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 解释 | 出处 |
---|
zuì kuí huò shǒu罪魁祸首 | 作恶犯罪的头子(魁、首:头目)。指坏事的根子。 | 明 郑若庸《玉玦记 索命》:“虽是虔婆杀我,娟奴是祸首罪魁,追了他去。” |
huò jìn shi yú祸近池鱼 | 犹言殃及池鱼。比喻无辜而受害。 | 隋·卢思道《劳生论》:“淫刑以逞,祸近池鱼,耳听恶来之谗,足践龙逢之血。” |
shì yuàn jié huò市怨结祸 | 市:买,换取;祸:灾祸。换取怨恨,结下祸根。 | 西汉·司马迁《史记·苏秦列传》:“且大王之地有尽而秦之求无已,以有尽之地而逆无己之求,此所谓市怨结祸者也。” |
xiāo qiáng zhī huò萧墙之祸 | 萧墙:古代宫室内当门的小墙。产生于家中的祸乱,比喻灾祸、变乱皆由内部原因所致。 | 晋·陈寿《三国志·董卓议立陈留王》:“速提雄虎之师,克定萧墙之祸。” |
fú yǐ huò fú福倚祸伏 | 指福祸互为因果,互相转化。 | 《老子》第五十八章:“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
rě huò zhāo zāi惹祸招灾 | 给自己引来麻烦。 | 元 张养浩《普天乐》:“莫刚直,休豪迈,于身无益,惹祸招灾。” |
wú xū zhī huò无须之祸 | 《三国志·魏志·袁绍传》:“扞绍呴遂勒兵捕诸阉人,无少长皆杀之,或有无须而误死者。”后以“无须之祸”谓无辜受累而遭祸。 | 《三国志·魏志·袁绍传》:“扞绍呴遂勒兵捕诸阉人,无少长皆杀之,或有无须而误死者。” |
zāo qīng yù huò遭倾遇祸 | 遭逢危亡之世而遇祸害。 | 《楚辞·刘向〈九叹·远逝〉》:“遭倾遇祸,不可救兮,长吟永欷,涕究究兮。”王逸注:“言己遭倾危之世而遇患祸,不可复救,故长叹歔欷而涕滂流,不可止也。” |
huò yíng è rěn祸盈恶稔 | 犹言罪恶累累。稔,喻积久。 | 《周书·武帝纪》:“既祸盈恶稔,众叛亲离,不有一戎,何以大定。” |
è rěn huò yíng恶稔祸盈 | 稔:成熟;盈:满,指到了极点。罪恶积蓄成熟,像钱串已满。形容作恶多端,末日来临。 | 《周书 武帝纪》:“伪齐违信背约,恶稔祸盈。” |
huò fú wú cháng祸福无常 | 指祸与福没有固定不变的常规。 | 明·孙梅锡《琴心记·长门望月》:“祸福无常,忧喜难定,圣上一日心悔,娘娘便荣还,何苦悲凄。” |
hào luàn lè huò好乱乐祸 | 好:喜爱,喜好。爱捣乱,好闯祸。 |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22回:“曹操赘阉遗丑,本无懿德,骠狡锋协,好乱乐祸。” |
yīn huò dé fú因祸得福 | 因遭遇灾祸之后反而得到福。指对祸患处理得当;坏事变成了好事。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苏秦列传》:“越王勾践栖于会稽,复残强吴而霸天下,此皆因祸为福,转败为功者也。” |
lì shēn huò sù利深祸速 | 获利愈多,灾祸来得愈快。 | 《后汉书 皇后纪》序:“任重道悠,利深祸速。” |
huò pò méi jié祸迫眉睫 | 犹言祸在旦夕。 | 梁启超《罗兰夫人传》:“至是内外之形势益急,祸迫眉睫。” |
xiāo qiáng huò qǐ萧墙祸起 | 萧墙:古代宫室内当门的小墙。指祸乱发生在家里。比喻内部发生祸乱。 | 《论语·季氏》:“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
huò wéi fú xiān祸为福先 | 指受尽灾祸之后好运就会降临。多用于劝慰受难之人。 | 南朝·萧统《文选·贞谌(赠刘琨一首)》:“祸为福始,祸作福阶。”李善注引《越记》曰:“祸为福先,福为祸堂。 |
huò cóng tiān jiàng祸从天降 | 祸:祸害;灾难;降:落下来。灾祸从天上落下来。比喻意外的灾祸突然到来。 | 元 李好古《张生煮海》第三折:“则为那窈窕娘,不招你个俊俏郎,弄出这一番祸从天降。” |
niè gēn huò tāi孽根祸胎 | 灾祸的根源。旧指坏的儿子。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三回:“我有一个孽根祸胎,是家里的‘混世魔王’。” |
xìng zāi lè huò幸灾乐祸 | 指人缺乏善意;在别人遇到灾祸时感到高兴。幸:高兴;乐:欢喜。 | 南北朝 颜之推《颜氏家训 诫兵》:“若居承平之世,睥睨宫阃,幸灾乐祸,首为逆乱。” |
qī xián fū huò shǎo妻贤夫祸少 | 祸:灾难。妻子贤惠丈夫在外灾祸就少。 | 明·冯梦龙《喻世明言》第39卷:“所以古人说得好,道是:妻贤夫祸少,子孝父宽心。” |
huò fú mí cháng祸福靡常 | 指祸与福没有固定不变的常规。 | 明·陈汝元《金莲记·归田》:“祸福靡常,喜悲交集。” |
rě huò zhāo yāng惹祸招殃 | 给自己引来麻烦。同“惹祸招灾”。 | 元 无名氏《蓝采和》第三折:“数遍到此,曾谏李王,李王不听,只恐怕惹祸招殃。” |
zhí yán gǔ huò直言贾祸 | 直:坦率、直爽;贾:买,引伸为招致。指说话坦率的人会惹祸。 | 先秦 左丘明《左传 成公十五年》:“子好直言,必及于难。” |
fú bù chóng zhì,huò bì chóng lái福不重至,祸必重来 | 福不会接连而来,祸灾却会接踵而至。 | 汉·刘向《说苑·权谋》:“往年秦拔宜阳,明年大旱,民饥。不以此时恤民之急也,而顾反益奢。此所谓福不重至,祸必重来也。” |
huò qǐ yǐn wēi祸起隐微 | 隐微:隐蔽细小的地方。指灾祸往往萌发于隐蔽细小的地方。 | 宋·王曾《谏作玉清昭应宫》:“圣人贵于谋始,智者察于未形。祸起隐微,危生安逸。” |
hú yuè zhī huò胡越之祸 | 古代中原的胡国和越国之间经常发生战事,因此用“胡越之祸”来比喻战祸。 | 《史记·司马相如列传》:“是胡越起于毂下,而羌夷接轸也,岂不殆哉。” |
huò shēng zhǒu yè祸生肘腋 | 肘腋:胳肢窝。比喻事变就发生在身边。 | 《三国志 蜀志 法正传》:“主公之在公安也,北畏曹公之强,东惮孙权之逼,近则惧孙夫人生变于肘腋之下,当斯之时,进退狼跋。” |
wú wàng zhī huò毋望之祸 | 指平白无故受到的灾祸或损害。同“无妄之祸”。 | 《史记 春申君传》:“朱英谓春申君曰:‘世有毋望之福,又有毋望之祸。’” |
wáng yuán huò mù亡猿祸木 | 《渊鉴类函》卷四三二引《汀州志》:“唐大历中,有猴数百集古田杉林中,里人欲伐木杀之。中一老猴忽跃去近邻一家纵火焚屋。里人惧,亟走救火,于是群猴脱去。”后因以“亡猿祸木”喻欲损人反而害己的行为。 | 《渊鉴类函》卷四三二引《汀州志》:“唐大历中,有猴数百集古田杉林中,里人欲伐木杀之。中一老猴忽跃去近邻一家纵火焚屋。里人惧,亟走救火,于是群猴脱去。” |
wàng tán huò fú妄谈祸福 | 无根据地预言祸福之事。 | 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25回:“至于那一种妄谈祸福的,就要不得。” |
xiān jiè zhī huò纤介之祸 | 形容很轻的灾害。 | 《战国策·齐策四》:“孟尝君为相数十年,无纤介之祸者,冯谖之计也。” |
zhí yán qǔ huò直言取祸 | 直:坦率、直爽;取:取得,引申为招致。指说话直率的人会惹祸。 | 《左传 成公十五年》:“子好直言,必及于难。” |
rě huò zhāo qiān惹祸招愆 | 给自己引来麻烦。同“惹祸招灾”。 | 元 关汉卿《普天乐 崔张十六事》曲:“郑恒枉自胡来缠,空落得惹祸招愆。” |
è jī huò yíng恶积祸盈 | 罪恶成堆,祸害满贯。形容罪大恶极。 | 南朝·梁·丘迟《与陈伯之书》:“北虏僭盗中原,多历年所,恶积祸盈,理至燋烂。” |
lè huò bù quān乐祸不悛 | 乐:爱好;悛:悔改。好为祸患并坚持不改变。 | 宋·苏轼《论河北京东盗贼状》:“其间凶残之党,乐祸不悛,则须敕法以峻刑,诛一以警百。” |
bīng gé zhī huò兵革之祸 | 兵革:兵器战甲,引申为战争。指发生战争。 | 东汉·班固《汉书·五行志中之下》:“将有急怒之谋,以生兵革之祸。” |
rě zāi zhāo huò惹灾招祸 | 给自己引来麻烦。同“惹祸招灾”。 | 元 尚仲贤《气英布》第一折:“非是咱起风波,都自己惹灾招祸。” |
huò rěn xiāo qiáng祸稔萧墙 | 稔:酝酿;萧墙:古代宫室内当门的小墙,比喻内部。指祸乱发生在内部。 | 唐·刘贲《应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科策》:“祸稔萧墙,奸生帷幄,臣恐曹节侯景复生于今日。” |
lì zāi lè huò利灾乐祸 | 见到别人遭受灾祸反而高兴。 | 宋·文天祥《吊五木》诗序:“张提军隔岸,不发一矢,有利灾乐祸之心。” |
zhāo zāi rě huò招灾惹祸 | 招引灾祸。 | 清·李渔《巧团圆·议赘》:“难道我老夫妻两口自己照管不来,还带着个如花似玉的闺女去招灾惹祸不成!” |
huò qǐ xiāo qiáng祸起萧墙 | 萧墙:古代宫室内当门的小墙;用作屏风。比喻家里、内部。祸乱从内部发生。 | 先秦 孔子《论语 季氏》:“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
jí xiōng huò fú吉凶祸福 | 吉祥、不幸、灾祸、幸福。 | 《三国志 吴志 太史慈传》:“是为吉凶祸福等耳,吾不独受此罪。” |
méi jié zhī huò眉睫之祸 | 眉睫:眉毛和眼睫毛,比喻近在眼前。近在眼前的祸患。 | 《韩非子·用人》:“不去眉睫之祸,而慕贲、育之死。” |
huò luàn tāo tiān祸乱滔天 | 形容灾祸、战乱极其严重,天下动荡不安。 | 《晋书·惠帝纪》:“祸乱滔天,奸逆仍起,至乃幽废重宫,宗庙纪绝。” |
bīng lián huò shēn兵连祸深 | 兵:指战争。战争连年不断,灾祸持续相结。 | 唐·陆贽《冬至大礼大赦制》:“兵连祸深,变起都邑,六师播荡,九服震惊。” |
è guàn huò yíng恶贯祸盈 | 贯:钱串;祸:为害。指罪恶累累像钱串已满,末日来临。 | 唐 崔融《谏税关市疏》:“独有默啜,假息孤恩,恶贯祸盈,覆亡不暇。” |
huò rěn è jī祸稔恶积 | 犹言祸盈恶稔。谓长期作恶犯罪,罪恶深重。 | 明·刘基《郁离子·灵丘丈人》:“至于祸稔恶积,不得已而诛之,是以恩为阱也。” |
huò bù wàng zhì祸不妄至 | 妄:胡乱。祸患不会无缘无故而来。 | 西汉·司马迁《史记·龟策列传》:“虽然,祸不妄至,福无徒来。” |
zhāo zāi lǎn huò招灾揽祸 | 招揽灾祸。 | 元本高明《琵琶记·牛小姐谏父》:“你直待要打破了砂锅,是你招灾揽祸。” |
yāo chǒng zhào huò要宠召祸 | 要:通“邀”,求取。想求取宠信,反招致祸患。 | 《明史·刘吉传》:“幸门一开,争言祈祷,要宠召祸,实基于此,祝文不敢奉诏。” |
jià huò yú rén嫁祸于人 | 嫁:转移。把灾祸转嫁给别人。 | 《南史 阮孝绪传》:“答曰:‘己所不欲,岂可嫁祸于人。’乃焚之。” |
yǒu fú tóng xiǎng,yǒu huò tóng dāng有福同享,有祸同当 | 指患难与共,和衷共济。同“有福同享,有难同当”。 | 我们约他做攻守同盟,本想彼此提携,有福同享,有祸同当,不料他倒先来沾我们的光了。” |
huò bù xuán zhǒng祸不旋踵 | 旋踵:旋转脚跟,比喻时间极短。祸害不久就将到来。 | 《北齐书 袁聿修传》:“若违忤要势,即恐祸不旋踵,虽以清白自守,犹不免请谒之累。” |
huò qǐ fēi yǔ祸起飞语 | 飞语:流言。祸患从流言而来。 | 唐·刘禹锡《上中书李相公启》:“祸起飞语,刑极沦胥。” |
yí huò wú qióng遗祸无穷 | 谓留下祸害没有穷尽。 | 宋·张元幹《跋〈了堂先生文集〉》:“已而子婿兄弟表里祖述,遗祸无穷。” |
huò fú wú mén祸福无门 | 无门:没有定数;不是天意。灾祸与好运的来临全不是命中注定的;全是人们自己招引来的。 | 左丘明《左传 襄公二十三年》:“祸福无门,唯人所召。” |
tiān yǒu bù cè fēng yún,rén yǒu dàn xī huò fú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 | 不测:料想不到。比喻有些灾祸的发生,事先是无法预料的。 | 元·无名氏《合同文字》第四折:“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那厮恰才无病。怎生下在牢里便有病?张千,你再去看来。” |
dà huò lín mén大祸临门 | 临:光临。即将发生大灾祸。 | 浩然《艳阳天》第139章:“大祸临身了。他们日夜害怕的事情,落在头上了。” |
shā shēn zhī huò杀身之祸 | 自身性命遭杀害的大祸。 |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57回:“那知轻举妄动,却有杀身之祸!” |
zé huò cóng qīng择祸从轻 | 指遇到灾祸或损失不可避免时只好选择轻的,力争减轻灾祸的程度。 | 春秋·鲁·左丘明《国语·晋语》:“择福莫若重,择祸莫若轻,福无所用轻,祸无所用重。” |
bèi zāi méng huò被灾蒙祸 | 被:遭,受;蒙:受。比喻遭受到灾难和祸害。 | 东汉·王充《论衡·命义篇》:“人命有长短,时有盛衰,衰则疾病,被灾蒙祸之验也。” |
héng zāi fēi huò横灾飞祸 | 见“横祸飞灾”。 | 徐绍武《检察长人选》:“好同志啊!我永远忘不了你!希望你坚强地安然无恙地度过这横灾飞祸之年。” |
huò fú xiāng yī祸福相依 | 比喻坏事可以引出好的结果,好事也可以引出坏的结果。 | 《老子》第五十八章:“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
huò fú wú mén,wéi rén suǒ zhào祸福无门,唯人所召 | 门:门径;召:招致,导致。灾祸与幸福没什么定数,全由人自身招引。 | 春秋·鲁·左丘明《左传·襄公二十三年》:“祸福无门,唯人所召。” |
zì qǔ qí huò自取其祸 | 取:取得;祸:祸事。自己招来祸事。 | 宋 无名氏《新编五代史平话 唐史》卷下:“故门高之弑,乐器之焚,亦是自取其祸也。” |
mí tiān dà huò弥天大祸 | 弥:满。天大的灾祸。 | 元 无名氏《盆儿鬼》:“这都是你不合自揽着这场弥天大祸。” |
huò luàn jiāo xīng祸乱交兴 | 兴:起。灾祸和战乱交相兴起,天下不安。 | 《周书·苏绰传》:“衰弊则祸乱交兴,淳和则天下自治。” |
yāng guó huò jiā殃国祸家 | 殃:造祸为害。使国家家庭受到祸害。 | 南朝·梁·萧衍《净业赋》:“前轮折轴,后车覆轨,殃国祸家,亡身绝祀。” |
bù cè zhī huò不测之祸 | 测:估计。估计不到的灾祸,多指死亡。 | 宋 司马光《资治通鉴 秦始皇九年》:“妾赖天而有男,则是君之子为王也。楚国尽可得,孰与身临不测之祸哉!” |
huò jié bīng lián祸结兵连 | 结:相联;兵:战争;连:接连。战争接连不断,带来了无穷的灾祸。 | 《汉书·匈奴传》:“虽有克获之功,胡辄报之,兵连祸结,三十余年。” |
fēng wū zhī huò丰屋之祸 | 见“丰屋之戒”。 | 陈寿《三国志·辛毗杨阜高堂隆传》:“《易》曰:‘丰其屋,蔀其家,窥其户,閴其无人’。王者以天下为家,言丰屋之祸,至于家无人也。” |
fēi yāng zǒu huò飞殃走祸 | 同“飞来横祸”。 | |
huò zuò fú jiē祸作福阶 | 阶:凭借。祸与福有相互转化的可能,灾祸过后即可能有福的降临。 | 晋·卢谌《赠刘琨一首》:“福为祸始,祸作福阶。” |
ān wēi xiāng yì,huò fú xiāng shēng安危相易,祸福相生 | 易:变易,转变。平安与危难互相转化,灾祸与幸福互为因果。 | 战国 宋 庄周《庄子 则阳》:“安危相易,祸福相生,缓急相摩,聚散以成。” |
huò fú yǒu mìng祸福有命 | 旧时迷信认为,灾祸与幸福都有一定的气数,都是命中注定的。 | 宋·陆游《谢曾侍郎启》:“祸福有命,岂其或置于胸中。” |
hèng yāng fēi huò横殃飞祸 | 横:意外的。指意外的、平白无故的灾祸。 | 晋·葛洪《抱朴子·遐览》:“其经曰:家有三皇文,辟邪恶鬼、温疫气、横殃飞祸。” |
huò shēng xiāo qiáng祸生萧墙 | 萧墙:古代宫室内当门的小墙,比喻内部。指祸乱发生在内部。 | 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35回:“岂知祸生萧墙,元旦灾来,反了股肱重臣,追之不及。” |
huò fú zhī mén祸福之门 | 谓祸与福之所从出。 | 战国·卫·吕不韦《吕氏春秋·慎势》:“故小大、轻重、少多、治乱不可不察,此祸福之门也。” |
fēi zāi hèng huò飞灾横祸 | 意外的灾祸。 | 宋 张君房《云笈七签》第54卷:“每日如此,魂不离人左右,飞灾横祸,恶鬼凶神,不能为害。” |
huò guó yāng mín祸国殃民 | 祸、殃:带来灾难;使受损害。危害国家;残害人民。 | 章炳麟《正学报缘起 例言》:“如去岁兖州之变,西报指斥疆臣,谓其祸国殃民,肉不足以啖狗彘。” |
huò bù fǎn zhǒng祸不反踵 | 踵:脚跟。形容灾祸很快来临。 | 《新唐书·许世绪传》:“今揽五郡之兵,据四战之中,苟无奇计,祸不反踵。” |
huò fú yóu rén祸福由人 | 是祸是福均取决于人自身的所作所为。同“祸福惟人”。 | 明 王錂《春芜记 反目》:“天网恢恢真可信,须知祸福由人。” |
qián shēn yuǎn huò潜身远祸 | 潜:深藏。隐藏起来远避祸害。 |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16回:“再让她就妙手空空儿一般报了仇,竟有那本领潜身远祸,她又是女孩儿家,难道还披发入山不成?” |
bì huò qiú fú避祸求福 | 指避开灾祸而求取幸福。 | 《后汉书 袁绍传》:“臣不敢畏惮强御,避祸求福,与进(何进)合图,事无违异。” |
huò fú xiāng shēng祸福相生 | 指祸害与幸福是相互转化、相互依存的。 | 《庄子·则阳》:“安危相易,祸福相生。” |
huò bù dān xíng祸不单行 | 祸:灾难;行:到来。灾祸的到来不只是一次。指不幸的事接二连三地到来。 | 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15回:“这才是福无双降,祸不单行。” |
huò lái shén mèi祸来神昧 | 昧:昏昧。祸患来了,神志昏乱不清。 |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高祖天福十二年》:“鄙语有之:福至心灵,祸来神昧。” |
bì huò jiù fú避祸就福 | 避开凶险,趋向幸福。 | 先秦 商鞅《商君书 定分》:“万民皆知所避就,避祸就福,而皆以自治也。” |
lè huò xìng zāi乐祸幸灾 | 犹言幸灾乐祸。谓以别人的灾祸为乐。 | 南朝·梁·沈约《宋书·沈攸之传》:“而攸之始奉国讳,喜见于容,普天同哀,己以为庆。此其乐祸幸灾,大逆之罪一也。” |
huò fú wú piān祸福无偏 | 偏:不正,倾斜。祸福的来临是不偏不倚的。指祸福是由人自身造成的。 | 明·无名氏《锁白猿》第四折:“果然道祸福无偏,善恶相连,则为你昧己瞒心,因此上惹罪招愆。” |
huò yǔ fú lín祸与福邻 | 邻:接近。福与祸相距不远。 | 战国·赵·荀况《荀子·大略》:“庆者在堂,吊者在闾,祸与福邻,莫知其门。” |
fēi lái hèng huò飞来横祸 | 意外的灾祸。 | 明 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15卷:“谁想遭此一场飞来横祸,若非提控出力,性命难保。” |
fú wéi huò xiān福为祸先 | 指福与祸没有定数,享福太甚就隐伏着祸端。同“福为祸始”。 | 晋 卢谌《赠刘琨》诗:“福为祸始,祸作福阶。”李善注引《韩诗》:“利为用本,福为祸先。” |
huò xīng xiāo qiáng祸兴萧墙 | 萧墙:古代宫室内当门的小墙,比喻内部。指祸乱发生在内部。 | 唐·鲍溶《长城作》:“祸兴萧墙内,万里防祸根。” |
bīng lián huò jiē兵连祸接 | 指战事、灾祸连续不断。 | 孙中山《诰诫东江叛军通令》:“数年以来,闽、粤、湘生民涂炭,曹吴二贼,实为祸首,近复启衅浙奉,兵连祸接,本大元帅已明令诸将出师北伐。” |
zāi lí huò zǎo灾梨祸枣 | 从前印书用梨木或枣木刻板。形容滥刻无用不好的书。 | 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卷六:“至于交通声气,号召生徒,祸枣灾梨,递相神圣,不但有明末造,标榜多诬,即月泉吟社诸人,亦病未离乎客气矣。” |
bīng mù huò jié兵拏祸结 | 见“兵连祸结”。 | 《宋史·陈良祐传》:“今遣使乃启衅之端,万一敌骑犯边,则民力困于供输,州郡疲于调发,兵拏祸结,未有息期。” |
fén rú zhī huò焚如之祸 | 焚如:指燃烧或火灾。遭受火烧的灾祸。 | 晋·陈寿《三国志·明帝纪》:“人神弗右,而非罪师丹忠正之谏,用致丁、傅焚如之祸。” |
dà huò lín tóu大祸临头 | 临:光临。即将发生大灾祸。 | 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26回:“做官到了三品时,就要急流勇退,不然就有大祸临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