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语 | 解释 | 出处 |
|---|
| kuài dāo duàn luàn má快刀断乱麻 | 快:锋利。比喻采取坚决有效的措施,果断解决复杂的问题。 | 梁启超《乐利主义泰斗边泌之学说》:“苟其所发论所措施,与此正鹄相缪戾者,则昌言排击之,无所顾恋,无所徇避,快刀断乱麻,一拳碎黄鹤。” |
| cán sī duàn hún残丝断魂 | 残:剩余;断:断绝;魂:魂魄。比喻即将死亡的生命。 | 清·洪昇《长生殿·献发》:“奴身止鬖鬖发数根,这便是我的残丝断魂。” |
| shí wén duàn zì识文断字 | 知晓文字。 | 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38回:“当着人家识文断字的人儿呢?别抡荤,看人家笑话。” |
| mù duàn lín hóng目断鳞鸿 | 鳞鸿:鱼和雁,比喻书信。形容望眼欲穿,盼望书信到来。 | 明·张景《飞丸记·誓盟牛女》:“小姐,看你背里沈吟,想是心中明白,何不口传信息,免他目断鳞鸿。” |
| tī duàn mén kǎn踢断门槛 | 因跑得太勤、太快,把人家的门槛都踢断。讽刺那些溜须拍马的走狗们。 | |
| niān duàn zī xū拈断髭须 | 髭:嘴上边的胡子。频频搓转胡子,以致搓断了几根。形容写诗时反复推敲的情态。 | 曾朴《孽海花》第35回:“因为这种拈断髭须的音调,在这个书斋里,不容易听到的。” |
| gē ēn duàn yì割恩断义 | 舍弃恩德,断绝道义。 | 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二十六回:“自桃园缔盟,誓以同死;今何中道相违,割恩断义?” |
| duàn bì tuí yuán断壁颓垣 | 颓垣:倒了的矮墙。坍塌的墙壁,残毁的矮墙。形容残败的景象。 | 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108回:“抬头一看,只见断壁颓垣,荒凉满目,看那光景是被火烧的。” |
| duàn hū bù kě断乎不可 | 断乎:果断的样子;可:可以,能够。指坚决或绝对不能。 | 鲁迅《随感录》:“如何扫除?万万不能,也断乎不可!” |
| duàn jiǎn cán biān断简残编 | 断、残:不完整的;简:古代用以写字的竹、木片;编:细长皮条;指用它串简而成的书。残缺不全的书或文章;尤指古代的书籍。 | 宋 陆游《对酒》诗:“断简残编不策勋,东皋犹得肆微勤。” |
| cán piān duàn jiǎn残篇断简 | 残缺不全的书籍。北周·庚信《谢滕王集序启》:“某本乏财用,无多作述……至如残编落简,并入尘埃;赤轴青箱,多从灰烬。 | 北周·庚信《谢滕王集序启》:“某本乏财用,无多作述……至如残编落简,并入尘埃;赤轴青箱,多从灰烬。” |
| chū sǐ duàn wáng出死断亡 | 谓效死捐生。 | 《荀子·富国》:“故仁人在上,百姓贵之如帝,亲之如父母,为之出死断亡而愉者,无它故焉;其所是焉诚美,其所得焉诚大,其所利焉诚多。” |
| duàn gěng piāo píng断梗飘萍 | 见“断梗浮萍”。 | 明·梅鼎祚《玉合记·祝发》:“想归海楼船未有期,梦与飘风会,似断梗飘萍谁可系。” |
| héng yáng yàn duàn衡阳雁断 | 衡山南峰有回雁峰,相传雁来去以此为界。比喻音信不通。 | 明 高明《琵琶记 官邸忧思》:“湘浦鱼沉,衡阳雁断,音书要寄无方便。” |
| líng guī duàn bì零圭断璧 | 比喻残破不全的珍贵文物。 | 宋·吴文英《齐天乐·与冯深居登禹陵》词:“积藓残碑,零圭断璧,重拂人间尘土。” |
| yōu róu wú duàn优柔无断 | 优柔:迟疑不决;断:决断。指做事犹豫,缺乏决断。 | 宋·魏庆之《诗人玉屑》第十卷:“又云‘杳杳烟波隔千里,白频香散东风起,日落汀洲一望时,愁情不断如春水。’观此语意,疑若优柔无断者。” |
| duàn jiān cùn zhǐ断缣寸纸 | 残缺不全的书画。 | 宋·邓椿《画继》卷一:“收藏古画,往往断缣寸纸,皆可珍惜。” |
| xù fú duàn hè续凫断鹤 | 比喻违失事物本性,欲益反损。 | 《庄子 骈拇》:“长者不为有余,短者不为不足。是故凫胫虽短,续之则忧;鹤胫虽长,断之则悲。” |
| yán yǔ dào duàn言语道断 | 原为佛家语,指意义深奥微妙,无法用言辞表达。后指不能通过交谈、谈判的方法解决问题。 | 《缨珞经》:“言语道断,心行所灭。” |
| róu rú guǎ duàn柔茹寡断 | 柔茹:柔软。指处事软弱,不果断。亦作“柔懦寡断”。 | 战国·韩·韩非《韩非子·亡征》:“缓心而无成,柔茹而寡断,好恶无决而无所定立者,可亡也。” |
| duàn rán cuò shī断然措施 | 断然:果断坚决。坚决果断的解决方法。 | 罗广斌《红岩》第17章:“必要时,将采取断然措施,严厉处置害群之马!” |
| duàn chāi chóng hé断钗重合 | 钗:女性首饰。被折断的钗又重新合在一起。比喻夫妻感情破裂后又重归于好,也指重新团聚。 | 元·施惠《幽闺记·洛珠双合》:“几年间破镜重圆,今日里断钗重合。” |
| jiē lián bù duàn接连不断 | 连续不间断。 | 明 冯梦龙《东周列国志》:“陈设兵卫,自王宫起,直至光家之门,街衢皆满,接连不断。” |
| gān cháng cùn duàn肝肠寸断 | 肝脏和肠子好像被寸寸斩断一样。形容万分悲痛。 | 西汉 刘向《战国策 燕策三》:“吾要且死,子肠亦且寸绝。” |
| wǔ duàn xiāng qū武断乡曲 | 指凭借势力在民间横行霸道。 | 《史记 平准书》:“当此之时,网疏而民富,役财骄溢,或至兼并豪党之徒,以武断于乡曲。” |
| yuán yuán bù duàn源源不断 | 源源:水流不断的样子。形容连续不断。 | 《孟子 万章上》:“欲常常而见之,故源源而来。” |
| ǒu duàn sī lián藕断丝连 | 连:牵连。藕已断开;丝还连接着。比喻表面上关系已断绝;而实际上仍有牵连。 | 唐 孟郊《去妇》诗:“妾心藕中丝,虽断犹牵连。” |
| duàn zhī quàn xué断织劝学 | 原指东汉时乐羊子妻借切断织机上的线,来讽喻丈夫不可中途废学。后比喻劝勉学习。 | 《后汉书:乐羊子妻传》载:“远寻师,一年来归,妻跪问其故,羊子曰:‘久行怀思,无它异也。’妻乃引刀趋机而言曰:‘……,今若断斯织也,则损失成功,……,若中道而归,何异断斯织乎?’” |
| hào móu shàn duàn好谋善断 | 形容人能不断思考,并善于判断。 | 晋 陆机《辨亡论》上:“畴咨俊茂,好谋善断。” |
| lù duàn rén xī路断人稀 | 路被隔断,行人稀少。形容某种灾害严重,以致路无行人。 | 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卷十九:“一向恁么去,路绝人稀。” |
| kū péng duàn cǎo枯蓬断草 | 干枯、断折的蓬草。因易随风飘散,故亦以喻不由自主,行踪难定。 | 《中国民间故事选·六弟兄》:“姑娘离家以后,像是枯蓬断草一样,到处漂流。” |
| duàn xiāng líng yù断香零玉 | 比喻女子的尸骸。 | 清·洪昇《长生殿·尸解》:“这是我断香零玉沉埋处,好结果一场厮耨,空落得薄命留。” |
| duàn huán guī zōng断还归宗 | 指出嫁或被卖的女子由官府判决归还母家。 |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二卷:“如今认定我是你失去的妹子,我认定你是哥哥,两口同声当官去告理,一定断还归宗。” |
| dāng jī lì duàn当机立断 | 面临紧急关头;毫不犹豫地作出决断。当:面临;断:决断。 | 汉 陈琳《答东阿王笺》:“秉青萍干将之器,拂钟无声,应机立断。” |
| yīng jī lì duàn应机立断 | 犹言当机立断。形容在紧要关头处事果断。 | 汉·陈琳《答东阿王笺》:“秉青萍干将之器,拂钟无声,应机立断。” |
| néng móu shàn duàn能谋善断 | 善:擅长;断:决断。形容人能不断思考,并善于判断。 | 晋 陆机《辨亡论》上:“畴咨俊茂,好谋善断。” |
| dāng duàn bù duàn当断不断 | 指应该决断的时候不能决断。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春申君列传论》:“语曰:‘当断不断,反受其乱。’” |
| qīng guān nán duàn jiā wù shì清官能断家务事 | 俗语。表示家族纠纷情况复杂,外人没法断定谁是谁非。 | |
| duàn duàn xù xù断断续续 | 不连续的,具有无条理的和不连贯的特性。 | 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34回:“只见水面上或一朵,或两瓣,断断续续,皆有桃花。” |
| yì duàn ēn jué义断恩绝 | 义:情谊。恩:恩情。情义、恩情一概断绝。 | 元·王实甫《西厢记》第四本第四折:“想人生最苦是离别,可怜是千里关山,独自跋涉。似这般割肚牵肠,倒不如义断恩绝。” |
| yàn duàn yú chén雁断鱼沉 | 见“雁逝鱼沉”。 | 清·湘灵子《轩亭冤·哭墓》:“雁断鱼沉,久隔音尘,此后相思两地分。” |
| duàn bì cán zhāng断璧残璋 | 璧:圆形扁平中间有孔的玉器;璋:像半个圭的玉器。残缺不全的璋璧。比喻虽然残缺仍然是很珍贵的东西。 | 宋·孙觌《李茂嘉寄茶》:“蛮珍分到谪仙家,断璧残璋裹绛纱。” |
| yī dù zhāo shé yǎo,pà jiàn duàn jǐng suǒ一度著蛇咬,怕见断井索 | 一次被蛇咬了,看见井边断了的绳子也害怕。比喻在某事上吃了苦头,以后碰到类似的情况也会害怕。 | 宋·释普济《五灯会元·龙门远禅师法嗣》:“赵州道:‘无意者如何?’师曰:‘一度著蛇咬,怕见断井索。’” |
| fú píng duàn gěng浮萍断梗 | 浮萍:浮在水上的萍草;梗:草木茎。比喻漂泊无定的人。 | 清·夏敬渠《野叟曝言》第11回:“到家时,养起头发,听凭父母择一头亲事,结果终身,再不作浮萍断梗,路柳墙花了。” |
| duō móu shàn duàn多谋善断 | 多作谋划;善于判断。 | 晋 陆机《辨亡论》上:“畴咨俊茂,好谋善断。” |
| duàn gěng fú píng断梗浮萍 | 比喻漂泊不定。 | 宋·秦观《别贾耘老》诗:“人生百龄同臂伸,断梗浮萍暂相亲。” |
| xuán duàn shì fēi悬断是非 | 悬断:凭空推断。凭空推断是与非、对与错。 | 唐·柳宗元《复杜温夫书》:“吾性呆滞,多所未甚喻,安敢悬断是且非耶?” |
| cán biān duàn jiǎn残编断简 | 指残缺不全的书籍。 | 宋 欧阳修《论删去正义中讥纬札子》:“残编断简,出于屋壁。” |
| duàn fú cán zhǐ断幅残纸 | 断:残;幅:指小笺。指残留或不相联属的写有诗文的小笺。 | 《宣和书谱·行书·吴通玄》:“至于文稿,断幅残纸人争传之。” |
| duàn jiāo cì hǔ断蛟刺虎 | 相传晋周处曾射蛟杀虎,为民除害。事见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自新》。后以“断蛟刺虎”谓武艺高强,行为侠义。 |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自新》载:相传晋周处曾射蛟杀虎,为民除害。 |
| xiàn duàn fēng zhēng线断风筝 | 比喻如断线的风筝一样,消失得无影无踪。 | 元·关汉卿《金线池》第三折:“掴着手分开云雨,腾的似线断风筝。” |
| shéng jù mù duàn绳锯木断 | 拉绳作锯;也能锯断木头。比喻力量虽小;条件虽差;只要坚持不懈地去做;就能把难办的事做成。 | 宋 罗大经《鹤林玉露》第十卷:“一日一钱,千日一千,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
| duàn xiàn fēng zhēng断线风筝 | 比喻一去不返的人或事物。 | 清 骆绮兰《春闺》诗:“何处风筝吹断线,飘来落在杏花枝。” |
| xiā zǐ duàn biǎn瞎子断匾 | 瞎子批判匾额上的字。指各说各的,无法得出正确的结论。 | 郭绍虞《中国文学批评史》第二章第十节:“于是《诗》有齐、鲁、韩、毛四家,而四家之说,也就像瞎子断匾一样,各是其所是。” |
| hún láo mèng duàn魂劳梦断 | 形容日夜思念,精神困乏。 | 明·贾仲名《萧淑兰》第二折:“不料东人妹淑兰留心于那生身上,终日魂劳梦断。” |
| fáng móu dù duàn房谋杜断 | 房:唐朝宰相房玄龄;谋:计谋;杜:唐朝杜如晦;断:决断。两人同心济谋,传为佳话。比喻能人合作,天作之合。 | 《旧唐书 房玄龄杜如晦传论》:“世传太宗尝与文昭图事,则曰:‘非如晦莫能筹之。’及如晦至焉,竟从玄龄之策也。盖房知杜之能断大事,杜知房之善建嘉谋。” |
| ēn duàn yì jué恩断意绝 | 恩:恩惠,恩情;意:情份。恩爱和情义完全断绝,形容感情破裂 | 明 无名氏《认金梳》第一折:“你若得见了你的亲娘,莫漏泄,休将我恩断意绝,可怜我无家无业。” |
| duàn jiān chǐ chǔ断缣尺楮 | 犹言断缣寸纸。 | 明·叶盛《水东日记·王元章画梅》:“今人间往往有其所画梅花,断缣尺楮,人争宝之,多元章自书所题其上。” |
| róu nuò guǎ duàn柔懦寡断 | 指软弱面不果断。 | 语出《韩非子 亡徵》:“缓心面无成,柔茹而寡断,好恶无决,而无所定立者,可亡也。”茹,通“懦”。 |
| duàn jī huà zhōu断齑画粥 | 分开捣碎的菜和凝结的粥;按定量来吃。指食物精简微薄。形容生活清苦。断;画:断开;划分。齑:捣碎的姜、蒜、辣椒等腌菜。 | 宋 魏泰《东轩笔录》:“惟煮粟米二升,作粥一器,经宿遂凝,以刀画为四块,早晚取二块,断齑数十茎,酢汁半盂,入少盐,暖而啖之。” |
| duàn mò cán chǔ断墨残楮 | 指残缺不全的典籍。 | 明 王世贞《俞紫芝<急就章>》:“子中独能寻考遗则于断墨残楮,遂与仲温并驱。” |
| ēn jué yì duàn恩绝义断 | 恩:恩惠,恩情;义:情义,情份。恩爱和情义完全断绝,形容感情破裂 | 元 关汉卿《鲁斋郎》第三折:“索什么恩绝义断写休书。” |
| jué duàn rú liú决断如流 | 决策判断就像江河下泻。形容处理问题果断敏捷。 | 《周书 斐汉传》:“汉善尺牍,尤便簿领,理识明赡,决断如流。” |
| fēn chāi duàn dài分钗断带 | 钗分开,带断了。比喻夫妻的离别。 | 晋 袁宏《后汉纪 灵帝纪上》:“妇人见去,当分钗断带。” |
| duàn guǎn cán shěn断管残沈 | 残缺不全的字画。管,笔;沈,墨汁。 | 明 焦竑《李氏〈焚书〉序》:“宋元丰间,禁长公之笔墨,家藏墨妙,抄割殆尽,见者若祟。不逾时而征求鼎沸,断管残沈,等于吉光片羽。” |
| tuí yuán duàn piàn颓垣断堑 | 犹颓垣废井。形容荒凉破败的景象。 | 宋欧阳修《真州东园记》:“园之广百亩,而流水横其前,清池浸其右,高台起其北……此前日之颓垣断堑而荒墟也。” |
| duàn xiù zhī pǐ断袖之癖 | 指男子搞同性恋的丑恶行径。 | 《汉书·董贤传》:“常与上卧起。尝昼寝,偏藉上袖,上欲起,贤未觉,不欲动贤,乃断袖而起。” |
| tāo tāo bù duàn滔滔不断 | 比喻像流水一样连续不断。 | 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二十五回:“[安老先生]将作了个破题儿,又早被姑娘接过话来,滔滔不断的一套,把他四位凑起来二百多周儿、商量了将及一年的一个透鲜的招儿,说了个隔肠如见!” |
| duàn biān cán jiǎn断编残简 | 编:穿简的细长皮条;简:古代用来写字的竹片。指残缺不全的书籍文章。 | 宋·黄庭坚《读书呈几复》:“身入群经作蠹鱼,断编残简伴闲居。” |
| duàn xiàn yào zǐ断线鹞子 | 犹言断线风筝。鹞子,指纸鸢,鸟形风筝。 | 《醒世恒言·勘皮靴单证二郎神》:“若是这厮识局知趣,见机而作,恰是断线鹞子,一般再也不来,落得先前受用一番,且又完名全节。” |
| duàn guī suì bì断圭碎璧 | 亦作“断珪缺璧”。喻指片段而珍贵的文字。 | 宋·王应麟《困学纪闻·仪礼》:“虽寂寥片言,断圭碎璧,犹可宝也。” |
| duàn shǒu xù yù断手续玉 | 断:砍下;续:接上。砍下手来再接上一块玉。比喻得不偿失。 | 《韩非子·用人》:“不察私门之内,轻虑重事,厚德迫祸,是断手而续以玉也,故世有易身之祸。” |
| duàn zhāng jié jù断章截句 | 不顾上下文义,截取文章的一段或一句,而弯曲原意。断、截:割裂。 | 《宋史 选举志二》:“断章截句,破坏义理。” |
| yōu yóu bù duàn优游不断 | 指处世迟疑,没有决断。 | 《汉书 元帝纪赞》:“牵制文义,优游不断。” |
| lín jī lì duàn临机立断 | 当机立断。抓住时机,立刻决断。 | 明·唐顺之《条陈海防经略事疏》:“访得淮扬海防兵备副使刘景韶英敏多谋,临机立断,运筹足以破鬼夷之算,贾勇足以汗懦将之颜。” |
| duàn yàn gū hóng断雁孤鸿 | 鸿:鸿雁。离了群的孤独大雁。比喻孤身独处,多指未成婚的男子。 | 明·张凤翼《红拂记·杨公完偶》:“徐生,你一向断雁孤鸿,可曾寻偶否?” |
| duàn xiù fēn táo断袖分桃 | 断:截断;分:分出。借指男宠。 | 东汉·班固《汉书·董贤传》:“上欲起,贤未觉,不欲动贤,乃断袖而起。”战国·韩·韩非《韩非子·说难》:“与君游于果园,食桃而甘,不尽,以其半啖君。” |
| duàn gěng liú píng断梗流萍 | 梗:植物的枝茎;萍:浮萍。像枯折的枝茎,漂流的浮萍一样。比喻生活飘泊不定。 | 宋·秦观《别贾耘老》诗:“人生百龄同臂伸,断梗流萍暂相亲。” |
| duàn guī quē bì断珪缺璧 | 见“断圭碎璧”。 | 清·叶廷琯《吹网录·二础云麾碑》:“余近得拓本,字虽漫漶,其存者尚有神采。断珪缺璧,弥见珍奇。” |
| duàn zhù zé lín断杼择邻 | 孟母为了教育孟子不要中途荒废学业,用被割断的纱不成布来做比喻;孟母三迁居处,选择良好的环境,来影响孟子的成长。 | 汉 刘向《列女传 母仪传》:“孟子之少也,既学而归,孟母方绩,问曰:\'学何所至矣?\'孟子曰:\'自若也。\'孟母以刀断其织。孟子惧而问其故,孟母曰:\'子之学,若吾断斯织也。\'” |
| zhǔ guān yì duàn主观臆断 | 臆断:凭臆想进行判断。不依旧客观实际情况,只凭主观对事物做出判断。 | |
| hú yí bù duàn狐疑不断 | 狐疑:犹豫,狐性多疑。传说狐狸多疑。形容心里疑惑,一时决定不下来。 |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刘表传》:“表狐疑不断,乃遣嵩诣操,观望虚实。” |
| hào móu wú duàn好谋无断 | 好:喜爱,喜好;谋:计谋,谋划。爱用计谋,但缺少决断。形容人空有心计而没有胆略。 |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21回:“袁绍色厉胆薄,好谋无断,干大事而惜身,见小利而忘命,非英雄也。” |
| duàn làn cháo bào断烂朝报 | 断烂:形容陈腐杂乱;朝报:古代传抄皇帝诏令和官员奏章之类的文件。指陈旧、残缺,没有参考价值的历史记载。 | 《宋史 王安石传》:“黜《春秋》之书,不使列于学官,至戏目为断烂朝报。” |
| chōu dāo duàn shuǐ抽刀断水 | 抽刀:拔出刀来。水:流水。抽出刀来要斩断流水。比喻无济于事,反会加速事态的发展。 | 唐·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
| gé pí duàn huò隔皮断货 | 谓隔着封皮,判断货物的好坏。比喻凭外部现象推测内部底细。 | 《歧路灯》第八回:“不是为他中了举,便说深远。只是那光景儿,我就估出来六七分。兄弟隔皮断货,是最有眼色的。” |
| duàn hè jì fú断鹤继凫 | 截短鹤的长腿,接长野鸭的短腿。比喻违反自然规律,办不成的事。 | |
| dù duàn fáng móu杜断房谋 | 《新唐书·杜如晦传》:“每议事帝所,玄龄必曰:‘非如晦莫筹之。’及如晦至,卒用玄龄策也。盖如晦长于断,而玄龄善谋,两人深相知,故能同心济谋,以佐佑帝。”后因以谓多谋善断曰“杜断房谋”。 | 《新唐书·杜如晦传》:“每议事帝所,玄龄必曰:‘非如晦莫筹之。’及如晦至,卒用玄龄策也。盖如晦长於断,而玄龄善谋,两人深相知,故能同心济谋,以佐佑帝。” |
| duàn zǐ jué sūn断子绝孙 | 指没有子孙后代。多用作诅咒语。 | 元 柯丹邱《荆钗记 执柯》:“你再不娶亲,我只愁你断子绝孙谁拜坟。” |
| bǎi zú zhī chóng,zhì duàn bù jué百足之虫,至断不蹶 | 比喻势力雄厚的集体或个人一时不易垮台。同“百足之虫,至死不僵”。 | 《文选 曹冏〈六代论〉》:“百足之虫,至死不僵。”李善注引《鲁连子》:“百足之虫,至断不蹶者,持之者众也。” |
| qīng guān nán duàn jiā shì清官难断家事 | 清官:公正清廉的官吏。指家庭内部纠纷情况复杂,外人没法断定谁是谁非。 | 明·冯梦龙《喻世明言》第十卷:“常言道:‘清官难断家事’,我如今管你母子一生衣食充足,你也休做十分大望。” |
| ēn duàn yì jué恩断义绝 | 恩爱情义完全断绝。恩:恩惠、恩情;义:情义、情份。绝断没有接续。多指夫妻或亲属之间感情破裂。 | 元 马致远《马丹阳》:“咱两个恩断义绝,花残月缺,再谁恋锦帐罗帏?” |
| yī dāo liǎng duàn一刀两断 | 比喻坚决断绝一切关系。 | 唐 寒山《诗三百三首》:“男儿大丈夫,一刀两断截;人面禽兽心,造作何时歇!” |
| mèng duàn hún láo梦断魂劳 | 睡梦中也在思想着,弄得神魂不宁。亦作“梦断魂消”。 | 元·王元和《小桃红·题情》:“又不敢对着人明明道,只落的梦断魂劳。” |
| rén róu guǎ duàn仁柔寡断 | 谓柔弱而缺乏主见。 | 章炳麟《驳康有为论革命书》:“其孱弱少用如此,是则仁柔寡断之主,汉献、唐昭之俦耳!” |
| dú duàn dú xíng独断独行 | 行事专断,不考虑别人的意见。形容作风不民主。 | 清 容闳《西学东渐记》第19章:“予已预备随时辞职,以便足下独断独行。” |
| chóu cháng cùn duàn愁肠寸断 | 忧愁得肠子一寸一寸地断裂。 | 唐 张鷟《游仙窟》:“泪脸千行,愁肠寸断,端坐横琴,涕血流襟。” |
| dāng jī guì duàn当机贵断 | 当:面临;机:时机;断:决断。在紧要关头贵在立即作出决断。 | 《宋史·宋绶传》:“临事尚乎守,当机贵乎断,兆谋先乎密。” |
| yǐ yì duàn ēn以义断恩 | 用大义割断私恩。谓秉公行事,不徇私情。 | 《晋书·刘毅传》:“凡所以立品设状者,求人才以理物也,非虚饰名誉,相为好丑。虽孝悌之行,不施朝廷,故门外之事,以义断恩。” |
| mèng duàn hún xiāo梦断魂消 | 在梦中也思念,思想上不得平静。 | 明·高濂《玉簪记·擢第》:“满目新红惊树杪,莺啼处梦断魂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