò直言贾祸直:坦率、直爽;贾:买,引伸为招致。指说话坦率的人会惹祸。先秦 左丘明《左传 成公十五年》:“子好直言,必及于难。”
piān tīng piān yán偏听偏言偏:只注重一方面。只听信一方面,指处理问题态度不公正,方法不妥当。汉 王符《潜夫论 明暗》:“君之所以明者,兼听也;其所以暗者,偏信也。”
yán yǔ dào duàn言语道断原为佛家语,指意义深奥微妙,无法用言辞表达。后指不能通过交谈、谈判的方法解决问题。《缨珞经》:“言语道断,心行所灭。”
zhí yán wú yǐn直言无隐直言无讳。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五十回:“臣不忍坐视君国之危亡,故敢直言无隐。”清·李百川《绿野仙踪》第三回:“年兄宜直言无隐,某亦有肺腑相通。”
tán yán wēi zhòng谈言微中微中:微妙而又恰中要害。形容说话委婉而中肯。西汉 司马迁《史记 滑稽列传序》:“谈言微中,亦可以解纷。”
hú yán luàn yǔ胡言乱语指没有根据,不符实际的瞎说,或说胡话。元 郑光祖《刍梅香》第二折:“你省可里胡言乱语。”
wàng yán wàng tīng妄言妄听妄:不实。说得人随便说,听的人随便听,都不认真看待。先秦 庄周《庄子 齐物论》:“予尝为女妄言之,女亦以妄听之。”
jiāo qiǎn yán shēn交浅言深跟交情浅的人谈心里话。西汉 刘向《战国策 赵策四》:“夫望人而笑,是和也;言而不称师,是庸说也;交浅而言深,是忠也。”
fàng yán gāo lùn放言高论谓毫无顾忌地大发议论。宋·苏轼《荀卿论》:“尝读《孔子世家》,观其言语文章,循循莫不有规矩,不敢放言高论。”
bèi yán luàn cí悖言乱辞指胡言乱语。《公孙龙子 白马论》:“以黄马为非马,而以白马为有马,此飞者入池,而棺椁异处,此天下之悖言乱辞也。”
yán jiǎn yì gāi言简意该见“言简意赅”。清·崔述《读风偶识》卷一:“夫《论语》所载孔子论诗之言多矣,若《关雎》、《思无邪》章,诵《诗三百》以及《兴观群怨》、《周南》等章,莫不言简意该,义深词洁。”
wēi yán dà zhǐ微言大指微言:精深微秒的言辞。包含在精微语言里的深刻的道理。清·龚自珍《资政大夫礼部侍郎武进庄公神道碑铭》:“传山右阎氏之绪学,求二帝三王之微言大指,闵秦火之郁俨,悼孔泽之不完具。”
cǎn bù rěn yán惨不忍言惨:悲惨;言:讲,说。不忍心把悲惨情形说出口。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五章:“最近数年,百姓死亡流离,如水愈深,如火愈热,往往赤地千里,炊烟断绝,易子而食,惨不忍言。”
duō yán fán chēng多言繁称讲话或写文章,浮词很多,不必要地大量引述。多指文风浮华不实。《韩非子 难言》:“多言繁称,连类比物,则见以为虚而无用。”
dàn yǐ gān yán啖以甘言啖:引诱;甘:甜。用甜言蜜语去引诱人。宋·陈亮《酌古论·孙权》:“啖以甘言,效其珍物,有求则从,惟恐少拂其意。”
zì bù dài yán自不待言大家心里明白,不必再用言语解释。
chá yán guān sè察言观色察;观:仔细看;言:话;色:脸色。琢磨别人说的话;观察人的脸色。以揣度对方的心意。先秦 孔子《论语 颜渊》:“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
yán tán lín sǒu言谈林薮林薮:人或物聚集的地方。指关于谈论的人。《晋书·裴秀传》:“乐广尝与頠清言,欲以理服之,而頠辞论丰博,广笑而不言。时人谓頠为言谈之林薮。”
jí bù zé yán急不择言急得来不及选择词语。形容说话十分急迫或紧张。鲁迅《华盖集 忽然想到》:“‘急不择言’的病源,并不在没有想的工夫,而在有工夫的时候没有想。”
jǔ zhǐ yán tán举止言谈行为举动和说话言论。指人的外在风度。唐·杜牧《罪言》:“山东之人,叛且三五世矣,今之后生所见,言语举止,无非叛也,以为事理正当如此,沈酣入骨髓,无以为非者。”
chàng suǒ yù yán畅所欲言畅:尽情;痛快;欲:想要。把心里要讲的话痛快地全部讲出来。也作“尽所欲言”。清 方苞《游丰台记》:“少长不序,卧起坐立,惟所便人,畅所欲言,举酒相属,向夕犹不能归。”
hú yán luàn dào胡言乱道胡言乱语。元·张国宾《合汗衫》第三折:“俺孩儿听了他胡言乱道巧差排,便待离家乡做些买卖。”
kǒu wú zé yán口无择言谓出口皆合道理,无需选择。汉·马援《诫兄子严敦书》:“龙伯高敦厚周慎,口无择言,谦约节俭,廉公有威。”
yán xíng xiāng gù言行相顾谓言行不互相矛盾。《北齐书·魏收传》:“言行相顾,慎终犹始。”
yī yán yǐ chū,sì mǎ nán zhuī一言已出,驷马难追指话说出口,就不能再收回,一定要算数。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35卷:“大丈夫做事,一言已出,驷马难追。”
yī yán jì chū,sì mǎ nán zhuī一言既出,驷马难追驷马:古时用四匹马拉一辆车。一句话说出了口;就是套上四匹马的车也追不上;形容话已说出口;没法再收回。也作“一言出口;驷马难追”或单作“驷马难追”。元·李寿卿《伍员吹萧》第三折:“大丈夫一言既出;驷马难追;岂有反悔之理。”
yī yán chū kǒu,sì mǎ nán zhuī一言出口,驷马难追驷马:四匹马拉车。话说出了口,就是四匹马拉车也难追回。指话说出口,就不能再收回,一定要算数。宋·欧阳修《笔说·驷不及舌说》:“俗云:一言出口,驷马难追。《论语》所谓‘驷不及舌’也。”
é yán huǎng yǔ讹言谎语讹言:谣言。造谣说谎话元 无名氏《冤家债主》第三折:“俺孩儿也不曾讹言谎语,又不曾方头不律。”
dà biàn bù yán大辩不言大辩:善于辩论。有口才、善于辩论的人,并不多说话以显示自己。《庄子·齐物论》:“大辩不言,大仁不仁。”
mén shī ér yán扪虱而言扪:摸。一面用手捉虱子,一面谈话。形容不拘细节,随便谈话。亦作“扪虱而谈”、“扪虱倾谈”。唐·房玄龄《晋书·王猛传》:“桓温入关,猛被褐而诣之,一面谈当世之事,扪虱而言,旁若无人。”
sān fù sī yán三复斯言三复:多次反复;斯言:这句话。反复朗读并体会这句话。形容对它极为重视。《论语·先进》:“南容三复《白圭》。”朱熹注:“《诗经·大雅·抑》之篇曰:‘白圭之玷,尚可磨也;斯言之玷,不可为也。’南容一日三复此言。”
yán xíng ruò yī言行若一见“言行抱一”。汉·刘向《列女传·齐田稷母》:“非义之事不计于心,非理之利不入于家,言行若一,情貌相副。”
chú ráo zhī yán刍荛之言刍荛:割草打柴的人。割草打柴人的话。指普遍百姓的浅陋言辞。也用作讲话者的谦词。《诗经 大雅 板》:“先民有言,询于刍荛。
chū wèi jiàn yán出位僭言出:超出;僭:超越本分。超越自己的地位说出无权说或不应说的话唐·柳宗元《上裴晋公度献唐雅诗启》:“出位僭言,惶战交积。”
rén yán zé zé人言啧啧形容人们议论纷纷。清 黄小配《廿载繁华梦》:“话说王府娶亲之日,周女不愿叩拜翁姑,以至一场扫兴,任人言啧啧,他只在房里抽烟。”
yǐ yán wéi huì以言为讳谓人们把说话当作忌讳。形容统治阶级对言论箝制之严。《汉书·梅福传》:“间者愚民上疏,多触不急之法,或下廷尉,而死者众。自阳朔以来,天下以言为讳,朝廷尤甚。”颜师古注:“妨人之口,法禁严切。”
yán bù dá yì言不达意亦作“言不逮意”。说的话不能准确地表达思想内容。《明史·广西土司传二·思明》:“以译者言不达意,复为书晓之。”
kōng yán wú bǔ空言无补空洞不切实际的言论于事没有帮助。陆士谔《续孽海花》第46回:“众喙哓哓,空言无补。”
rén yán jí jí人言藉藉籍籍:纷乱的样子。人们指责、攻击的话哪里都流传着。多用在说有关人家名誉的事。《汉书·江都易王非传》:“国中口语籍籍,慎无复至江都。”
yán yóu zài ěr言犹在耳话音还在耳边回响。先秦 左丘明《左传 文公七年》:“今君虽终,言犹在耳。”
xiān yán wǎng xíng先言往行行:行为。指前代圣贤的言行。南朝·梁·任昉《为萧扬州荐士表》:“先言往行,人物雅俗,甘泉遗仪,南宫故事,画地成图,抵掌可述。”
xíng jùn yán lì行峻言厉行:行为;峻:严厉。行为和言语都十分严厉。唐·韩愈《答尉迟生书》:“形大而声宏,行峻而言厉,心醇而气和。”
dūn mò guǎ yán敦默寡言稳重而少言语。《续资治通鉴·元泰定帝泰定元年》:“回回、博果密之子,库库之兄也,敦默寡言,嗜学能文。”
yán bù yóu zhōng言不由衷由:从;衷:内心。话不是从内心发出来的;即说的话不是出于真心实意;指心口不一。先秦 左丘明《左传 隐公三年》: 信不由中,质无益也。杨伯峻注:“人言为信,中同衷。”
yǐ yán qǔ rén以言取人根据人的口才去判断其智能。《史记·仲尼弟子列传》:“孔子闻之,曰:‘吾以言取人,失之宰予;以貌取人,失之子羽。’”
wàng yán wàng yǔ妄言妄语妄:虚妄,不真实。指胡言乱语。
jīn kǒu yù yán金口御言同“金口玉音”。聂绀弩《独夫之最后》:“一个大人物,真像金口御言,有鬼神相助似的,说什么就是什么。”
kōng yán xū yǔ空言虚语虚:虚假。指不实在的话语。西汉·司马迁《史记·高祖本纪》:“吾闻帝贤者有也,空言虚语,非所守也,吾不敢当帝位。”
guǎng kāi yán lù广开言路尽量创造使人们能充分发表意见的条件。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来历传》:“朝廷广开言事之路,故且一切假贷。”
yán zhě zhūn zhūn,tīng zhě miǎo miǎo言者谆谆,听者藐藐谆谆:教诲不倦的样子;藐藐:疏远的样子。说的人很诚恳,听的人却不放在心上。形容徒费口舌。《诗经 大雅 抑》:“诲尔谆谆,听我藐藐。”
yǎ kǒu wú yán哑口无言像哑巴一样;说不出话来。形容理屈词穷的样子。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第八卷:“一番言语,说得张六嫂哑口无言。”
qiǎn yán cuò yì遣言措意同“遣辞措意”。宋·苏洵《上欧阳内翰第一书》:“陆贽之文,遣言措意,切近的当,有执事之实。”
nè yán mǐn xíng讷言敏行讷言:说话谨慎;敏:敏捷。指说话谨慎,办事敏捷。先秦 孔子《论语 里仁》:“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fèi fǔ zhī yán肺腑之言肺腑:指内心。发自内心的真挚诚恳的话语。元 郑德辉《刍梅香》第二折:“小生别无所告,只索将这肺腑之言,实诉与小娘子。”
yǒu yán zài xiān有言在先把话说在前头。指事前打过招呼。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 张淑儿巧脱杨生》:“他有言在先,你今日不须惊怕。”
qīng yán sì kǒu轻言肆口说话轻率、放肆。《旧唐书·张玄素传》:“近代宋孝武轻言肆口,侮弄朝臣,攻其门户,乃至狼狈。”
hǎn yán guǎ yǔ罕言寡语罕、寡:少。很少开口说话。形容沉默寡言。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八回:“罕言寡语,人谓装愚;安分随时,自云守拙。”
yán xíng yī zhì言行一致说的和做的一样。形容人表里如一。宋 赵善璙《自警篇 诚实》:“自此言行一致,表里相应,遇事坦然,常有余裕。”
guǐ yán fú shuō诡言浮说虚假不实的话。《资治通鉴·梁武帝太清元年》:“[侯景]衅暴恶盈,侧首无托,以金陵逋逃之薮,江南流寓之地,甘辞卑礼,进孰图身,诡言浮说,抑可知矣。”
yù yán yòu zhǐ欲言又止想说又停止;不说。常形容有难言的苦衷。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语甚凄楚,惊问之,欲言而止者再。”
yán xiào xī yí言笑嘻怡嘻:笑声;怡:喜悦。说说笑笑,十分快乐。唐·刘禹锡《代诸郎中祭王相国文》:“晓下黄阁,车骑威迟。夕归华堂,言笑嘻怡。”
néng yán kuài shuō能言快说见“能言快语”。明·施耐庵《水浒传》第81回:“原来这李师师是个风尘妓女,见了燕青这表人物,能言快说,口舌利便,倒有心看上他。”
mǎn zhǐ kōng yán满纸空言满纸都是废话。形容文章空洞,毫无内容。张庸《章太炎先生问答》:“若二三文人,假一题目,互相研究,满纸空言,何以谓之扰乱治安?”
huà yán huà yǔ话言话语犹谈话。柳青《创业史》第二部第七章:“并且话言话语间,很不满意郭振山。”
chén hòu guǎ yán沉厚寡言朴实稳重,不爱多说话。同“沉重少言”。《旧五代史 梁书 末帝本纪上》:“美容仪,性沉厚寡言,雅好儒士。”
kuǎn yǔ wēn yán款语温言指诚恳而温和的言辞。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二十回:“宝玉见了这样,知难挽回,打叠起千百样的款语温言来劝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