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语 | 解释 | 出处 |
|---|
| yù shì fēng shēng遇事风生 | 形容遇到事情进行处理像风一样迅速 | 东汉·班固《汉书·赵广汉传》:“见事风生,无所回避。” |
| zé zhǔ ér shì择主而事 | 事:侍奉。旧指选择明主,为他办事。 |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十四回:“岂不闻‘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 |
| jūn fǎ cóng shì军法从事 | 按照军法严办。 | 东汉 班固《汉书 王莽传》:“敢有趁灌犯法,辄以军法从事。” |
| dòng chè shì lǐ洞彻事理 | 洞彻:透彻,深远;理:道理,规律。深入透彻了解事物规律。 | |
| zhǔ cí bǐ shì属辞比事 | 原指连缀文辞,排比事实,记载历史。后泛称作文纪事。 | 《礼记·经解》:“属辞比事,《春秋》教也。” |
| shì jié gōng bèi事捷功倍 | 事情易办而功效很大。 | 清·侯方域《上三省督府剿抚议》:“既示必死之期,又开可生之路,利害悬殊,事捷功倍。” |
| wàn shì rú yì万事如意 | 如意:符合心意。一切都符合心意,很顺利。 | 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15回:“不过都是在那里邀福,以为我做了好事,便可以望上天默佑,万事如意的。” |
| zhí dào shì rén直道事人 | 事:侍奉,服侍。正直无私地对待别人。 | 《隋书·冯慈明传》:“慈明直道事人,有死而已。不义之言,非所敢对。” |
| shì bù yǒu yú事不有余 | 谓达到极点。 |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四十回:“娘儿俩先哭了个事不有余,大家劝住,他便忙着到祠堂行礼。” |
| ān rán wú shì安然无事 | 犹言平安无事。 | 元 郑廷玉《楚昭公》第四折:“哥哥当日在汉江之上,情愿舍了嫂嫂、侄儿,留您兄弟。岂知嫂嫂、侄儿安然无事。” |
| xīn shì zhòng zhòng心事重重 | 心里挂着很多沉重的顾虑。 | 罗广斌、杨益言《红岩》第二七章:“毛人凤正心事重重地在地毯上来回走着。” |
| kuàng zhí fèn shì旷职偾事 | 旷:空缺;偾事:把事情搞坏。不尽守职责,把事情搞糟 | 《明史·刘健传》:“文武臣旷职偾事,虚糜廪禄者,宁可不黜。” |
| xiān yōu shì zhě hòu lè,xiān ào shì zhě hòu yōu先忧事者后乐,先傲事者后忧 | 先为事业而忧虑,后来就为事业的成功而安乐;事业未成先骄傲,后来就会为事业而忧虑。 | 汉·刘向《说苑·谈丛》:“先忧事者后乐,先傲事者后忧。” |
| qián shì bù wàng,hòu shì zhī shī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 师:借鉴。不要忘记过去的经验教训,可以作为以后工作的借鉴。 | 西汉 刘向《战国策 赵策一》:“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师。” |
| wú bǔ yú shì无补于事 | 补:益处,裨益,对事情没有什么益处。 | 宋·朱熹《朱子语类·论语》:“因言今世人多道东汉名节无补于事。” |
| máo jǔ xì shì毛举细事 | 毛举:列举琐碎的事情。烦琐地列举细小事情,加以责难或攻击。 | 宋·陈亮《论励臣之道》:“而群臣邈焉不知所急,毛举细事,以乱大谋。” |
| fēng liú yùn shì风流韵事 | 韵:风致;情趣。原指风雅而有情趣的事;即旧时文人骚客诗歌唱和、琴棋书画一类活动。现多指男女相爱婚配之类的趣事;也指男女私情。 | 清 王韬《瀛壖杂志》:“人各却步立,不敢询姓氏,及移烛烛之,则倩扶也。一座哗然,此亦风流之韵事,扁平之佳话。” |
| shèn zhòng qí shì慎重其事 | 谓对某一事的态度严肃认真。 | 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81回:“某观察却慎重其事的说道:‘这是兄弟始创的一个大公司。’” |
| guì rén duō wàng shì贵人多忘事 | 官位高的人善于忘记。原指地位高的人对人傲慢;不念旧交。后用以嘲讽人健忘。 | 五代 王定保《唐摭言 卷二》:“倘也贵人多忘,国士难期,使仆一朝出其不意,与君并肩内阁,侧眼相视,公始悔而谢仆,仆安能有色于君乎?” |
| shì bù guān jǐ事不关己 | 事情同自己没有关系。 | 《曹雪芹别传》:“当时的风气是谨言慎行,少发议论,事不关己,不必打听,因此对这一次大征战的命将出师,一直不甚了了。” |
| è sǐ shì xiǎo,shī jié shì dà饿死事小,失节事大 | 失节:原为封建礼教指女子失去贞操,后泛指失去节操。贫困饿死是小事,失节事情就大了。 | 《二程全书·遗书二十二》:“又问:‘或有孤孀贫穷无托者,可再嫁否?’曰:‘只是后世怕寒饿死,故有是说。然饿死事极小,失节事极大!’” |
| shì shàng wú nán shì,zhǐ pà yǒu xīn rén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 指只要肯下决心去做,任何困难都能克服。 | 明·酉阳野史《续三国演义》第38回:“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既来至此,焉有怯进之理?” |
| tōng gōng yì shì通工易事 | 见“通功易事”。 | 清·魏源《默觚·治篇》:“车马之驰驱,衣裳之曳娄,酒食鼓瑟之愉乐,皆巨室与贫民所以通工易事,泽及三族。” |
| jì chéng shì shí既成事实 | 既:已经;已然。已经形成事实。 | 唐 杜甫《雨不绝》诗:“鸣雨既过渐细微,映空摇扬如丝飞。” |
| xún shì kǎo yán询事考言 | 询:查询;考:考核。查询、考核所做的事和所说的话。后多指对官员的考核。 | 《尚书·尧典》:“询事考言,乃言底可绩。” |
| rén shì bù shěng人事不省 | 谓昏迷不醒,失去知觉。 | 《醒世恒言·乔太守乱点鸳鸯谱》:“谁想刘璞因冒风之后,出汗虚了,变为寒症,人事不省,十分危笃。” |
| jì huò shì zú计获事足 | 犹言如愿以偿。 |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应劭传》:“苟欲中国珍货,计获事足,旋踵为害,非为畏威怀德。” |
| dà shì huà xiǎo,xiǎo shì huà wú大事化小,小事化无 | 化:变。经过妥善处理,将大事化成小事,小事变成没事,息事宁人。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62回:“‘大事化为小事,小事化为无事’,方是兴旺之家。” |
| míng shān shì yè名山事业 | 指著作。 | 王西彦《乡下朋友》:“庄道耕就一直躲在文化中心大城市,专心于名山事业。” |
| zhèng zhòng qí shì郑重其事 | 对事物的态度认真严肃(郑重:严肃认真)。 | 清 曹雪芹《红楼梦》:“所以郑重其事,必得三日后方进门。” |
| yí xíng wú míng,yí shì wú gōng疑行无名,疑事无功 | 疑:疑虑。行动有疑虑就不会成功,做事有疑虑就没有效果。 | 西汉·司马迁《史记·商君列传》:“卫鞅曰:疑行无名,疑事无功。” |
| liào shì rú shén料事如神 | 料事:揣度事情的发展和结局。如神:形容极其奇妙灵验或预料事情非常准确。预料事情就如同神一样。形容对事情的预料和事情发生的完全一样。 | 宋 杨万里《提刑徽猷检正王公墓志铭》:“公器识宏深,襟度宽博,议论设施加人数等,料事如神,物无遁情。” |
| shì yǐ mì chéng事以密成 | 事情因为严密谨慎而成功。 | 《韩非子·说难》:“事以密成,语以泄败。” |
| shēng shì rǎo mín生事扰民 | 生事:惹起事端。惹起事端,侵扰民众。指故意寻衅闹事,侵扰人民。 | 宋·苏轼《教战守》:“而士大夫亦未尝言兵,以为生事扰民,渐不可长。” |
| rén shì dài xiè人事代谢 | 代谢:更迭,交替。泛指人世间的事新旧交替。 | 唐·孟浩然《与诸子登岘山》诗:“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
| cǎo shuài liǎo shì草率了事 | 了:了结,结束。草率地把事情结束了。 | 丰子恺《梦耶真耶》:“当时想想真是何苦!早知是假,悔不草率了事。” |
| yí shì wú gōng疑事无功 | 工作信心不足,就不会有效果。 | 战国·卫·商鞅《商君书·更法》:“臣闻之:疑行无成,疑事无功。” |
| xiàng shà yǒu jiè shì象煞有介事 | 指装模作样,活象真有那么一回事似的。 | 茅盾《子夜》:“屠维岳的法宝就是说大话,象煞有介事,满嘴的有办法,有把握!” |
| duō yī shì bù rú shěng yī shì多一事不如省一事 | 指不管闲事,事情越少越好。同“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 《红楼梦》第四五回:“你说的也是,多一事不如省一事。” |
| shì wú èr chéng事无二成 | 谓公事和私事不能两全。 | 《左传·成公八年》:“礼无加货,事无二成。”杜预注:“公私不两成。” |
| píng shēng mò zuò kuī xīn shì,bàn yè qiāo mén bù chī jīng平生莫做亏心事,半夜敲门不吃惊 | 平生:有生以来;亏心:违背良心。从来没有干过违背良心的事,即使夜半人敲门也不吃惊。形容为人处事光明正大,心地坦然。 | 元·无名氏《盆儿鬼》第二折:“平生莫做亏心事,半夜敲门不吃惊。” |
| shǔ cí bǐ shì属词比事 | 见“属辞比事”。 | 《魏书·高祐传》:“至若左氏,属词比事,两致并书,可谓存史意,而非全史体。” |
| bài shì yǒu yú,chéng shì bù zú败事有余,成事不足 | 指非但办不好事情,反而常常把事情搞坏。 | 茅盾《子夜》九:“此等聚众骚扰的行径,分明是没有教育的人民一时间的冲动罢了!败事有余,成事不足。” |
| yí wén yì shì遗闻逸事 | 指前代或前人遗留下来而少为人知的传闻,多指不见于正式记载的。 | 鲁迅《南腔北调集·题记》:“然而只有这一本,虽然浅薄,却还借此存留一点遗闻逸事。” |
| zhì shēn shì wài置身事外 | 置:安放。把自己放在事情之外。形容对事情漠不关心。 | 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22回:“你我且置身事外,袖手旁观。” |
| hǎo shì bù chū mén,huài shì xíng qiān lǐ好事不出门,恶事行千里 | 指好事不容易被人知道,坏事却传播得极快。 | 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僧问绍宗:‘如何是西来意?’绍宗曰:‘好事不出门,恶事行千里。’” |
| fēng liú yǎ shì风流雅事 | 雅:风雅。风雅而有情趣的事。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23回:“命探春依次抄录妥协,自己编次,叙其优劣,又命在大观园勒石,为千古风流雅事。” |
| lì gōng lì shì立功立事 | 立:建树。指树立功勋与事业。 | 南朝·梁·丘迟《与陈伯之书》:“立功立事,开国称孤。” |
| xiān shì lǜ shì先事虑事 | 虑:思考,谋划。在做事之前就作好计划。 | 战国·赵·荀况《荀子·大略》:“先事虑事,谓之捷,捷则事忧成。” |
| shì bèi gōng bàn事倍功半 | 事:做事;功:功效。用成倍的力;只收到一半的功效。指工作费力大;收效小。 | 《孟子 公孙丑上》:“故事半古之人,功必倍之。” |
| xù jiǔ zī shì酗酒滋事 | 喝醉酒寻衅生事者。 | |
| duàn shì yǐ lǐ断事以理 | 断:判断;理:道理。根据道理来判断事情的是非曲直。 | 春秋·齐·管仲《管子·版法解》:“陈义设法,断事以理。” |
| zuò rén zuò shì做人做事 | 指在社会上立身处世。 | 欧阳山《三家巷》:“咱俩都快要走进社会——做人做事了,你怎么还只管任性胡来呢!” |
| hào guǎn xián shì好管闲事 | 对别人的事表现出不应有的好奇。 | 茅盾《谈月亮》:“什么都是我好管闲事闹出来的。” |
| lǚ duān dà shì bù hú tú吕端大事不糊涂 | 喻指办事坚持原则。亦指在大是大非面前保持清醒的头脑。 | 《宋史·吕端传》:“太宗欲相端。或曰:‘端为人糊涂。’太宗曰:‘端小事糊涂,大事不糊涂。’决意相之。” |
| tiān xià běn wú shì,yōng rén zì rǎo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 | 指本来没有事,自己瞎着急或自找麻烦。 | 《新唐书 陆象先传》:“天下本无事,庸人扰之为烦耳。” |
| lín shì ér jù临事而惧 | 临:遭遇,碰到;惧:或惧。遇事谨慎戒惧。 | 先秦 孔子《论语 述而》:“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 |
| bào bīng gōng shì抱冰公事 | 公事:公务。指旧时官场中清苦的差使。 | 宋 陶穀《清异录 官志》:“当其役者曰:‘又管抱冰公事也。’” |
| cāo qiē cóng shì操切从事 | 操:做。处理事情或解决问题过于急躁 | 清·李宝嘉《文明小史》第一回:“第一须用上些水磨功夫,叫他们潜移默化,断不可操切从事。” |
| móu shì zài rén,chéng shì zài tiān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 旧谚。意思是自己已经尽力而为,至于能否达到目的,那就要看时运如何了。 | 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103回:“孔明叹曰:‘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不可强也!’” |
| yí wén suǒ shì遗闻琐事 | 见“遗闻逸事”。 | 蠡勺居士《〈昕夕闲谈〉小序》:“本以存昔日之遗闻琐事,以附于稗官野史,使避世者亦可考见世事而已。” |
| yí wén yì shì遗闻轶事 | 散失;遗传的事迹。多指未经史书记载的事迹。 | 宋 周密《武林旧事》:“此十卷之本,乃从毛氏汲古阁之版传抄。首尾完其,其间遗闻轶事,皆可备考稽。” |
| sòng wǎng shì jū送往事居 | 往:死者;居:生者。礼葬死者,奉养生者。 | 先秦 左丘明《左传 僖公九年》:“送往事居,耦俱无猜,贞也。” |
| lián lèi bǐ shì连类比事 | 见“连类比物”。 | 明·何良俊《四友斋丛说·子二》:“《申子》与《商君书》,皆《韩非》之类,然其连类比事,不逮《韩非》远甚。” |
| shì shì fēn rǎo世事纷扰 | 纷扰:纷乱。形容社会情况混乱不堪。 | 晋·陈寿《三国志·魏志·袁术传》:“今世事纷扰,复有瓦解之势矣。” |
| gān qīng dǐ shì干卿底事 | 干:关涉。管你什么事?常用于讥笑人爱管闲事。 | 《南唐书·冯延巳》:“延巳有‘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之句,元宗尝戏延巳曰:‘吹皱一池春水,干卿何事?’” |
| shì guān zhòng dà事关重大 | 指事情关系着根本或全局 | 清·石玉昆《三侠五义》第19回:“郭槐到了此时,岂不知事关重大,横了心再也不招。” |
| bù rú yì shì cháng bā jiǔ不如意事常八九 | 不顺心的事情经常会发生 | 《白雪遗音·南词·十二时》:“不如意事常八九,可语人言无二三。” |
| zuò shī shì jī坐失事机 | 同“坐失机宜”。 | 王闿运《丁锐义传》:“坐失事机,谁执其咎。” |
| yú shì wú bǔ于事无补 | 对事情毫无补益。 | 丁玲《风雨中忆萧红》:“但徒劳的热情虽然常常于事无补,然在个人仍可得到一种心安。” |
| hé shì lǎo和事老 | 调解人。指无原则地进行调解的人。 | 清·韩邦庆《海上花列传》第12回回目:“背冤家拜烦和事老,装鬼戏催转踏谣娘。” |
| cāng cù cóng shì仓卒从事 | 仓卒:匆忙。匆匆忙忙处理事情。 | 毛泽东《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但是第五次没有打破‘围剿’而被迫突围时,还表现了不应有的仓卒从事。” |
| xīn rén xīn shì新人新事 | 具有新的道德品质的人和体现新的高尚社会风尚的事。 | 老舍《剧本习作的一些经验》:“全国各处的工厂里、农村里、部队里、学校里、商店里、家庭里都有新人新事出现吗?” |
| yì wén suǒ shì逸闻琐事 | 指世人不在知道而感兴趣的传闻和故事。 | 语出《四库全书总目 地理三 武林旧事》:“此十卷本,乃从毛氏汲古阁元版传钞,首尾完具,其间逸闻轶事,皆可以备考稽。” |
| bǐ wù jiǎ shì比物假事 | 假借相类的事物,相进行比较归纳。 | 清 龚自珍《古史钩沉论二》:“一呼一吸,因事纳谏,比物假事,不辞矫诬之刑。” |
| diāo chóng xiǎo shì雕虫小事 | 犹言雕虫小技。 | 唐元稹《上令狐相公诗启》:“而司文者考变雅之由,往往归咎于稹。尝以为雕虫小事,不足以自明。” |
| cǐ shì tǐ dà此事体大 | 事体:事情。这事关系重大,牵涉面广。亦作“兹事体大”。 | 宋·范仲淹《让观察使第二表》:“此事体大,乞垂圣鉴,特降中旨。” |
| wàn shì jiē xiū万事皆休 | 万:概数,多;万事:一切事情;休:休停。指一切平安无事或事情结束 |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84回:“宋江兵若不来,万事皆休。若是那伙蛮子来时,小将自出去与他相敌。” |
| shì chū yì wài事出意外 | 指出乎人的意料之外的事情。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43回:“那老姑子见宝玉来了,事出意外,竟象天上掉下个活龙来的一般,忙上来问好,命老道来接马。” |
| qíng zhú shì qiān情逐事迁 | 见“情随事迁”。 | 宋·孙惟信《风流子》词:“奈情逐事迁,心随春老,梦和香冷,欢与花残。” |
| àn mèi zhī shì暗昧之事 | 暗昧:昏暗。指见不得人的丑事。 | 清 石玉昆《三侠五义》第32回:“庞吉你乃堂堂国戚,如何行此小人暗昧之事?” |
| tiān xià běn wú shì,yōng rén zì zhào zhī天下本无事,庸人自召之 | 庸人:平凡的人。指本来没有事,自己瞎着急或自找麻烦。 | 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姚安公曰:‘天下本无事,庸人自召之’,其此公之谓乎?” |
| qīng shì zhòng bào轻事重报 | 报:报告。小事情用严重语气报告。 | 元·郑廷玉《忍字记》第一折:“过来,我看去,这厮轻事重报。” |
| cǎo shuài cóng shì草率从事 | 草率:粗枝大叶,敷衍了事。马马虎虎就处理了。形容办事不认真。 | 清 赵翼《廿二史札记 新唐书本纪书法》:“明初修史时,即据其成文编入,不复彼此互订,以归画一,亦可见其草率从事也。” |
| wú shì bù dēng sān bǎo diàn无事不登三宝殿 | 比喻没事不上门。 | 明 冯梦龙《警世通言 白娘子永镇雷锋塔》:“白娘子道:‘无事不登三宝殿,去做什么?’” |
| shì wēi lěi luǎn事危累卵 | 事情危险得像堆起来的蛋一样。形容形势极端危险。 | 战国·韩·韩非《韩非子·十过》:“故曹小国也,而迫于晋楚之间,其君之危,犹累卵也。” |
| yí wén yì shì遗文轶事 | 遗文:前人流传下来的诗文;轶事:逸事。流传在外而未经史书记载的事迹。 | 宋·朱熹《监潭州南岳庙刘君墓志铭》:“搜集先世遗文轶事,纤悉无遗。” |
| jī shì bù mì机事不密 | 谓泄漏机密。 | 明·无名氏《杨家将演义》第七卷:“常言机事不密祸先行。” |
| lì xíng gōng shì例行公事 | 按照贯例应处理的公事;比喻走形式。 | 清 吴趼人《痛史》第13回:“那一种凌虐苛刻看的同例行公事一般,哪里还知道这是不应为而为之事?” |
| biàn yí cóng shì便宜从事 | 便宜:方便合适。指可斟酌情势,不拘规制条文,不须请示,自行处理。 | 东汉 班固《汉书 循吏传 龚遂》:“臣愿丞相御史且无拘臣以文法,得一切便宜从事。” |
| jiā hé wàn shì xīng家和万事兴 | 家庭和睦才能做任何事情都能兴旺。 | 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87回:“大凡一家人过日子,总得要和和气气,从来说‘家和万事兴’,何况媳妇又没犯甚么事!” |
| yù shì chè zhǒu遇事掣肘 | 掣肘:拉胳膊肘,指受牵制。一遇到事情就加以牵制。 |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24回:“后来被贾总办晓得了,反说他有意霸持,遇事掣肘。” |
| gān jūn hé shì干君何事 | 干:关涉;君:你的尊称。跟你有什么关系?指人爱管闲事。 | 唐·杜牧《齐安郡中偶题》:“自滴阶前大梧叶,干君何事动哀吟?” |
| zào cì xíng shì造次行事 | 匆忙做事。 | |
| píng ān wú shì平安无事 | 平平安安,没出什么事故。 | 元 无名氏《昊天塔孟良盗骨》第二折:“哥哥将令,着兄弟巡界河去,平安无事,回哥哥的话来。” |
| āi sǐ shì shēng哀死事生 | 哀:哀痛;事:侍奉。哀恸死者,侍奉生者。 | 西汉 司马迁《吴太伯世家》:“哀死事生,以待天命。” |
| bù shí rén jiān yǒu xiū chǐ shì不识人间有羞耻事 | 不知道人世间还有羞耻之事。形容恬不知耻。 | 宋 欧阳修《与高司谏书》:“是足下不复知人间有羞耻事尔。 |
| shì yǔ yuán wéi事与原违 | 事实与愿望相违背。 | |
| gōng féng shèng shì躬逢盛事 | 躬:亲自,亲身;逢:赶上;盛:盛况。指亲身参加了那个盛会或盛举。 |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38回:“躬逢盛事,岂可当面错过?” |
| cǎo lǜ jiāng shì草率将事 | 见“草率从事”。 | 叶圣陶《〈叶圣陶文集〉自序》:“虽说不愿意十分撤烂污,然而‘半生不熟’‘草率将事’产毛病总不能免。” |