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语 | 解释 | 出处 |
|---|
| jí gōng jìn lì急功近利 | 急:急于;功:成效;成就;近:眼前的利益。急于追求成效;贪图眼前利益。 | 汉 董仲舒《春秋繁露 卷九 对胶西王》: “仁人者正其道不谋其利,修其理不急功。” |
| fèi wù lì yòng废物利用 | 废物:无用的东西。让没有用的东西发挥它的作用。 | 郭沫若《洪波曲》第十章:“浅识者或当誉为废物利用,而其实乃洪水之祸源,可叹。” |
| lì zāi lè huò利灾乐祸 | 见到别人遭受灾祸反而高兴。 | 宋·文天祥《吊五木》诗序:“张提军隔岸,不发一矢,有利灾乐祸之心。” |
| lì shēn huò sù利深祸速 | 获利愈多,灾祸来得愈快。 | 《后汉书 皇后纪》序:“任重道悠,利深祸速。” |
| chū shī bù lì出师不利 | 师:军队。利:顺利。出战不顺利。形容事情刚开始,就遭受败绩。 | 浩然《艳阳天》第29章:“今天真是出师不利,一个好人都没有遇上。” |
| jì gōng móu lì计功谋利 | 计较功名,谋求私利。 | 明·钟士懋《送郑先生之昌国训导序》:“以其计功谋利之心,而任之以正谊明道之责,譬犹建樛屈之木,而为测景之表。” |
| fēng gōng hòu lì丰功厚利 | 指巨大的功利。 | 汉·班彪《王命论》:“帝王之祚,必有明圣,显懿之德,丰功厚利积累之业。” |
| míng lì shuāng shōu名利双收 | 既得名声,又获利益。 | 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34回:“但愿吾兄从此一帆风顺,升官发财,各式事情都在此中生发,真是名利双收,再好没有。” |
| rén yán lì pǔ仁言利溥 | 见“仁言利博”。 | 清·王夫之《读通鉴论·后汉光武二十》:“仁人之言,其利溥如此哉!” |
| rén yán lì bó仁言利博 | 博:多,广。指有仁德的人说一句话,别人就能得到很大的好处。 | 先秦 左丘明《左传 昭公三年》:“仁人之言,其利博哉!晏子一言而齐侯省刑。” |
| gōng míng lì lù功名利禄 | 名利地位。 | 郭沫若《南冠草》第一幕:“只因功名利禄得不到保障,所以他们便想到要和流寇苟合,铤而走险。” |
| fú míng bó lì浮名薄利 | 浮名:虚浮的名声;薄利:微薄的利益。形容名利微不足道。 | 宋 赵师侠《扑蝴蝶》:“一杯洗涤无余,万事消磨去远,浮名薄利休羡。” |
| juān dī wēi lì涓滴微利 | 涓:细流;滴:水珠。象小水珠一样微小的利益。 | 《新编五代史评话 晋史》卷上:“贪取涓滴之微利,而自弃丘山之大功乎!” |
| shēng sè huò lì声色货利 | 货:指钱财;利:指私利。贪恋歌舞、女色、钱财、私利。泛指寻欢作乐和要钱等行径。 | 《尚书 仲虺之诰》:“惟王不迩声色,不殖货利。” |
| zhōu chē zhī lì舟车之利 | 舟:船,水运;车:车辆,陆运;利:便利。车船便利。形容水陆运输方便。 | 战国·韩·韩非《韩非子·难二》:“舟车机械之利,用力少,至功大,则入多。” |
| shí yī zhī lì什一之利 | 什一:十分之一。泛指商人得到的利润。 | 东汉·班固《汉书·杨恽传》:“恽幸有余禄,方籴贱贩贵,逐什一之利,此贾竖之事,污辱之处,恽亲行之。” |
| gān jìng lì luò干净利落 | 形容没有多余的东西。令人爽心悦目。也形容动作熟练、敏捷准确。 | 赵树理《李家庄的变迁》:“不是老人家,谁能做这样干净利落?” |
| gàn jìng lì suǒ干净利索 | 快速彻底,不拖泥带水。 | 周立波《暴风骤雨》第二部:“青布棉袍子上罩一件蓝布大褂,干净利索,标致好看。” |
| wéi lì shì yíng惟利是营 | 指惟利是视。 | 《金史 阿离方传》:“卿宗室旧人,乃纵肆败法,惟利是营,朕甚恶之。” |
| láo jiǎ lì bīng牢甲利兵 | 犹坚甲利兵。泛指精良的武器。 | 西汉·刘安《淮南子·兵略训》:“当此之时,非有牢甲利兵,劲弩强冲也。” |
| mò mǎ lì bīng秣马利兵 | 秣:喂;利:锋利。磨好兵器,喂饱战马。形容准备战斗。 | 春秋·鲁·左丘明《左传·成公十六年》:“搜乘补卒,秣马利兵,修陈固列。” |
| biàn kǒu lì shé辩口利舌 | 指能言善辩,伶牙利嘴。 | 汉 王充《论衡 物势》:“亦或辩口利舌,辞喻横出为胜。” |
| wéi lì shì tú唯利是图 | 只要有利就去追求。惟:只有;惟独;图:贪图;追求。 | 晋 葛洪《抱朴子》:“名过其实,由于夸诳,内抱贪浊,惟利是图。” |
| lì jiāng míng suǒ利缰名锁 | 缰:缰绳。锁:锁链。名和利像缰绳和锁链一样把人束缚住了。 | 元·王喆《转调丑奴儿》:“利缰名锁休贪恋,韶华迅速如流箭。” |
| tān lì wàng yì贪利忘义 | 贪求财利,忘却道义。 | 明 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 姚滴珠避羞惹羞》:“我是此间良人家女儿,在姜秀才家为妾,大娘不容。后来连秀才贪利忘义,竟把来卖与这郑妈妈家了。” |
| zuǐ jiān yá lì嘴尖牙利 | 说话尖酸刻薄。 | |
| tān cái hào lì贪财好利 | 指贪恋钱财和利益。 |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29回:“愚男原在快活林中做些买卖,非为贪财好利,实为壮观孟州,增添豪侠气象。” |
| dì lì rén hé地利人和 | 地利:地理条件优越;人和:得人心;人心齐。地理环境和人事关系方面的条件都很有利。 | 先秦 孟轲《孟子 公孙丑下》:“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
| zé lì xíng quán择利行权 | 权:权宜,因时因事变通办法。指选择有利条件,采取应变措施。 | 《投笔肤谈·兵机》:“惟能因机而制变,择利而行权。” |
| shèng shuāi lì hài盛衰利害 | 兴盛、衰落、利益、损害,指世间人事发展的各种情况。 | 战国·郑·列御寇《列子·仲尼》:“盛衰利害不能易,哀乐不能移。” |
| shè lì gū míng射利沽名 | 谋取财利和名誉。 | 明·范濂《云间据目抄·张昉》:“乃迹寄林泉,心悬富贵,旦暮奔走,射利沽名而叩其中,且空空无当于用。” |
| mài guó qiú lì卖国求利 | 见“卖国求荣”。 | 宋·洪迈《容斋续笔·朱温三事》:“苏循及其子楷,自谓有功于梁,当不擢用。全忠薄其为人,以其为唐鸱枭,卖国求利,勒循致仕,斥楷归田里。” |
| jí gōng jìn lì急公近利 | 近:眼前的。急于求成,贪图眼前的成效和利益。 | 汉·董仲舒《春秋繁露·对胶西王》: “仁人者正其道不谋其利,修其理不急其功。” |
| lì shì sān bèi利市三倍 | 形容买卖得到的利润极多。 | 《易·说卦》:“为近利,市三倍。” |
| wéi lì shì shì惟利是视 | 见“惟利是图”。 | 《晋书·温峤传》:“苏峻小子,惟利是视,残酷骄猜,权相假合。” |
| wéi lì shì tú惟利是图 | 一心为利,别的什么都不顾。 | 晋·葛洪《抱朴子·勤求》:“由于夸诳,内抱贪浊,惟利是图。” |
| qí xī lì guì綦溪利跂 | 谓故作高深,立异离群。《苟子·非十二子》:“忍情性,綦溪利跂,苟以分异人为高,不足以合大众,明大分。”王先谦集解:“綦溪,犹言极深耳,利与离同……离世独立,故曰离跂。”一说,綦溪,邪径;利跂,利其歧途而不循正途。 | 战国·赵·荀况《荀子·非十二子》:“忍情性綦溪利跂,荀以分异人为高,不足以合大众,明大分。” |
| méi jié zhī lì眉睫之利 | 眉睫:眉毛和睫毛。眼前微小的利益。 | 清·龚自珍《乙丙之际塾议》:“图眉睫之利,不顾充要。” |
| yīn mín fù lì殷民阜利 | 殷民:使人民富裕。旧指国家统治者的责任,就在于使人民富裕,使国家财物充足。 | 汉·徐斡《中论·治引》:“夫明哲之为用也,乃能殷民阜利,使万物无不尽其极者也。” |
| tān róng mù lì贪荣慕利 | 慕:羡慕。贪求荣誉,慕财图利。 | 《周书·柳带韦传》:“夫顾亲戚,惧诛夷,贪荣慕利,此生人常也。” |
| gàn cuì lì luò干脆利落 | 简单爽快。 | 南怀瑾《论语别裁·子罕》:“因为我的老朋友太多,而有许多老朋友真可怜,死得不干脆利落,拖累了别人,也苦了自己。” |
| zhòng lì pán bō重利盘剥 | 盘剥:指放债辗转剥削。用高利贷的方式进行残酷剥削。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106回:“你父亲所为,固难谏劝,那重利盘剥,究竟是谁干的?” |
| tān míng ài lì贪名爱利 | 贪图名位,喜好钱财。 | 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汾州大达无业国师》:“贪名爱利,汨没世途。” |
| yāo míng shè lì邀名射利 | 求取名利。 | 宋·张君房《云笈七签》第32卷:“世人不终耆寿,咸多夭殁者,皆由不自爱惜,忿争尽意,邀名射利,聚毒攻神,内伤骨体,外乏筋肉。” |
| lì yòng hòu shēng利用厚生 | 利用:尽物之用;厚:富裕;生:民众。充分发挥物的作用,使民众富裕。 | 《尚书 大禹漠》:“正德,利用,厚生,惟和。” |
| gàn bā lì cuì干巴利脆 | 见“干巴利落”。 | |
| yǐ lì xiàng qīng以利相倾 | 依靠钱财争权夺利,互相排挤。 | |
| gōng sī liǎng lì公私两利 | 见“公私两济”。 | 《文献通考·征榷四》:“惟有于耍闹坊场之地,听民酝造,纳税之后,从便酤卖,实为公私两利。” |
| lì wǎn míng qiān利绾名牵 | 见“利惹名牵”。 | 明·高明《琵琶记·副末开场》:“一举鳌头,再婚牛氏,利绾名牵竟不归。” |
| míng lì jiān shōu名利兼收 | 收:收获。又有名又得利。 | 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106回:“法子是有的,不过要化几文,然而倒是个名利兼收的事情。” |
| jǐ zhí lì bìng掎摭利病 | 掎摭:指摘;利病:利害,好坏。形容品评优劣好坏。 | 三国·魏·曹植《与杨德祖书》:“刘季绪才不能逮于作者,而好诋呵文章,掎摭利病。” |
| tān fū xùn lì贪夫徇利 | 徇:通“殉”,以身从物。贪财的人为财利送命。形容人爱财如命。 | 元·揭傒斯《逸士徐君墓志铭》:“尝市大木筑室,将伐,贪夫徇利,造辞以争,因以让之,不以为弱。” |
| gōng yù shàn qí shì,bì xiān lì qí qì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 要做好工作,先要使工具锋利。比喻要做好一件事,准备工作非常重要。 | 先秦 孔子《论语 卫灵公》:“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 |
| qiǎo wěi qū lì巧伪趋利 | 巧:奸诈。伪:虚伪。趋:追求,靠近、趋向。奸诈虚伪,唯利是图,唯势是从。 | 《汉书·地理志下》:“周人之失,巧伪趋利。” |
| jiān jiǎ lì rèn坚甲利刃 | 见“坚甲利兵”。 | 东汉·班固《汉书·晁错传》:“坚甲利刃,长短相杂。” |
| xū míng bó lì虚名薄利 | 虚:空;薄:淡泊。不慕虚名,不贪小利。 | 明·郭勋《雍熙乐府》第四卷:“彼也虚名薄利。任他人禄重官髙,橪指间朱颜昨日,急回头白发明朝。” |
| lì huì shàn cí利喙赡辞 | 谓口齿伶俐,辞令优美。 | 唐·皇甫枚《三水小牍·王知古》:“睹其利喙赡辞,不觉前席。” |
| míng jiāng lì suǒ名缰利索 | 缰:马缰绳;索:绳子。比喻功名利禄如束缚人的缰绳和锁链。 |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40回:“岂非看破红尘,顿开名缰利索么?” |
| wéi lì shì zhú惟利是逐 | 指惟利是视。 | 朱自清《历史在战斗中》:“这利己主义到了‘惟利是逐’的地步,却是非空虚到极点不可。” |
| jiàn lì sī yì见利思义 | 见到有利可图的事就想到道义。形容人无贪欲;廉洁自守。 | 先秦 孔子《论语 宪问》:“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 |
| lì lìng zhì zào利令志惛 | 见“利令智昏”。 | 《镜花缘》第九二回:“及至利到跟前,就把‘害’字忘了,所谓‘利令志惛’能不浩叹!” |
| jiàn lì wàng yì见利忘义 | 见到有利可图就不顾道义。形容人贪财自私。 | 东汉 班固《汉书 樊郦滕灌靳周传》:“当孝文时,天下以郦寄为卖友。夫卖友者,谓见利而忘义也。” |
| yǒu míng yǒu lì有名有利 | 既有名誉又有利益。 | |
| lì lìng zhì hūn利令智昏 | 利:利益、私利;令:使;智:理智;昏:昏乱;神志不清楚。形容因贪图私利;使人头脑发昏;甚至失去理智。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平原君虞卿列传赞》:“鄙语曰:‘利令智昏。’平原君贪冯亭邪说,使赵陷长平四十余万众,邯郸几亡。” |
| lěi nòu zhī lì耒耨之利 | 耒耨:农具。比喻耕作所得的利益。 | 《周易·系辞下》:“斫木为耜,揉木为耒,耒耨之利,以教天下。” |
| zhuī dāo zhī lì锥刀之利 | 比喻微小的利益。也比喻极小的事情。同“锥刀之末”。 | 《后汉书 舆服志上》:“争锥刀之利,杀人若刈草然,其宗祀亦旋夷灭。” |
| tān fū xùn lì贪夫殉利 | 见“贪夫狥利”。 |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73回:“贪夫殉利,箪豆见色。春秋争弑,不顾骨肉。”” |
| qù hài xīng lì去害兴利 | 去:除掉;兴:兴办。去掉有害的兴办有利的。 | 唐·韩愈《国子助教河东薛君墓志铭》:“后佐河阳军,任事去害兴利。” |
| yíng tóu wēi lì蝇头微利 | 如同苍蝇头那样的小利。比喻非常微小的利润。 | 宋 苏轼《满庭芳》:“蜗角虚名,蝇头微利,算来著甚干忙。” |
| háo mò zhī lì毫末之利 | 毫末:指细微。极小的利益。 | 宋·欧阳修《原弊》:“有司屡变其法,以争毫末之利。” |
| wéi lì shì qiú惟利是求 | 见“惟利是图”。 | 《通典·食货五》:“工部尚书苏孝慈等以为所在官司因循往昔,皆以公廨钱物出举兴生,惟利是求,烦扰百姓。” |
| shī lì sù cān尸利素餐 | 尸:居位;尸利:受禄而不尽职;素餐:不劳而坐食。空食俸禄而不尽其职,无所事事。 | 《孔丛子·论势》:“尸利素餐,吾罪深矣。” |
| lì lì suǒ suǒ利利索索 | 干脆利落。 | 萧红《旷野的呼喊》:“要干,拍拍屁股就去干,弄得利利索索的。” |
| jiāng běn tú lì将本图利 | 将:拿;本:本钱;图:谋取;利:利润。利用本钱谋求利润。 | 元·无名氏《刘弘嫁婢》第一折:“可不道吃酒的望醉,放债的图例,也则是将本图利。” |
| wéi lì shì qū惟利是趋 | 见“惟利是图”。 |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十二回:“若以罪之大小而论,那宰牛的原算罪魁,但此辈无非市井庸愚,只知惟利是趋,岂知善恶果报之道。” |
| zuò shōu yú lì坐收渔利 | 比喻利用别人的矛盾;从中得到好处。 | 西汉 刘向《战国策 燕策二》:“今者臣来,过易水,蚌方出曝,而鹬啄其肉,蚌合而拑其喙。……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之。” |
| lì hài xiāng guān利害相关 | 指有密切的利害关系。 | 《周礼·夏宫·职方氏》:“周知其利害。” |
| bì duō lì shǎo弊多利少 | 指弊端超过有利。 | 冯志《敌后武工队》第18章:“从咱们的安全上想,可是弊多利少啊!” |
| yíng tóu xiǎo lì蝇头小利 | 如同苍蝇头那样小的利益。指极其微小的私利。 | 宋 苏轼《满庭芳》:“蜗角虚名,蝇头微利,算来著甚干忙。” |
| yuán hēng lì zhēn元亨利贞 | 《周易》乾卦卦辞。用作序数,相当于甲、乙、丙、丁 | 《周易·乾·文言》:“元者,善之长也;亨者,嘉之合也;利者,义之和也;贞者事之干也。君子行此四德者,故曰:乾,元亨利贞。” |
| yíng míng wō lì蝇名蜗利 | 苍蝇头般微名,蜗牛角样的小利。比喻微不足道的名利。 | 明 陈汝元《金莲记 郊遇》:“看这些蝇名蜗利,心肠热凭谁淘洗。” |
| néng yá lì chǐ能牙利齿 | 指能说会道,善于辞令。 | |
| dà jí dà lì大吉大利 | 非常吉祥、顺利。旧时用于占卜和祝福。 | 巴金《家》:“老太爷因为觉群在堂屋里说了不吉利的话,便写了‘童言无忌,大吉大利’的红纸条,拿出来贴在门柱上。” |
| wéi lì shì mìng惟利是命 | 犹言惟利是图。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59回:“那婆子本是愚顽之辈,兼之年近昏眊,惟利是命,一概情面不管。” |
| yī běn wàn lì一本万利 | 用很少的资本去取得很大的利润。形容本钱少;利润大。 | 清 姬文《市声》:“这回破釜沉舟,远行一趟,却指望收它个一本万利哩。” |
| lì yòu wēi xié利诱威胁 | 利诱:用利益诱惑;威胁:恐吓。形容软硬兼施,使别人顺从。 | 陶菊隐《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史话》第68章:“但是他们经不起帝国主义的利诱威胁。” |
| wú wǎng bù lì无往不利 | 所到之处;没有不顺利的。指处处行得通。 | 唐 李虚中《命书》:“官高禄厚,无往不利。” |
| yǒu lì yǒu bì有利有弊 | 有好的一面,也有坏的一面。 | 陆文夫《被女性化的苏州人》:“世间事总是有长有短,有利有弊。” |
| yíng sī wǎng lì营私罔利 | 谓谋求私利。 | 梁启超《中国积弱溯源论》第四节:“大臣既以身许国,则但当计国民之利害,不当计一身之利害,营私罔利,固不可也。” |
| míng jiāng lì suǒ名缰利锁 | 比喻名利束缚人就象缰绳和锁链一样。 | 宋 柳永《夏云峰》词:“向此免名缰利锁,虚费光阴。” |
| zhēng míng duó lì争名夺利 | 争夺名位和利益。 |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一回:“争名夺利几时休?早起迟眠不自由!” |
| zhēng quán duó lì争权夺利 | 追求名誉、地位和私利。 | 邹韬奋《消弭内战的唯一途径》:“任何为私人私党争权夺利的内战都必然地要为全国民众所唾弃。” |
| zuò shōu qí lì坐收其利 | 坐:不动。比喻利用别人的矛盾而从中获利。 | |
| rǎng quán duó lì攘权夺利 | 犹言争权夺利。 | 白蕉《袁世凯与中华民国》:“坐是抢攘月余,势成坐困,老师匮财,攘权夺利,凡种种不良之现象,皆缘是以生。” |
| xīng lì chú bì兴利除弊 | 兴办有利的事情;消除有害的事情。兴:兴办;创办;弊:弊端;害处。 | 宋 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不为生事;为天下理财,不为征利。” |
| wēi xié lì yòu威胁利诱 | 用软硬兼施的手段,企图使人屈服。 | 李乔《欢笑的金沙江》:“在他的威胁利诱下,他们没有办法,只好鬼混下去。” |
| lì bù kuī yì利不亏义 | 有利在前,能够不亏损正义。 | 《礼记·儒行》:“委之以货财,淹之以乐好,见利不亏义。” |
| lì xī qiū háo利析秋毫 | 形容管理财务极细心、精明。 | 《史记·平准书》:“故三人言利,事析秋毫矣。” |
| kǔ yào lì bìng苦药利病 | 良药苦口对病有好处。比喻严厉的劝诫或批评有利于人的进步。 | 汉·袁康《越绝书·越绝计倪内经》:“古人云,苦药利病。” |
| fú míng xū lì浮名虚利 | 浮名:虚有的名声。虚利:空有的利益。形容名利是空虚的东西。 |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87回:“若肯要灰心学道,可致神仙,何苦要碌碌尘埃,甘为浮名虚利所驱逐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