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文 > 牛希济的诗 > 生查子·新月曲如眉

生查子·新月曲如眉

[五代]:牛希济

新月曲如眉,未有团圞意。红豆不堪看,满眼相思泪。

终日劈桃穰,人在心儿里。两朵隔墙花,早晚成连理。


“生查子·新月曲如眉”译文及注释

译文

新月弯弯如眉毛,没有圆的意思。不忍心看红豆,满眼都是相思泪。

整天劈核桃,那人像桃仁嵌在核壳中一样嵌在我心中。两朵隔墙相望的花,早晚会结成连理枝。

注释

生查子(zhā zǐ):原为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名。《尊前集》注:双调。元高拭词注:南吕宫。四十字,上下片格式相同,各两仄韵,上去通押。

新月:阴历月初的月亮。

团圞(luán):团圆。

红豆:又名相思豆,草本植物,种子形如豌豆。

劈:剖开。桃穰(ráng):桃核。

仁儿:桃仁。这里“仁”与“人”谐音,意思双关。

连理:不同根的草木,它们的枝干连成为一体。古人喻夫妇为“连理枝”。

参考资料:

1、吕美生评注,情诗百首,安徽文艺出版社,2012.06,第91页

2、肖笃宋选编,唐宋词三百首 (少年版),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2006年05月第1版,第42页

“生查子·新月曲如眉”鉴赏

创作背景

五代后期,词人遭战乱流落到蜀国,为了表达对纯朴爱情的热切追求,借新月、红豆等物写下了这事抒情词。

赏析

上阕以“传情入景”之笔,抒发男女间的相思之苦。作者借“移情”笔法,赋予视野中的客观景象以强烈的主观情感,使天边新月、枝上红豆都染上别离相思的情愫。“新月曲如眉,未有团圞意”,明为写月,实则喻人,作者以眉比月,正暗示出相思人儿因不见团聚而双眉紧蹙,郁闷不欢的愁苦之态。“红豆”本是相思的信物,但在离人的眼里却是贮满了忧伤,令人见之落泪。一弯新月,数枝红豆,词人撷取传统的寄寓人间悲欢离合、别离思念之情的两种意象,正表达出对爱人的无限深情和思之不得的痛切缺憾。

就内容而言,下阕为上阕之顺延;就感情的“走向”而言,二者又有着微妙的差异。如果说上阕中写相思还只是借助于意象的寄托,情感的附着还比较虚幻,词中的情绪基调也是一种充满残缺感的低沉.那么下阕中的情感就相对地落到了实处,词中流露着的、是充满希冀的向上的基凋。“终日劈桃穰,人在心儿里”,一语双关,看似百无聊赖的行为,正寄托着主人公对心上人丝丝缕缕的情爱和日复一日的期盼。“两朵隔墙花,早晚成连理”更表明对爱情的充满信心,尽管花阡两朵,一“墙”相隔,但相爱的人儿终将冲破阻碍,喜结连理。整首词写得情致深长,淋漓沉至。

这首词在艺术上的一个显著特色,就是极其自然地运用了南北朝民歌中的吴歌“子夜体”,以下句释上句,托物抒情,论词家评曰:“妍词妙喻,深得六朝短歌遗意。五代词中希见之品。”

牛希济简介

五代·牛希济的简介

牛希济

五代词人。生卒年不详。陇西(今甘肃)人。词人牛峤之侄。早年即有文名,遇丧乱,流寓于蜀,依峤而居。后为前蜀主王建所赏识,任起居郎。前蜀后主王衍时,累官翰林学士、御史中丞。后唐庄宗同光三年(925),随前蜀主降于后唐,明宗时拜雍州节度副使。

...〔► 牛希济的诗(5篇)

猜你喜欢

鞠歌行

唐代李白

玉不自言如桃李,鱼目笑之卞和耻。

楚国青蝇何太多,连城白璧遭谗毁。

荆山长号泣血人,忠臣死为刖足鬼。

听曲知甯戚,夷吾因小妻。

秦穆五羊皮,买死百里奚。

洗拂青云上,当时贱如泥。

朝歌鼓刀叟,虎变磻溪中。

一举钓六合,遂荒营丘东。

平生渭水曲,谁识此老翁。

奈何今之人,双目送飞鸿。


塘上行

两汉甄宓

蒲生我池中,其叶何离离。

傍能行仁义,莫若妾自知。

众口铄黄金,使君生别离。

念君去我时,独愁常苦悲。

想见君颜色,感结伤心脾。

念君常苦悲,夜夜不能寐。

莫以豪贤故,弃捐素所爱。

莫以鱼肉贱,弃捐葱与薤。

莫以麻枲贱,弃捐菅与蒯。

出亦复苦愁,入亦复苦愁。

边地多悲风,树木何修修。

从君致独乐,延年寿千秋。


战城南

南北朝吴均

躞蹀青骊马,往战城南畿。

五历鱼丽阵,三入九重围。

名慑武安将,血污秦王衣。

为君意气重,无功终不归。


香菱咏月·其二

清代曹雪芹

非银非水映窗寒,试看晴空护玉盘。

淡淡梅花香欲染,丝丝柳带露初干。

只疑残粉涂金砌,恍若轻霜抹玉栏。

梦醒西楼人迹绝,余容犹可隔帘看。


猛虎行

魏晋陆机

渴不饮盗泉水,热不息恶木阴。

恶木岂无枝?志士多苦心。

整驾肃时命,杖策将远寻。

饥食猛虎窟,寒栖野雀林。

日归功未建,时往岁载阴。

崇云临岸骇,鸣条随风吟。

静言幽谷底,长啸高山岑。

急弦无懦响,亮节难为音。

人生诚未易,曷云开此衿?

眷我耿介怀,俯仰愧古今。


古离别

南北朝江淹

远与君别者,乃至雁门关。

黄云蔽千里,游子何时还。

送君如昨日,檐前露已团。

不惜蕙草晚,所悲道里寒。

君在天一涯,妾身长别离。

愿一见颜色,不异琼树枝。

菟丝及水萍,所寄终不移。


陌上桑

两汉曹操

驾虹霓,乘赤云,登彼九疑历玉门。

济天汉,至昆仑,见西王母谒东君。

交赤松,及羡门,受要秘道爱精神。

食芝英,饮醴泉,柱杖桂枝佩秋兰。

绝人事,游浑元,若疾风游欻翩翩。

景未移,行数千,寿如南山不忘愆。


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

五代李煜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贺新郎·甚矣吾衰矣

宋代辛弃疾

邑中园亭,仆皆为赋此词。一日,独坐停云,水声山色,竞来相娱。意溪山欲援例者,遂作数语,庶几仿佛渊明思亲友之意云。

甚矣吾衰矣。怅平生、交游零落,只今馀几!白发空垂三千丈,一笑人间万事。问何物、能令公喜?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情与貌,略相似。

一尊搔首东窗里。想渊明《停云》诗就,此时风味。江左沉酣求名者,岂识浊醪妙理。回首叫、云飞风起。不恨古人吾不见,恨古人不见吾狂耳。知我者,二三子。


渡辽水

唐代王建

渡辽水,此去咸阳五千里。

来时父母知隔生,重著衣裳如送死。

亦有白骨归咸阳,营家各与题本乡。

身在应无回渡日,驻马相看辽水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